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软环境
广州开发区坚持按国际惯例办事,与世界市场接轨,努力建立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始终如一地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寓管理、监督于服务之中。
按照外向型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广州开发区推进了政府机构改革,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州开发区先后进行了两次机构改革,1993年,按照“党政职能有机结合,专业管理到位,综合协调到局”的思路,对两委机构进行改革,使人员编制精简34.5%,机构精简60%,并设立了40个中介机构,构成较完整的服务管理监督体系。1998年,广州开发区党委、管委会机关共设八个部、局、办;到2001年,管委会机关又顺利完成了机关及群团机构改革,机构精简23%,人员编制精简31.8%。通过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初步形成了“小政府,大中介”的管理格局。1998年以来,通过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合署办公,构筑了“四区合一”的管理体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机关运作效率。
此外,广州开发区还对项目引进、企业筹建等管理、服务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完善了招商引资和投资服务体系。1997~2000年间,广州开发区每年开展一次“我与投资环境”的宣传教育整改活动,大力倡导“为投资者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推行优质服务承诺制和黄牌警告制度,加强监督。为提高投资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先后成立了企业筹建办公室和“一站式”投资服务中心,建立了“三会”制度,即企业筹建现场办公会、企业筹建现场协调会、企业筹建指导会,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促进企业筹建提速。
广州开发区一直坚持“立法先行、依法治区”的原则,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全区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和保护。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还依据《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结合实际,根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管理和涉外经济工作的要求,出台了100多项涉及规划建设、招商引资、企业筹建、科技发展、土地使用、劳动保险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了较为系统的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体系。同时,为适应法制管理的要求,成立了公安分局、检察院和法院,逐步加强公、检、法机关和队伍建设。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方面,指导、督促行政执法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围绕征地、拆迁、处置闲置土地以及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工作,跟踪、监督各部门的行政行为,尤其是行政处罚行为,通过建章立制、整顿队伍和参与具体的执法活动,提高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执法水平。积极开展了普法工作,顺利完成了“二五”、“三五”普法任务,多次被评为广东省、广州市的普法先进单位。与此同时,广州开发区注重在法制环境下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加强了对建筑市场和各类要素市场、产品市场的管理和建设,市场秩序得到整顿,市场运行逐步规范。
Ⅱ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三产业
在广州开发区国内来生产总值中源第二产业的份额较重,第三产业仅占小份额,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为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广州开发区先后制定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第三产业扶持办法》等政策。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6.34亿元,占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8.69%。主要的三产行业是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科技咨询、通讯、信息、房地产等。商业、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区内有批发零售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600多个。2000年,广州开发区商业、服务业营业(销售收入)额123.63亿元,比上年增长68.37%。金融业发展迅速,区内聚集了6家银行,1家保险公司。广州开发区口岸累计进出口集装箱4万标箱,散货3.89万吨,货运总收入1447.5万元,出入境旅客累计达9.8万人次。
Ⅲ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理位置
广州开发区位于广州市的东部,穗港澳黄金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东南、西南与东莞市、广州市番禺区隔江相望,陆路与增城市、广州市黄埔区、白云区、天河区相邻。至2000年底,广州开发区规划面积已由1984年的9.6平方公里扩大到88.77平方公里,分成西区、东区(出口加工区)、永和经济区(广州台商投资区)和广州科学城4个区域。
西区位于黄埔新港、珠江与东江和横河交汇的三角地带,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西区已发展成为配套设施完备的成熟工业园区。
东区(出口加工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东部,广州开发区西区北面,由南片和北片构成。广州开发区原规划面积为9.6平方公里,因黄埔新港及珠江、东江各码头港区以及大蚝洲岛共占去广州开发区3平方公里的规划用地,广州开发区实际可开发的面积只有6.6平方公里,为解决用地不足的问题,广州开发区向国务院提出置换3平方公里土地的要求。1992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置换。置换的3平方公里土地,发展为现在的东区南片。1992年广州市政府决定将云埔工业区中的4平方公里土地委托广州开发区进行开发管理,发展成为现在的东区北片。199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东区划归广州开发区全面管理,东区总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2000年4月,国务院批准广州设立出口加工区,设立于广州开发区东区。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广州出口加工区于2001年3月30日正式揭牌,首期90万平方米正式封关运营。
永和经济区(广州市台商投资区)位于增城市永和镇,于1993年经广州市政府批准成立,规划面积34.7平方公里。1995年,广州市政府决定以永和经济区为载体设立广州市台商投资区。同年,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准永和经济区由广州开发区统一开发和管理。
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市区东北部白云生态保护区边缘,距市中心约10公里,于1998年12月28日奠基,规划面积37.47平方公里。 广州开发区实行“四区合一”的独特管理体制,使4个国家级经济功能区实现了政策资源的整合,使广州开发区具有广泛、系统的优惠政策体系,可供外商选择的投资领域宽、政策空间大,有利于产品加工链条长、产业关联强、辐射带动效应大的产业发展,可以满足和适应外商投资多种产业领域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特别是国际大公司跨行业、跨领域的战略性投资需要。
Ⅳ 广州经济开发区在哪里
广州开发区位于广州市的东部,穗港澳黄金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东南、西南与东莞市、广州市番禺区隔江相望,陆路与增城市、广州市黄埔区、白云区、天河区相邻。至2000年底,广州开发区规划面积已由1984年的9.6平方公里扩大到88.77平方公里,分成西区、东区(出口加工区)、永和经济区(广州台商投资区)和广州科学城4个区域。
西区位于黄埔新港、珠江与东江和横河交汇的三角地带,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西区已发展成为配套设施完备的成熟工业园区。
东区(出口加工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东部,广州开发区西区北面,由南片和北片构成。广州开发区原规划面积为9.6平方公里,因黄埔新港及珠江、东江各码头港区以及大蚝洲岛共占去广州开发区3平方公里的规划用地,广州开发区实际可开发的面积只有6.6平方公里,为解决用地不足的问题,广州开发区向国务院提出置换3平方公里土地的要求。1992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置换。置换的3平方公里土地,发展为现在的东区南片。1992年广州市政府决定将云埔工业区中的4平方公里土地委托广州开发区进行开发管理,发展成为现在的东区北片。199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东区划归广州开发区全面管理,东区总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2000年4月,国务院批准广州设立出口加工区,设立于广州开发区东区。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广州出口加工区于2001年3月30日正式揭牌,首期90万平方米正式封关运营。
永和经济区(广州市台商投资区)位于增城市永和镇,于1993年经广州市政府批准成立,规划面积34.7平方公里。1995年,广州市政府决定以永和经济区为载体设立广州市台商投资区。同年,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准永和经济区由广州开发区统一开发和管理。
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市区东北部白云生态保护区边缘,距市中心约10公里,于1998年12月28日奠基,规划面积37.47平方公里。
二、广州开发区地处中国最富庶、经济最活跃、购买力最强的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毗邻港澳,背靠国内市场,面向世界,依托中国华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信息、金融中心——广州市,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综合优势。
Ⅳ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介绍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地处广州市东部。 为加内速广容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997年广州市政府对高新区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形成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和民营科技园组成的“一区多园”的新格局。开发区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投资环境优越,诚挚欢迎有识之士共盟发展!
Ⅵ 广州是经济开发区吗
广州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其位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2小时车程覆盖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等城市。广州开发区实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四区合一”的新型管理模式,经国务院批准的规划总面积为78.92平方公里。其中: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面积37.18平方公里;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面积37.34平方公里。
Ⅶ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带动作用
广州开发区充分利用政策、资源等各方面优势,在经济发展“先走一步”的同时,始终注意把广州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积极发挥对地区经济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10年间,广州开发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为加快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积极贡献。1998年,广州开发区与广州高新区合署办公后,极大地推动了以广州科学城为核心基地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广州开发区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极力加快广州东南部工业建设。在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等其他各个方面,广州开发区都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帮助广州市老国有企业易地建设的问题上,广州开发区专门制定了扶持政策,从地价、税收让利到协助国有企业嫁接外资、利用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广州开发区进行易地改造的市区老企业大多数都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比如,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引进美国P%26amp;G公司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办法,对广州肥皂厂原来生产的日用化工用品加以创新,生产出新一代的清洁用品,促进了广州肥皂厂乃至整个广州地区清洁用品的升级换代。宝洁公司又入资参与广州浪奇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生产,使广州市的日用化工行业在更大的范围和程度上得到了改造。类似的成功改造企业还有百事-亚洲汽水有限公司、卡夫广通食品有限公司等。
此外,随着广州开发区事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加快,区内黄埔新港的吞吐量稳步上升,与广州开发区毗邻的黄埔区、增城市以及东莞市麻涌镇的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在不同程度上带动了商贸、旅游、房地产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Ⅷ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项目引进
广州开发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制定招商政策,采取有效的招商手段,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的大财团、大企业、跨国公司到区内投资,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广州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全区外商投资呈现国别多、投资大、结构优、效益好的发展格局。
1991~2000年广州开发区累计实现合同利用外资55.6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35亿美元。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广州开发区投资设厂,在广州开发区投(试)产的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282家。广州开发区利用外资占全广州市的比重逐步提升,其中,2000年广州开发区合同利用外资(按注册资本计)4.72亿美元,占广州市合同利用外资的28.88%,实际利用外资4.84亿美元,占广州市的15.54%,广州开发区逐步成为广州利用外资的重要基地。
外商投资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00年,广州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317.84亿元,占广州开发区总产值的93.78%,当年拉动广州开发区工业经济增长27.22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起着明显的支撑作用。在1997~1998年度全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综合评价中,广州开发区的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仙妮蕾德(广州)有限公司、宝洁纸品有限公司、松下?万宝(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箭牌口香糖有限公司、松下?万宝(广州)空调器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入选。
Ⅸ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体规划
按照广州城市规划,南沙规划区范围包括广州番禺沙湾水道以南的所有地区,总面积约79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575平方公里。由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的南沙开发区范围包括其中的黄阁镇、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镇东南角、横沥镇、珠江管理区、万顷沙镇、番禺区围垦公司等区域,总面积约53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约330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南沙地区将发展为集物流产业、邻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基地。
Ⅹ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经济
开发区工业行业逐步由原来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回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答造业、金属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等五大行业发展到九大行业。2000年,广州开发区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电子和通讯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以及电力、蒸气、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纸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九个行业,工业产值超过10亿元,合计296.9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7.63%。
工业比重逐步调整,轻工业仍为工业经济的主力,重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工业产值从1991年的4.8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1.52%提高到2000年产值149.56亿元,占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