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科学发展的变化是产业革命的结果

科学发展的变化是产业革命的结果

发布时间:2021-01-21 07:51:18

『壹』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1、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过去,人们主要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二十世纪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人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它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重大变化。

20世纪的科技发展主要是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来实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国民经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3、人类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变化。

二十世纪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生活的需求更大。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科学技术领域研究的支持,大大加强了对科学技术和财政投入的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服装、食品、住房、交通和使用。

4、科技进步显著,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世纪计算机、原子弹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全球文化联系日益紧密,现代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学术上,各学科之间有相互渗透的新特点,新的学术和技术思潮不断涌现。

5、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对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当,又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

『贰』 关于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和人类进步。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将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应用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再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话电报的发明与应用,促进了人类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更加便捷,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还有现在的互联网,能使人们尽早的了解国家大事,时事新闻,在家饱览群书,就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重大变化。

20世纪的科技发展主要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实现。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使得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3、人类的衣食住行发生变革。

20世纪经历了一战、二战等世界重要战争,战后人们对生活的需求更甚。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对科学领域研究的支持,大大加强了对科学技术的扶持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4、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计算机、原子弹的发展,使得全球的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学术上,出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参透的新特点,新的学术与科技思潮不断涌现。

5、给全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1945年,美国成功地试制原子弹后。1949年,苏联也试爆原子弹成功。1952年,美国又试制成功氢弹。1953年~1964年间,英国、法国和中国相继试制核武器成功。原子能的技术首先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和平利用原子能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1959年,出现晶体管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在100万次以上。1964年达到300万次。

90年代出现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大体上每隔5年~8年,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 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银河”大型计算机每秒也可计算上亿次。

『叁』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 实际上是指科学
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相互关系及其和社会革命的关系。科学革命
是科学的基本观念、基本理论和科学观的根本变革、质变。是人对客观世
界认识的飞跃阶段。19世纪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
化论的三大发现;20世纪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三论的确立。都是科
学革命的标志。技术革命是指技术上具有广泛影响的根本性变革。蒸汽机
的出现、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产生,标志着三次技术
革命。产业革命是产业全面的巨大飞跃,包括生产体系、组织结构、经济结
构等的根本变化。历史上农牧业的产生、小商品生产的出现、工业革命均
属重大的产业革命。上述三大革命的相互关系是: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
前导和理论基础,科学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突破,必然要引起技术革命。技
术革命的成果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就会引起生产力的革命,即生产力的
技术方面(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和社会方面(劳动方式)的全面根本的变革,从而引起产业革命。全面的产业革命已不仅是生产力的革命,还包括某些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三大革命的关系并非是单向性的,而是双向性
的。产业革命又会对科学和技术产生巨大的反作用。技术革命在尚未引起
大规模的产业革命之前,只要它一旦发生就要不断地反作用于科学,推动
科研向纵深发展。当代新技术革命的特点,更加体现着三者关系的密不可
分,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形成不可分割的链条,而科学在发展
链条中是决定性的因素。
社会革命是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社会运动。在阶级社会,它
是通过革命阶级自觉运用革命手段解决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以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过时的社会制度,解放生
产力。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发展必然要求从根本上全面变革生产关系,
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经济基础的根本变革又必须首先变革上层建筑。
所以,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先导:首先,对社会革命的根源和
条件起制约作用;其次,科学、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水平、状况对社会革命的
形势、进程、结局起制约作用,同时还对社会革命的方式和方法、战略和战
术以及装备等起制约作用。反之,社会革命的成功,又为三大革命的进一
步发展,扫清障碍,拓宽道路,调动起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科研和生产向广
度和深度更迅猛地发展。

『肆』 科学技术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工业革命对19世纪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工厂手工劳动时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由于英国较早地废除了行会制度,城镇手工业的发展不受地方行会势力的限制,具有更加自由的环境。资产阶级政府对发明创造的支持与奖励调动了劳动生产者的生产发明积极性,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商业革命使得英国商人更加富裕,同时英国殖民扩张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和丰富的原料,此外英国殖民地印度不仅拥有丰富的纺织经验,同时与印度棉布竞争也成为了推动英国纺织业改进生产工具的动力之一。此外英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战舰来保护海外贸易的安全和市场秩序。

英国本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使用机器生产所消耗的能源成本低于欧洲大陆国家,使得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生产成本更低,有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这一条件也是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的法国所不具备的(劳动力成本低、能源成本高)。

(4)科学发展的变化是产业革命的结果扩展阅读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它的高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引导着众多高新技术领域的变革,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画面。

『伍』 科技进步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动力。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专过程中,决定性因属素是科技的进步。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合起来后,世界市场因新航路的开辟而开始形成;两次工业革命改进了生产技术,人类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世界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社会生产和分工再不是以一个狭小地区内的职业分工为标志,而变成世界范围内地区间的分工,人类生产的相互依赖性和互补性增强,世界市场的联系也更加快捷。股份公司广泛流行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它极大地促进了科技进步创新和扩大世界市场对人类的影响力。

『陆』 科学发展带来的变化

科学发展观给新疆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变化

高山常青,碧水长流,天空湛蓝,人们都生活在绿色家园,这是新疆人民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如今,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新疆人民正用自己的双手实现着这个千百年来难以实现的绿色家园之梦。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属典型的内陆干旱荒漠性气候,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近一半,绿洲面积仅占4.3%,风沙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新疆的经济要发展,新疆的生态环境建设也要发展,如何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又保护好原本已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只有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协调好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才能真正解决好这一对矛盾。

正是因为树立了科学发展观,加上党中央的大力支持,新疆的生态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这些年,新疆大力实施各项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呈现出改善的趋势。据遥感监测显示,到2005年底,新疆有植被覆盖的区域面积达到109.34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65.96%,较2000年增加了15.8%。第三次新疆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的结果显示:“十五”期间,新疆荒漠化土地比“九五”时期减少了1.4万多平方公里。

这固然有新疆正处于历史丰水期的原因,但起了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新疆实施的各项生态建设工程:植树造林、围栏封育、塔里木河生态治理等等 ,这些工程的实施使得新疆植被覆盖面积总体呈现增加趋势。

植被覆盖增加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防风固沙。和以往相比,“十五”期间,新疆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少了,影响范围和程度也小了。

如今,新疆生态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了。以林业部门为例。“十五”期间的5年,是新疆林业发展史上最快最好的5年,全疆累计完成造林面积达2200多万亩,是“九五”期间的3.9倍;全疆有12个地州、81个县市实现了农田林网化,93%的农田得到了林网的有效保护;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新疆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表现在各个方面。影响新疆生态的几大根源都已得到有效的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沙漠的治理日见成效;塔河综合治理工作、艾比湖的治理也效果显著。与此同时,各地都在大力整治当地的小环境,和普通老百姓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城市、乡村的环境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近几年,人们都能明显地感到:周围的树多了,鸟多了,一些绝迹多年的小鸟又回来了。

『柒』 产业革命的发生是科学发展的结果吗

第一次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区别版1),指资本主义工业化权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一般认为,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捌』 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1、经济发展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40。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作用远远超过了资本和劳动力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2、军事上战斗力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然而,“冷战”心态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科技力量已成为现代国家的共同选择。

3、政治上影响力

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块筹码,是大国地位的象征。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中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没有原子弹、氢弹和发射卫星,它就不会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国,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具有国际地位。”


4、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创造了一个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是科学技术的不当使用,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

5、造福人类

科学的目标和任务是造福人类,让社会摆脱愚昧迷信,在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作用中,科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得到不断加强,科学体系本身也不断壮大,它是人类的本然需求,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日趋显著。

『玖』 产业革命带来的根本变化是什么是机器的出现吗

两次产业革命的带来的根本变化:
第一次: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第二次:以电力版为标志的科学技权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阅读全文

与科学发展的变化是产业革命的结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