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文化产业化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

文化产业化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

发布时间:2021-01-23 04:43:48

A.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有什么区别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靠创意阶层,特别是创意阶层中最富创造性的高端创意人才,回靠创意群体的高答文化、高技术、高管理和新经济的“杂交”优势。
从产业运作模式上看,传统的文化产业从结构到营销都是一种相对固化的稳态工业发展模式,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动态化。它不断在创意中寻找热点、利润和机会,高度依赖策划、依赖人才、依赖变化,关注市场哪怕微小的变动,捕捉机会,放大机会。
文化创意产业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它的持久变化的活力。面对市场,每个企业既面临机会也面临风险,面对竞争也面对失败,每个企业都要殚精竭虑地面对生存挑战。
文化创意产业既要追求产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也要追求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需要大众的认同和参与,这离不开城市功能的优化、城市品位的提升和市民个人文化素养的提高。

B.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有什么区别

1、文化产业是现代的,创意产业是后现代的

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最重要区别是:文化产业是现代产业,创意产业是后现代产业。文化产业诞生于西方现代社会,创意产业诞生于西方后现代社会,因为“出生的时机”不同,决定它们许多不同的本质。

有人把西方发达社会的现代化分为两次:一是已经完成的,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二是正在进行的,以知识论、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我更喜欢用现代化与后现代化来划分这两种社会形态,并列出下面许多不同特征:

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后现代化则是以知识化为基础的;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后现代化是网络信息化的;现代化是集中的,后现代化是分散的;现代化讲究经济效率,后现代化讲究生活质量;现代化讲究变化,后现代化讲究创新;现代化是趋同的,后现代化是多样的;现代化是大众传播,后现代化是网络传播;现代化的受众是大众,后现代化的受众是分众;现代化是全球统一的西方风格,后现代化是全球化的地方风格;现代化是机械复制;后现代化是数码复制;现代化是模拟的,后现代化是数码的;现代化是现实的;后现代化是虚拟的;现代化是同构的,后现代化是解构的;现代化是直线因果,后现代化是网络因果……

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诸多不同性质,就是由上述“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决定的,或者说,文化产业是现代的,创意产业是后现代的。

2、文化产业是工业经济,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

文化产业又称为“文化工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简而言之,文化工业意指通过工业化和商业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供应和传播。这里,大规模的要求和经济上的策略,比其他考虑更为重要。”

相反,创意产业是一种知识产业或知识经济,这一点姜奇平先生最先意识到。他认为创意产业第一理论权威凯夫斯的《创意产业经济学》的致命伤,是没有把信息革命内生到创意经济中,而上海的《创意产业》,正沿着凯夫斯的方向展开。信息革命的成果,是互联网经济,知识经济,新经济。我非常认同姜奇平先生的观点,他是少数对创意产业具有真正前卫理念的人。

总之,文化产业是工业经济,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

3、文化产业是全球标准化,创意产业是全球多样化

现代性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从一开始就与“文化”扯上关系。文艺复兴之后的科学革命、启蒙运动,以及后来的殖民主义、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实际上是一个以西方为中心,以西方价值为标准,将工业产品规范化、ISO化,同时将文化产品标准化后向全世界推广的过程。比如,美国好莱坞的奥斯卡金像奖,德国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法国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等等,实际上是为文化产品树立了全球化的西方范式。而影响更为深远的多种诺贝尔奖,也是西方标准全球化,你看看诺贝尔文学奖的宗旨就知道了:诺贝尔文学奖是奖励“富有理想主义的最杰出的作品”。这种“理想”和“主义”,完全是按西方价值观来衡量的。

迪斯尼乐园经常被当作文化产业的典型案例,它也全球标准化——无论乐园建在世界哪个地方,它的管理模式和风格都是完全一样的。

从广义的角度看,现代竞技体育也是一种“文化产业”,因为它具有游戏和娱乐的功能。“更高、更快、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全球标准理念,与之相应的是全球统一的竞赛规则。尽管在开幕式上,主办国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民族传统,各国代表团也可以穿着民族服装出场,但是在正式比赛时,民族服装必须脱下来,穿上指定赞助商提供的标准运动服,所有运动员都只能尊守同一种规则竞技。当然,还有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是全球标准化的。这种单向度,都是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但是,创意产业显然不同。同样是全球化,由于具有后现代性,创意产业讲究地方风格和文化个性。以创意旅游为例,全球各地与众不同的地缘特点、民族个性、地方风俗、文化传统,等等,是创意旅游不可或缺的前提和资源。如果游客走遍世界各地,看到的是完全一样的风景和民俗,就不如呆在家里。

4、文化产业网下生产销售,创意产业网上生产销售

虽然文化产业具有非物质性,但是它的生产、销售过程具有高度的物质性。它的传播需要依靠纸质媒体和影院,或依靠作者与读者界线鲜明的、不能直接互动的电台、电视。这一切限制,都是因为文化产业是在互联网诞生之前发展成熟的。

相反,创意产业则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诞生的。人们将互联网称为第四媒体,它不同于依靠视觉的第一媒体——报刊;不同于依靠听觉的第二媒体——电台;不同于具有视听功能的第三媒休——电视。互联网是多媒体的,具有传统媒体没有的互动性,作者与读者的界限模糊甚至消失。互联网是虚拟的、数码的、开放的,而传统媒体是物质的、模拟的、封闭的。

文化产业在网下生产销售,创意产业在线生产销售。当然,有些网站目前虽然具有在线销售功能,如卖书的当当网、卓越网,但没什么生产功能;相反,有的网站具有在线创作功能,如搞原创文学的榕树下等等,却没有在线销售功能,创作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每个环节无法构成价值链,也就谈不上什么产业化。

5、文化产业是机械复制,创意产业是数码复制

文化产业就是一种文化工业。而任何工业,都具有机械性质。与前现代时期的手工生产相比,“机械复制”具体标准化和低成本的特点。无论手艺如何高超,想手工生产两件一模一样的产品是非常困难的,并且越是用手工方式追求标准化,花的时间就越长,效率就越低,成本就越高。而文化工业的“机械复制”正好相反,想做出两件完全不一样的产品,是很困难的,而且生产的数量越多,成本就越低,效率就越高。

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的“数码复制”与工业时代“机械复制”相比,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目前网友在线下载大量的彩铃,就是这种现象。据说一首《老鼠爱大米》的歌曲,短时间内在网上被下载几千万次。由于网上下载的方便性和低成本,导致网下许多传统的音像制品门市纷纷倒闭,大批光盘论斤贱卖。这种现象说明,居于互联网的、数码复制的创意产业已经初见端倪,并且对传统文化产业构成严峻的挑战。

如果说,在任何复制之前,都有一个创作或设计阶段,那么,文化产业是工业设计,创意产业是数码设计,艺术设计。

当然,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完全可并存在。某一天,你在地铁或公交车上欣赏漫画(动漫)产品,如果是看纸质的小人书,你消费的是机械复制的“文化产业”,如果你用手机观赏,你消费的就是数码复制的“创意产业”。

6、文化产业是集中生产,创意产业是分散生产

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可以归结为两个: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需要大批工人在工厂的车间集中上班,他们下班之后,只有居住在工厂附近,才便于上下班。因此,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而随着城市版图的日益扩大,分散劳作的农村人口将逐渐减少。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工业,同样需要集中生产,影城好莱坞的出现,决不是偶然,而是文化工业的一种必然形态。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物流”与“信息流”的分离,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人,可以不集中在一起上班。他们可以各自在家里工作,他们的创意和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输送到出去。

7、文化产业是大众消费,创意产业是分众消费

文化产业是通过传统的大众传媒进行传播和消费的,大众传媒的受众主要是大众,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化产业的消费者是大众。工业化的“机械复制”,导致产品一模一样,没有个性,这是与大众传媒的受众相适应的。在大众传媒强势的时代,我们很难分清,究竟“机械复制”导致大众统一偏好,还是大众传媒强化了大众的统一偏好。大众传媒本身的生产,也是“机械复制”的。

而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NG手机时代”(我临时创造的词,N=1,2,3…,目前中国很快进入“3G手机时代”,而美国正在研制“4G手机”),“数码复制”成了主流,小批量的、个性化的生产和传播极为方便,统一爱好的大众将渐渐被不同嗜好的分众所取代。因此,创意产业的消费者将是分众,而不是大众。

互联网上广泛流行的各种社区论坛,已经证明在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无论网友从属于哪个国家,哪种民族和哪种文化,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自动找到自己的社区。这种社区是分众的,而不是大众的。比如,喜爱文学的就到文学社区,喜欢科学的就到科学社区,喜欢动漫的就到动漫社区。分众社区不论年龄大小和种族文化,只要有共同爱好,他们就可以虚拟地生活在一起。

因此,在即将到来的3G时代和未来的4G时代,无论身在何处,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嗜好,从WAP网上下载自己喜爱的创意产品。

8、文化产业会自发成长,创意产业需扶持倡导

尽管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都是精神产业,都离不开科技革命和资本推动,但文化产业可以自发成长,创意产业则需要政府的倡导扶持。

1994年,澳大利亚以“创意的国度”(CreativeNation)为目标,公布澳大利亚的第一份文化政策报告。1997年,英国政府派团赴澳大利亚考查,之后,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指导小组,提出把创意产业作为英国振兴经济的聚焦点。澳大利亚和英国——这两个世界最早倡导创意产业的国家的情况说明,创意产业初期离不开政策的扶持。

相反,文化产业则是随着现代化、工业化的进程逐渐发生发展的,即便政府不明确扶持,文化产业也会按市场规律自发成长。在国外,文化产业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成功的产业。

为什么创意产业更需要政府支持呢?

按英国政府的定义,创意产业是“那些发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够通过应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我的理解是,这种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如果没有政府适当的支持,是很难成为产业的。个人的资本有限,想创业,碰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不知怎么找投资。

C.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文化的种类很来多,并不是自所有的文化都适宜产业化。在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里,适宜产业化的文化形态不计其数。有国学,文房四宝,京剧,变脸,昆曲,黄梅戏,河北梆子,河南豫剧,等等,不胜枚举!就拿四大古典名著衡指来说,脱胎于其中的影视剧、书籍、音像制品、网络游戏屡见不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其中也不乏有待改进和完善之处,例如2010年被广大观众批评的新版《红楼梦》,剧中除了将林妹妹宝哥哥悲惨的爱情故事过分渲染之外,并没有将原小说中的传统建筑、餐饮、服饰等文化进行充足而恰当的展现。而这桥拦亏些物质形态才是更适合向大众传播的并且能敏神更好地将其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气质展现给观众的文化形式。 2004年红遍中国大江南北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从韩国传统医药文化、传统饮食文化、传统服装文化等方面吸引着中国的广大观众,长今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礼义忠信等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更是感动着无数的中国人。这部电视剧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本身所蕴含着的传统文化精髓和体现出的文化根基。

D. 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分析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挖掘传统文化的资源

推荐你看下胡小林居士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带动经济良性发展的经验分享》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体会》

E. 传统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别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内,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容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F. 文化产业是否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抄利必有弊。文化产业包括的范围很广,它不单单指传统文化。如果我们只注重引进外国文化或发展现代文化,在其过程中难免会使传统文化受损。但如果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保护,我相信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的。

G. 传统文化如何产业化

个人觉得传统文化产业化不好,看看那些旅游风景区的纪念品,糟蹋的面目全非。发展不当的话文化就不传统了,或者说废了。。

H. 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前景

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还是很有前景的,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还是非常有前景的

阅读全文

与文化产业化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