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辽宁瑞德公路科技有限公司
辽宁瑞德公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二00九年一月,位于辽宁锦州沟帮子铁南工业园区,注册资金1000万元。一期工程占地六万五千平方米,总投资产超过5000万。目前正在筹建总投资3500万二期国内大型胶粉生产基地,并有多个填补国际国内技术空白的新产品在研制和筹建中。公司的远期目标是成为国内公路材料科技和公路养护科技行业的领跑者的企业,并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扎实的努力着,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公路养护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研发、生产、销售、推广应用;路用材料检测等。我们的经营范围是公路养护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研发、生产、销售、推广应用、路用材料检测、公路养护、橡胶(改性)沥青、改性沥青、乳化沥青生产、加工销售;橡胶粉、路用材料、橡胶跑道、沥青;筑路机械、乳化剂、乳胶、玻璃钢制品、弯头、防水卷材生产销售、建筑材料、阀门、玻璃纤维制品,玄武岩纤维、装潢材料销售;橡塑制品制品生产、铺装、销售、机械加工。公司产品规模年生产乳化沥青100000吨、改性沥青/橡胶改性沥青50000吨、轮胎胶粉20000吨、乳化剂1000吨、丁苯胶乳20000吨、基质沥青存储25000吨。
我公司的产品具有:科技含量高,产品性能好,制造成本低,使用操作便捷等鲜明特点。秉承“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精益求精、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以一个朝气蓬勃的姿态,最一流的技术,最诚挚的服务,最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精神,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为中国的道路事业更加美好而奋斗不止!公司面前已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严格认证,说明公司已经建设成为了一家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准的优秀企业。在短短的两年发展时间内,公司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到了当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公司取得中国橡胶协会的会员资格等重要荣誉,经常参加政府和行业重要的论坛会议,并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的广泛的合作关系。
公司产品结构中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路用改性沥青、橡胶沥青、乳化沥青目前已经占据了辽宁省内道路建设市场的半壁江山,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前提下,公司不断开拓创新,结合国家汽车产业和环保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正在建设国内大型的胶粉生产基地和具有国家乙级资质的现代化质检研发基地。同时正在与国内知名学府开展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际国内市场空白的新产品新项目的合作,预计在2011年将初步完成工业化规模生产,其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的非常巨大的。
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不断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公司目前拥有员工近百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员工比例达到94%,本科以上员工超过40%,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均来自国家重点大学和重要相关行业的资深管理人才,为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公司目前已经与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建立了校企联合的密切技术交流平台,同时雨沈阳化工大学等重点专业建立了稳固的人才培养和选送合作渠道,在技术、人才等核心环节为企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公司正处于高速的成长时期,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准管理、高速度发展的理念,公司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蓝图进行了科学的规划。以瑞德公路科技为母体全面打造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以新产品生产、设备制造、工艺推广、新材料开发、环保产业、信息化产业、多种经营第三产业等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的瑞德集团化发展道路。公司坚持科学管理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立足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的管理目标,在公司内部建立一整套自动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为企业的高速发展搭建科技平台。
② 锦州城市好吗各个方面
【城市发展】 锦州是辽西重要工业城市。60年代,曾被国务院命名为“大庆式锦州新兴工业地区”。80年代,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经过近9个五年计划建设,整个工业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技术装备较为雄厚的具有相当基础的综合性工业体系,现已成为锦州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0.4亿元,位居全省第五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2%,增速位居全省第六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3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82.5亿元,增长21.1%,其中,工业增加值162.0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186.4亿元,增长16.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0.4∶39.4∶40.2。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0.1%、47.7%和42.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6、7.7和6.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贡献率达到42.3%,拉动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5003元。 锦州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锦州市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全市个体私营业户已有15万户,注册资金30.8亿元。个体私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初步形成了具有锦州地区特色的产业布局。 2006年,全市水厂日综合生产能力达82.6万立方米,供水管道长度772公里,用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95.0%,全市人工煤气供气总量达6353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16306吨。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2026.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769.6万平方米。 2006年,全市新增自来水管道76公里,供水管网长度达到627公里。新增煤气管道20公里,管道煤气总长为699公里。新增热水管线24公里,新增集中供热热水能力161兆瓦。新增道路长度9公里,道路总长度为425公里,新增道路面积28万平方米,道路面积达到741万平方米。粪便无害化处理场正式启用,累计处理粪便55115吨。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完成全部工程建设,日处理能力达到1250吨。 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21:39: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7亿元,增长3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6亿元,增长19.4%。实际利用外资9558万美元,增长43.8%;实际利用域外资金45亿元,增长40%。出口创汇完成6.3亿美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1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4165元,增长11.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增幅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3%以内。 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06年末,全市园林绿地面积2794公顷,公园绿地面积629公顷,绿化覆盖面积391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3%。 锦州港煤炭吞吐首超千万吨 锦州港煤炭吞吐量首度越过1000万吨,创下锦州港开航18年来煤炭完成量的峰值。这也是继油品在2005年完成吞吐量1000万吨之后,第二个单货种实现历史性新的突破。截至2008年9月17日,锦州港已完成煤炭吞吐量1237.2万吨,是同期的4倍。 【文化特色】 锦州是辽西古代文化的摇篮之一,经过先民开发和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文化艺术门类齐全,全市拥有七个专业剧团。木偶剧团始建于1949年,评剧团成立于1952年,京剧团于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杂技团、话剧团、凌海市艺术团、黑山县地方戏剧团。 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7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馆7个,文化站50个。 全市拥有地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节目共9套,其中市级4套,县级5套,广播综合覆盖率98.98%。电视节目共10套,其中市级3套,县级7套,电视综合覆盖率98.95%。城乡有线电视用户203860户。 【城市规划布局】 发展定位 锦州发展的战略定位为:辽宁西部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港口城市。 “十一五”时期乃至未来10年,锦州在实施整体开发锦州湾战略中的总体思路是:资源整合、设施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按照“一港、一区、一带、一面”总体布局,重点以建设锦州大港为突破口,以打造国家级石油化工加工和储备基地为切入点,以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水平和建设凌海工业经济带为增长极,发展临港经济和海洋经济, 促进与葫芦岛市的“两市联动”,带动和辅助葫芦岛市奠定辽宁西部城市群区域性金融城市的发展方向,加速构建省政府部署的“锦葫都市圈”的目标,提升锦州港和葫芦岛港的城市首位度,率先突破,带动、辐射、服务辽宁西部城市群和 辽西沿海经济区 。 以整体开发锦州湾、构筑辽宁开放新支点为主线,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开放牵动三大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港口城市功能,建设成为重要的开放型港口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城市规划 重点改造1个城市商业中心,开发建设8个区域商业中心和20个社区商业中心。培育商业街发展,重点抓好中央大街、上海路等11条商业街建设。结合城市南扩,优化商业网点布局,重点建设新华广场、吉庆大厦、凌南家居中心、吉祥购物中心、南站商贸中心、开发区超市等19个大型购物中心及超市。改造升级商品批发市场,做强北宁窟窿台蔬菜、黑山辽西杂粮、宏发建材、光彩市场、辽西小商品、古玩商城等批发市场。到2010年重点培育、建设和扩建22个大型市场,其中超10亿元市场5个。 城市布局 根据资源禀赋、区域特征、环境容量分析,统筹规划城乡空间布局,具体划分为优先开发区域、优先保护区域、适度开发区域和适度保护区域。 优先开发区域:重点是开发区、南站新区、凌南新区、太和区以及高速公路、102国道沿线的节点县(城镇)等区域。凌海市要结合锦州湾整体开发,构筑沿海工业经济带。 优先保护区域:重点是医巫闾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小凌河入海口湿地、辽西古生物化石以及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 适度开发区域:重点是义县、凌海西北山区适度进行开发,适度发展产业类型和规模,并通过构建生态隔离带、生态防护空间和绿色走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适度保护区域:重点是黑山、北宁两个县(市)作为农业、林业发展基地,集约使用土地。积极引导分散的居民点合理集聚,广大乡村空间以居住、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为主。 [编辑本段]【资源与产业】 锦州物华天宝,地产丰饶,素有“海上锦州”的美誉。锦州市拥有海岸线总长97.7公里。近海水域面积12万公顷,沿海滩涂面积26.6万亩,25万亩近海渔场。锦州还是辽宁省主要产盐区之一。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石灰石、膨润土、萤石、花岗岩等。全地区目前已发现矿种有48个,已开发利用22个。膨润土储量为亚洲第一。 锦州是我国重要工业城市之一,工业基础雄厚。六十年代曾以“新兴工业城市”著称。中国第一只晶体管、第一块石英玻璃、第一根锦纶丝、第一座电子轰击炉、第一支人造塑料花都诞生在这里。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业为主体构成锦州坚实的工业基础。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锦州分公司、东港电力有限公司、攀枝花钛业有限公司、锦泰金属工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坐落在锦州。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蓬勃发展起的一大批高新技术先导企业成为极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新锐。元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将建成亚洲最大的粮食深加工企业;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新药奥德金属国家首创生化制药产品;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汽车安全气囊获国家专利;华顺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锦州有近百种高新技术产品和数千种产品远销四海。50米举高平台消防车填补国内空白,道光廿五白酒誉满海内外;三峡工程、“神州五号”飞船都用上锦州的产品。目前,锦州正加快精细化工、焊接材料等产业为重点的六大工业生产基地建设,打造着“锦州号”行业巨轮;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四大新兴产业。锦州通讯发达,是中国东北三大通讯枢纽之一,移动电话占有率居全省前列。 产业布局 建设八大产业集聚区: 1、城市西部石油化工区:壮大中石油锦州石化公司及其关联企业,重点建设以石油化工为代表的重化工业,构建重化工业集聚区。 2、临港工业区:发挥港口优势,拓展临港工业,建设各具特色的石化、汽车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等临港工业产业园区,构建临港制造业集聚区。 3、汤河子工业区:加快管理体制创新步伐,整合工业有效资源,盘活资产存量,发展铁合金和钛白粉等产品,构建冶金建材产业集聚区。 4、凌南与南站IT产业区: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和凌南工业园与南站新区IT产业园现有基础,通过资产重组和企业迁移等方式,构建IT产业集聚区。 5、凌海工业区:大力发展造纸、服装、机电产品、农产品深加工和滩涂养殖加工业,依托风能资源优势重点建设风力发电场,积极开发海洋化工产品,构建轻纺加工业、海产品加工业集聚区和清洁能源基地。 6、黑山工业区:发挥木制品加工业和膨润土矿产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速生丰产林,通过集约生产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构建建材产业集聚区。 7、北宁工业区:发挥养殖、屠宰、饲料、加工及食品等基础优势,构建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区。 8、义县工业区:开发萤石矿资源,重点发展氟碳醇、苯磺酸等精细化工产品,构建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 电力工业:重点推进开发区火力发电厂(2×60万千瓦)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 医药工业: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扩大医药产业的生产能力。 纺织工业:加大对女纺、平安印染等企业的改造,以服装面料、装饰布等产品为重点,形成6大服装系列,建设9个服装出口加工基地。 农业:实现由普通型向无公害和绿色农业转变,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一牧两水一菜”四大产业。促进养殖方式由庭院式饲养向小区式饲养转变,推广优质苹果品种,建设全国的蔬菜、水果、肉蛋、花生和水产品重要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十大渔业板块基地、十大渔业园区和培育十个渔业龙头企业。 重点扶持20个以粮油、畜牧、水产、水果、蔬菜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抓好大小凌河及绕阳河流域河道整治、乡镇集中供水工程、防止海水入侵工程等建设,实施“三北”和沿海防护林、防沙治沙及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人工增雨工程”,开发利用云水资源,适时开展气象风能资源普查。建设气象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灾害性天气预警和服务能力。 物流业:构筑以港口建设为重点的物流设施平台,以发展区域物流为主,以发展国际物流为重点和方向,完善本地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以建设东北亚物流中心为目标,依托渤海、恒大、华联物流中心,重点完成渤海物流二期工程、恒大物流二期工程,推进保税物流区及加工区建设,完善华联北方物流配送功能,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形成集运输、仓储、配送、包装、加工及信息处理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到2010年现代物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引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10家以上,物流配送额达到200亿元以上。 【教育事业】 到2006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93所,在校学生52.4万人。全年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857人,在校研究生2031人,同比增长36.3%。普通高等学校6所,招生2.3万人,增长21.0%;在校学生7.7万人,增长28.0%。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7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0万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0.9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8.4万人。全市普通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7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4%。
求采纳
③ 哈尔滨,在东北地位怎么样为什么一些锦州,白城,这种地方的人,会想要去哈尔滨发展
毕竟是省会城市,白城什么情况不太清楚,至少锦州去哈尔滨发展的应回该少数吧,锦答州人去外地发展基本上都是沈阳、大连、北京居多,还有部分都是去南方发展,去更北的哈尔滨发展的基本上应该都是看中那边有什么商机或机会吧
④ 锦州的经济
锦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雄居辽西之首。六十年代曾以“大庆式新兴工业地区”著称于世,创造了新中国第一只晶体管、第一块石英玻璃、第一支石英玻璃管、第一根锦纶丝、第一支人造塑料花、第一只电子真空开关管、第一台造纸精浆机、第一个电子轰击炉、第一台举高消防车和第一部汽车安全气袋等数十项第一。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评比中位居第40位。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轻工纺织为支柱,兼有造纸、冶金、电力、建材、医药、食品、塑料制品、汽车配件、输变电设备等行业的工业群体。全市各类工业企业2000余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57户,其中亿元以上企业92户。
2014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其中,按新口径核算,第一产业增加值201.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42.7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533.5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2:47.3:37.5调整为14.6:46.7:38.7,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470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 2014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总产值153.4亿元,增长1.6%;林业总产值2.4亿元,增长5.5%;牧业总产值219.3亿元,增长5.9%;渔业总产值36.7亿元,下降0.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5.5亿元,增长5.1%。
2014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5.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8万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6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4.8万公顷。受旱灾影响,2014年粮食总产量190.4万吨,比上年减产63.3万吨,下降25.0%。其中,玉米产量160.3万吨,下降25.3%;水稻产量22.6万吨,下降19.0%。全市蔬菜产量342.3万吨,增长1.2%;水果产量103.5万吨,下降4.4%;油料产量6.7万吨,下降42.2%。
2014年肉蛋奶总产量159.4万吨,比上年下降19.1%。其中,肉类总产量68.5万吨,下降7.0%;禽蛋产量63.5万吨,下降33.5%;奶类总产量27.4万吨,下降1.8%。水产品总产量41.8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8.5万吨,比上年增长1.0%;淡水产品产量3.3万吨,与上年大体持平。
2014年人工造林面积13666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3406公顷。其中,三北及沿海防护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420公顷,封山育林面积7666公顷。全年育苗面积1208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7%。
农业机械总动力295.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6%。其中,农用排灌动力51.7万千瓦,运输机械动力102.3万千瓦。完成机耕面积644万亩,机播面积551万亩,机收面积335万亩。农田有效(机电)灌溉面积130千公顷,柴油使用量10万吨。 锦州是中国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上世纪60年代锦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大庆式”新兴工业城市,曾创造出第一支半导体晶体管、第一块石英玻璃、第一根锦纶丝、第一台电子轰击炉、第一支人造塑料花等21项新中国第一的产品。已形成以石化、新型材料、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包括电子、医药、纺织等行业在内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光伏、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壮大,钛白粉、单晶硅切片、汽车安全气囊、石英制品、汽车起重机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居国内领先地位。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锦州分公司、东港电力有限公司、攀枝花钛业有限公司、锦泰金属工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坐落在锦州。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蓬勃发展起的一大批高新技术先导企业成为极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新锐。锦州有近百种高新技术产品和数千种产品远销四海。50米举高平台消防车填补国内空白,道光廿五白酒誉满海内外;三峡工程、“神州五号”飞船都用上锦州的产品。锦州正加快精细化工、焊接材料等产业为重点的六大工业生产基地建设,打造着“锦州号”行业巨轮;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四大新兴产业。
截止2004年底,全市共有各类矿山328个,其中国有矿山5个,集体矿山198个,个体矿山124个;矿山从业人员15887人,其中国有矿山人员4265人,集体矿山人员6580人,个体矿山人员44642人;2004年产矿石量为1518.88万吨,其中国有矿山年产矿石390.64万吨,集体和个体矿山年产矿石1128.24万吨;年矿业总产值为30268万元,其中国有矿山年产值为19333万元,集体和个体矿山年产值为10935万元。位于凌海市阎家镇、西八千及大有农场一带的锦州采油厂是辽河油田的主要采油厂之一,采油厂生产能力年产原油245万吨,创产值16亿元,日产天然气10~14万立方米,创产值4000万元。
自2011年起五年,锦州市将构建包括国家北方炼化、中国光伏产业、石化轻纺工业、特种铁合金产业、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在内的五大基地。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6.7%;重工业增加值增长4.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0.4%;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7.8%;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下降22.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5.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5.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8.9%。三大支柱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7.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8.4%;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加值下降14.2%。
201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7.7%,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产销率101.5%;集体企业产销率98.3%;股份合作企业产销率100.6%;股份制企业产销率97.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销率96.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销率98.1%。
201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1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利税总额293.3亿元,下降15.7%。实现利润总额171.3亿元,下降18.0%。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1.3亿元,增长64.0%,企业亏损面为6.8%。
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89.8亿元,比上年下降8.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42.4亿元,安装工程产值44.7亿元。劳动生产率为244.5千元/人。
201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20.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7%。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68.3万吨标准煤,下降4.5%,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下降3.7个百分点。 锦州构筑以港口建设为重点的物流设施平台,以发展区域物流为主,以发展国际物流为重点和方向,完善本地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以建设东北亚物流中心为目标,依托恒大、渤海、华联物流中心,重点完成恒大物流二期工程、渤海物流二期工程,推进保税物流区及加工区建设,完善华联北方物流配送功能,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形成集运输、仓储、配送、包装、加工及信息处理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
服务业对经济拉动作用增强。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2014年中央十里商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加快。6个省级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5亿元,增长20%。批发零售业销售额、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9.6%和15.7%。完成房地产投资201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385万平方米、销售额160亿元。设立首个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22.5亿元。会展业实现交易额50亿元,增长20%。
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6.8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各项税收收入94.3亿元,下降8.2%。在各项税收收入中,营业税19.9亿元,下降27.6%;增值税8.2亿元,增长2.5%。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教育支出24.6亿元,下降1.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4亿元,增长5.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5亿元,下降5.0%。
201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25.5亿元,比年初增加208.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4.1亿元,比年初增加72.0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38.0亿元,比年初增加149.7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695.4亿元,比年初增加80.4亿元;短期贷款余额399.5亿元,比年初增加50.2亿元。
2014年共实现保费收入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寿险保费收入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赔款、给付金额合计14.3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其中,财险赔款6.4亿元;寿险赔款1.1亿元、给付6.8亿元。
2014年旅游业总收入272.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5%。国内旅游收入265.5亿元人民币,增长14.4%。旅游创汇1.1亿美元,增长1.7%。接待国内旅游者3544.9万人次,增长10.4%;接待入境旅游者11.4万人次,增长1.8%。
⑤ 来自家乡报告(锦州)
锦州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与葫芦岛,盘锦,朝阳,阜新,构成一小时经济圈。
锦州市地貌结构为“三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海拔400 米的山区,向南逐渐降到海拔20米以下的海滨平原。山脉连绵起伏,东北部有医巫闾山脉,西北部有松岭山脉,大、小凌河、女儿河横贯境内。
锦州市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具特色。锦州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位于著名的“辽西走廊”东端,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京哈铁路、秦沈铁路客运专线、京哈公路、京沈高速公路横贯全境。锦阜、锦朝高速公路及102线国道使锦州与周边城市形成了“一小时城市群”。锦州港是中国沿海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商港,已跻身于中国港口二十强。锦州机场是辽宁省西部唯一一座达国际4C级标准的民航机场,已开通锦州--北京、上海、大连等中转联航,可飞往全国各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大大增强了锦州的城市影响力和经济、文化的辐射力,也为锦州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物流中心城市奠定了天然的基础。
锦州物华天宝,地产丰饶,素有“海上锦州”的美誉。锦州市拥有海岸线总长97.7公里。近海水域面积12万公顷,沿海滩涂面积26.6万亩,25万亩近海渔场。锦州还是辽宁省主要产盐区之一。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石灰石、膨润土、萤石、花岗岩等。全地区目前已发现矿种有48个,已开发利用22个。膨润土储量为亚洲第一。锦州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证明,自远古以来,锦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历代相传,人烟不绝,并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这里属冀、幽二州地。春秋时期属燕地,战国时属燕辽西郡地。秦、西汉时分属辽西、辽东郡地,东汉时大部属辽东属国。三国时属幽州昌黎郡地,晋代属平州昌黎郡地。隋代时西部属柳城(今朝阳)郡地,东部属燕郡地。唐代初属营州(今朝阳)总管府辖,后属安东都护府辖,废府后归平卢节度使辖。辽代分属中京道和东京道辖。公元911-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锦州之名始于此时。金代改辽道制为路制,当时属北京路辖,元代分属大宁路和广宁府路辖。明代建军卫制,下设卫所,当时置广宁卫,广宁前、后、左、右、中(今锦州)屯卫,以及义州卫、宁远卫,先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后属辽东巡抚辖。清康熙元年并广宁中、左、右、三屯卫为锦县;康熙三年设广宁府,不久撤销;康熙四年设锦川府。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设县,当时各县属奉天省辽沈道辖;1928年废除道制,1929年省改名辽宁,当时各县直隶辽宁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县皆属伪奉大省;1934年设锦州省,管辖各县;1937年口伪政权施行市制,始设锦州市,中县分治,伪省、市、县公署皆驻锦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曾一度建立辽西专员公署和锦州市政府。1948年10月锦州解放后,属热河省热东专署辖,1949年1 月成立辽西省,省政府驻锦州;1954年8 月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锦州市为省辖市,以后两次成立锦州专区, 1968年专区撤销后实行市领导县体制至今。锦州是辽西重要工业城市。60年代,曾被国务院命名为“大庆式锦州新兴工业地区”。80年代,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经过近9个五年计划建设,整个工业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技术装备较为雄厚的具有相当基础的综合性工业体系,现已成为锦州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0.4亿元,位居全省第五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2%,增速位居全省第六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3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82.5亿元,增长21.1%,其中,工业增加值162.0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186.4亿元,增长16.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0.4∶39.4∶40.2。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0.1%、47.7%和42.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6、7.7和6.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贡献率达到42.3%,拉动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5003元。
锦州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锦州市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全市个体私营业户已有15万户,注册资金30.8亿元。个体私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初步形成了具有锦州地区特色的产业布局。
2006年,全市水厂日综合生产能力达82.6万立方米,供水管道长度772公里,用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95.0%,全市人工煤气供气总量达6353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16306吨。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2026.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769.6万平方米。
2006年,全市新增自来水管道76公里,供水管网长度达到627公里。新增煤气管道20公里,管道煤气总长为699公里。新增热水管线24公里,新增集中供热热水能力161兆瓦。新增道路长度9公里,道路总长度为425公里,新增道路面积28万平方米,道路面积达到741万平方米。粪便无害化处理场正式启用,累计处理粪便55115吨。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完成全部工程建设,日处理能力达到1250吨。
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21:39: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7亿元,增长3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6亿元,增长19.4%。实际利用外资9558万美元,增长43.8%;实际利用域外资金45亿元,增长40%。出口创汇完成6.3亿美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1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4165元,增长11.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增幅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3%以内。
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06年末,全市园林绿地面积2794公顷,公园绿地面积629公顷,绿化覆盖面积391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3%。
锦州港煤炭吞吐量首度越过1000万吨,创下锦州港开航18年来煤炭完成量的峰值。这也是继油品在2005年完成吞吐量1000万吨之后,第二个单货种实现历史性新的突破。截至2008年9月17日,锦州港已完成煤炭吞吐量1237.2万吨,是同期的4倍。锦州物华天宝,地产丰饶,素有“海上锦州”的美誉。锦州市拥有海岸线总长97.7公里。近海水域面积12万公顷,沿海滩涂面积26.6万亩,25万亩近海渔场。锦州还是辽宁省主要产盐区之一。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石灰石、膨润土、萤石、花岗岩等。全地区目前已发现矿种有48个,已开发利用22个。膨润土储量为亚洲第一。
锦州是我国重要工业城市之一,工业基础雄厚。六十年代曾以“新兴工业城市”著称。中国第一只晶体管、第一块石英玻璃、第一根锦纶丝、第一座电子轰击炉、第一支人造塑料花都诞生在这里。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业为主体构成锦州坚实的工业基础。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锦州分公司、东港电力有限公司、攀枝花钛业有限公司、锦泰金属工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坐落在锦州。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蓬勃发展起的一大批高新技术先导企业成为极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新锐。元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将建成亚洲最大的粮食深加工企业;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新药奥德金属国家首创生化制药产品;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汽车安全气囊获国家专利;华顺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锦州有近百种高新技术产品和数千种产品远销四海。50米举高平台消防车填补国内空白,道光廿五白酒誉满海内外;三峡工程、“神州五号”飞船都用上锦州的产品。目前,锦州正加快精细化工、焊接材料等产业为重点的六大工业生产基地建设,打造着“锦州号”行业巨轮;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四大新兴产业。锦州通讯发达,是中国东北三大通讯枢纽之一,移动电话占有率居全省前列。 @@@@@(请自行删减)
⑥ 锦州怎么样,有发展么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东北大振兴的全新实践格局,明确锦州的城市定位,是锦州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从历史、现实及未来的多重时空交叉点上思考,把锦州建设成为辽西经济区中心城市是锦州的基本定位。
辽西经济区具有个性化的发展形态,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在辽宁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我们所说的辽西经济区,从地域范围讲,涵盖锦州、盘锦、阜新、朝阳、葫芦岛五市。在历史演进中,辽西地区逐渐形成融自然地理与经济功能为一体的区域单元。可以说,辽西地区具有历史与现实、地理与经济多重联系,既是行政区划的概念,也是经济地理区划的概念。辽西经济区是辽宁省“三点一面”战略格局重要组成部分。辽西地区作为全省三大板块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直接影响着全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加快辽西地区发展是实现全省总体发展目标的当务之急。辽西经济区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一环,客观上已经成为东北及内蒙古陆经济区域与环渤海经济区的“结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锦州具备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把锦州建成区域中心城市,是实现锦州及辽西地区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个城市能否成为区域中心城市,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要依据这个城市的历史和现实条件而定。考察国内外区域性中心城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区域中心城市必须要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良好的区位条件、发达的交通网络、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科技实力、足够大的城市规模。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强的内聚力和辐射力。
综合要素分析,锦州具备成为辽西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锦州历史积淀丰厚,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历来是关外军事、经济重镇;新中国成立后,锦州曾作为辽西省的省会,成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条件优越。西接葫芦岛,东联盘锦,北邻阜新、朝阳,南临渤海,是辽西地区的区位中心;扼关内外咽喉,是蒙东及黑、吉两省西部最便捷的出海口。交通设施完备。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具有空港、海港、铁路(包括高速铁路)、公路(包括高速公路)、输油气管线五种现代交通设施齐备、陆海空四通八达的立达交通网络,并以锦州为中心,与辽西各市形成“1小时交通圈”。产业基础雄厚。锦州是重要的工业城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被命名为“新兴工业地区”,1989年分市时,调出锦州工业“半壁江山”,经过10余年的建设,工业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再造了一个锦州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居辽西之首。锦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棚菜种植基地、水果生产鲜贮基地和肉蛋奶供应基地。锦州是全省规划的三大物流中心之一,批发零售贸易额居辽西之首,是辽西地区物资集散地及商贸中心。文化教育科技发达。文化积淀丰厚,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拥有现代城市发展所必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有6所高等院校和25家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13万人,教育科技资源在全省排在第三位。具有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有利条件。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及非农业人口均居辽西地区首位。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再次强调,要积极构建以沈阳、大连、锦州为中心的三个区域经济板块,加快建设沈阳经济区和锦州经济区相连而形成的沈山经济带。这些都为锦州建设辽西经济区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政策保障。
坚定不移地推进锦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步伐,既是锦州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我们思考这一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锦州自身发展看,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实现锦州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城市定位问题是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是城市战略规划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锦州只有从作为辽西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出发,才能不断深化市情认识,立足于比较优势,针对工业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低和人均GDP低的突出问题,创新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提出保障措施,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振兴锦州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有利于增强城市的内聚力,有效集聚先进生产要素,优化产业结构,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扩大城市容量,完善城市功能,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发挥集和辐射作用,促进城乡间、地区间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激发锦州内在发展潜能的需要。锦州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开始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城市发展蕴育着巨大的潜能。只有着眼于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锦州综合优势,把潜在的竞争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把重大的历史机遇转化为新一轮发展的现实优势,实现提档升级。
⑦ 你觉得营口、盘锦和锦州,谁会成为辽宁第三大城市
众所周知,辽宁省目前是我国东北三省中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了,大连市作为一个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每年来这里游玩的人们数不胜数,同时也作为辽宁省的经济担当,为带动省内经济发展做出了十足的努力。
省会沈阳也不甘落后,虽说如今的GDP尚未超越大连,但是与第三名鞍山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断层。今天小编带大家来到辽宁省,看一看经济排在后几位的城市是否有能力超越鞍山,成为“辽宁第三城”呢?
其实这三座城市与目前处于第三名的鞍山市水平相当,“辽宁第三城”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希望这些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缩小与第二名之间的差距,东北地区的振兴让我们拭目以待。
⑧ 槐树洞的门票是多少
槐树洞-地理位置 槐树洞风景区位于朝阳市区南二十八公里朝阳县南双庙乡境内,朝青路西侧一点三公里处的柏山脚下,景区面积57平方公里。早在红山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对这块宝地进行了开发,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时代,时至隋唐,这里就开始有了建筑,辽代尤为兴盛。金元时期,锦州、兴城等地就在很多游人来此观光避署,到清代曾大兴土木重修庙宇香火极盛。由于景区内有庙有塔,有水多林,气候宜人,故未开发前就有大量自发游人不断光顾,现在当地政府已成立了专门的“槐树洞自然风景区”管理处,并搞了开发建设的规划设计,交通、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都将在今年内完成。随着景点景观的逐步增多和游人的增加相互联系的第三产业随之发展。九五年仅餐饮、服务、娱乐业就增加八十余家。95年该景区旅游总收入近百万元。 景区内山石林立,奇形怪状,泉水清凉可口,有“神龙圣水”之称,另外,景区内有辽代修筑的石塔一座,玲珑剔透,别具一格,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庙为“涌泉寺”共有四殿:释迦牟尼佛殿、观音殿、药王殿、龙王殿,均为辽代建筑。 九五年,该处接待国外来宾三十多人,国内一日游者近30万人次。干旱、炎热的夏季“槐树洞自然风景区”已成为我市一处极好的避暑胜地。槐树洞-主要景点 槐树洞的主要景点是涌泉寺,主要建筑有菩萨殿、龙王殿、关公殿等。有山泉从龙王殿外石雕龙头喷出,注入渔塘清幽见底。山中桃李杏桑、松柏榆杨、槐树倒角、古木繁茂。最绝的是庙中有数株300年以上树龄古槐遮天蔽日如大伞擎盖,蔚为壮观,槐树洞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⑨ 东经121°北纬41°是那里
葫芦岛和锦州交汇的地方 康家屯、骆焦屯村、榆树林、牛圈子中间。真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