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日前有媒体评论称,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城乡融合、协调推进、产业融合、文化守护和改革创新的国家战略,对于加快推进乡村文化发展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应该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就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文化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的文化价值,培育有利于乡村文化生产力要素,推动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金融进入乡村文化产业,积极构建乡村文化市场的现代体系。
希望乡村文化产业可以蓬勃发展!
❷ 沙坝村的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烤烟、粮食 ,主要销售往本市内。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版总收入 800万元,占农村经济权总收入50 %。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辣椒、蚕桑、大豆、大蒜、等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根据各村的特点、地理位置、各方面的因素、具体是:
A、马河发展养殖业,因为林地面积大而广。
B、沙坝村发展种植业,主要种桑树、烤烟、水果玉米。
C、升官屯村:发展水果玉米、烤烟、蚕桑等。
D、下村:调整产业结构,种植水果玉米、蚕桑。
E、松戈河:发展烤烟、大蒜。
F、沙坝古城村:发展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G、尖山村:大力发展养殖业。
❸ 石桥村的[特色产业]
一是养殖业。来为增加石桥村源群众收入,改善石桥村卫生状况,使该村的传统养殖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石桥村先后建起了生猪养殖小区、蛋鸡养殖小区和鹌鹑养殖小区,养殖小区占地100多亩,生猪、蛋鸡以及鹌鹑的饲养量达15万羽(头)。
二是经济林。石桥村地处丘陵地区,有着良好的经济林发展环境。随着山区小流域治理、小流域开发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石桥村的经济林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全村共发展板栗、山查、中华寿桃等各种经济林600多亩。
三是工业。由于该村是石桥镇政府驻地村,交通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发展环境宽松,石桥村的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形成了以马钢厂、木器厂、石英厂以及肥业公司等为龙头的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企业群。目前,全村工业企业已经发展到20多家,固定资产达30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10000多万元。
❹ 乡村振兴中如何做好产业发展,助农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有七条“之路”
1、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2、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3、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4、必须坚持人不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5、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6、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7、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戓,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
到2020年 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 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 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村振兴实施主要策略
1、打造区域乡村振兴孵化器。乡村振兴孵化器是政底、企业、农民的共识平台,是产业、产品、资源、主体的组织平台,是供需亏劢的交易平台,也是乡村文化创意平台,更是综合服务和孵化平台,是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2、建立农事服务中心。以政底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打造一站式、全托管生产服务中心,真正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3、建立加工物流产业园。组织加工、分类仏储、智慧物流、定制交易,成为连接供需的高效枢纽。
4、实施品牌乡村工程。统一区域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组织,形成品牌体系,保护知识产权,避克恶性竞争,逐步将农特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也纳入其中。
5、构建社群新零售网络。创新社群组织化方式,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消费场景,打造生产端到消费端直接亏劢的渠道,打通农产品从乡村到城镇的向上通道,以及消费人群从城镇到乡村的向下通道。
6、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按照土地现状丌变、生态风貌丌变、农民主体地位丌变的“三个丌变”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资源内生、产融联结合这“四项原则”,导入生态农业、旅游体验、健康养生、文化教育、当地特色这“亐类产业”,挖掘当地资源,延伸公共服务,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保证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7、
创建有灵魂的特色小镇。以伓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社夫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达到人不内心、人不人、人不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文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环境生态兼具,自治、法治、德治结合,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繁荣乡村。
8、搭建智慧乡村和绿色金融平台。以乡村大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亏联网、物联、区块链等手段,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和乡村生活,实现智慧乡村链接智慧城市。以普惠和公益理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大力弘扬绿色金融、生态金融、共生金融理念,实现金融服务对乡村产业、乡村生活全覆盖。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❺ 如何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就是要高度重视乡村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培育乡村文化原创力。“记住乡愁”与“实现中国梦”成为中国在守住传统与开拓未来中展翅高飞的两翼。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就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文化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的文化价值,培育有利于乡村文化生产力要素,推动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金融进入乡村文化产业,积极构建乡村文化市场的现代体系,利用PPP模式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工艺、节庆会展、表演艺术等传统文化产业,推进乡村文化艺术创作计划,组织大地艺术、花田艺术等自然生态艺术展览,积极拓展具有特色乡土题材的影视、出版等现代文化产业,提升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的新兴文化产业,实现遗产保护、艺术创作、传媒推广和功能创意的有机统合,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❻ 贫困村3十1特色产业指的是什么
以武侯为例,是现代商务商贸业、科技研发服务业、新兴房地产业和都市休闲旅游业。
1、现代商务商贸业。依托区位优势、载体优势和环境优势,把握现代商务商贸业高端化、融合化发展趋势,着力提升现代商务商贸业发展规模和能级。
2、科技研发服务业。发挥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成的良好基础,瞄准管理、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在中心城区形成科技研发服务业集聚发展优势。
3、新兴房地产业。依托武侯新城产城一体发展、旧城区改造和专业市场搬迁等带来的机会空间供给,优化发展新兴房地产业,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高效的支撑。
4、都市休闲旅游业。以环城生态区优质生态资源为依托,以区内文化因素为特色,发展都市休闲旅游业,彰显商旅休闲服务功能,推进旅游由观光到休闲的迈进。
3十1特色产业组织实施。
1、产业发展由各产业发展牵头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2、每季度次月各产业发展牵头部门完成牵头产业的运行分析,并报区委区政府目督办、区发改局。
3、区委区政府目督办、区发改局,每半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产业运行分析会,综合分析产业发展现状、通报各产业目标进展情况。
4、加快“3主导+1特色”产业体系发展是我区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全区上下,尤其是产业发展牵头部门、统计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沟通,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合力推进。
❼ 你会如何发展当地农村特色产业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休闲旅游一直是有关部门支持的重点之一,乡村旅游也让不少农民朋友尝到了甜头。今年的《工作要点》中给大家一个提示:今年或以后几年要想把乡村旅游发展好,必须做好——提质创新。
❽ 蓝村的蓝村经济特色
突出皮鞋产业特色,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发挥蓝村皮鞋产业历史悠久、规模膨胀较快、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传统优势,提出了建设江北最大鞋都的目标,积极实施“以鞋立镇”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皮鞋产业的发展环境,推进了全镇皮鞋产业的集约发展、集群发展。先后投资8000万元规划建设了三个民营工业园和一个配套设施完善、具有较高档次的皮鞋产业加工基地,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通达国内10多个省市、拥有60多条托运线路的皮鞋托运市场,通过鼓励皮鞋制造加工业户“退村进园”、组织骨干企业进驻产业加工基地、提供统一托运服务等,培育壮大了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的皮鞋制造加工及配套企业,使皮鞋产业成为全镇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最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成为促进财政增加、农民增收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渠道。2006年,全镇皮鞋制造加工企业新上高档皮鞋生产流水线60多条,总数达到115条,皮鞋制造加工企业发展到396家,有60多家具备自主开发新产品能力,使全镇的皮鞋生产从家庭作坊加工模式走向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围绕皮鞋产业的发展,全镇初步形成了鞋料、鞋材、鞋胶、鞋盒、托运、销售等多个产业发展链条。截止到2010年,全镇已有16个村庄从事皮鞋加工、经营鞋料或从事皮鞋辅助加工,其中全村60%以上的户从事皮鞋加工的专业村6个。2009年,全镇生产皮鞋6500万双,为经营者带来了2亿多元的经济效益,吸纳安置本地劳动力2万多人、外地打工人员1万多人,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来自皮鞋产业及其配套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