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我国园艺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我国园艺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1-01-22 16:26:55

⑴ 我国园艺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发展规模小

目前我国整体农村园艺果树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部分地区发展规模小的问题非常突出。在我国很多地区果树产业主要是以个体户为主体,这种产业模式使得不能有效实现农产品的批量销售,而且个体户发展经营模式。

对于在市场中形成有效品牌效应极为不利,由此就会对当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形成一定影响,与此同时,还会对园艺果树产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必须要对园艺果蔬发展规模小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

2、栽培技术落后

园艺果树产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整个产业的高效发展就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专业技术也是农产品品质提升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一些地区于果树产业发展中明显存在技术落后现象。

尤其是果树修剪、大棚通风等几个方面,所以本身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园区内部的植物生长以及农产品品质也从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一定影响,与此同时,园艺果树产业发展质量也受到了极大影响。因此,园艺果树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

(1)我国园艺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扩展阅读

面对当前原因果树园艺发展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让所有人真正认识到园艺果树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才能说对果树园艺具体作用进行深刻理解。

对于当前果树园艺技术的发展来说,应该进一步加大果树园艺概念的普及,要真正让人们意识到园艺果树与普通果树的差别,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果树园艺技术、果树园艺应用等相关方面的研究,真正让人们意识到果树园艺技术的重要性。

鉴于这种状况,要根据实际状况建立起符合果树园艺发展规律的奖惩激励制度,将适当的物质奖励发放给具备较强专业技术的技术人员,同时还要加强精神表彰。

在这种制度全面实施后,才能够让所有人对技术更加重视 ,并全面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并让整个团队的实际技术应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⑵ 我国入世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入世5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过程中,中国百姓究竟得到了哪些实惠?以下一组数据或许能初步给出答案:从2001年到2005年,在物价基本维持稳定的前提下,中国人均GDP由1038美元增长到1700美元,人均储蓄余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5780元和6860元上升到10787元和10493元,电脑和家用汽车普及率则分别由13.3%和0.6%上升到41.5%和3.4%。

可见,这5年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参与不仅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就业稳定、收入增长。在这5年中,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利益逐步显现,外贸出口连年攀升,年均增长率达25%,同时,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3。在此过程中,外商投资企业不仅成为出口增长的主力军,也是就业水平保持稳定的主要因素。虽然在2001年至2005年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每年达到800万至900万,但城镇登记失业率却始终维持在4%左右的低水平。

二是消费福利显著提高。2001年至2006年,我国进口关税的总体水平由15.6%降至9.3%。同时,我国取消了化肥、轿车和摩托车及关键零部件、电视机、录音机、照相机、手表等13类产品的非关税措施,农产品的关税配额限制也正逐步放松。贸易壁垒的消除不仅导致了进口产品的量增价跌,对国内同类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也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加上收入的增长,中国百姓的物质消费水平显著提高。2001年至2005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12%,而消费增速较快的产品大多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密切相关,如汽车、通讯器材、家用电器、音像器材、建筑装潢材料等。

三是法制观念日益增强、社会生活更加有序。5年中,仅国家立法机构和中央政府制定、修改和废除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就达2000多件,基本形成了一套涵盖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大经济部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四个领域的与国际规则趋同的国内法律制度框架。市场经济规则的逐步完善不仅规范了政府行政行为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使公民的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普遍得到增强、社会生活秩序得到保障、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得到维护。

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伴随入世和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东西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问题、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中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等。但是,作为消费者和劳动者双重身份的普通百姓应该清醒而客观地认识到,总体而言,入世5年所带来的“利”大于“弊”,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要在全球经济体系之外寻求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民福利的全面提升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对于解决上述关乎自身利益问题的途径,中国的百姓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积极支持本国以开放的姿态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不懂得利用他国的力量来增强自己实力的国家,是一个愚蠢的停滞的国家;一个不懂得观全局谋其略缺乏高瞻远足的民族是一个失败的民族。为了民族的振兴与壮大,我国不辞劳苦、费劲心机地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过多方的协商与我国的极力争取,我国于2001年11月10日顺利加入WTO。到目前为止,我国加入WTO已经整整5年了。在这5年里,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并不预示着我国今后的发展会一帆风顺,也不代表我国面临的仅仅是机遇而没有挑战。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一)政府

中国入世5年取得辉煌成就为中国政府赢得良好的声誉。从2001年到2005年,在物价基本维持稳定的前提下,中国人均GDP由1038美元增长到1700美元,人均储蓄余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5780元和6860元上升到10787元和10493元,电脑和家用汽车普及率则分别由13.3%和0.6%上升到41.5%和3.4%。这一系列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政府是一个了不起的政府,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显耀的成就,有利于加强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增强人民对政府领导的信心;有利于扩大国际友人到我国旅游、访学的次数;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

在看到我国入世良好一面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反面。入世5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加剧了我国社会矛盾的产生,例如收入分配、环境污染、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农民工的安置等等。如何处理这些日益突出的问题,成为考验我国政府应变问题的能力、为民办事的能力的难题。这对我国政府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处理得当,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全力拥护,否则将会造成民心不稳的局面。能否变挑战为机遇,这就要看我国政府的实际能力了。

(二)外贸贸易

外贸贸易的快速增长不仅将为我国吸引更巨大的外资,而且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中国外贸进出口平均增幅达到36.4%。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474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422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从2492亿美元增加到7620亿美元,5年增长了两倍,这在世界贸易发展史上是没有过的。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排名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过去5年获得的良好外贸贸易“答卷”,将增强了外国公司或个人对我国投资的信心。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05年5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25378个,合同外资金额1161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44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过公司中已有近450家在华投资。源源不断的外资,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工厂,将为我国创造了许多就业的机会,缓和了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他们也带来了新的技术,为我国同行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外贸贸易的快速增长,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不满,它们将采取更多的措施来限制其国民到中国的投资,例如提高我国商品出口的门槛,捏造有损中国形象的谣言,尤其是加快迫使我国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在那个时候,我国能否变压力为动力,将决定我国今后发展的命运。

(三)汽车业

中国汽车业由幼稚走向成熟,国产自主品牌车异军突起,成为洋品牌强有力的挑战者。今年前2个月,自主品牌国产车销量首次超过合资车型。2005年前8个月,包括奇瑞、吉利、天津夏利等在内,国内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去年的10.5%提高到目前的26.35%,提升了约16%的市场份额。进入2006年,自主品牌势头不减。入世5年,中国轿车需求年均增长近四成。据有关部门预计,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可望达到680万至700万辆,其中轿车需求量将达到400万辆,比加入世贸组织的2001年的80万辆净增320万辆,年均增长37。5%,增幅居世界各国之首。随着我国汽车品牌在世界各国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汽车将会在各国的公路上奔驰。因为我国汽车的制造技术在不断改进、提高,加上我们的及格合理、公道,所以国产汽车的出口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的计划。

面对我们许多中国人都选择价格合理的国产车,外国汽车商也会使尽浑身解数去抢占中国这个大市场。而价格战是必然的,他们会利用自己的产品质量加上诱人的价格去吸引顾客,企图将我们国内的汽车业推进“深渊”。所以我国的汽车商不能沉浸在过去取得佳绩的日子里,我们应该要有一种危机感,时刻准备应战。

(四)银行业

按照入世的承诺,从2006年12月12日起外资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与中资银行全面竞争。外资银行的进入给中资银行一股无形的压力,因为外资银行的服务态度、时效确实比我们中国要强,这就迫使中资银行进行整顿、改革,增强竞争力。这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更符合自己的银行进行存贷款,而不用再仅仅局限于国内几家服务态度并不怎样的银行。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我们银行方功课做足了,我们群众还是会支持国内银行的。

“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这就是说中资银行将不会受到特别的照顾。面对这种状况,中资银行倘若不进行改革,不采取相应的对策,那我国人民的资金将会更多地流向外资银行。一个国家没有经济支撑是无法运转,无法立足于世界的。如果我国占60%的资金全储存杂外资银行,那我国将很容易受制于人,万一发生什么重大的事件甚至是世界战争,那我国将处于一个很危险的境地,所以中资银行要积极进行改革,尽快与世界各国银行接轨,全面推进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五)农业

入世5年后,我国农业将呈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我国参与多边经济的经验也进一步丰富,我国农业出口的能力将会得到增强。因为在过去5年里我们对外国农产品的饿标准已有了较深的认识,所以杂进行生产时,我国的供应商将会按照标准去办事。同时,全球化也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福音,我国努力吸收他国的经验,借鉴他们的技术进行生产,提高出口量。

入世5年我国农业取得不错的佳绩。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韩先生说:“农业是入世以来表现最好的行业之一。”入世之后,中国的农业出口额有所增长,在占农产品贸易总额85%-90%的15类农产品中,有8类农产品呈现净出口增加或净进口减少趋势。水产品和蔬菜水果成为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主力净出口农产品,每年净出口额为几十亿美元;茶和咖啡每年净出口额为1亿至10亿美元。尤其令人惊喜的是,谷物呈现出净出口趋势。十多年前,中国还在大量进口谷物,但在入世几年后呈现出了不同的态势,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物出现净进口显著减少甚至净出口。还有一些产品,在进口增加的同时,国内产量也在同步增长。如棉花、大豆、羊毛、牛奶等产品,过去5年进口增加很快,但国内产出也明显上升,就说明国内产品没有被进口品所替代。同时,农产品原材料的进口增加,也支持了一些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的发展。

但这并不是说今后我国的农业将不会遇到困难、挫折,相反挑战会更大、更强。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每年大概从农民手中征用土地将近20万公顷,没有了土地作为支撑,尽管有很多人力、有过硬的技术,但若想发展农业简直难于登天,正如俗话所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六)农民

在经济全球化下,农民的收入增多了。中央出台的各种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惠农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真真正正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很多观察人士认为,农民及农民工群体在全球化背景下将更加弱势,更加被边缘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基尼系数达到了0.45(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警戒线是0.4),高于1981年的0.3。这表明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与美国处于类似的水平。从纵向来看我国农民的收入确实增加了,但倘若从横向来看,我国农民收入的增加量与城镇相比却是相距甚远。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说,现在,中国每年大概从农民手里征用的土地将近20万公顷。另据统计,目前我国失地农民总数超过4000万人,并仍在以每年200多万人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20年还会有4000万人进入失地农民的行列。土地没有了将会快农民进城的步伐。大量的农民拥向城市,农民工本身的生活问题与城市问题将会同时爆发。由于农民工的科技文化知识掌握不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就业尤为困难。尽管找到工作了,但工资还是不高。有学者认为,中国实际上是在“向谷底赛跑”的过程中处于领跑地位。入世之后,中国还没有改变在全球整个产业链末端的位置,因此,持续增大的劳动力供给,也将会使中国劳动力持续保持低价格。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极其强劲的挑战。

在入世5年里,我国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洋洋自得,我们时刻要有一种危机感,因为在未来的日子里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主要参考文选:

1、 张汉林著:《张汉林解读中国入世》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2、 国务院研究室编《中国加入WTO:机遇.挑战.对策》 中国言实验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3、陈昌柏:《WTO-ITA》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1年9月第一版

4、《绿色屏障——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与中国的选择》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5、张汉林 蔡春林 屠新泉 张军生 李杨 著:《WTO反倾销争端案例评析》 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6、汪明 著:《中国入世多赢谋略实务》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3年版

⑶ 说明园艺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化园艺设施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连续生产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率,高效、均衡地生产各种园艺产品。它可以不受地点和气候的影响,四季稳定生产,在寒冷地带、沙漠地带,甚至在宇宙空间和地下空间也能提供新鲜的植物,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生产条件,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开发。
一、设施园艺的发展方间
现在世界各国的设施园艺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像园艺强国的荷兰,以先进的鲜花生产著称于世,玻璃温室全部由计算机操作。其设施园艺生产具有以下特点: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生产,一般一个农户只生产一种蔬菜,温室生产集中在西部冬暖夏凉的沿海地区,且运输方便,产品可迅速销运;实行无公害生产,以生物防治为主、减少农药及激素的使用、营养液循环包括废弃物的再利用等,只在有限范围内使用没有毒害的化学药品,使产品没有污染,生产过程也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面对世界范围的竞争,荷兰的园艺设施产业通过利用最新技术,创造出最理想的环境和栽培方法,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使整个生产、供应过程的各个环节达到完美的结合,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使其园艺产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设施园艺栽培技术在日本得到普遍应用,如在鸟取县的沙漠地带进行塑料大棚的蔬菜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播种、间苗、运苗、灌水、喷药等作业的自动化、无人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生态环境因素控制自动化 生态环境因素控制自动化的主要内容是温、湿度的自动调节,灌水量、水温自动调节,CO2施肥自动调节,温室通风换气自动调节等。通过控制各种相应的操作设备来控制上述内容,以达到给作物创造最佳生长环境的目的。对环境影响因素采用的控制方法一般有两种:(1)单因子控制。这是对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等进行单独控制的方法,其中主要是控制温度,其次是湿度,包括空气湿度和土壤(或基质)的湿度。其局限性在于外界气候的变化随时影响到室内的小气候,靠人工指令随时进行相应改变是很难办到的。(2)多因素综合控制。这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利用计算机控制温室环境因素的方法,将各种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要求输入计算机程序,当某一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其余因素自动做出相应修正或调整。一般以光照条件为始变因素,温度、湿度和CO2浓度为随变因素,使这4个主要环境因素随时处于最佳配合状态。
2.作业自动化 温室设施栽培包括耕耘、育苗、定植、收获、包装等,作业种类多,像摘叶、防除、搬运等作业反复进行,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又由于设施内高温、高湿等不良劳动环境,需要发展作业自动化。目前蔬菜、花卉和苗木生产的数量不断增加,育苗中移苗工作需要很多劳力,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因此在发达国家发明了机器人移苗机。机器人还能根据光反射和折射原理,准确地测定植物需水量,从而进行灌溉的控制。为此,一些发达国家也进行了与此相关联的种苗的特性、优质种苗的选择方法、间苗方法等基础技术的研究。还进行了设施内多功能管理、搬运自动行走作业的研究。计算机的应用还为温室节能、施肥、经营管理提供了方便。
二、中国设施园艺的现状
中国的设施园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已成为农业产业化一个新的增长点。主要用于蔬菜、瓜果、花卉的生产,其中节能日光温室、普通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发展最快,传统加温温室由于能耗大,运营费用高,产量效益低下而发展缓慢。设施园艺是生物高新技术与工程技术结合的产物,而我国在这两方面与外国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距离,从而导致了我国设施园艺技术的总体水平长期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其主要表现在:
1.栽培作物单一,专用品种缺乏 作为设施栽培的对象以蔬菜、西(甜)瓜和水果、花卉为主,且专用品种很少,所栽培品种多为露地品种搬到棚室中,自然限制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不少地方引进欧美温室品系,但成本高,且在消费习惯上有差异。同时栽培种类单一,由此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病虫害防治、轮作倒茬。盐分积累等难以解决,亟需选育耐寡光、耐低温、耐湿、耐病、耐热、单性结实良好的适于设施栽培的专用品种。
2.盲目引进,重硬轻软 目前真正能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的温室制造工厂较少,仅限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多数厂家不能生产内部的配套设备,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出现了到处引进的局面。由于从国外引进的大型温室多是在适应本地区生态条件的基础上设计制造的,虽然这些国家温室的外观和自动化程度优于国产温室,但从目前进口温室运营情况看,进口温室价格高、效益低、能耗大,且结构和种植技术亟待改进。引进温室大多只引进硬件很少考虑种植技术,实际上只有高度注意种植技术,生产出优质产品,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才能收回投资并获得盈利,而目前引进的温室形式上好看,实际上效益低。
3.设施的配套水平低 薄膜、网纱等覆盖材料品种少、质量差、寿命短、价格昂贵。国外的覆盖材料由于导入高新科技,发展很快,从20世纪50年代开发农用聚氯乙烯薄膜,发展为聚乙烯膜、寒冷纱、化纤网, 70年代又研究开发透光透气性齐备的无纺布,近年又研究开发成防尘无水滴长寿膜、光质选择膜,使用寿命延长至2~3年。最近又有半硬质或硬质,具有真空夹层的高科技塑料覆盖材料问世,较传统的玻璃等覆盖物,无论在透光性、保温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4.设施连作障碍严重 土壤中病虫基数的积累、土壤次生盐渍等日益严重,土壤理化性劣变,根系自毒性分泌等相继出现,最终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目前一些地区采用的有机基质栽培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这项技术目前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温室蔬菜连作障碍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已被立为“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5.绿色食品生产意识不强 化肥、农药用量过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很多无土栽培用化肥配制营养液来灌溉植物,用计算机控制温室环境和滴灌系统,虽然产量高、效益好,但产品硝酸盐含量高,不能进入有机食品或无污染食品序列;灌溉排出液硝酸盐含量超标,污染地下水,产品风味欠佳。以色列温室主要采用土壤栽培,全部用化肥配制营养液进行滴灌,几年以后必然产生土壤盐渍化,并污染地下水,产量也将逐渐下降。全国无土栽培除少部分基地采用有机生态型生产外,其余的如营养液膜系统、深液流系统、浮板毛管系统以及其他基质栽培系统,都是用化肥配制营养液来灌溉的,产品不能进入“绿色食品”系列。
6.环境调控技术亟待提高 我国的大棚、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缺乏量化指标,经验色彩浓厚,科技含量不足,只能被动地保温、降温、遮阳、防雨,而不能主动地调节温、光、水、肥、气,这是限制设施栽培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的主要障碍。
7.经营管理意识亟需强化 设施园艺是高投入、高出产、科技社会性密集型的集约农业,经营者要有较强的经营管理意识和广泛的专业知识,要根据市场需求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综合经营管理入手,增加经济效益。
三、发展对策
1.研究开发设施栽培专用品种 目前我国引入和推广的果蔬种类品种为数不少,如高档瓜类网纹甜瓜和光皮甜瓜,高档茄果类如樱桃番茄、蛋形茄子等。高档叶菜类如抱子甘蓝、紫色甘蓝、荷兰芹等,特种蔬菜类如食用芦荟、食用仙人掌等,观赏蔬菜如观赏甘蓝、观赏南瓜等。但由于宣传示范力度不够,使得生产者不知道该选择什么,另外引进的品种大多价格昂贵,也限制了普通生产者的应用。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做好优良品种的引进筛选,同时应积极选育适合当地地理环境、温室栽培条件的品种。选育特性主要为耐寡光、耐低温、耐湿、耐病、耐热、单性结实良好及适于长季节栽培的设施专用品种。
2.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指使用基质和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水来灌溉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与土壤栽培相比,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减少农药用量,产品洁净卫生,节水、节肥、省工、可利用非可耕地生产果蔬,并且可克服土壤栽培易出现的连作障碍,同时与无土栽培采用无机化肥配制营养液的生产方式相比,减少了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既符合绿色食品(AA级)生产要求,又减少了技术难度和生产成本,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
3.发展高科技的设施环境调控技术及适宜的配套资材 在覆盖材料问题上,尽可能选用防老化无滴多功能膜,大棚、日光温室的建设,至少要研究开发筒易的环控技术,如夏季设施内防止热蓄积、高湿度,改善通风排气设施的研制,设施内合理的排灌水装置和地面覆盖的调控;覆盖材料的揭盖机械,逐步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环境调控农业工程。
4.综合经营和市场推动 由于我国尚未健全完善的农产品市场机制,果蔬产品在品种间、季节间、品质间的差价还未充分体现出来,农村果蔬消费市场基本没有形成,造成设施内的高投入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很难卖出相应的高价格。所以设施园艺的生产,单靠生产过程创造效益,很难获得满意的效果。积极获取市场信息,了解市场供求关系,预测市场前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合理安排生产经营,使设施园艺生产走向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之路。

??真诚的祝福你在??生活路上:一帆风顺,开心快乐,永远幸福

⑷ 设施园艺发展的现状是什么主要设施类型及其应用有哪些

设施园艺是指利用人工设施、人工控制环境因素,完全或部分地摆脱传统农业生产受自然气候和土壤等条件制约,使植物获得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延长生产季节、获得最佳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园艺是把生物技术、农业工程和环境控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植物最适宜生长的环境,从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集约化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最有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21 世纪以来,由于设施园艺不断利用先进设备、仪器、技术、成果和新材料,逐步体现出环境可控性、效益高效性和土地高效利用、节水省力、美化环境、造富于民等特点,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倍受生产者和农民的欢迎。[1]近年来,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
1、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现状
我国设施栽培历史悠久,但现代设施栽培起步较晚,我国现代温室和塑料大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自1979年至1994年先后从荷兰、日本、美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引进大型连栋温室21.2hm2,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耗能过大,运行费用高,管理不善,仅个别勉强维持生产,绝大部分不得不宣告失败。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我国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设施园艺的发展又掀起了新的热湖,以北京中以农场引进以色列大型塑料温室为标志,又开始了新一轮较大规模地引进目外先进的大型连栋温室,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引进的不仅是温室的主体骨架,同时引进了成套设备和栽培技术。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突出地反映了国内对先进的设施栽培成套设备和技术的迫切需要,与此同时,国外温室厂家亦蜂拥而来,他们采取压低主体结构价格,提高内部设施价格的措施。试图占领市场。我国预计2010~2011年,设施栽培面积将达到167万hm2,2030~2031年将增至200万hm2以上。设施类型主要为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郊区,蔬菜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当地菜田总面积的10%以上,个别地区已接近30%,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设施栽培分布的地域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设施园艺主要在“三北”地区发展,而现在正向南方迅速扩展,发展势头已超过北方,尤其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更为迅速。
2、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趋势
2.1温室大型化、现代化,管理操作机械化
由于大型温室具有投资少、土地利用率高,便于实行机械化自动管理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室内温度相对稳定、日温差较小,便于环境控制等优点,因此,设施园艺温室类型有向大型化、超大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温室单栋规模将会从几公顷发展到几十公顷以上。随着温室大型化的发展,对设施环境调控技术和设备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控制系统、栽培管理技术、环境因子采集自动化等现代技术装备将会成为未来设施园艺研究的重点。
2.2现代化大型温室面积不断增长
1979-1994年,我国从荷兰、美国等引进现代化温室面积约30余hm2,全国现代化大型温室面积约为50hm2。[2]而1995~1999年间引进的现代化温室就达200hm2,据了解还有大量的引进计划待执行,全国现代化大型温室面积约为400hm2。5年间现代化大型温室面积增长8倍。
2.3温室日趋大型化,环境调控趋于智能化
大型温室设施具有投资省、土地利用率高、便于实行机械化自动管理、实现产业化规模生产、室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优点,因此,设施园艺发达的国家如荷兰、加拿大等温室逐渐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温室园艺的核心是能够对设施内栽培环境进行有效地控制,创造出适于作物生育的最佳环境条件,因此,未来的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不仅要做到栽培环境全自动控制,还要与市场、气象站、种苗公司、病虫害测报等相连接,进行产量、产值的预测,为生产者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情报和确切的决策依据。
2.4设施园艺的生态社会功能更加突出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温室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得到广泛重视,设施栽培产品及对环境的无污染化成为必然。设施园艺在都市美化绿化、环境保护、园艺健康、休闲观光等方面将会得到蓬勃发展,将在提高社会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的贡献。
2.5科学研究工作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
设施园艺工程的科学研究受到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重视与支持,“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所列的国家级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项目,总体目标是瞄准21世纪农业发展趋势,集成国内外设施园艺高新技术,在北京、上海、辽宁、浙江、广东等不同生态气候型及不同区域经济特点的五省市,建设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产业化为目标的科技经济一体化超前型示范工程模式。围绕蔬菜设施栽培的高产、优质、高效,主要研究内容有种子种苗工程、种植工艺工程、采后处理工程、设施环境控制工程、相关产业工程(包括温室制造、环控仪器设备、农机具、穴盘生产、蔬菜包装保鲜、专用肥料、生物农药厂等)五大方面。该项目科研经费总投入高达5000万元,相当于“七五”、“八五”有关设施园艺重点项目经费总和的10倍,足以说明国家对设施园艺工程的重视。与设施园艺工程有关的科研项目,不仅有应用技术的研究,还有基础理论的研究。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设施园艺高产优质的基础研究”列为重点项目正式启动,这在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学科领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反映出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学科水平已跃上新台阶。
结论
设施园艺作为我国的一项新型产业,它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也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而且,设施园艺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是我国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的重要途径,并将成为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将为世界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郭世荣,孙锦,束胜等. 我国设施园艺概况及发展趋势[J]. 中国蔬菜, 2012(18):1-14.
[2] 郭爱民,谭益民,汪小伟. 我国设施园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西南园艺, 2001(4):62-63.

⑸ 如何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必然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和弊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缺陷和弊端的影响日益明显。但是这些缺陷和弊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的变革来消除。同样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开始建立之日,其某些具体制度和具体环节上也存在着若干缺陷和弊端。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以便使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为此,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主要成就、基本经验等若干重要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使我们详细了解改革进程,深刻把握改革实质,以及预测未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向,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必然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和弊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缺陷和弊端的影响日益明显。但是这些缺陷和弊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的变革来消除。同样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开始建立之日,其某些具体制度和具体环节上也存在着若干缺陷和弊端。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以便使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为此,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主要成就、基本经验等若干重要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使我们详细了解改革进程,深刻把握改革实质,以及预测未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向,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深入,政治领域的许多问题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

⑹ 什么是园艺我国园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

园艺就是指:园地栽培,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的栽培、繁育技术和生产经营方法。可相应地分为果树园艺、蔬菜园艺和观赏园艺。
园艺一词,原指在围篱保护的园囿内进行的植物栽培。现代园艺虽早已打破了这种局限,但仍是比其他作物种植更为集约的栽培经营方式,对于丰富人类营养和美化、改造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
我国园艺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
①结构失衡;流通不畅。
②质量不高;产后处理薄弱。

我国园艺产品的发展对策:
①组织实施良种工程,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布局区域化。
②经营产业化;产品优质化和信息网络化。
园艺产业发展趋势:
1、正在向适度规模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园艺产业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重点户示范等多项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正在向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生产的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通过培养园艺产品经纪人、加强流通环节管理等措施,正在形成各环节有机结合、利益共享的产业结构,有望实现园艺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经营。通过园艺经纪人跑市场、摸行情,哪里市场紧缺就把产品运往那里,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种植一些价格高、市场潜力大的时令园艺产品。通过建设具有区位优势和重要集散功能的批发市场,增强大流通枢纽,以及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综合功能,来加强流通管理。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各地优势园艺产业和品牌发展迅猛
我国有丰富的名特优园艺资源,例如新疆的哈密瓜、葡萄,山东菏泽的牡丹,宁夏的枸杞、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潍坊的萝卜等等。政府正在通过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一村一品”工程,来挖掘和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各地的优势园艺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的园艺产业正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加速发展,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园艺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提倡无公害、绿色、有机园艺产品的生产,有品牌、有商标已成为发展趋势,“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质量体系正在建立,因此无公害、绿色、有机园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3、观光、休闲园艺发展迅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郊等许多地方,以观光、旅游、采摘等为主的休闲园艺、生态餐厅等迅速发展[1,9][7-8],都市农业提上发展日程。生态餐厅又叫温室生态餐厅,餐厅有充满绿色的自然环境,综合运用建筑学、园林学、设施园艺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以设施园艺调控技术、农艺栽培技术来维护餐厅的优美环境,形成以绿色景观植物为主,蔬、果、花等植物合理配置,结合假山、瀑布、小桥流水等园林景观,全方位立体展现绿色、优美、宜人的就餐环境。发展生态餐厅要有较好的地理优势和客源潜力,目前我国已有生态餐厅200多家。
都市农业是由“城郊农业”发展派生而来,把现代农业展示、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走的是果、菜、花综合经营发展的道路,集农业生产、生态建设和愉悦身心于一体,实现了城乡互动,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都市农业具有保障生活、发展经济、平衡生态、旅游休闲、出口创汇、教育示范、致富农民等作用,可以有参与体验(采摘等)、展示示范(观摩教育)、休闲疗养等形式,如今已经日益成为大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⑺ 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GDP平均增长9.7%,而世界经济同期只有3%左右的增长。现在中国的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等主要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都排在第一位;我们的载人航天飞机已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工程也正在顺利进行,等等,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中国在这30年的发展中是一枝独秀。其他国家也曾有过快速发展,可能是5年、10年,甚至是15年,但像中国这样持续30年以这么高的增长率发展是没有的。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排名已从1978年的第10位上升到现在的第4位,排在我们前面的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其中德国与我们挨得非常近。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也在算,如果中国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到2050年的时候,将要超过美国。经济是和政治、军事联系在一起的,弱国在世界上是没有地位的,弱国是没有外交的。国家强了,说话就有人听,国家弱了,就没有话语权。普京就曾说过,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30年的改革发展,伴随着我们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西方发达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我们在世界政治舞台的话语权也更强了。比如,由西方发达国家召集的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和问题的西方八国首脑会议要求吸收中国参加,就证明了我国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已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富裕迈进。改革开放30年,生活上的巨大变化,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2007年和1978年比,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7元提高到4140元,2006年1月1日起,党和国家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又取消了在中国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农业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事件,也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我们做梦都想不到!比如现在我们的私家车很多,有的人家一户就有两辆。还有些企业主是农民出身,在创业初期,他们根本不可能想到现在还可以拥有自己的飞机,更别提手机、电脑啊这些越来越普及的电子消费品了。当时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现在都一一实现了。—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面貌带来的历史性变化,还不仅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3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单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竞争、效率、民主、法治等等意识是30年前所不可想象的,特别是,人们可以自由地思想,自由地选择,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自由、自主、独立,这是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精神领域的一个最大变化。原来走在大街上,大家穿得都差不多,灰色的,现在花花绿绿了、五光十色了,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活跃了,创新力强了,人也聪明起来了,文明起来了。人的思想从僵化、半僵化,从“两个凡是”走出来了,国家也从封闭、半封闭走向了开放和自信。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革调动了亿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的局面。改革开放使中国人富起来了,但是我们要防止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空虚。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一个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人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后,还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3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无比正确性。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外开放在带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会带进一些糟粕,正如小平同志所说,开放了,新鲜空气进来,但有的时候,苍蝇蚊子也进来了。所以,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国门要打开,好的东西放进来,不好的要拒绝,苍蝇蚊子要赶掉。此外,我们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工作上的失误。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难免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但我们走过的路程,我们取得的成就已经表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社会的发展还将证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巩固成果、再创辉煌。

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一、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首先,国际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疲弱,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这给中国外贸出口带动很大影响。2014年5月,美国“国债”突破16.7万亿美元“债务上限”;10月,美国政府17年来首次停摆,美国国债存在违约风险,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必然要受影响。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也有所放缓,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很多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超常规财政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我国的周边环境还很不稳定,存在诸多威胁。这些因素对中国经济必将产生许多外部压力,包括经济和政治等方面。

其次,内部体制出现障碍。中国能够快速发展到现在,依靠的主要发展模式是以吸引外资、廉价劳动力以及迎合外部需求的生产导向为基础的旧有模式。旧模式中的三个要素或称制度红利、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把中国带到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上,但是现在这种模式潜力已基本耗尽。中国人口老龄化非常迅速,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很快将迎来“刘易斯拐点”。2012年中国劳动力数量首次出现了减少,正以历史最快速度从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转变。经济增速放缓,现有发展模式的所有弊病都达到了高峰。此外,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峻的生态形式也是个棘手的问题,使得一直支撑经济增长的体制内部出现了制度性疲劳和障碍。第三,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根据国际发展的经验,新兴市场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使原本良好的发展势头转变轨迹,就像掉入陷阱一样,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典型的表现是上个世纪后半期若干拉美国家。2012年我国人均GDP已达6 100多美元,正处于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艰难爬坡阶段。

二、 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长期的快速发展,积累和遗留的各种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发展方式粗放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发展是粗放的,缺少内涵、质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续的。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经营方式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发展不协调,导致资源严重缺乏。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经济增长中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增加的贡献率占72%,依靠科技进步等促使要素效率提高的贡献率仅占28%,而发达国家后者占50%―70%。具体来看,其一,在经济效益方面,我国经济运行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痼疾;其二,在经济结构方面,产业结构的失调依然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发展缺乏后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


(2) 贫富差距过大。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分析,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0.474,远远超过0.4的警戒线,是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使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高收入阶层手中。同时,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也都在扩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如果不进行调节,就使人们的不公平感增加,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社会矛盾就突出,这也是上世纪许多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3) 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经济以9.8%的速度持续增长了30多年,2012首次“破8”,为7.8%,预计2013年约为7.7%,发展速度继续放缓。过去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正进行宏观调控,日趋减缓;内需乏力仍是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顽疾。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支撑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国际环境也在改变,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正在消减和逆转。目前,虽然国内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繁荣的背后有太多的泡沫。


(4) 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发展”政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指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迅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11年GDP最高的广东省为52 674亿元,约是西部10省GDP的总和,是最低的西藏(606亿元)的87倍,是中部江西(11 584亿元)的4.5倍,北部吉林(10 531亿元)的5倍。与此同时,中东部地区差距、南北差距、城乡差距也随之越来越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


(5) 市场和资源环境有待改善。市场环境的好坏关乎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食品、医疗事件频发,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三聚氰胺、瘦肉精,到苏丹红、地沟油,形形色色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假冒伪劣、社会欺诈现象依然十分突出;社会诚信和社会道德水平依然不高。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严重污染市场环境,也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阻碍内需的发展。此外,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高碳的能源结构使中国的发展处境极为不利,如果我国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的增长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阅读全文

与我国园艺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