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ip热对文化产业的弊端

ip热对文化产业的弊端

发布时间:2021-01-21 08:37:20

A. 网络的日益发展对文化产品生产有影响吗

作为崭新的信息传输媒体,互联网创新了文化产品生产、储存和传播的载体,使得文化产品传播突破了传统时间、空间的界限,引发了人类文化领域前所未有的变革,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从传播角度,利用传播研究中的从众效应和动力学理论,分析网络发展对于文化产业的影响,并且用计量方法对这一结论进行实证。
本文首先对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分类进行定义,对国内外关于互联网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然后介绍文化产品的传播渠道的演变,分析互联网作为全新的传播渠道对传统传播渠道的突破及制约因素,为之后文化产品的网络传播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然后,基于传播理论中的从众效应和动力学理论,建立文化产品网络传播的个体行为决策模型和动力机制,得出互联网发展指标中的总体网民规模、互联网普及率、宽带用户规模和IP地址数等均能影响文化产品网络传播的规模、速度和效率。
为进一步验证互联网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互联网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对其进行简化。然后将简化后的指标体系与文化产业的各增加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实证结果验证了第三章的结论:网络发展指标与文化产业总体增加值、图书馆业、群众文化业和娱乐业发展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出版业作为传统文化产业并未从网络发展中得到正面影响。
在文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善网络媒介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B. ip对于影视行业和游戏行业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也称智力成果权,它指的是通过智力创造版性劳动所获得的成果,并且权是由智力劳动者对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这种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也称之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网络文学IP 热对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会大大地推动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
导致这样的原因是因为ip的商业价值和知名度. ip的具象化也奠定了它的知名度,同时,也奠定了这个ip的商业价值。那么也就推动了网络视频的发展。

C. 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弊端

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结构存在的弊端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晚,在过去数十年中,文化几乎一直是由政府“包办”的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进行文化体制改革,90年代开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至今已经初步建立起一系列由行政法规和规章构筑起来的文化产业政策系统,基本上涵盖了现行文化产业领域。在这些管理体制下,也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文化产业结构体系。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结构,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文化行政管理模式中演变而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计划体制的痕迹。同时,由于我国不同领域里的现行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政策主要是由政府的不同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的,因此,行业和部门的利益保护色彩较重。这样一来,在整个政策的价值规定、功能及政府对社会文化资源的权威性分配中,应有的公共性、公正性和公平性就比较差。综观我国现有的文化产业结构,明显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近几年,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继续较快发展。2002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592个,文化馆2847个,公共图书馆2689个,博物馆1451个。广播电台306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70座,电视台360座。全国有线电视用户9638万户。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230亿份,各类杂志30亿册,图书68亿册(张)。[1]同时,我国新兴文化产业近几年的发展也比较快。2004年7月出版的《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等,有从业人员422万人,实现增加值835亿元。新兴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已接近传统的几个产业部门。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不仅规模小,而且新兴文化产业比重明显偏低。据文化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美国的文化娱乐业年收入4000亿美元,占GDP的五分之一,为美国第二大产业。而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截至2003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有从业人员1274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5.0%;实现增加值3577亿元,占GDP的3.1%。[2]网络游戏业、文化信息业、文化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发展潜力巨大。

第二,产品结构不合理,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能力差。当今时代,高新科技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火车头,它在文化产品生产领域,从内容到形式、从生产方式到传播方式,都在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极大地促进文化产品生产的发展和创新。由于发达国家文化产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因此,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的运用是主动的和积极的,谋求通过科技在文化产业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和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以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图书出版公司、音像出版公司就开始把网络技术应用于销售,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选购,从而推动了图书和音像出版业的发展。迪斯尼把高新技术应用于文化娱乐业,1993年的销售额为85亿美元,到1997年仅仅4年的时间就达到了225亿美元;百老汇音乐剧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之高,是许多传统表演艺术无法比拟的,其表演场景美轮美奂,辅之以高品质的灯光、音响效果,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3]而我国的文化产业,使用的大多都是发达国家淘汰下来的技术,很少使用高新技术。这使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很低,市场竞争能力差。

第三,文化产业各环节孤立、断层、不成体系。目前,我国各文化企业缺乏协调合作,各自为政,孤立发展,使得文化产业各环节孤立、断层、不成体系,不能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不能形成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我国文化产业结构上存在的这些弊端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我国当前的文化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把我国文化产业从一个幼稚产业、弱质产业建设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强势产业,进而把我国由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大国。

D. IP这么火,文化产业现在都是怎么玩儿的

泛娱乐产业价值链

文学——泛娱乐IP的核心来源,网络文学IP价值凸显,网文市场再起航
网络文学是指以网络为载体传播的文学作品,其与传统文学并不对立,不少传统文学通过电子化成为了网络文学的一部分。热门的网络文学作品通过互联网平台积累大量粉丝,表现出极强的IP效应,实现了从网络文学作品向电影、电视剧、游戏等其他领域的跨界价值变现,有巨大增值空间。

动漫:不可忽视的IP资源库,二次元市场开启助力国漫IP价值提升
动漫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又允许天马星空,与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相比,最能够跨过亚文化的限制,与观众跨区域进行对话,天然就是全球市场,是IP最好的载体之一。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可以衍生出电影、游戏、玩具等形式,而全产业链的格局可以使得动漫IP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影视:行业高速增长,IP粉丝放大器作用凸显,IP最佳变现渠道之一
据艺恩数据显示,截止11月24日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超390亿元,在12月初即将首次迈进400亿线大关,中国电影市场继续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国内电影票房高速增长的背后是IP电影的大热,使得电影成为IP最佳变现渠道之一。与此同时,随着近期以《盗墓笔记》、《花千骨》、《琅琊榜》为首的电视剧集收视大热,影视则作为IP粉丝放大器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E. 分析网络文学IP 热对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网络文学IP 热对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会大大地推动网络视频行业版的发展。
导致这样的权原因是因为ip的商业价值和知名度.

ip的具象化也奠定了它的知名度,同时,也奠定了这个ip的商业价值。那么也就推动了网络视频的发展。
毕竟,ip并不是一个虚幻的存在,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例如白娘子,汉武帝,秦始皇,他们的形象是很具体的,尽管现实可能不是那样,可它毕竟给了人们的第一印象和“路人皆知”的影响。

F. “IP改编热"对中国影视发展有什么影响

有什么影响

G. IP热会给影视圈带来什么

当然是能够给影视圈带来更多的变现渠道,一部电影就可以培养出来一个热门的IP, 然后这个IP大家会热捧,所以大家就会跟着这个IP进行买东西,进行品牌溢价的行为,这样就会给影视圈带来更多的变现渠道。

H. ip改编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我就觉得挺好的,如果没有这些IP剧,那咱们要么就一直看翻拍的老剧,翻拍的韩剧日剧美专剧。
虽然有些IP剧被拍的属很烂,但好的也挺多,比如《甄嬛传》,《楚乔传》这些就很不错,只要导演在拍的时候选好演员就好了。

I. IP热会给娱乐圈带来什么

知识产权,有一定粉复丝基础制,可开发成电影的热门小说、歌曲、网剧等。IP可以是文学作品、漫画、动画、电影、话剧、游戏,甚至只是一个概念,或者一个网络热词,只要有足够的人气,就可以后续衍生为电影、电视、游戏、音乐、动漫、文学、周边创意等各种文化产品。一个好IP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好IP们已经拥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乃至粉丝群,因此可以为改编的影视剧提供市场保证。

J. IP热究竟热的是IP本身还是一种商业的操纵模式

关于“IP热”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进行过多次或深或浅的报道或分析了,这篇的特色之处在于,会把很概念的道理说的比较简单,更重要的是,作者同样坚持:IP并不是“现象”,好的IP是一个长期命题。 IP热是什么意思? IP,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IP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甚至一句话;IP可以用在多种领域,音乐、戏剧、电影、电视、动漫、游戏……但不管形式如何,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IP一定是拥有一定知名度、有潜在变现能力的东西。美国迪士尼公司就是运营IP的高手,依靠米老鼠等深入人心的形象,不但拍摄动画电影,还创造了史上最成功的主题乐园。印有米老鼠等形象的玩具、服饰等衍生产品所创造的利润远远超过电影本身的产值。 中国众多影视公司正以迪士尼为榜样,力图复制这一模式。那些具备一定知名度、拥有较多粉丝的作家作品于是成为影视公司紧盯的对象。 “IP热”告诉我们什么? 聚焦当下文化消费市场,“IP热”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词。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鬼吹灯》系列的电影 《寻龙诀》上映后凭借16亿元票房领跑新年贺岁档;《花千骨》《琅琊榜》等IP改编剧不仅获得了高收视和高点击量,衍生游戏也获得了不俗的下载量;演出市 场上,根据网络小说《玩命爱一个姑娘》改编的同名舞台剧正在北京火热开演…… 从内容来源到开发方式,从营销手段到产业模式,抢占IP资源成为颇为流行的行业现象。如何看待“IP热”现象?是文化产品价值链的延伸还是折射出原创能力的匮乏?该如何理性挖掘IP价值? 1.IP开发潮,热闹背后虚火也旺 【案例】 根据畅销小说《左耳》改编的同名话剧如今正在北京上演,仅在预演阶段就预订出了全年60场演出,剧组的排练视频在网络上获得了超过100万次的点击量;同 名电影在2015年4月上映后,获得了近5亿元的高票房。话剧《左耳》出品方负责人表示,喜欢原著的读者至少带来三成票房收入,收回制作成本有了保证。 《左耳》在电影、话剧市场上的火爆,是近年来IP开发热潮的一个缩影。乐视视频1月20日宣布,未来将投入70亿元扶植基金打造超级原创IP;阿里影业表示,要以逐轮淘汰方式研发“超级IP”。进军IP开发成为很多互联网巨头、影视文化企业的共同选择。 IP是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现在通常所说的IP,广泛意义上来讲是指那些被广大受 众所熟知的、可开发潜力巨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IP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甚至一句话,可以应用于音乐、影 视、游戏等多个领域。美国迪士尼公司即是运营IP的成功典范,依靠米老鼠等广受欢迎的形象IP,衍生出主题乐园、玩具、服装等多种产品,收益远超电影本 身。 IP概念在中国影视文化界火热起来大约始于2014年。这一年的影视产业被称为“网生代”元年,“小时代”系列、《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由 小说或歌曲改编而成的作品在市场上纷纷取得高票房,IP改编热潮到来。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基本没有特别大的网络剧,2014年小说IP改编作品有 20部左右,2015年有40多部IP改编剧,到2016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100部。 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看来,IP开发热潮的到来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的必然体现。随着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 化需求越来越旺盛,文化消费市场越来越大,文化产品形态越来越丰富。如果说IP是一个内核,它存在的方式则可以在漫画、小说、电影、玩具、游戏等不同形态 中转换。通过对热门IP的多元化开发、多渠道推广,将其价值最大化发挥,这也是成熟文化市场的惯常做法。 尽管IP改编热在我国兴起较晚,但发展迅猛,热门IP早已被一抢而空。业内人士介绍说,近一两年网络IP版权费一涨再涨,3年前10万元一个, 如今随便一个IP就是100万元,有的达到千万元高价,一些IP价值被过分高估。抢IP、囤IP成为不少影视企业的工作重心,一首流行歌曲,一篇点击率高 的帖子,甚至《新华字典》、“俄罗斯方块”等概念,都被买去当作IP开发。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赵晖坦言,IP概念并不是中国独有,但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当下中国的影视业这般追捧IP,乃至达到疯狂的程 度,这种现象折射出中国影视行业的深层问题。资本追逐IP,目的是想把一个项目尽快变现,反映了影视文化业界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如果一味地依赖IP、 热炒IP,而摒弃影视内容本体,那么在资本的裹挟下,创作会越来越粗糙,原本就较弱的原创能力将受到进一步损害。 2.创意短缺,“IP热”折射影视发展困局 【数据】 2015年,国内有近30部IP改编的电影,贡献了约80亿元的票房。招商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上游的IP储备与交易、中游的影视剧制作与运营、下游的衍生品市场这三者形成了完整的影视剧IP产业链,三者互通将打造出超万亿元IP市场。 影视产业购买文学作品版权的传统由来已久,IP开发将推动这一传统做法的操作规范化和精准化。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IP改编热潮的出现是影视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吴兵认为,IP改编的“井喷”并非是原创动力不够,而是目前的市场判断机制还不能准确提供对原创剧本的判断依据,而IP则能直观地展示一个作品的潜在消费群体和市场价值。中国影视产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创意短缺是“IP热”出现的首要动力。 从2010年的刚过100亿元到2015年的440亿元,中国电影票房突飞猛进。随着银幕增长数量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中国电影市场依然具备巨大 的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蜂拥而入。目前,网络、阿里巴巴、腾讯、乐视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成立了影视部门。电影产业不缺资本,缺的是能拍成电影的创意, 拥有较强“粉丝”基础的IP则成为重要的创意来源。 “利用成熟IP开发影视作品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降低投资风险。”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分析说,以IP主要来源网络小说为例,这些畅销小说是广大网民 从海量作品中筛选出来的,符合网络时代读者的审美,将它们改编成影视剧、游戏等产品更容易引起共鸣。游戏产业的市场反应佐证了童之磊的看法——有数据显 示,有IP的手机游戏下载转化率是无IP游戏的2.4倍,收入则是无IP游戏的两倍。 “IP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影视产业原有的创作模式。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影视制作不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可以和受众实现充分互 动,提高关注度的过程。IP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创作者与受众保持互动会不断引起热议,更易得到受众的关注,从而在宣传推广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 超级IP《鬼吹灯》改编的电影《九层妖塔》《寻龙诀》为例看,《鬼吹灯》的IP号召力为影片省掉了上亿元的宣传费。 显然,作为一种影视运作方式,IP是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艺术创作综合开发的范例。 业内人士坦言,凭借天然的话题度与庞大受众群,与原创剧本相比,IP改编确实讨巧而省力。乐视影业高级经理梁女嫣介绍说,“IP热”本质上看是 粉丝经济效应,粉丝数量及粉丝类型是投资方选择IP时最看重的因素,数量大意味着转化为观众的基数大,粉丝类型更集中则营销效率更高。 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大量涌入影视产业的商业资本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缺乏对原创作品的判断力,只能靠追逐有名气的IP控制试错成本。腾讯视 频总编辑王娟表示,IP不是万能的,在当下单纯追逐IP的热潮中,更需要冷静。影视文化产业归根到底是内容主导产业,如果对内容重视不够,即使热门IP也 很难获得市场认可。 3.丰富内涵,警惕出现“一窝蜂、一阵风” 【探索】 网络成立了网络文学,并签约影视、游戏等多家合作伙伴,进行IP产业链开发。腾讯收购盛大文学成立阅文集团,以文学为源头,促进精品IP在线下出版、影视、游戏、动漫、音乐、周边等泛娱乐领域的多态呈现,实现文字阅读市场价值最大化。 对于当前的IP开发热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指出,业界一定要理性对待,警惕出现“一窝蜂、一阵风”。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重 视IP说明业界已认识到内容质量的重要性,但也要看到IP开发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影视产业投资较大,投资方肯定不仅希望IP的“粉丝”来看, 也希望其他人都来看,如何打动后面这批人,才是充分挖掘IP价值的关键所在。 制作方与IP提供方分工合作,各取所长,从而提升作品质量,达成商业利益最大化,这是影视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如果单纯利用IP带来的“粉 丝经济”进行一次性开发,无疑是对IP的过度消费,很可能毁掉一个优质IP。在IP的“老树”上开出“新花”,通过影视产业与文学、动漫、游戏等领域的跨 界融合进行模式创新,创作出不同业态的精品,丰富IP内涵、提升IP价值,从迎合消费需求转为主动引导消费需求,这是IP开发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IP开发热潮中,不断出现的版权纠纷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不久前,《匆匆那年》小说作者九夜茴要求某视频网站停止播放网络剧《匆匆那年:好久不 见》;悬疑小说家周浩晖起诉电视剧《美人制造》涉嫌抄袭其小说《邪恶催眠师》。业内人士预测,由于IP价格被炒高,今年的著作权纠纷将会更集中。中国版权 保护中心法律部主任孙洁表示,IP凝结着作者创作作品的价值,完善版权保护政策,降低维权门槛,加大侵权处罚力度是IP开发的必要前提。 在魏鹏举看来,构建健康的IP生态首先要继续鼓励原创,只有越来越多的原创作品进入市场竞争,才能优中选优,提升IP的审美价值。同时,要在法 律层面加强监管。此外,当前影视文化产业出现一种“产品经理”现象,投资方一味追求项目盈利状况,而不管作品本身好不好。“文化产品不仅具有经济属性,更 需注重社会效益,要引导从业者在IP开发过程中‘两个效益’并重。”魏鹏举指出。 中国电影市场主要IP来源 ●网络小说类:这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IP来源。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开始,越来越多的影视投资人关 注到网络小说领域。仅在2015年“五一档”,就有由小说改编而成的《何以笙箫默》《左耳》《万物生长》等多部作品上映。《死亡循环》《三生三世十里桃 花》《盗墓笔记》等一大批网络小说已公布了IP项目的启动。 ●音乐类:由高晓松监制的电影《同桌的你》拿下近5亿元的高票房,让热门歌曲IP在电影圈获得了青睐。何炅执导的《栀子花开》、流行金曲《爱之初体验》同名大电影均在2015年暑期档上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小苹果》《一生有你》等流行歌曲演化而来的电影也已全部立项。 ●动漫类:改编自日本动漫的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2015年“六一”档上映,票房突破5亿元。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源自国产动漫形象的《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备受瞩目。 ●游戏类:IP这个词原本是在网游行业被炒得火热,随着互联网企业深入到影视行业,更多热门游戏被搬上大银幕。《古剑奇谭》《仙剑奇侠传》《轩辕剑》等知名游戏都被传出即将改编为电影的消息。 ●热门综艺类:同名电视综艺节目改编而成的电影《爸爸去哪儿(1、2)》两部票房近10亿元,《奔跑吧兄弟》票房达到4.3亿元。《中国好声音》《极速挑战》等多个热门电视节目均被制造成了电影版本。

阅读全文

与ip热对文化产业的弊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