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中心辽宁工作组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中心辽宁工作组

发布时间:2021-01-22 00:25:12

㈠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

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世界各国政府都对这一产业的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和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效益日渐明显。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到2015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18000亿元,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在一些基础较好的城市,如深圳、北京和上海,文化产业更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势头强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文化产业园区超过2500家,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多达500家之上,其中国家已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就已超过350个,分布于全国各地。

但是在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背后,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如园区太多、资源分散;建设模式雷同,房地产色彩浓厚;园区定位不明确,产业结构雷同;园区之间相互分离而自成体系,缺少必要的分工与合作;园区耗费巨资建成后,租金高,企业入驻率低,难以吸引创意阶层,文化气息淡薄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创意产业园建设行业研究小组表示,尽管目前创意产业暴露出了各种问题,但从整个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创意产业仍有广阔前景。因此政府目前暂停审批创意产业园,可以看作是一个调整改善过程,未来即将继续加大创意园区的开发和建设,但与此同时政府管理将从严,向着适合社会产业需求的方向引导。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称,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

此外,一些地方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把发展创意产业园区提到了重要位置,如深圳市的“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培育和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和文化产品。在积极的产业政策推动下,创意产业园区也将迎来美好的发展前景。

㈡ 文化产业的专业设置

推出《2013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总评榜》
TOP 1: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 TOP 2: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TOP 3: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文化产业与管理系) TOP 4: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TOP 5: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系)
TOP 6: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系) TOP 7: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 TOP 8: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TOP 9: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 TOP 10:闽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文化企业管理能力;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为文化企事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教育培训部门培养能够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企业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和传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国内部分设立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或方向的院校: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咸阳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江汉大学、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长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现代艺术研修学院、浙江工商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广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上海大学、深圳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南昌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湘潭大学、青海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仰恩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石家庄学院、四川文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管理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兰州文理学院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是研究和实践东方文化的非实体学术研究机构,成立于l997年4月。
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日本文化、韩国文化,越南文化等。中心主要工作内容有:编辑出版东方文化研究丛书,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会,举办专题讲习班、研修班,提供有关的咨询与建议,开展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心聘请院内外、国内外有关著名学者为特约研究员,黄心川为名誉主任,徐远和、李甦平曾任中心主任,现任主任为孙晶,副主任卞崇道,秘书长王青。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为四川大学所属从事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管理决策理论研究的跨学科、跨院所的综合性研究机构。2011年获批成为首批全国版权示范基地,中心主任是蔡尚伟。
中心的宗旨是发挥四川大学新闻传播、文学艺术、工商管理、历史文化、软件工程、外国语言等学科的综合优势,主要运用现代化的以实证调查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手段,深入研究世界文化产业特别是亚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走向,为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与方案,提供有关决策咨询服务,培养和培训有关专门人才,集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和人才培养为一体,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是中国人民大学直属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机构,研究所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整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相关科研院所及产业链相关的优秀资源,开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标准制定、战略规划、决策咨询、园区建设、人才培训、品牌推广、投资促进等系列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被誉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之父,是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小组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政府、深圳市政府等8省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为多个国家部委,省市级城市和数十家文化产业园区提供过咨询服务,是国内文化创意领域成功实践案例最多的文化创意研究机构 。
清华大学
国家为加强文化产业领域的学术研究,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中央领导有关指示精神,2004年5月,经清华大学校务会议批准,学校以新闻与传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学院、信息学院等7个与文化产业研究相关的实体学院为依托,建立了校级跨院系的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心有一支多学科权威学者和高层行业管理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在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非物质经济等相关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国际学术声誉,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是熊澄宇。
中心将以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精神为指导,以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以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面向市场,面向国际,面向未来,努力建设一个设备先进、机制灵活、人才荟萃、成果丰富、研 学产管一体化的国家基地,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是上海社会科学院设立和领导的专业研究机构,以建设国际一流的文化智库为目标,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规划应用为重点,以决策服务为特色,长期从事文化产业、创意经济、城市战略、企业文化、体育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研究和规划设计。中心主任为花建。 1. 陈少峰,1964年出生于福建省漳浦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专家,教育部评审专家,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召集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伦理学史、正义的公平、新中道的管理哲学和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等。
2. 向勇,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英国剑桥大学Judge商学院访问学者,英国伦敦Metropolitan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兼任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创意产业协会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韩国文化院顾问委员会文化产业组委员。
3. 金元浦,男,汉族,1951年1月生,浙江浦江人。1987年于陕西师大获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钱中文先生学习,199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9-2000赴韩国讲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点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4. 崔俊超,知名自媒体人,动漫产业国际联盟副秘书长,“文化旅游产业”微信公众平台创办人,多家大型媒体特邀专栏作者,供职山水盛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从事旅游演艺、主题公园、农业生态、文化传媒等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创办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微峰会任秘书长、河南媒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曾参与有中国著名爆笑舞台剧《开心麻花》河南巡演、世界著名音乐剧《猫》、中岳嵩山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中国首席禅文化主题酒店《禅宗少林·照见山居》、大型实景神话音乐剧《嫦娥》等市场营销与品牌宣传工作。
5. 范周,男,首席研究员、教授、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全球文化产业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文化产业》杂志社总编辑。历任山东省曲阜市文化顾问、中国金牌形象大使等大型活动总策划,参与了许多著名企业的整体经营策划和营销活动。在北京市朝阳区、河北省承德市挂职期间,主抓文化产业工作并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分运用到科研教学中。
6. 叶朗,浙江衢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兼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主任。同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高校美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

㈢ 国内文化产业研究规划机构有哪些啊需要详细名单,谢谢,给个链接也行!

一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国回家文化产业创新与示答范基地
二类: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 、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三类: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

㈣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你看看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这些字,就该想到啦,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伪装成事业单位的企业。

㈤ 中国传统产业文化发展中心有此机构吗

没有
有:中来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源中心
为深入贯彻十二五规划,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经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研究决定于2012年3月正式成立“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主要工作职责是:开展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产业的课题研究,提出调研报告,承担成果立项、发展规划、论证评估、品牌设计、实施指导;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产业化发展有关的各类业务工作。

㈥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介绍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从事经济与社会政策方面研究的决策咨询机构,为辽宁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单位。

㈦ 中国文化市场发展促进会待遇如何

中国文化市场发展促进会(英文名称为:CHINA ASSOCI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CULTURE MARKET DEVELOPMENT,英文缩写:CCMPA)是由国内外著名的文化学者名人、大学教授、影视表演家、文学艺术家,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实力的文化传播公司、影视传媒机构、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负责人,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等,共同发起成立的社会团体。
中国文化市场发展促进会以“开展文化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文化产业”为目标,开展以文化创意、文化创新为主题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承办好维护国家形象,树立国家荣誉,提升民族精神的文化产业项目,以担当智慧决策和提供解决方案为第一要务,全方位整合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文化资源,在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的许可范围内,汇聚社会力量,全面建设和提升中国文化产业。
中国文化市场发展促进会是在爱国、统一的旗帜下,加强祖国大陆与台港澳及国际间的经济、传统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作出积极的贡献,推动全国各地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本会的宗旨:
在于倡导以科学精神和方法,推动传统文化研究和应用,从事各种文化学术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探讨传统文化与当代科学相结合的途径,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拥护共产党,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道德风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研究探索、开发创新、规划指导、服务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繁荣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本会的业务范围
文化交流:组织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国内外传统文化交流。举办儒释道、国学、易学、摄影、经济、科技、管理、金融等学术研讨会;举办公益活动;协助地方,宣传地方的历史文化、发掘保护地方的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等。
产业开发:挖掘、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保护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民间艺术,创新开发现代的各艺术门类的传统文化产品。
专业展览:组织文化艺术交流、书画、摄影、佛教用品、吉祥物产品、旅游产品等艺术门类的会展;举办影视、旅游及相关文化产品的博览会。
咨询服务:开办常设机构,为国内外文化产业机构提供信息服务,推广国内外传统文化文化产业先进经验。
学术研究:认真学习党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探索、研究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组织专业人士的高峰论坛。

㈧ 中国的文化产业咨询机构都有哪些啊

国内现在做的比较规划机构有:
一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示范基地
二类: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 、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三类: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
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㈨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心领导

毛泽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
个人简历
1956年10月出生,现任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曾任辽宁省地方税务局副 局长,辽宁省审计厅常务副厅长、党组副书记,辽宁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书记。税务师、会计师。
主要成果
高炜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个人简历
1967年1月出生,现任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1989年参加工作,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至今,先后任锦州市北镇县农委干部(下派锻炼)、省政府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助理农经师、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助理农经师、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动态分析室副主任、动态分析室主任、综合研究处处长、农村发展研究处处长,其中,2001年—2006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并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11月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成果
●《改革取向与制度创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报告》获2003——2004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刘晓丹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个人简历
1965年5月出生,1987年参加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主要成果
●主编《旅游饮食服务业新会计制度详解》(辽宁人民出版社)●专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 ●论文《积极财政政策应逐渐淡出》 ●论文《优化环境资源配置的中国公共政策创新》(国际管理与工程年会(EI和ISPT检索))●《将旅游业纳入国债转贷资金应用范畴势在必行》(受财政部委托)●《当今利用外资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受国务院调研组委托)


朱 军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个人简历
1963年8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管理工程系,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员。主要成果
《辽宁省节能潜力与难点研究》、《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实现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对辽宁县域经济落后于山东的分析和思考》、《推进庄河整体开发,建设黄海北岸新大连》、《沈抚同城化行政管理体制设计研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问题研究》、《辽宁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研究与制定》等。
于 刚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副巡视员
个人简历
于刚同志1956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研究员职称。1975年8月参加工作。2002年后,先后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金融研究室主任、社会发展研究处处长、服务业发展研究处处长。2011年11月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巡视员。
主要成果
●《辽宁省静态投入产出表编制与应用》获第二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关于鞍山本溪钢材市场状况的调查报告》获首届辽宁省政府直属机关实用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改革取向与制度创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报告》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获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一等奖。●《深化辽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获中国发展研究奖三等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问题研究》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城市银行的发展道路——锦州银行调查报告》发省政府《参阅件》;获辽宁省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提高辽宁高校服务社会能力问题研究》辽宁经济社会重点课题。●《辽宁民生发展报告(2008—2009)》,万卷出版公司,辽宁经济社会重大课题,获中国发展研究奖三等奖。

㈩ 张晓明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性别:男
出生:1954年6月28日
职称:研究员
职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1年-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1996年-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
1988年-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
1985年-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1981年-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人员;
1978年-1981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研究人员; 1、世界银行与国家发改委合作项目:《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分课题《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项目主持人;成果形式:内部调研报告、论文、专著。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发展先进文化和文化体制改革》,项目主持人;成果形式:内部调研报告。
3、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经济全球化中的价值冲突与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项目参加人(项目主持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江蓝生);成果形式:论文集和专著。
4、中国社会科学院常设重点项目:《文化蓝皮书》,目前已经出版《2001-200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4: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5: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项目主持人,主编;成果形式:专著。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研究》,项目主持人;成果形式:专著;25万字。 1、合著:《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分析》,第12章,21000字。四川人民
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2、专著:《伟大的合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研究》,25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底出版。
3、合著:《文化蓝皮书:2001-200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3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4、合著:《文化蓝皮书:2003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38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2月底出版。
5、合著:《文化蓝皮书:2004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38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底出版。
6、合著:《文化蓝皮书:2005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38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2月底出版。
7、合著:《文化蓝皮书:2006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38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2月底出版。
8、译作:《财产的神话》,25万字,合译者:张韶宗,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9、论文:“中国的企业和企业伦理问题”,《哲学研究》,1996年,第12期;
10、论文:“转型与对外开放中的中国企业伦理问题”,《哲学研究》,1997年,第12 期;
11、论文:“中国市场经济的制度整合与伦理道德建设”,《哲学研究》,2000年,第9期;
10、“计算机伦理——数字时代的社会法则”,《微电脑世界》1999年第37、38、39、40、41、42、期;
11、“知识经济是‘以人文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小组集体创作,1999年5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约3000字。
12、“国家创新体系与人文社会科学”, “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小组集体创作,1999年11月5日《光明日报》,约4000字;
13、论文:“关于文化产业分析的理论框架”,9000字,载《WTO与中国文化产业》,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14、论文:“略论传媒娱乐产业及其最新发展趋势”2000年11月上海文化产业高层论坛首届年会论文,12000字,论坛论文集。
15、“让自己坐进自己的怀里——看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汇流”,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2月19日,2月26日,8000字。合作者:李河、章建刚、刘刚等。
16、“网络时代大势: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汇流”,中国文化报,2001年2月14日,6000字。
17、论文:“加入WTO对中国文化产业有什么影响?”,2002年11月上海文化产业高层论坛第二届年会论文,12000字,论坛论文集。
18、“艺术品的价格构成和艺术市场的产业化程度”,《艺术当代》2002年第2期(与章建刚合作)
19、“关于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的几点看法”,《中国文化报》2003年8月16日。
20、“The Problem of Business and Business Ethics in China”,1996中美经济伦理研讨会论文。
21、“The Moral Risk of the Enterprise in a Cross-Cultural Corporation” 1998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哲学系论文集。
22、“Ethical Problems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 in the Context of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1999年 澳大利亚应用伦理协会第六届年会主题发言。
23、“The Status of Profession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in Contemporary China”, 2000年澳大利亚应用哲学与公共伦理研究中心研讨会发言。
24、“Some issues on media and media ethics in China”,2001年“澳中理事会”年度中国学者奖学金研究论文。 1997:亚洲青年学者奖学金。
1999:澳大利亚应用伦理协会成员。
1999:澳大利亚《职业伦理与应用伦理杂志》编委会成员。
2001:澳中理事会年度中国学者奖学金。

阅读全文

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中心辽宁工作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