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的茶产业有发展前景吗
一、 纵观中国茶产业的现状
综观中国茶产业与市场的全局,从茶资源、茶营销到茶品牌、茶文化等系列现状来看。其运作与建设远远落后与国内外市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障碍。面积第一、产量第二(现在是第一)、出口第三、创汇第四,品牌缺乏,这是目前中国茶业在世界茶行业界排行榜上的真实写照。必须承认,我国是世界茶叶大国,但还不是茶叶强国。所以,未来打造和建设具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牌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工程,是中国茶产业、茶企业走出去的方向和目标。如何让中国茶产业摆脱传统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前中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有名茶,无品牌。这是中国茶人心中一个永远的痛。中国有2000个茶叶生产县,名优茶众多。但说的出的品牌茶却屈指可数,就别提目前茶业界能叫得出的知名品牌抑或著名品牌了!
2.厂家多,品牌少。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字头下属12家省级茶叶公司中,只有4家有注册商标的。全国生产加工茶叶企业有6.7万家,只有近千家茶叶有注册商标的,能称得上品牌的几乎没有。
3.资源多,整合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对资源利用,产品定性、核心价值、品牌文化、品牌战略等都需提前进行规划。资源过度分散最为直接影响应是造成企业有效资源、管理成本的浪费。由于中国茶叶资源分散、生产分散、出口一直以散装为主,自然也就只能充当国外品牌茶叶的原料供应商。
4.行业混乱,竞争无序。目前整个中国茶行业内部的产品竞争由于全国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茶叶价格定位标准,故现已演变成较混乱的、激烈的“价格大战”。部分商家甚至违背行业规则,恶意攻击竞争对手,消费者难辨真伪,购买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给整个行业带来负面影响!重要是伤害了消费者对中国名茶的信心。
5.品牌概念模糊,品牌意识淡薄。何谓品牌?何谓品牌营销、品牌文化、品牌管理、品牌传播、品牌危机及品牌维权等。中国大多数茶企业家均是一知半解,因此有待整个行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服务理念及品牌知识的整体提升和培育。
三、中国茶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1.要寻找茶产业发展的蓝海
从营销角度来说,传统茶是个红海产业,现代茶是蓝海产业,充满无限的发展空间。茶叶发展基础在传统,而突破在现代。目前茶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茶的产业突破,核心问题在于市场运作,在于品牌建设。烟、酒、茶都是传统的快速消费品。比较发展规模和认知度,就会发现,烟形成了国烟,酒形成了国酒,但是茶却没有形成国茶。虽然倡导茶为国饮,却没有形成让国人都能普遍接受的、共同认知的茶叶品牌。像茅台酒、中华烟,大家都知道。但是茶叶是同宗不同命,同样作为快消品,茶叶消费的地域性特别强。茶叶为什么目前没有形成全国的知名品牌?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和企业的投入,以及消费者的期待没有形成合力,最后造成资源分散。如果想做强做大,应该把各级政府的资源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去,通过统一的运营渠道去做产品的市场精耕。
发展现代茶,必突破茶的冲饮方式,改变它的形态之后,给茶叶寻找新出路。一是关注相关学科的技术成果,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为茶叶服务。二是跳出茶叶研究茶叶,积极拓展茶叶的应用领域。把喝茶变为吃茶、玩茶、用茶等,将茶叶的功能性成分按抗氧化剂、抗辐射剂等进行开发,广泛应用于日化、食品、保健品、纺织等领域。三是变“加工”茶叶为“制造”茶叶。按照“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的理念及目标消费群的特征需求,进行茶产业优化突破技术研究与创新产品开发。
2、四个方面下功夫做精茶产业
浙江绿茶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下一步浙江绿茶将在稳定面积,稳定产量,提高品质与效益的思路基础上,以打造浙江绿茶品牌为主线,以现代园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充分利用人才、技术、文化和品牌的优势,加快浙江绿茶发展。省农业厅将实施新一轮企业规划,培育龙井、名优绿茶、早茶、浙北茶四个特色产业带,通过提升茶叶基地加工技术,加强现代园区建设,搭建推广平台,推进浙江绿茶产业化和现代化,促进我省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把茶叶这一富民产业做强做精,可以从四个方面下功夫:一、加强产业化要素优化组合。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培育,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主导产品的定位,这些方面要一一明确目标;二、加强目标市场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高茶叶的附加值。拓展多渠道销售方式,通过目标市场专卖专营、直销体系构建等方式提高产品效益;三、加强推广宣传,重点打造松阳茶国家地理标志。通过地理标志的使用和管理,使松阳茶叶的市场知名度更高;四、要充分运作好中国茶商大会。中国茶商大会是最具影响力的茶叶节会,建设和打造好茶叶节会品牌。
3、茶品牌应有更多文化内涵
中国茶宣传比较喜欢利用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看得多了就发现故事比较同质化。茶文化如果要追根溯源,我们能在历史上找根源的只有《茶经》。陆羽为了写《茶经》,跋山涉水走了很多省份。所以信阳毛尖等很多茶叶宣传都是把陆羽搬出来,这就使得茶文化很深。但是,各个地方的茶文化没有区别,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竹叶青第一个在中国茶市迈出了做高端奢侈品的步伐,“与己论道,巅峰已随心”的精神境界,是5000年中国文化积淀才孕育出的文化,竹叶青把茶的极致、优雅带给了世人。竹叶青茶叶从《道德经》里找依据,在成都和北京建造了生活体验馆,把道家文化中的“道法自然”运用到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上。“平常心,竹叶青”。许多人正是被这句看似平淡的话语打动,才认识了竹叶青,并将之作为自己的生活态度恪守着。将品茶延伸为一种生活态度,重新诠释茶文化的内涵,从清醇淡雅到平常心。成功的品牌文化,竹叶青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茶叶要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文化是个大概念,有精神的层面,也有物质的层面。除了向历史追根溯源外,它还可以往生活方式上去靠。比如松阳银猴,“千年古县,田园松阳”就是一个很好的点,因为松阳就是松古平原最大的盆地,周边是高山,其实是桃花源。初中课本就有桃花源的描写,我们就可以从“田园、桃花源”这些字眼去宣传名优茶。通过意境描述,让人喝到松阳银猴,就能想到桃花源。
4.未来主攻五方面
茶产业要在未来主攻五方面:一、做好品牌培育和企业培育,全面推行一县一品,加快全市区域品牌的建设;二、要进一步提高茶产业科技水平,注重科技队伍建设,注重对外合作,加快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新工艺的运用,推进产业现代化;三、要加强产业营销体系建设,做好茶叶展示展销和推介,争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有我们丽水茶叶的门店,国外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四、进一步做好产业延伸,用工业的理念改造传统茶产业,引导工商资本来投资茶产业,实现茶叶从粗放产品向高端产品延伸,从粗级加工向深加工延伸,茶产业从传统的农业产业向文化、旅游产业延伸;五、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茶厂的优化改造、产品的质量体系认证、行业的自律规范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确保茶叶的质量与安全。
② 政府在茶叶产业发展中如何作为麻烦告诉我
前不久,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部主任、研究员鲁成银在对凤冈生态茶园进行了实地考查,听取该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介绍后,提出了针对性强、富有见地的建设性意见。鲁成银说,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责是提供基础设施、安全、法律等服务。在市场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的重视参与是产业形成的重要条件。如何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鲁成银认为,一是要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摸清资源家底。政府应组织一个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根据全县土地含锌硒情况及适宜茶叶生产的情况,从茶园布局、茶树品种选择、加工厂设置、茶文化开发、生态旅游等方面,编制一个经专家论证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全县“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详规,指导茶叶产业发展。二是搭建宣传平台,打造茶叶知名品牌。2005年贵州首届茶文化节和一系列茶事活动,为打造凤冈茶叶品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开了个好头,但打造一个知名品牌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做到的,要经过艰辛努力,精心策划,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一个打造品牌的系统规划,在规划指导下有序开展工作,通过不懈努力才可能实现。三是完善产业发展政策,营造发展环境。凤冈县在产业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使茶叶产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政策还有待完善。比如建立茶叶交易市场、研究制定如何鼓励茶叶企业争创品牌的奖励扶助政策(获全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多少、获中国免检产品称号的企业奖励多少等),重奖之下必有勇夫,用利益激励发展。四是按照全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实现茶叶产业化,必须注入大量的投入,从现实的情况看,凤冈县的农民现金投入水平还比较低,实现茶叶产业化必须以规模性为前提,没有大投入就难以形成产业,因此,只有引资才能实现规模投入,规模生产,才能使茶叶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五是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寻求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凤冈县将茶叶产业作为全县的后续支柱产业来培植,必须加强与大专科研院校合作,实现校企合作,寻求技术创新支撑,而技术与资源的“焊接手”就是人才,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要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培养和引进一个人才,有时就能形成一片产业,带动一方发展。
③ 你觉得茶叶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从茶类上来说,各茶类的品种对于环境都是会有一定的要求,茶叶生产区域特征就决定了茶产区的细分。比如武夷山产岩茶,安溪产铁观音,西湖产龙井等。而从加工产品上来说,传统茶叶、茶饮料、袋泡茶以及速溶茶等都会更加的专业。
④ 茶产业怎么更好的发展
茶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提高标准化为行业发展关键
茶叶是中国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市场;茶叶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既是农产品,也是工业产品,不仅可以就地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发展茶叶的加工,来增加农民收入。这几年,南方主要产茶地区通过发展茶叶生产来提高农民收入,在一些重点产茶县,茶叶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80%以上。
中国茶叶生产在品种分布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根据农业部2009-2015年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中国茶叶生产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重点区域、长江中下游特色及出口绿茶重点区域、西南红茶及特种茶重点区域四大区域。
茶叶产量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干毛茶叶产量预计达258万吨,比上年增加17万吨。在产量增加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此外,茶园面积稳中略增。预计全国茶园面积440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30万亩。其中,湖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分别增加23.6万亩、21.5万亩、19.3万亩、15万亩。
消费量方面,2017年中国茶叶消费量约为193万吨,消费量稳步增长,预计到2018年中国茶叶消费量将超200万吨。
我国茶叶发展痛点分析
我国茶叶的产量在增加,品质在提升,品牌在发展,新产品研发成为热点,茶叶深加工和茶叶衍生品等多板块轮番发力。但是生产和消费的地域特征都过于明显,主要表现为公共品牌很响,企业品牌没有跟上,“有名茶、无名牌”的短板始终困扰着茶产业的发展。
我国茶叶市场集中度很低,企业技术水平不高,研发和创新能力比较落后,市场推广引导能力弱。”王庆表示,尽管现在每个产茶大省都有一两个大品牌,如华祥苑、巴马、大益、泾渭等,但整体来看茶叶品牌过多,有的一个县甚至就有上百个品牌,不利于行业发展。
政策有序推动茶叶发展
去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做大做强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
后茶叶品牌将逐渐呈现兼并态势,要让企业品牌能够跟得上,鼓励企业品牌做大。这既要靠市场,也要靠政府有序推动。
标准化是整个中国茶叶的软肋
标准化可以解决茶叶从种植、生产、加工到销售的一系列问题,中国茶叶产品从安全质量、等级标准、理化指标等方面都应该是一致的。中国茶要发展,将来一定是标准化基础上的工业化模式,向中外消费者讲好中国茶的故事主要靠标准,这就需要打好文化牌,特别是科技牌。
从茶叶消费角度来讲,市场还不够规范,品牌要更注重口碑。茶叶流通协会每年评选诚信企业,今年还成立了中国茶叶产业集群品牌联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品牌发展工作委员会,专门帮助会员协调解决品牌建设发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茶企品牌效益、扩大茶业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茶叶消费市场稳步扩大,消费人群接近4.7亿人,同时消费人口向低端化年轻化发展,茶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2018年作为茶叶流通协会确定的“中国品牌年”,将重点围绕“名牌、名企、名家、名区(县)、名店”五项重点开展工作,着力打造一批知名茶叶品牌、知名企业,促进“茗”牌向名牌转化。
⑤ 求一份茶饮行业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现在市面上的十佳茶品品牌。
茶饮料定义
茶饮料是指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茶饮料是指以茶叶的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饮料,具有茶叶的独特风味,含有天然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有效成分,兼有营养、保健功效,是清凉解渴的多功能饮料。
茶饮料行业发展状况
网络指数显示:2011-2016年茶饮料网络搜索最高的是康师傅,网络指数平均值为4006;其次为加多宝,网络指数平均值为2778。2015年12月-2016年6月茶饮料网络搜索最高的是康师傅,网络指数平均值为2981;其次为农夫山泉,网络指数平均值为2780。
中国茶饮料及其他饮料制造出口交货情况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茶饮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10月中国茶饮料及其他饮料制造出口交货值30,167.00千元,同比下降18.3%;2015年1-10月中国茶饮料及其他饮料制造出口交货值307,963.00千元,同比增长8.68%。
精制茶行业状况
2015年
1-10月,精制茶行业主营收入1562亿元,同比增长12.5%,同期相比增速基本持平,但是相较于上半年增速出现小幅提升;利润总额为124亿元,同比增长5.2%,延续2014年的低速增长,且相比较于2003-2013年52%的复合增长率是十分低的。
茶饮料行业潜在市场规模超400亿元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以粉末冲调,不含奶也不含茶的初代茶饮早被淘汰。从2016年起,“新中式茶饮”崛起,从原材料上看,最突出的特点是用专业设备精箤上等茶叶,配以新鲜牛奶、奶油和水果。
2017年,我国茶叶消费群体将近5亿人,主要消费人群也从“中老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扩散,潜在消费人群较多,增长动力十足。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预计,未来终端消费主要模式将从茶叶连锁店向现代茶饮店转变。
自2011年开始,茶饮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时期,2016年新开门店数量达到1.2万家,增幅达到15%,2017年更是茶饮爆发的元年。中信证券的数据预测,新中式茶饮的潜在市场规模在400亿元至500亿元。
茶饮行业可复制成本更低,进入壁垒较低;新生代消费者对于茶饮的诉求更多,除了产品功能还注重社交功能。
茶饮品牌扎堆,差异化才能胜出
2015年下半年开始,饮品店关店数量逐渐增加,2017年全年饮品店新开店18万家,关店18万家,其中,奶茶果汁店全年开店数量达到9.6万家,关店数量达到7.8万家。
商场茶饮品牌扎堆,每隔几米就有一家新的茶饮店,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整个商圈有将近30家茶饮店。与网红品牌相比,大部分的茶饮店较为冷清,顾客零零散散。
在产品设计上,目前绝大多数茶饮店的产品都十分相似,几乎每一家茶饮店都主打奶盖茶和水果茶,同质化现象严重。
整个茶饮行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最关键的是对模式的优化,特别是在供应链上的优化,以及对品牌的打造。拥有独特的品牌价值以及文化的根植,才是真正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十佳茶品品牌:康师傅、统一、王老吉、加多宝、维他ViTa、天喔茶庄、SUNTORY三得利、农夫山泉、和其正、深晖。
⑥ 好茶仓对茶行业发展的影响
目前茶行业茶复流通渠道依旧是制传统多层级经销商流通制,消费者茶对茶有品类无品牌的认知依旧存在,好茶仓对减少茶流通层级,打破传统流通渠道壁垒具有积极的行业效应,可为下游终端茶商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企业也可依托该平台渠道减少运营压力,另外平台是要求有品牌的茶茶品才可入驻的条件,多茶品牌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⑦ 政府在茶业发展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政府在茶业发展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茶叶作为中国农业特色及文化传承的重要经济作物,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意义。在国家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扶持力度的大背景下,2010年中国茶产业发展受到茶区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推动,持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在产业的深入挖掘与横向扩展及整体竞争力提升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然后茶业发展与政府之间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政府在茶业发展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欧阳道坤:中国茶业陷入怪圈:政府主导吧,茶产业无所适从;政府退出吧,茶企业尸横遍野。茶叶产区的从业者一方面呼吁政府对茶产业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批评政府对茶产业干预过多、制造乱象。
@静清和:茶是农产品,应由市场去调整,政府或相关人员总想从中捞一把,搅乱了市场。
@youxi2011:这里有个程度问题,政府和企业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一部分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职责以及目标是什么。
@和德昌茶业:我觉得企业先要有自己发展的想法和远见,达到一定髙度或遇到瓶颈时,再由政府出面帮助,这个就叫自己没想做不起,政府不加入做不大。
⑧ 中国茶叶行业未来的前景是怎么样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版茶叶行业权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业行业,备受国家重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茶叶行业趋于品牌整合、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各生产基地也正在走规模化道路,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调动茶农、茶商及茶企的积极性,茶叶行业表现出一种空间聚集和地方专业化的现象。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早在2010年我国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但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全面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前瞻产业研究院茶叶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在我国茶叶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茶叶行业也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例如我国茶叶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茶叶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尚未形成有规模的标准化、规范化茶叶生产链。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茶叶出口仍多为原料性产品,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大多数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总体来说,茶叶行业需求还是很不错的,市场前景非常良好。
⑨ 茶叶质量安全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有何作用
饮隔夜茶有利弊来。隔自夜茶因时间过久,维生素大多已丧失,且汤中蛋白质、糖类等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故不宜饮用。但未变质的隔夜茶在医疗上自有妙用,隔夜茶中含有丰富的酸素,可阻止毛细管出血,如患口腔炎,舌痛,湿疹,牙龈出血,疮口脓疡等,可用隔夜茶治疗。眼睛常流泪或有血丝,也可每天几次用隔夜茶洗眼,有较好的疗效,清晨刷牙前后或饭后,含漱几口隔夜茶,更可使口气清新,并有固齿作用。
⑩ 有茶加盟品牌在茶饮行业中发展的如何
看地区,看经营水平,不一定所有加盟的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