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这个农业行业的未来发展,你有什么样的建设性意见
“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从我国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来看,主要分为四大应用场景: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趋势前瞻与产业链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2. 生态智慧农业的行业环境怎么样
近些年,很多行业发展不太乐观,农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之一备受重视,特别是对于生专态智慧农业成属为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智慧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智慧农业不是简单的农业智能化,需要与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形成生态智慧农业新模式,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简言之,生态智慧农业能够提升农业效率,改善环境,扩大就业农民增收,所以受到各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以及社会各界的推动,行业环境是十分优越。
3. 为什么很多地方都在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
智慧农业不同于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中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它版集互联网、GPS、云计算以及权物联网技术于一体,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对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有着重大意义。三润集团董事长总结智慧农业具备高精准性、高效率性、可复制性、可追溯性,地方政府通过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不仅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生态环境,是地方政府振兴乡村精准扶贫的一条简单高效的途径。
4. 企业债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的区别
(一)产城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主要包括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培育农产品(000061)加工、休闲旅游等“农字号”特色小城镇,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园区等。
(二)农业内部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主要包括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发展农林牧渔结合、绿色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等。
(三)产业链延伸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主要包括以农业向后延伸或者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业向农业延伸为重点,建设农业生产性服务设施、农产品加工和仓储物流、营销网点等。
(四)农业多功能拓展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主要包括通过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农业新的功能,建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事教育体验、文化创意农业、农村生态康养和能源农业等新业态项目。
(五)新技术渗透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主要包括以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为重点,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涉农电子商务、智慧农业(000816)等项目。
(六)多业态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主要包括同时兼有上述几种类型或者融合其中两个以上类型的项目。
5. 哈工大智慧农业产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哈工大智慧农业产业有限公司,是在整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产业资源的基础版上,成权立的大型综合国有控股投资平台,是哈工大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孵化单位,负责哈工大科技园、产业园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
法定代表人:王飞
成立时间:2017-01-25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10109001015725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区萃华路89号1栋1单元2204、2205号
6. 国家对智慧农业的重视体现在哪些地方
智慧农业是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物联网为智慧农业提供技术支持。在RFID电子标签、远程监控系统、无线传感器监测、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农业实现智慧化。与此同时,智慧农业的发展会带动物联网技术的进步,智慧农业的发展使已有的物联网更加成熟、应用更加广泛,并催生一些新技术的出现,从而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一、2016“一号文件”再聚焦现代农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我国已经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坚持“一条主线”,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二、2016年哪些产业将得到大力扶持?
①、大力支持地方粮食及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种粮大户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不变重点,2016年将加快粮食及其他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②、大力支持畜牧业发展。2016年将重点推动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并推动南方草山草坡畜牧业发展,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③、大力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2016年将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作为资金使用的重点内容和支持方向,加大对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并安排6亿元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
④、大力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扩大重点示范培育试点范围,探索开展“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引导农村青年务农创业。
7. 高平天赋智慧农业冷链物流产业园在哪里
冷链物流与农业产业联动发展方法:1.统筹多方协调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联动机制,制定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根据中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农产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农产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实施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推动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2.整体梯度推进选择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先行试点。充分调动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重点培育第三方物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农产品布局,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选择重要品种(高价值量农产品,如热带水果;易腐败产品,如肉类等)建立冷链通道试点。一是在大城市开展“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冷链物流试点和“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超市”试点。二是在农产品出口优势产区开展“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冷链物流试点和“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第三方物流”试点。在总结示范、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辐射、推广。3.建多元化机制加大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拿大冷链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不管是物流企业、批发市场。还是配送中心,在起步阶段,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资金的投入至关重要。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一方面,在硬件设施建设、微观技术和宏观管理上还缺乏经验;另一方面。由于从“田间一餐桌”整个物流过程链条太长,一家企业难以完成冷链物流系统建设。2005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更需要政府对现有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各环节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因此,根据冷链物流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的实际需求,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逐步形成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依据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和多种形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要求,政府引导资金支持的对象,一是大型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二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中心。三是产地加工企业。支持的重点内容主要是硬件设施建设、分析检测设备、标准的制定与人员培训等。4.重视科技作用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中国农产品冷连物流跨越式发展。一是继续加强运输主干线及其附属场站的基础设施改造,尽快形成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及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二是鼓励GPS、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承运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的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三是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改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5.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6.出台相关政策为了尽快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在科技政策方面:将冷链物流技术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科技计划;加大国家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科技政策性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并列入预算;加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计划的资助强度: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平台建设,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部门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质量标准与检验中心、食品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工程项目建设中,给予优先支持。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建议把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国家投资、政策引导和吸引外资的战略重点,在预算安排和工农业建设项目计划中,给予集中支持和倾斜;适当考虑冷链物流企业、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实行优惠贷款政策,包括低息、贴息、放宽还贷期限、放宽抵押条件、支持外资介入等。在产业政策方面:尽快理顺多部门管理的局面,成立协调组织,理顺科研、生产、贸易等部门的关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根据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引导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合理布局;加速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引导一体化发展。在贸易政策方面:鼓励、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采取有效手段和政策,扶持与保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商标和品牌,扩大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引进、消化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包括项目、设备仪器等硬件,以及产权许可证贸易或软件贸易。7.制订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将加速冷链物流市场的快速扩容,规划实施后,我国将增加1000万吨冷藏库的能力,预计将带动社会投资2000亿。编者也从空调制冷大市场专家口中获知,农产品作为冷链物流中最大的市场,其消费市场远超工业方面的需求。空调制冷大市场的专家还表示,随着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食用动物蛋白、奶制品和即食类方便食品,以及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中国对冷链基础设施的需求正变得空前巨大。但在市场扩容的同时,区域性的分化也非常严重,在一些经济发达和靠洋沿海的大城市,国际性、区域性的盛会,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使得一线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冷链市场也有了显着增长。再如如青岛和大连,作为重要的出口市场,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虽然,区域冷链经济的崛起未必能代表全面的冷链物流产业的成长,但是其快速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