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鱼病的药物预防措施有哪些
最重要的是清塘,保证鱼生长环境。这个季节是鱼类肝胆病的高发期,胆汁酸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保肝护胆,建议在鱼的饵料中拌适量胆汁酸。预防肝胆疾病。
❷ 鱼药问题,如何处理急
"你的是网箱抄,也就是说如果你感觉不对头了就可以把网箱周边围的东西拿开,使鱼迅速进入无药状态,从而让毒副作用尽快消除。这一点比池塘条件好多了。"
感谢你的回复,事发后我曾试过移开网箱,但由于水底环境有障碍物,无法实施.
我也感觉PH的影响不置于这么大,但鱼政部门说检测结果有一项指标不合格这产品就不合格,就有问题.
还有,产品标签对注意事项说明不清也是产品的缺陷之一.
❸ 鱼病该如何防治和用药
观赏鱼
三、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联合用药时,也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在同一时间内使用,总有一、两种药物的作用受到影响,其产生的协同作用可增强药效,拮抗作用则降低药效,有的还会产生毒性对鱼体造成危害。因此在联合用药时,要利用药物间的协同作用,避免配伍禁忌。一般来说,不少抗菌素类药物连用时也会出现上述协同或拮抗作用。抗菌药物依其作用性质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杀菌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系列、先锋霉素、氨基甙类、杆菌肽、以及多粘霉素等;第二类为抑菌抗生素。包括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土霉素以及磺胺等。第一类抗菌素之间合用时,杀菌作用有增强或相加的作用。第二类抗菌素之间合用时,抑菌作用可相加,但不会出现增强的杀菌效果。第一类与第二类抗菌素合用,则可产生拮抗作用。除此外,抗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混合使用时,也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例如磺胺类与甲氧苄氨嘧啶(TMP)、新洁尔来与高锰酸钾、双氧水与冰醋酸、大黄与氨水等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加药效;而四环素类与抗酸药物中的铝、镁、钙、铁等金属离子可形成螯合物而使肠道难以吸收,从而降低了抗生素的作用。这上点应特别加以注意。
因为鱼药在使用方法上有它的独特性。所以绝大多数的外用药,多少都会受到水介质的影响。在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的情况下,互相之间影响尤为明显。如常用的生石灰,它不仅与硫酸铜、漂白粉和富氯有拮抗作用,而且也受水中磷或铵氮的影响,同样磷或铵氮也会与生石灰作用而降低肥效,因此在生产中使用时应前后错开5~7天。而生石灰与敌百虫相遇时,则会起到药物的协同性,能使部分敌百虫变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这就是我们常用的敌百虫与面碱合剂,可高药效的根本原因。
还有常用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也是利用药物间的协同性,来更好的发挥药效,但硫酸铜在碱性水质或与食盐相遇,就会产生药物之间的拮抗性,而影响药效。因此在多种药物综合防治疾病时,一定要注意它们之间拮抗性和协同性,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增减它们的剂量。
因为鱼类生活在水中,环境比较复杂不能像喂食其他动物那样喂食鱼类药品,所以我们在发现鱼类生病后的用药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要用药过量也不要过少,以免不能完全治好鱼病。
❹ 鱼药有些什么
1) 卤素类:如漂白粉,氯溴制剂,二氯制剂,碘制剂,等 这类药物能有效的抑杀细菌,尤其是有机碘是现在公认的有效抑杀病毒的药物
2) 重金属铜类:如有机铜,硫酸铜。硫酸铜在杀死原生动物方面的功效相当的显著但是有一点就是毒性比较大。有机铜就能在不影响效果的同时弥补这点。
3) 农药类:常见的有敌百虫等,此类药物效果显著在经济鱼类养殖和观赏鱼渔场常用,但是家庭观赏鱼用的较少。
4) 呋喃类:呋喃西林,多用于体表消毒。呋喃唑酮,多用于肠炎,但是有副作用。
5) 抗生素类:这是一类最有效的抑杀细菌,病毒和霉菌的药物。但是要谨慎使用,长期使用会产生抗药性而使药物失效。常见的有青霉素:对细菌,病毒,霉菌都有很好效果。庆大霉素:效果与青霉素差不多常与其交替使用。土霉素:对细菌,病毒的抑杀效果极好,见效快但是最大缺点就是霉菌对其免疫。红霉素:用的不多,常见都是外用如烂肉,烂鳍。其特点在于产生抗药性来得快,一般用药3天后基本就会失效,约两个月以后才可再用。所以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要是注意替换和混合使用以避免病原产生抗药性。最好在迫不得已的时候使用
6) 中草药:这是新兴的一些鱼药,具有药效高,见效快,无毒害的特点。常用有大蒜:大蒜素抑制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对多数致病真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其水浸液可杀灭原虫,主治细菌性肠炎和竖鳞病。治疗时可拌铒料中口服,也可浸洗有病动物。还有大黄,黄连等等。
7) 其他类:高锰酸钾:强氧化剂,常用于药浴和新鱼检疫,极不稳定,要现配现用。硝酸亚汞:白点病的特效药。孔雀石绿和亚甲基兰:常用于治疗水霉和消毒,对一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富尔马林:药性烈,多用于治疗一些疑难杂症。食盐:万能鱼药,而且能促进鱼的食欲。是鱼迷的最爱。
❺ 关于鱼药推销的技巧,市场打不开,我的沟通不好,拒绝后不知道怎么办
有时候还是要多倾听,多听客户的反应,态度诚恳,我见过一个业务员,说话磕巴,和我们谈品的时候都把我们带坏了,但他做的就不错。现在沟通能力太强,太爱表的,容易给顾客照成忽悠的感觉。
麻烦采纳,谢谢!
❻ 鱼类催产药物品种怎样掌握
用干鱼类催情产卵的药物目前有: 常用的鱼用促排卵2号(LHRH-A2),鱼用绒促性素(多情素,HCG),绒促性素A型,绒促性素B型,鱼用促排卵3号(LHRH-A3),地欧酮(DOM),鱼类脑下垂体(脑垂体,PG)以及多种复合型高效催产剂等,但最常用的是鱼用促排卵2号(LHRH-A2)和鱼用绒促性素(...多情素,HCG)。 对于产卵率低又总产卵量低的鱼类,比如泥鳅,中华倒刺靶(青波)等中高档鱼类,应在使用LHRH-A2+HCG的基础上添加地欧酮(DOM),脑垂体(PG),效果将加倍显现。 对于普通鱼类,如草,鲢,鳙,鲤,鲫等,就用LHRH-A2+HCG效果就很好了,没必要再添加其它催产药品种了,以降低生产成本。草鱼单用LHRH-A2,鲢单用绒促性素A型,鳙单用绒促性素B型就足以能够达到顺利产卵的目的。另可参考: 鱼类催产剂的合理使用
❼ 药鱼用什么药好
要看你是治疗还是预防的要了,治疗的话建议你用甲基兰,基本上鱼的所有病都能治疗而却效果非常的好,如果是预防建议你使用万能药加粗盐,也可以用水质稳定剂加粗盐
❽ 在使用鱼药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出现
1.长期用药 不可为了使鱼不得病长期不间断地在水中添加抗菌素类药物。这样会使病原菌产生耐药菌株,从而产生抗药性。而且长期给鱼用药,会使鱼的生理机能破坏容易使鱼厌食,甚至停止生长。尤其要注意的是呋喃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导致鱼的肝脏损坏而一命呜呼。
2.见好就收 给病鱼用药后,一般应持续用药一段时间,防止病情反复。病原体消灭不彻底,会更加重病鱼的病情。
3.超剂量用药 要准确给药,给病鱼大剂量或超剂量用药,会形成药害,造成鱼药物中毒甚至大批死亡。
4.随意联合用药 当用一种药物治疗鱼病效果不佳时,急于求成,不顾药物的特性,想当然地把几种药物联合使用,形成“拮抗”效应,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失效,有些甚至产生毒害物质,危害鱼类。如:福尔马林不能与漂白粉、鱼康、鱼安、高锰酸钾、甲基蓝等氧化性药物混用 ;生石灰不能与漂白粉、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等混用 ;漂白粉不能与酸类、福尔马林、生石灰等混用使用。
5.忽略供氧 用药后病原被逐渐杀死,其尸体在水中的迅速分解,加快水中氧气的消耗。导致缺氧。此时要注意持续供氧一是加快药物作用二是防止因缺氧而造成鱼的死亡,前功尽弃。
总之鱼病要以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养鱼先养水,治鱼先治腮。只要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勤换水,勤照料,科学投喂,谨防外病入侵。那么鱼轻易是不会得病的。一但得病凭借强壮的体质也可化险为夷。最后愿鱼友与爱鱼健康快乐。
❾ 鱼药买什么样的好
你得看什么症状了!下面我说给你几种常见金鱼病还有治疗方法!o(∩_∩)o...
(一)鱼瘟。鱼瘟是金鱼春季的一种疾病,常因金鱼冬伏少动,光照不足等因素引起金鱼体质衰弱,精神不振等症状。到黄梅季节,其发病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严重的可导致金鱼死亡。
防治方法:鱼瘟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每年开春季节,要经常给金鱼晒太阳以增强其体质。若金鱼发生鱼瘟应尽快将其隔离或淘汰掉。
(二)白云病。是由寄生在鱼体上的口丝虫或鞭毛虫,斜管虫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体表各处附有一层白色的薄雾状物质,这是寄生虫迅速繁殖,刺激寄生处的上皮细胞所引起的皮肤分泌物增多的结果。
防治方法:用1∶50000的高锰酸钾液浸浴病鱼,每次10--30分钟。当水温较低诱发白云病时,可用2%--2.5%食盐水浸洗病鱼15分钟后,再放回清水中,反复进行。严重病例可用1%食盐水浸洗1小时。
(三)腐皮病。这是金鱼的常见疾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金鱼患部红肿,表皮腐烂,象打上的红印记,多出现在金鱼腹部两侧,一般是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所致。
治疗方法:用毛笔蘸消毒药水(如红汞或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或涂抹患部,隔日1次,3--4次即可治愈。
(四)烂尾病。该病是由粘球菌感染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鱼尾鳍扫帚状腐烂。
治疗方法:用1%孔雀石绿擦洗患处,隔日1次,3--4次即可治愈。在治疗食用鱼时,禁止使用孔雀石绿。
(五)白点病(又称小爪虫病)。该病是由小爪虫寄生在鱼体上所造成。小爪虫的繁殖温度为3--25度,适宜繁殖温度是14--17度。发病时,病鱼体表,鳃丝出现白点状囊泡,传染很快;多发生在春季秋季,病鱼表现极不活泼,经常滞留在水面上。
治疗方法:把病鱼放入0.5×10(的负6次方)的医用甲基蓝溶液中,在21--26度水温下长时间浸浴,或用0.5%--1%的小苏打水浸浴10--15分钟。由于幼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成鱼弱,浸浴时间应适当缩短。病情严重时每日浸浴1--2次。
(六)水霉病(又名肤霉病,白毛病)。该病的发生主要是饲养过程中和在捞鱼时碰伤鱼体,或由寄生虫破坏鱼皮肤,使水霉菌侵入伤口寄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在梅雨季节多见。水霉菌侵入伤口后,初期症状不明显;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向外大量繁殖,病鱼体表可见白色绒状的菌丝(白毛)。金鱼染上此病后,焦燥不安,游动失常,行动缓慢,食欲减退,皮肤粘液增多。严重时,鱼体长满白毛,以致死亡。
防治方法:鱼体应常有阳光照晒,换水时投入适量的食盐进行杀菌消毒。捞鱼时应避免擦伤鱼体。治疗病鱼可用1%食盐水每次浸浴30分钟。在发病季节,每周用1∶10000的食盐水泼洒池中可起到预防作用。
(七)竖鳞病(即松鳞病)。该病是由于水质恶化鱼体伤口感染一种水型点状极毛杆菌所致。病鱼鳞片局部或全身向外张开竖起,游动迟缓,有时腹部水肿,严重时2--3天便死亡。
治疗方法:把病鱼放入等量的2%食盐与3%碳酸氢钠混合水溶液中浸浴10分钟,每日2次连续2--3日。或在50升水中加入捣烂的蒜头250克,给病鱼浸浴数次,也可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