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pcb产业发展

pcb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22 14:37:38

『壹』 PCB行业的发展前景

1、这个行业永远不会过时,除非这个星球都不用电子产品了。
2、虽然不回会过时,可是产品的档答次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变,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目前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金属基板都有在生产,如果楼主一定要从事这个行业,那么我建议你尽量加盟专业生产多层板、金属基板的公司,因为这些产品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空间。

『贰』 结合下我公司写PCB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参考一下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 希望对你有用

『叁』 PCB行业怎样有前途吗

如果一定要进入PCB行业,最好做业务。不要做什么品质、工程、也不要做设计。饿不死而已,养家都难。

『肆』 PCB的行业趋势

PCB 行业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于在劳动力资源、市场、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欧美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大量的电子产品及制造商将工厂设立在中国,并由此带动了包括PCB 在内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中国CPCA 统计,2006 年我国PCB 实际产量达到1.30 亿平方米,产值达到121 亿美元,占全球PCB 总产值的24.90%,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2000 年至2006 年中国PCB 市场年均增长率达20%,远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给PCB 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没有给中国PCB 产业造成灾难性打击,在国家经济政策刺激下2010 年中国的PCB 产业出现了全面复苏,2010 年中国PCB 产值高达199.71 亿美元。Prismark 预测2010-2015 年间中国将保持8.1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于全球5.40%的平均增长率。
区域分布不均衡
中国的PCB产业主要分布于华南和华东地区,两者相加达到全国的90%,产业聚集效应明显。此现象主要与中国电子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有关。
PCB 下游应用分布
中国 PCB 行业下游应用分布如下图所示。消费电子占比最高,达到39%;其次为计算机,占22%;通信占14%;工业控制/医疗仪器占14%;汽车电子占6%;国防及航天航空占5%。
技术落后
中国现虽然从产业规模来看已经是全球第一,但从 PCB 产业总体的技术水平来讲,仍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产品结构上,多层板占据了大部分产值比例,但大部分为8 层以下的中低端产品,HDI、挠性板等有一定的规模但在技术含量上与日本等国外先进产品存在差距,技术含量最高的IC 载板在国内更是很少有企业能够生产。

『伍』 PCB的产业链

按产业链上下游来分类,可以分为原材料-覆铜板-印刷电路板-电子产品应用,其关系简单表示为:玻纤布:玻纤布是覆铜板的原材料之一,由玻纤纱纺织而成,约占覆铜板成本的40%(厚板)和25%(薄板)。玻纤纱由硅砂等原料在窑中煅烧成液态,通过极细小的合金喷嘴拉成极细玻纤,再将几百根玻纤缠绞成玻纤纱。窑的建设投资巨大,一般需上亿资金,且一旦点火必须24小时不间断生产,进入退出成本巨大。玻纤布制造则和织布企业类似,可以通过控制转速来控制产能及品质,且规格比较单一和稳定,自二战以来几乎没有规格上的太大变化。和CCL不同,玻纤布的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最大,最近几年的价格在0.50-1.00美元/米之间波动。台湾和中国内地的产能占到全球的70%左右。
铜箔:铜箔是占覆铜板成本比重最大的原材料,约占覆铜板成本的30%(厚板)和50%(薄板),因此铜箔的涨价是覆铜板涨价的主要驱动力。铜箔的价格密切反映于铜的价格变化,但议价能力较弱,近随着铜价的节节高涨,铜箔厂商处境艰难,不少企业被迫倒闭或被兼并,即使覆铜板厂商接受铜箔价格上涨各铜箔厂商仍然处于普遍亏损状态。由于价格缺口的出现,2006年一季度极有可能出现又一波涨价行情,从而可能带动CCL价格上涨。
覆铜板:覆铜板是以环氧树脂等为融合剂将玻纤布和铜箔压合在一起的产物,是PCB的直接原材料,在经过蚀刻、电镀、多层板压合之后制成印刷电路板。覆铜板行业资金需求量不高,大约为3000-4000万元左右,且可随时停产或转产。在上下游产业链结构中,CCL的议价能力最强,不但能在玻纤布、铜箔等原材料采购中拥有较强的话语权,而且只要下游需求尚可,就可将成本上涨的压力转嫁下游PCB厂商。三季度,覆铜板开始提价,提价幅度在5-8%左右,主要驱动力是反映铜箔涨价,且下游需求旺盛可以消化CCL厂商转嫁的涨价压力。全球第二大的覆铜板厂商南亚亦于2006年12月15日提高了产品价格,显示出至少2006年一季度PCB需求形式良好。
国际状况
全球PCB产业产值占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以上,是各个电子元件细分产业中比重最大的产业,产业规模达400亿美元。同时,由于其在电子基础产业中的独特地位,已经成为当代电子元件业中最活跃的产业,2003和2004年,全球PCB产值分别是344亿美元和401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27%和16.47%。国内PCB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的PCB研制工作始于1956年,1963-1978年,逐步扩大形成PCB产业。改革开放后20多年,由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板均获得快速发展,国内PCB产业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中国由于下游产业的集中及劳动力土地成本相对较低,成为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区域。2002年,成为第三大PCB产出国。2003年,PCB产值和进出口额均超过60亿美元,首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PCB产出国,产值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8.54%提升到15.30%,提升了近1倍。2006年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产值最大的PCB生产基地和技术发展最活跃的国家。我国PCB产业保持着20%左右的高速增长,远远高于全球PCB行业的增长速度。
从产量构成来看,中国PCB产业的主要产品已经由单面板、双面板转向多层板,而且正在从4~6层向6~8层以上提升。随着多层板、HDI板、柔性板的快速增长,我国的PCB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得到优化和改善。
然而,虽然我国PCB产业取得长足进步,但至今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仍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首先,我国进入PCB行业较晚,没有专门的PCB研发机构,在一些新型技术研发能力上与国外厂商有较大差距。其次,从产品结构上来看,仍然以中、低层板生产为主,虽然FPC、HDI等增长很快,但由于基数小,所占比例仍然不高。再次,我国PCB生产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部分核心原材料也只能依靠进口,产业链的不完整也阻碍了国内PCB系列企业的发展脚步。

『陆』 PCB行业是

PCB(印制电路板)是当代电子元件业中最活跃的产业,其行业增长速度一般都高于电子元件产业3个百分点左右。根据各因素分析,预计2006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需求升级与产业转移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基本动力,而HDI板、柔性板、IC封装板(BGA、CSP)等品种将成为主要增长点。
电子消费终端热潮促PCB增长
PCB作为各种电子产品的基本零组件,其产业发展受下游终端产品需求和整个IT产业景气度影响很大。在2001年IT产业泡沫破灭后,至2003年全球 IT产业开始复苏,PCB行业也出现了全面复苏。2003年我国印制电路板产值501亿元,同比增长32.40%,产值跃居全球第二位,预计2005年达到了869亿元。2008年PCB产值有望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
在下游的拉动因素方面,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产品、液晶显示器等下游电子消费品有力地推动了对PCB产业的产品需求与技术升级。2004年全球PCB产值为401.72亿美元,增长16.47%。在此基础上,预期近三年PCB产业依然保持增长,2005年预计全球PCB产值为438.15亿美元,增长率为9.07%。
高密多层、柔性PCB成为亮点
为了顺应电子产品的多功能化、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下一代电子系统对PCB的要求是高密度、高集成、封装化、微细化、多层化。HDI板、柔性板、IC封装板(BGA、CSP)等PCB品种将成为主要增长点。
我国2003年-2005年PCB产值分别为501亿元、661亿元、869亿元,年度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33%、32%、31%。而自2000年以来,我国柔性板产值以61.77%的增长率高速增长,远高于全球FPC产值的平均增长率,预计2006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随着多层板、HDI板、柔性板的快速增长,我国的PCB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得到优化和改善。
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产业基地
从区域发展趋势看,PCB产业重心正向亚洲转移。1998年PCB产业主要以美国、日本及欧洲为主,产值约占全球73.40%,2000年以后这一格局出现重大转变。亚洲地区由于下游产业的逐步转移及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PCB厂商的投资。
而我国由于下游产业的集中及劳动力土地成本相对较低,成为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区域。我国于2003年首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PCB生产国,产值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8.54%提升到15.30%,提升了近一倍。根据Prismark的预估,2008年我国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产值最大的PCB生产基地。
我国PCB产业持续高速增长。2003年我国印制电路板产值为500.69亿元,同比增长333%,产值首次超过位居全球第二位的美国。2004年及2005年,我国PCB产值仍然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率,估计2005年达到869亿元,远远高于全球行业的增长速度。
进出口也实现了高速增长,但高端产品不能自给。在2003年我国PCB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0亿美元之后,2004年又突破80亿美元,达到88.9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7.43%。2004年进出口逆差约为12亿美元。进出口逆差中,高技术含量的多层板、HDI板、柔性板等所占比例较大。
在电子产品需求升级、全球PCB产业增长、产业向亚洲转移的大背景下,2004年我国大陆实现的80.5亿美元PCB产值中,外资厂商的投资带动对整个行业的成熟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内资企业及上市公司中,方正珠海多层、超生电子、生益科技参股的生益电子、大显股份参股的大连太平洋也有不俗的表现

『柒』 PCB的产业现状

受益于终端新产品与新市场的轮番支持,全球 PCB 市场成功实现复苏及增长。香港线路板协会 (HKPCA) 数据统计,2011 年全球 PCB 市场将平稳发展,预计将增长 6-9%,中国则有望增长 9-12%。 台湾工研院 (IEK) 分析报告预测,2011 年全球 PCB 产值将增长 10.36%,规模达 416.15 亿美元。 根据 Prismark 公司的分析数据与兴业证券研发中心发布的报告表明,PCB 应用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反映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伴随着单/双面板、多层板产值的下降,HDI 板、封装载板、软板产值的增加,表明应用于电脑主板、通信背板、汽车板等领域的增长比较缓慢,而应用于高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轻薄短小”电子产品的 HDI 板、封装板和软板还将保持快速增长。
北美
美国印刷电路板协会 (IPC) 公布,2011 年 2 月北美总体印刷电路板制造商接单出货比 (book-to-bill ratio) 为 0.95,意味着当月每出货 100 美元的产品,仅会接获价值 95 美元的新订单。B/B 值连续第 5 个月低于 1,北美地区行业景气度未有实质性回升。
日本
· 日本地震短期影响部分 PCB 原材料供给,中长期有利于产能向台湾和大陆转移
· 高端 PCB 厂商加速在大陆扩产,技术、产能和订单向大陆转移是大势所趋
· 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日本供应链断裂,中国、韩国 PCB 板厂将成大赢家
台湾
· 台湾工研院 (IEK) 分析师指出,受益于全球总体经济复苏以及新兴国家消费支撑,2011 年台湾 PCB 产业预计增长 29%全球产能将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中投顾问分析报告指出,中国印刷电路板业在内销增长和全球产能持续转移的形势下,将步入高速成长期。到 2014 年,中国印刷电路板的产业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将提高到 41.92%。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印制电路行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奋斗,现已经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产值已居全世界第二位。2004年中国PCB的总产值已达到81.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89亿美元。预计不用很久将会上升为全球第一。
我国是一个电子电路、PCB生产大国,而现远非生产强国,中国与PCB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环保
在早些年,线路板属于高科技行业,国外大多数公司都控制技术输出,一度束缚和限制了线路板行业的发展壮大。据Time magazine 报道,中国和印度属于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为保护环境,中国政府已经在严格制定和执行有关污染整治条理,并波及到PCB产业。许多城镇正不再允许扩张及建造PCB新厂,可是现我们线路板企业的发展却受到了地方的限制,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这种限制就越大,为什么?因为在不知不觉间,线路板企业发展成了政府眼中的污染大户、耗能大户、用水大户!在高度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一旦戴上这样的“帽子”,线路板企业就真的要被“人人喊打”了。事实上,我们是不是污染大户、耗能大户、用水大户?当然不是!我们线路板企业是低能耗、低污染的。我们可以依据以下的数据来对比: 从环保的角度,通过各行业企业排出废水的污染指数来做对比,可以看出:1.线路板企业的污染物种类相对集中,主要是COD与重金属铜的污染,没有氰/镉/铬等剧毒物的排放,也没有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的三致物质排放。而其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成分———铜离子,通过常规的处理方法就可以很容易地去除,所以线路板的污染物不足为惧。
2.线路板企业的污染物浓度低。众所周知,线路板生产对用水的要求很高,绝大部分都是用纯水,排放的废水主要是抽板时带出的废水。从表中可以看出,相对其他的污染行业来说,线路板企业排放废水的污染物浓度很低,尤其是COD,只是其他污染行业的1/10。
3.线路板企业排放的废水对淡水污染较轻。由于线路板对用水的要求很高,并且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很严,所以线路板企业排放废水中的盐分(即电导率)相对于其他行业就低很多。从淡水资源的保护来讲,盐分是非常关键的指标,任何盐分对淡水资源都是污染。所以相比较而言,线路板企业只能称之为低污染。
综上所述,线路板行业在政府以及社会眼中污染大户的地位是不合实际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是什么原因让线路板行业戴上了污染的帽子?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线路板企业对环保及清洁生产没有高度重视。
首先分析线路板企业自身的问题。还有少部分的线路板企业没有明白环保与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很多公司的废水处理、废水回用、清洁生产等都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是为了相应的资质证书,没有将其提升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法律的高度。前一段时间,我们参与了环保部的新标准编写工作,期间走访了很多企业,发现很大一部分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还沿用多年以前的处理工艺,只对重金属进行了处理,COD等污染物并没有进行专门的处理,而中水回用系统更是摆设。很多企业没有对回用工艺进行深入了解,盲目追求低价格产品,结果很多的回用设备根本运行不起来,成了摆设。
这些都是硬件设施的问题,另外就是软性管理的问题,比如不处理、少加药、偷排等现象。这些行为虽然只是少数几家企业的行为,但是一旦被查获超标,就会以线路板行业废水污染浓度高、波动大、难处理等原因来开脱,长期下来自然就在公众的心中留下了线路板企业是污染企业的印象。这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戴上了污染的“帽子”。
二是外围配套企业给我们带来困扰。
从环保的角度来讲,线路板企业的外围配套企业主要就是废槽液的回收企业。大家都知道,废槽液的污染浓度高、处理难度大,有很多的不良厂商将废槽液收去后,提炼出有价值的重金属,却将余下对他们无用的废液偷排入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让政府和民众认为这是线路板企业带来的污染,线路板企业排出的废液就是无法处理的,线路板企业就是污染企业。
三是宣传力度不够,造成了误解。
线路板企业属于高科技企业,一般都对生产采用保密的态势,所以外界对线路板生产过程不了解。比如氰化物的使用,线路板行业只是在镀金和沉金线使用少量的氰化物,并且排出的废水都是经过在线的金回收工序处理之后再排放出车间,故而废水中基本上没有氰化物污染,这和电镀厂的碱铜使用量和排放浓度根本不可相提并论,但是现在只要看见生产线有氰的使用就和电镀用氰等同了。
线路板企业的水洗废水污染浓度是很低的,有部分槽液的污染浓度比较高,比如油墨废液、蓬松剂废液、蚀刻废液等,因为有这些高浓度废液的存在,很多人就认为这些废液就代表了线路板企业的污染水平。其实线路板企业的废槽液都是宝,除了其中的重金属外,其他的化学药剂对于线路板企业来说更是很重要的成本节省来源。如果政府允许企业对废槽液进行回收、循环利用,那么线路板企业就再没有是污染企业的理由了。
增强行业自律加快技术革新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线路板行业该怎么做?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摘掉我们头上的“帽子”,为我们行业创造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增强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应该由我们行业协会牵头,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各种渠道对线路板企业进行调查,对于采用清洁生产或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实实在在做事的企业,要在行业内予以推广、表扬,并在各部委为这样的企业争取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相反,对于弄虚作假、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我们要坚决曝光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罚。只有防微杜渐,我们行业才能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才能健康发展。
积极进行技术革新
如今我国大力提倡清洁生产及节能减排技术,我们线路板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力争每个会员单位都做实实在在的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包括废槽液等。我们的会员单位可以通过技术革新去产生经济效益,然后用我们的行动去影响周边的企业。
过不多久,我们行业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将出台,所有的企业都应该以此为契机,积极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回用水工艺、清洁生产技术等,对原有的传统工艺进行整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企业更有活力,迅速地摘掉污染企业的帽子。
在新标准、新技术推广过程中,我们行业协会可以组织会员单位学习、交流,请行业内有经验的专家为企业解读新标准、推广新技术、探讨新工艺等等。我们协会也可以组织专家团队上门为会员单位服务,为会员单位排忧解惑。这样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还可以推动企业尽快适应当前的产业现状。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排污量及去向的透明度
21世纪是开放的时代,我们有好的方面就应该要“秀”出来。我们线路板企业要切实做好宣传工作,让公众明白我们的生产环境、产污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去向。企业只要严格地执行清洁生产措施、认真地进行废水处理,我们线路板行业的节能减排与废水处理工作是不难的。我们欢迎社会与政府的监督,这同时也能够督促和促进线路板企业更好地执行与改进清洁生产及节能减排工作。
常见问题
一、除油(温度 60—65℃)
1、出现泡沫多: 出现泡沫多造成的品质异常:会导致除油效果差,原因:配错槽液所致。
2、有颗粒物质组成:有颗粒物质组成原因:过滤器坏或磨板机的高压水洗不足、外界带来粉尘。
3、手指印除油不掉:手指印除油不掉原因:除油温度低、药水配错。
二、微蚀(NPS 80—120G/L H2SO4 5% 温度 25—35℃)
1、板子铜表面呈微白色:原因为磨板、除油不足或污染,药水浓度低。
2、板子铜表面呈黑色:除油后水洗不净受除油污染。铜表面呈粉红色则为微蚀正常效果。
三、活化(槽液颜色为黑色、温度不可超过 38℃、不能打气)
1、槽液出现沉淀、澄清:
槽液出现沉淀原因:
(1)补加了水钯的浓度立即发生变化、含量低(正常补加液位应用预浸液)
(2)Sn2+浓度低、Cl-含量低、温度太高。
(3)空气的导入量太多导致钯氧化。
(4)被 Fe+污染。
2、药水表面出现一层银白色的膜状物:
药水表面出现一层银白色的膜状物原因:Pd 被氧化产生的氧化物。
四、速化(处理时间 1—2 分钟 温度 60—65℃)
1、孔无铜:原因:加速处理时间过长,在除去 Sn 的同时 Pd 也被除去。
2、温度高 Pd 容易脱落。
五、化学铜缸药液受污染
药液受污染原因:1、PTH 前各水洗不足2、Pd 水带入铜缸 3、有板子掉缸4、长期无炸缸5、过滤不足
洗缸:用 10%H2SO4 浸泡4小时,再用10%NaOH 中和,最后用请水清洗干净。
六、孔壁沉不上铜
原因:1、除油效果差2、除胶渣不足3、除胶渣过度
七、热冲击后孔铜与孔壁分离
原因:1、除胶渣不良2、基板吸水性能差
八、板面有条状水纹
原因:1、挂具设计不和理2、沉铜缸搅拌过度3、加速后水洗不充分
九、化学铜液的温度
温度过高会导致化学铜液快速分解,使溶液成份发生变化影响化学镀铜的质量。温度高还会产生大量铜粉,造成板面及孔内铜粒。一般控制在 25—35℃左右。

『捌』 PCB行业是什么

PCB(印制电路板)是当代电子元件业中最活跃的产业,其行业增长速度一般都高于电子元件产业3个百分点左右。根据各因素分析,预计2006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需求升级与产业转移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基本动力,而HDI板、柔性板、IC封装板(BGA、CSP)等品种将成为主要增长点。
电子消费终端热潮促PCB增长
PCB作为各种电子产品的基本零组件,其产业发展受下游终端产品需求和整个IT产业景气度影响很大。在2001年IT产业泡沫破灭后,至2003年全球 IT产业开始复苏,PCB行业也出现了全面复苏。2003年我国印制电路板产值501亿元,同比增长32.40%,产值跃居全球第二位,预计2005年达到了869亿元。2008年PCB产值有望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
在下游的拉动因素方面,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产品、液晶显示器等下游电子消费品有力地推动了对PCB产业的产品需求与技术升级。2004年全球PCB产值为401.72亿美元,增长16.47%。在此基础上,预期近三年PCB产业依然保持增长,2005年预计全球PCB产值为438.15亿美元,增长率为9.07%。
高密多层、柔性PCB成为亮点
为了顺应电子产品的多功能化、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下一代电子系统对PCB的要求是高密度、高集成、封装化、微细化、多层化。HDI板、柔性板、IC封装板(BGA、CSP)等PCB品种将成为主要增长点。
我国2003年-2005年PCB产值分别为501亿元、661亿元、869亿元,年度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33%、32%、31%。而自2000年以来,我国柔性板产值以61.77%的增长率高速增长,远高于全球FPC产值的平均增长率,预计2006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随着多层板、HDI板、柔性板的快速增长,我国的PCB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得到优化和改善。
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产业基地
从区域发展趋势看,PCB产业重心正向亚洲转移。1998年PCB产业主要以美国、日本及欧洲为主,产值约占全球73.40%,2000年以后这一格局出现重大转变。亚洲地区由于下游产业的逐步转移及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PCB厂商的投资。
而我国由于下游产业的集中及劳动力土地成本相对较低,成为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区域。我国于2003年首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PCB生产国,产值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8.54%提升到15.30%,提升了近一倍。根据Prismark的预估,2008年我国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产值最大的PCB生产基地。
我国PCB产业持续高速增长。2003年我国印制电路板产值为500.69亿元,同比增长333%,产值首次超过位居全球第二位的美国。2004年及2005年,我国PCB产值仍然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率,估计2005年达到869亿元,远远高于全球行业的增长速度。
进出口也实现了高速增长,但高端产品不能自给。在2003年我国PCB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0亿美元之后,2004年又突破80亿美元,达到88.9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7.43%。2004年进出口逆差约为12亿美元。进出口逆差中,高技术含量的多层板、HDI板、柔性板等所占比例较大。
在电子产品需求升级、全球PCB产业增长、产业向亚洲转移的大背景下,2004年我国大陆实现的80.5亿美元PCB产值中,外资厂商的投资带动对整个行业的成熟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内资企业及上市公司中,方正珠海多层、超生电子、生益科技参股的生益电子、大显股份参股的大连太平洋也有不俗的表现
问题相同

阅读全文

与pcb产业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