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2分);后经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2分);再经地壳运动,地壳抬升(2分);被外力侵蚀、搬运、堆积而形成(2分)
(2)对经济:利于提高采集速度(提高效率),促进
经济发展(2分);(水石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机械采集会加快资源枯竭速度(2分)
对生态:机械采集会使河床及两岸山体受到破坏,滑坡、泥石流多发(2分);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破坏生态环境(2分)
(3)保护非可再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6分)
❼ 一带一路在中美战略博弈中起到什么作用
一、中国“一带一路”的全球战略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沿线共有60多个国家,覆盖约44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63%,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中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二、推行“一带一路”的战略愿景
2014年的APEC峰会上,中国拟出资400亿美金,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基金,中国正式启动了庞大的全球投资计划。中国的“一带一路”全球战略投资计划的最大挑战,在于产业输出。
在中国的产业输出路线图中,其实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产业输出,一个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北部湾战略,主要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产业输出,一个是中国在非洲和拉美的产业输出。与美国援助欧洲的时候,美国处于全球产业链顶端,对外产业输出可谓是顺势能输出,而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这是制约中国“一带一路”全球战略投资计划的最致命软肋。
在三大路线图中,中国最大的希望,和最大的战略利益所在,还是东南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未来,系于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产业互补,目前这种互补尚不存在。大势远未成就。中亚诸国的产业特点是,资源丰富,但是工业并不发达。中国的特点是,总体上资源缺乏,同时低端制造业发达,是声名远扬的“世界制造业工厂”。
中国需要中亚的石油,由此成为中亚诸国的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市场,但是,中亚诸国并不特别需要中国。中亚诸国工业处于低端水平,中国的工业亦处于全球中低端,而中国西部更是工业不振。由此,中国的制造业在中亚并无用武之地,他们只要卖油给中国的钞票。欧美的高端产品,才是畅销货。他们的需要的产业,来自欧美。
西部塌陷,制约中国。未来,中国需要进行一场“西进运动”,先造就中国西部的振兴,
由此,东南亚才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战略腹地,为国家长久发展之计,中国应该将东南亚作为中国最大的势力范围,投入最多的资源去争取和争夺这块战略要地。这是决定中国未来生命线的最重要的战略版图。
中国能否收服东盟,领袖亚洲,充满了悬念。
就当下而言,中国和日本,都不是亚洲令人信服的领袖。
日本是亚洲第一强国,有经济实力,但却难说是实质意义上的大国。一方面日本无法绕过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同时,日本本土市场狭小,对于亚洲帮助有限。中国有超级大国的影响力,但是却无法对于亚洲进行经济辐射,由此造成了整个亚洲秩序的混乱。
近年来,中国在南海领域与众多国家产生争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本身不发达,无法与东盟国家形成产业落差,也就无法产生互补性。当国家间关系的竞争性大于合作性,众多纠纷就此产生。中国无法使东盟诸国心服口服。目前中国与东盟之间是一种平行发展的关系,北部湾无法成为双方资源流动中心,中国提倡多年的北部湾战略之所以一直无法实现,根源也在于此。中国与东盟过去的十年,远非“黄金十年”。
目前充当亚洲经济“雁阵”中“领头雁”的仍然是日本,获得日本援助最多的3个国家都在亚洲,目前分别是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
作为领袖,不仅意味着荣耀,更意味着责任。中国要成为亚洲领袖,成为东盟诸国可以依赖的朋友与领袖,首当其冲的,就是自身的发展能够让东盟诸国受益。
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1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为4436亿美元,贸易顺差84.5亿美元。最典型的是中越贸易。中越双边贸易额达502亿美元,中国对越南出口贸易额为 369.4亿,越南对中国出口额为132.6亿美元。越南对华逆差达230亿,这更加深了越南对新一轮竞争的紧迫感。中越同处全球产业链低端,中国可以造的东西,越南基本上都可以造。形成同质化竞争。
中国与东盟的共兴共荣,关键在于中国。亚洲为全球增长引擎,中国为亚洲第一大国,中国需要为亚洲提供足够信心。
中国作为经济巨人,其庞大的低端产业,成为东南亚诸国横亘的高山,双方贸易亦受制于产业同构,未来要实现大的贸易跃升,产业错位至关重要。而关键即在于中国率先完成产业升级。
如中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则中国既是亚洲大国,亦是亚洲强国,合二为一,成为亚洲无可争议的领袖。在经济上,东南亚可借助中国的技术,而不是目前这样,双方抢西方的制造业订单。届时,中国庞大的市场,可以容纳众多亚洲国家的制造业,是他们的朋友与伙伴,而非对手。如此,建立在双方产业互补的基础上,中国可将东南亚变为自己最大的战略腹地,彻底实现大国崛起。造福于东南亚,才能最终收获东南亚的尊重与敬意。
同时,中国亦需要完成从生产大国,到消费大国的转型。未来,消除贫富分化,造就广泛的中产阶层,振兴大众消费,亦为中国改革的重要议题
“一带一路”不管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多方面的巨大利益,使得美国对此极为纠结。因为这种趋势使美国的单极世界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使得美国对此极为关注!
如何来阻止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利益带的国家,实现这种规划蓝图,是美国挑起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发起一系列反制行动的重要目标。也是美国与中国在下一盘围棋!
三、美国打击“一带一路”战略支点
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一种跨区域经济战略,其以海上贸易为切入点,力图打造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经济共同体。
印度洋是该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全球贸易,能源,原材料的集中交流航线,地位日益重要。与此同时,中国对印度洋的依赖程度也在上升。印度洋已成为中国海外贸易,能源和原料运输的“生命线”。
在这一大背景下,斯里兰卡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无疑将在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斯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将使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中占据主动地位。
在地缘政治层面,中斯两国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的外交战略布局。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国以经济合作带动与沿线国家间的政治合作,进而从政治向安全领域深入,最终将双边经济共同体提升至命运共同体。
此目标一旦实现,中国将突破美日印等国为应对中国崛起而形成的战略合围,中国的海上运输通道安全也将获得极大保障。但作为印度洋地区的新兴势力,中国缺乏战略支点。而中斯间紧密的双边关系正好使斯为中国提供战略支持成为可能。
正因为如此,美国和印度,将中国在斯里兰卡的影响视为“洪水猛兽”,因此采取支持斯里兰卡反对派推翻斯里兰卡与中国友好的政府。
新政府上台立即停止中国投入10几亿美元的科伦坡港城的建设。企图将中国挤出斯里兰卡。虽然暂时不能得逞,但是已经造成了众多的麻烦。
四、美国打击“一带一路”战略咽喉----缅甸
美国曾经企图以武力解决缅甸问题,但是后来发现没有那么简单。中国的存在,缅甸国内的多股民族武装,使得美国暂时不能动手。
但从2003年起,美国情报部门派出大批情报人员渗透至缅甸,以各种联合国组织机构、国际民间援助组织机构以及宗教团体的名义开展工作,全面搜集缅甸军人政府、各地方民族武装组织以及中国边境地区的政治、军事情报,为美国在缅甸的战略部署和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比如由联合国某机构引进至中缅边境一线,以医疗、卫生人道主义援助名义开展活动的XX国际组织,其后台其实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其每年5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直接提供,其主要任务是:搜集、监视中缅边境一线中国军队的军事部署、调动,以及政治动态等情报。
收买、挑起某地方武装阻碍中国在缅甸在建的水电项目、中国在缅甸的油气管道的施工,以及中国投资铜矿的开采。
美国在亚太战略中的重要的一环,就是企图卡住中国的海上能源和贸易运输,如果得逞就可以将中国置于死地。但是,由于中国在缅甸建造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将中东的石油和天然气从缅甸西部运到中国云南,帮助中国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由于中国在缅甸的油气管道的建成,使得西方感到了这样的战略布局,对美国的亚太战略实为不利,或将他们卡中国海上通道的这种企图打破,使美国的如意算盘落空。在此情况下,挑起缅甸当局与缅甸的民族武装的冲突,试图将中国卷入此冲突之中。不但可以牵制中国在南海和东海复杂局面下的力量,而且,把局面搅乱,让中国与缅甸打起来就更符合他们的利益。因此中国必须谨慎,小心陷入他国的圈套!
从表面上看,缅甸的政府军与地方民族武装发生冲突,也许这背后是否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缅甸有众多的地方武装,为何单单是在中国边境开打?
中国边境中国居民被炸死伤多人,引起了中国民众的愤怒。事到如今,开战双方都不承认是自己所为,其来龙去脉还不清晰。此事件必须有一个调查结论,给民众一个交代。
中国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严重警告缅甸当局,必须管好自己的军队,否则中国会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应对。而且,中国军队已经在中缅边境部署了军力,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不测,这是对缅甸当局的一个警告,也是对那些后面使坏的国家是一种警示!
中国需要和平安宁的环境,反对武装冲突,但是,中国有能力保护自己的百姓,有能力反制那些敢于侵犯中国主权的国家和势力。
五、美国多点打击“一带一路”战略
美国在亚洲、非洲无论在哪里都把中国当成围堵、驱赶的对象。
在亚洲利用某些中国的周边国家,与中国在东海、南海的分歧,唆使他们“抱团”围堵中国。
在非洲,中国人去是修路、建桥、造水坝。而美国人给非洲带来的是战火、无人飞机,在35个非洲国家驻军,挑起非洲国家的内战,仅北约轰炸利比亚就逐出了三万中国石油工人,如此等等不一一列举。
由此可见,美国遏制中国的长期战略,已经渗透到了全方位的领域,最近一系列的问题出现,诸如斯里兰、缅甸、东海、南海,无一不是包络在美国的棋盘之上。尤其是中国所倡导的建立“一带一路”造福世界的战略构想,却成为了美国重点打击破坏的对象。
美国之所以这样做,不外乎是中国的影响“阻碍”了美国继续实行单级世界称霸全球的企图,而将中国当成了一个最具“威胁”的潜在“敌人”!
综上所述,美国试图扼杀中国一带一路的全球战略。
❽ 缅甸战乱,新一届公盘有变,2018的翡翠价格将如何

众所周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翡翠都产自缅甸,垄断了全球翡翠原石供给的缅甸局势动乱,政府军和民族装备矛盾激化,缅北战事进入全部晋级状况。枪击和重炮声再一次响起。这对翡翠产业链又是何种影响?

克钦邦是缅甸境内最为主要的翡翠矿区,全球90%的翡翠原石来源于此,其坑口出产的原石也最为优异。克钦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通道,素有“缅甸的北大门”之称。
内战的紧张局势直接致使各类运送通道受阻,难民搬迁,本来因为玉石交易而昌盛的边境口岸,因为交通阻滞和采矿劳动力的很多外流,现已无法正常展开交易,翡翠优异原石供给进一步收紧。

资本稀缺、货源受阻和战役影响,变成翡翠交易的三大关卡,致使了缅甸翡翠质料出口不断收紧。
此外,跟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民众对优异翡翠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供需联系的矛盾日益明显,翡翠价格普涨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再来看看缅甸公盘。

据珠宝交易会组委会消息称,在刚刚结束的12月缅甸公盘中,共售出5054堆玉石,销售额约为4.38亿欧元。相较上一年同期举办的缅甸公盘,此次交易会成交额比去年交易会的3.26亿欧元增加约1亿欧元。
另外,本届交易会珠宝玉石成交额超过了预期指标3亿欧元,可见珠宝玉石市场的交易行情正处在一个上升通道。
与此同时,玉石公盘筹办委员会发布消息称:2018年公盘有变!

2018年缅甸公盘新规解读:
1调整缴纳最低保证金
最低缴纳的保证金(珠宝类10000欧元,玉石类20000欧元)不变,但允许购买件数的金额从20倍缩小到10倍,即保证金由原来的5%提到10%。
2中标不提货处罚
没收百分之十的保证金,但不会被列入黑名单。
3取消黑名单的方式
1、目前还在黑名单处罚期内的玉商须缴纳余下次数每场1000欧元罚款;
2、缴完规定罚款者可以再次参加交易会;
3、上述处罚只限因购买玉石件缺缴货款而被纳入黑名单者;
4、用假护照或假身份欺瞒进场者,不适用此方式。

缅甸战乱和公盘新规,将会在2018年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拭目以待~在翡翠高货稀缺的今天,大家且拥有且珍惜吧!
欲知更多翡翠原石交易市场交易情况和掌握更多市场动态,敬请关注今日头条:盈润美玉
❾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图1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采
(复1)缅甸位于南亚,位制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乌龙河“水石”的形成条件: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外力侵蚀、搬运、沉积.
(2)缅甸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石.
(3)缅甸限制翡翠石料出口的原因: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价格.
故答案为:(1)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外力侵蚀、搬运、沉积.
(2)热带季风气候,6-9月是雨季,河水流量大,易搬运玉矿碎块堆积在河床上;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石.
(3)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