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烟有什么成分组成的
烟草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占40%—50%)羧酸、色素、萜烯类物质、链烷烃、类脂物质等组成,同时还有一些生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物(如硝酸盐等)以及某些污染物(如农药、重要金改元素等)。
香烟因品牌、产地、生产批次等不同,其中含量也会存在差异。
香烟内常见对身体有毒物质成分:
尼古丁:香烟内的主要有效成份,能刺激人体,亦会令人上瘾。
2.丙酮:影响皮肤、口腔、肾脏、肝脏,可导致神经损伤和先天缺陷。
3.铝:可引至接触性皮炎;也和阿兹海默症有关。
4.氨/阿摩尼亚:损害肺泡。
5.砷:内脏中毒,及可致癌。
6.苯:有毒;国际癌症研究会列为第一类致癌物质:易激怒、睡意、头晕、心跳、头疼、震颤、混乱、呕吐、不省人事和死亡。
7.丁烷:如果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空气供应不足,会产生碳(炭黑)和一氧化碳使心脏.肺隔绝氧气接触呼吸,导致密闭死亡。
8.镉:影响呼吸道、影响肾脏 、影响肝脏、软骨病等疾病。
9.铯:引至易怒咖啡因:能刺激人体脑神经中枢,能使人体呈现失眠状态。
10.一氧化碳:引至头痛、呼吸毛病、晕、及不省人事二氧化碳:为有毒气体,如吸入体内的气体,能使人体呼吸困难,肺癌以及肝炎。
11.哥罗芳:引至肝肾毛病及 婴儿身体缺陷铜:影响一种造血(haemopoiesis)的酵素(dihydrophil hydratase)。
12.氰化物/氰化氢(山埃):可导致昏迷,心搏停止,死亡。衰弱、睡意、忧虑和兴奋。头晕,恶心,呕吐,冒汗,手指脚趾无力,难行走,视力听力受损,减少甲状腺作用,皮肤痛。
综上所述∶吸烟有害健康,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请及时戒烟。
(1)烤烟产业发展介绍扩展阅读∶
据科学家测定,烟草中含有数百种复杂的化学成分,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中焦油、尼古丁、酚类、醇类、酸类、醛类等40种是有毒和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烟在点燃后,所产生的烟雾,包含了烟草中所有的化学成分,同时比烟草本身又增加了一些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和烟焦油等。这是因为除烟草本身外,在制成卷烟的过程中,要在原料中加入一些可可、甘草、糖、甘油、乙二醇等调味、湿润、产香、助燃物质。
这些添加剂虽然本身无害,但在燃烧过程中却起了变化。例如,在鼠背涂上可可燃烧后产生的烟油,可长出皮肤瘤。甘草中的甘草酸在燃烧后,与其他成分化合,可生成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烃。
糖与烟草一起燃烧后增加了焦油量,而糖燃烧后的产物是烟中的一个重要致癌物。甘油和乙二醇在燃烧后的物质,不但可能使吸烟者患膀胱癌,而且所产生的丙烯醛可抑制气管和纤毛分泌物从肺内排出,从而增加患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机会,并使患有这两种病的人病情加重。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香烟
Ⅱ 国家烟草局对农民有何补助政策
附 件:
《中国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
中国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
烟叶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事关行业发展全局。为实现中式卷烟原料的有效供给,保证大企业、大品牌战略稳步实施,促进烟草行业的平稳发展,提升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力,特制定本纲要。
一、烟叶生产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烟叶生产现状
我国烟叶产区分布广泛,生态环境多样,自然条件总体适宜,主产烟区集中在农村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和地区。1998年以来,按照“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指导方针,以及“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布局、优化结构”的烟叶工作重点,烟叶生产走上了规模稳定、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秩序好转、管理加强的良性发展轨道,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烟叶规模稳定,产销协调夯实了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左右,烟农360万户左右,生产烟叶3600万担左右,收购加工能力基本配套,烟叶供求关系总体平衡。产区逐步向适宜区转移,生产集中度逐渐提高,30万担以上重点地市级公司烟叶收购量占全国的80%左右。形成了以烤烟种植为主,白肋烟、香料烟、地方名优晾晒烟种植为辅,植烟面积南方烟区约占80%、黄淮烟区约占14%、北方烟区约占6%的种植格局。
烟叶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中式卷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依靠科技进步,紧紧围绕烟叶质量这一核心,大力倡导自我创新及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四项技术”的成功研发和推广,形成了适宜我国生态条件的烟叶生产技术框架和技术标准,科学规划建设了一批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部分地区烟叶质量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烟叶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适宜条件。实施总量控制,保持规模稳定,实现供求平衡,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烟叶经营效益不断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烟叶流通秩序的好转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供了可靠保障。通过强化内部监管,全面推行并规范合同制,整顿流通秩序,统一有序、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初步形成,烟叶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
(二)面临的形势
随着农业大环境的变化和烟草行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影响烟叶生产平稳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基础工作薄弱,烟田水利设施、调制设施、基层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二是部分烟区生态环境、土壤质量退化,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改善烟田质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渐凸现;三是烟叶品质与卷烟工业企业的需求存在差距,烟叶供求区域性、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四是烟农种烟积极性亟需稳定,服务烟农水平有待提高。
二、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烟叶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科学发展道路,努力保持烟叶生产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指导方针,始终把稳定规模和提高质量作为烟叶工作的主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与和谐发展,认真解决好烟叶基础队伍和烟农队伍建设问题,完善工业反哺农业政策,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增强烟区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服务中式卷烟战略的发展方向,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中国烟叶的整体生产水平和有效供给水平,为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原则:必须保持平稳发展。稳定规模是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要严格按照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和收购,坚持总量控制,全面推行合同制,实现种植规模的基本稳定。要综合考虑我国卷烟工业的原料供应和出口需求,确保供需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避免“大起大落”,实现平稳发展。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形成更具活力的体制环境是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在国家烟草专卖制度下不断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完善烟叶生产组织管理体系,理顺各环节利益分配关系,构建更加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烟叶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加强宏观调控和企业内部监管,努力构建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环境。必须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与管理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技术与管理进步,切实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努力提高烟农队伍、烟叶生产技术辅导队伍和经营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加强烟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对烟叶生产的贡献率;探索推广“良好烟叶生产操作规范”,改进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方式,提高烟叶工作整体水平。必须加强统筹协调。烟叶生产要放在整个大农业和整个烟草产业体系中来统筹规划,努力做到自然、经济、生态以及烟草农工商协调发展。要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对自然、经济、管理、技术等各方面条件较好,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要高度重视烟草“三农”问题,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改善烟区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烟叶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维护烟农利益,推进和谐烟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总体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加大主产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改进烟叶质量,提高烟叶可用性,确保烟叶种植规模、烟叶数量相对稳定,保持烟叶资源长期稳定供应,有效支撑和实现中式卷烟原料的有效供给。根据我国卷烟4000万箱的生产规模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到“十一五”末,全国年种植烟叶面积保持在1500万亩左右,烤烟平均亩产达到130公斤以上,计划总收购量达到4000万担左右,年出口量300万担上下,工商库存维持在6000万担片烟左右,烟叶品质和加工质量总体上满足卷烟工业企业和出口的要求;白肋烟、香料烟等其他类型的烟叶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保持烟叶总量供需平衡,努力实现烟叶生产的“稳定、优质、生态、安全”。
三、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五)稳定种植规模,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
稳定种植规模,实现供需平衡是烟叶生产的首要任务。要从我国卷烟市场总量扩张余地较为有限的客观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我国烟叶的种植规模和收购数量,切实加强总量控制,努力实现平稳发展。稳定种植规模,首先要确保种植区域的相对稳定。要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烟叶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适度发展南方烟区,稳定巩固黄淮烟区和北方烟区”的总体指导方针,南方烟区遵循“区内调整布局,择优规划新区,适度扩大规模”原则,烟叶数量宜掌握在全国总量的80%~84%;黄淮烟区遵循“择优布局,重点扶持,稳定总量,平稳发展”原则,烟叶数量宜掌握在全国总量的10%~14%;北方烟区以生产优质填充型烟叶为主,适时调控种植规模,烟叶数量宜保持在全国总量的6%左右。加强和改善计划管理,不断优化烟叶生产力布局,将烟叶种植向自然生态条件适宜、能够轮作、技术基础较好、种烟效益较高和具有一定规模且有稳定市场前景的地区转移,最大程度地提高烟叶生产的集中度。至“十一五”末期,使全国30万担以上的地市级公司收购量比重达到90%左右,数量40个左右,其中100万担以上地市级公司稳定在10个以上;5万担以上种烟县达到400个左右,逐步减少5万担以下的种烟县。稳定种植规模,必须保持烟农队伍的相对稳定。要进一步全面推行合同制,把合同制作为落实种植计划的关键措施,充分发挥合同落实国家计划、指导烟农生产的积极作用,切实维护合同的严肃性,维护烟叶生产和流通秩序的稳定;通过签订种植收购合同,严格履行合同条款,为烟农提供优质服务,维护烟农正当利益,稳定烟农队伍,保持烟叶总量稳定。至“十一五”末期,全国种植收购合同数量稳定在350万份上下。稳定种植规模,必须保持种烟田块的相对稳定,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我国常年种植烟叶1500万亩左右,考虑轮作要求,遵循生态优先、相对集中的原则,在生态环境优越、水土资源丰富、社会经济适宜的烟区,选择土壤营养协调的宜烟田块,依照法定程序、行政程序、契约合同或村民自治等形式,确定基本烟田保护区,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利用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现代化手段,规范基本烟田管理,建立基本烟田数据档案。至“十一五”末期,全国规划保护基本烟田3000万亩左右,其中南方和黄淮烟区占94%左右,北方烟区占6%左右。
(六)改善环境条件,加强烟叶基础设施建设
基本烟田保护区要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突出烟草在整个轮作制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当地光、热、水资源、作物的生育期、轮作制度中养分的平衡协调供应等因素,科学安排茬口、轮作作物和耕种方式,到“十一五”末轮作烟田面积要达到种烟总面积的50%以上,初步解决轮作问题。
加大基本烟田土壤改良力度,重点解决部分烟田结构不良、酸碱不当、营养失调、病原量多等问题;通过合理轮作、秸秆还田、绿肥掩青、等高种植、规范农用化学品使用等措施,保护和培肥地力,提高烟田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科学的基本烟田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监测管理机制,通过对烟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连续监控,构建各具特色、持续平衡的烟叶生产生态体系、基本烟田质量管理和监测信息系统及预警体系。
要按照“充分论证、科学规划、编制预算、筹集资金、搞好试点、分期实施、规范运作、加强监管、确保效益”的指导思想,以及“加强规划、明确重点,抓好试点、稳步推进、明确责任、落实到户、加强检查、搞好监管”的建设原则,紧紧围绕基本烟田,科学确定标准,因地制宜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区域水资源状况、烟草需水规律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以建设小水窖、小水池、小水坝、机(水)井以及配套沟渠、管网为重点,加快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实现水利设施配套;以构建全国集约化烘烤体系为重点,逐步实现烟叶集约化烘烤设施配套;优化烟叶基层站、复烤企业布局,加强标准化烟叶基层站建设,完善烟叶收购、仓储、加工设施,逐步形成完整的烟叶物流系统;以减轻烟农劳动强度为重点,因地制宜地推行烟用小型农机具,逐步实现烟叶生产半机械化、机械化作业;以方便烟农机耕作业为重点,逐步完善烟田路网建设。
至“十一五”末,新建、完善一批集蓄、灌排水设施,保证3000万亩基本烟田灌排需要;新建、改建一批集约化烘烤设施,保证50%以上的烟叶实现集约化烘烤;优化烟叶基层站资源配置,完善2500个左右标准化基层站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组织烟叶生产、收购的需求;优化烟叶加工资源配置,形成合理的打叶复烤企业布局,满足4000万担烟叶加工要求;基本实现烟区路网配套;普及推广烟用小型农机具。
(七)提高质量水平,加快技术创新推广步伐
持续提高烟叶质量水平是烟叶生产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围绕提高烟叶品质这个中心,切实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逐步完善以研究院所、行业试验站、技术中心以及基层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社会智力资源广泛参与的烟叶技术创新推广体系;构建烟草种质资源信息平台、烟叶质量评价及有效使用信息平台、烟区生态环境及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烟区综合减灾减害技术四大信息平台;重点解决对烟叶生产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技术问题,努力培育烟叶生产核心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
加强育种工程研究,育引结合,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着力培植区域特征明显,适应知名品牌、名优品牌配方需求的优良品种,加强配套生产技术研究,最大程度地挖掘品种的质量潜力;深化研究以烟为主的耕作栽培技术,建立基本烟田评价和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水分及养分全周期综合管理研究,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良好可靠的自然条件;建立健全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实施有害生物区域统防统治工程,控制病虫草害,保障优质烟叶生产;建立灾害天气等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加强预警技术研究和能力建设;研发智能化密集式烘烤设备、设施和科学烘烤工艺,不断提高烤后烟叶质量;探索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烟叶生产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加强叶组加工技术、叶组配方技术研究,改进复烤加工工艺,提高烟叶有效使用水平;推进烟叶目标质量与配套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不断增加烟叶生产科技含量。到“十一五”末,全国烟田漂浮育苗移栽面积达到80%以上,测土平衡施肥面积达到90%以上,集约化烘烤技术应用达到50%以上,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覆盖面积达到90%以上,其中统防统治面积占75%以上,优质烟叶生产示范面积达到10%以上,烟叶生产科技贡献率达到60%左右。
(八)转变发展观念,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要树立集约化经营的管理思想,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转变粗放的烟叶生产管理方式,实行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行烟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对烟叶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走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之路,努力提高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保持烟叶生产稳定,提高烟叶工作整体水平,必须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产区县级烟草部门和烟叶基层站作为行业的基层单位,要突出烟叶生产收购、技术推广、服务烟农的功能和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切实加强执行能力建设。要加强对基层技术辅导人员的考核,稳定基层技术辅导队伍。规范基层站工作流程,形成一套完整、规范和标准化的基层站工作流程和作业制度,加强基层队伍管理,提高技术推广到位率和整体工作水平;要规范产前投入物资或补贴资金管理,加强烟叶的经营核算工作;要强化信息技术运用,加强烟叶物流管理,提升烟叶经营管理水平。以人为本,优化用人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教育培训制度,逐步培养高素质的烟叶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烟农队伍。要以优化烟叶人才资源配置为目的,建立和完善烟叶人才任用选拔制度,加快建立“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的用人机制;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烟叶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符合烟叶工作实际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分配制度改革,探索推行评聘分离、竞聘上岗、薪酬结合,明确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培训考核机制和奖惩办法,建立权、责、利明确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基层技术辅导人员的积极性。要进一步认真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局、总公司)《关于加强烟叶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精神,按照“定编定岗、公开招聘、持证上岗、岗位培训、以岗定酬”的原则,积极推进基层烟叶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到“十一五”末期,要实现每300~400亩烟田配备1名烟叶生产技术辅导员,并持证上岗;烟叶基层站站长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取得高级技能及以上资格证书,或具有农艺师任职资格;每个烟叶基层站要配备至少1名农艺师或技师,30万担以上地市级公司要配备至少1名高级农艺师。
(九)突出服务意识,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要坚持市场导向,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烟农、烟草公司、卷烟工业企业共同构成烟叶生产经营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产区烟草公司提供的服务是实现烟叶价值的桥梁与纽带。
烟农是我国烟叶生产的基本主体,烟农的积极性最终决定烟叶生产规模和质量水平。要不断提高对烟农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水平,解决种烟比较效益、劳动强度和技术复杂性等方面的问题,为烟农营造相对简单、轻松和放心的种烟环境,保持农民种烟积极性的相对稳定。建立烟农定期培训制度,完善基层技术推广体系,配套相关培训设施,提高服务烟农水平。
进一步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方式,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烟农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种植,重点发展10亩以上的种烟户以及多种形式的烟叶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一批适度规模种植专业村。坚持烟叶合同种植方向,不断深化完善合同制,规范合同签订的程序,按照“全面推广、一次到位、明确权责、完善提高”的原则与烟叶种植主体签订好合同。探索完善“烟草公司+农户”、“烟草公司+卷烟工业企业+农户”等烟叶产业化模式,完善烟叶生产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提高烟叶生产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逐步解决烟叶千家万户种植与卷烟品牌规模生产的矛盾。到“十一五”末,力争10亩以上合同种植总面积达到50%左右,逐步减少3亩以下烟农种植比例。
产区烟草公司要根据卷烟工业企业对烟叶质量和供应的要求,在烟叶质量特征培育、质量控制和持续稳定供应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要通过履行购销合同规范工商交接,保证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和等级纯度,为卷烟工业企业提供足量优质合格原料。
要树立全球烟叶资源统筹配置观,在立足国内产能资源的同时,在国外建立优质烟叶采购和生产基地,稳定进口烟叶货源;选择生态环境条件适宜地区,通过配套基础设施、创新生产及管理技术,建立稳定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中式卷烟的发展夯实原料基础。
(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烟叶生产体制和机制
要不断深化改革,努力为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进一步强化市场取向,建立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可行方式,形成既适应专卖制度要求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体制。完善适度竞争机制,在坚持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建立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计划调控机制,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产区地市级公司与卷烟工业企业要遵循互动、互信、双赢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共同发展为目标,根据中式卷烟品牌配方个性化需求,制定规划,明确目标,积极行动,多种形式加快厂办基地建设步伐。一是卷烟工业企业和产区公司联合投资,共同开发烟田,风险共担,效益共享,主要满足工业企业的需要;二是卷烟工业企业与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交流和供货关系,定点生产,定量供应;三是投资打叶复烤企业,参与其改制改造、仓库建设等,并提供管理和技术的支持,保证卷烟工业企业生产需要。卷烟工业企业要加大对基地的支持力度和参与程度,基地要确保烟叶质量满足卷烟生产配方的要求,使厂办基地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力争“十一五”末达到重点地市级公司90%的烟叶基地化生产,重点卷烟企业90%的烟叶原料基地化供应。
要完善烟叶价格政策,理顺利益分配关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要求,认真执行烟叶国家统一定价政策,维护烟叶价格的严肃性;综合考虑市场供求关系、烟叶成本费用、国际烟叶市场价格、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烟区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烟叶收购和调拨价格,以保障烟农收入为基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努力实现烟叶生产经营的良性发展;维护烟叶价格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科学确定不同区域、不同等级的烟叶价差,引导烟叶生产向优质化方向稳步发展;重视抓好价格制定和调整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烟叶成本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加强完善烟叶价格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使制定的价格更加符合烟叶生产实际。
要积极制定“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加大烟叶生产投入扶持力度,帮助烟农消化部分生产成本,维持合理的种烟比较效益;要充分调动各方的投入积极性,建立烟叶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形成烟草系统、地方政府和烟农共同投资的良好机制,努力增强烟叶产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优化投资结构,集中必要的资金,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产区、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督和管理,避免损失浪费和无效投入,杜绝投资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建立风险救助机制,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烟叶生产风险基金制度,对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烟农给予适当补助,减少种烟的风险与损失,增强烟农信心和稳定烟农队伍;积极引入烟叶商业保险,推动烟草公司与烟农共同投保制度,不断扩大烟叶保险种类和保险范围;建立完善烟叶储备调节机制,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烟叶市场波动对行业整体发展的不利影响。
打叶复烤企业要依据全国烟叶资源状况,合理安排布局。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国家局、总公司制定的“工商联手、共同投资”的要求,进行体制改革,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切实按公司制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国家局、总公司鼓励打叶复烤企业间输出管理与技术,有条件的可积极探索联合重组、托管等改革方案。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按照签订的加工合同进行复烤加工,严禁无合同、超合同加工,坚决杜绝加工系统外烟叶;要不断强化各项基础管理,稳定、提高产品质量。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保证纲要贯彻落实
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规划作为一项事关行业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国家局、总公司成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监督全国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工作;有关省级局、省级公司要设立专门机构,按照本纲要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科学制订本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实施的有效机制,努力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切实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强综合协调,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在本纲要实施过程中,将根据社会经济状况和行业发展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预期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为实现本纲要提出的目标,国家局、总公司将分阶段制定配套文件并陆续发布。
Ⅲ 求一扁烟草论文
你好,如果你有邮箱之类的传送工具,可以发过来,我用WORD的格式给你发过去,都排好版了。
探讨营销策略,推动“卷烟上水平”几个关键点的思考
(WSX)
【摘要】 烟草行业长期以来作为国家垄断行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有着非一般的重要性。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烟草行业必须从各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严峻形势下,国家局姜成康局长立足烟草行业,科学发展,审时度势,提出了把“卷烟上水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任务。这既是对行业实现“保增长、促发展”目标任务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各级烟草企业强基固本、科学发展应当达到的一种境界,其任务意义非常,任重道远。
【关键词】 培育 卷烟上水平 技术创新 和谐
随着国家局大品牌、大市场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卷烟市场正在走向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地产烟的区域位优势正在不断减弱,大品牌、名优品牌的市场主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销售规模和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卷烟是特殊商品,在扩大销售规模的同时,受卷烟计划的影响,也会导致一些卷烟品牌在市场上供应不足。向新型市场的智能转变所产生的市场冲突和新品牌卷烟的培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目前,卷烟市场新型名优品牌不断推出,但面对部分消费者已经对某些老品牌抱有一定忠诚度的目标市场里,要改变顾客的消费习惯往往是比较困难的。这里着重探讨做好市场品牌培育的几点思考意见。
一、建立成熟可靠有持续发展力的品牌引进和培育体系
(一)卷烟品牌的引进
卷烟品牌的引进工作是进行品牌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品牌是否能立足市场的基础。在引进一个新品牌之前首先要立足本地市场,分析市场动态,结合品牌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而全面的测评,大致分析,测评内容不外乎以下四点: 1、是否是大企业、大品牌 大企业、大品牌一般有良好的市场基础,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容易被消费者接受。选择大企业、大品牌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在已有的市场基础上快速建立起新品牌的销售战线。2、是否具有较强的发展前景 对于一个新品牌的选择要有前瞻性,需要考虑这个品牌是否能成为一种消费潮流,是否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果缺乏准确的预测、判断能力,将导致品牌培育夭折,甚至刚刚培育起来的品牌就由于各种原因被卷烟生产商整合、转牌号,致使前功尽弃。3、是否有“利”可图 这里的“利”不仅指烟草商业公司所得之利,同样也包含零售客户所得之利,没有三分利,不起早三更。如果烟草商业公司不能得到可观的毛利率,对企业发展毫无利益,那就没有培育的必要;如果零售客户不能得到可观的批零差,就没有销售的积极性、主动性,品牌首先就失去了市场前沿。 4、是否易被消费者接受 主要从卷烟包装、口味、性价比等方面考察消费者接受能力,是否能被市场接受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必须真正地深入市场、接触消费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取得第一手准确、有效的原始资料,再综合销售第一线的客户经理、市场经理的意见,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二)卷烟品牌的培育
在产品投放初期,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零售客户,根据客户新品牌销售能力,做好名优品牌的推介引导工作。选择一定数量的零售客户作为首批投放的目标客户,加强客户经营的新品牌的后期跟踪和维护工作,在新品牌投放后,要及时关注零售户的动销情况和库存量,使零售户在新品牌上做到既能保证市场的有效供应,又不出现脱销滞销的现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当客户拥有一定的库存量后,才会更加主动地向消费者推介我们的新品牌。1、做好品牌的上柜陈列工作 当客户接受新品牌的推介意见并已上柜,为新品牌销售创造良好的展示环境显得至关重要。提高新品牌的上柜率,是因为上柜率是新品牌迅速融入市场的基本手段之一,新品牌上柜后要让消费者接受,就要做好卷烟的陈列工作,作为客户经理就要及时向网点户介绍最能吸引消费者的陈列方法:⑴特殊位置陈列法;对于陈列柜比较大的客户,可以开辟一个新品展示区,专门对重点牌号进行展示。⑵醒目位置陈列法;在消费者注意力集中的位置摆放好新品牌,一般来说是柜台中间偏上的位置为宜。⑶色彩对比陈列法;在新品牌旁边摆放色彩对比强烈的品牌,造成绿叶配红花的效果。⑷数量优势陈列法。在展示名优品牌时,展示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卷烟品牌,并且陈列集中,格局分明。对重点培育品牌的摆放就要增加视觉效果,在摆放的位置、陈列数量上做文章。2、调动零售客户销售新品卷烟的积极性 零售客户直接面对的是广大消费者,所以零售终端才是品牌的主要推动者,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品牌培育时,不能仅仅要求零售客户接受,而是要提高零售客户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客户经理可以利用在零售户的店内采取站柜式推销新品牌,不但可以提高推荐力度,也能增进与零售户之间的感情,为建立消费者档案开个好头,这样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客户经理要全面做好零售客户的基础工作。3、“四员合力”,共同参与新品牌的培育工作 客户经理受走访时间和地理位置的约束,在新品牌的宣传上肯定不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到位,这样电访员、配送员以及专卖人员也可以担担新品牌宣传的角色,电访员在订货过程中及时提醒零售户订购新品牌,配送员在送货过程中要协助了解新品牌的销售动态,专卖员亦要充当宣传的角色。通过“四员同力”来共同强化零售户对新品牌的认知度。
二、发挥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开创“卷烟上水平”新局面
创新理念自古有之,不会创新,就意味着灭亡。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是产业竞争力提高的源泉和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对一个产业企业经济的繁荣昌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烟草育种和烟叶原料研究,突出烟叶的基础性地位
我国两烟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首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烟草大国。烟叶是整个卷烟行业的基础,决定着卷烟工业的发展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随着我国烟叶生产的基础地位逐步得到加强,“计划种植、主攻质量、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烟叶生产指导方针得到了深入贯彻落实。烟叶生产总体上稳定发展,保证了卷烟工业生产发展和烟叶出口的需要。但是,我国烟叶水平与美国、巴西等世界优质烟叶生产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除了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因素和栽培调制技术的不同外,检测手段和基础理论薄弱成为制约烟草农业发展和烟叶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1、烟草育种基础理论薄弱,性状遗传规律不清 长期以来,育种单位只追求出品种或注重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忽视了基础研究,品种选育很大程度上凭经验、碰运气,传统育种方法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2、遗传资源贫乏,育种亲木过度集中 我国烟草育种工作与国外最大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亲木评价与利用方面,缺乏具有突破性的材料,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口径狭窄,这也成为限制烟草品种改良的重要因索。3、品种审评体系复杂,缺乏科学的品种评判标准和体系 品种选育靠经验育种、碰运气,审评也靠经验评判,无客观评价标准和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讲限制了育种的深入发展。4、检测手段跟不上,分析测试结果滞后,工农结合欠佳 烟草是特殊的经济作物,以收获烟叶为目的,而烟叶质量、可用性受多种因索影响,因此,烟草育种不仅要考虑到种植者的利益,更重要的还要兼顾到烟厂对品质的特殊要求,烟叶的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分析及评吸工作涉及面,往往存在部门协作不顺,分析测试结果滞后,工农结合欠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品种选育的效率。
(二)继续在“降焦不降味”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
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和对身体健康的重视,降焦减害是全球烟草业的发展趋势,国家烟草专卖局积极推进卷烟的“降焦工程”和“ 减害降焦工程”。我国烟草行业大力推广了科学种植烟叶,使烟叶等级结构优化,质量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了配方水平,稳定了卷烟的配方结构。从实践来看,无论国际国内,在集降低焦油危害与不影响口感吸味并存的技术手段上,都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1、俯瞰国际需求形势 LTR提出了一个观念,薄片可以和滤嘴通风协同使用,以达到降低焦油而尽可能小地改变吸味的目的。滤嘴通风降低焦油的效果是显著的,但通风对吸味的改变较大,消费者难以接受,因此将薄片和滤嘴通风协同使用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思路。在充分利用两者降焦作用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两者的负面作用,待消费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习惯了一定程度的滤嘴通风,再稳步提高通风度。这种方式可以持续降焦而又较为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规避产品的风格改变和市场风险。2、鲁产卷烟的喜与忧 相比来说,鲁产卷烟在降焦工程上下了相当大的功夫,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泰山系列的儒风、望岳、观云等大部分骨干品牌,既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又在抽吸口感上有了较好地改善。但相对畅销卷烟及消费者的接受能力,诸如上等品牌,加工工艺复杂,投入较高,产品价格也非能使大部分消费者都能接受,所以产品的加工工艺与投入价值、“降焦不降味”并存的突出矛盾亟待进一步解决。
三、加强综合治理,落实“两个维护”,构建和谐烟草
和谐的烟草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是诸要素间相互兼容、相互依存、稳定有序、协调运作、共同发展的;是行业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充满创造活力,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烟草。要做到如此,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消除不和谐因素,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营造一个和谐的平台,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随着烟草行业的快速发展,全面规范越来越重要,然而全面规范首先要规范制度建设,如果缺乏规范制度管理体系,就必然导致经营管理紊乱,工作效率不高,财务损失浪费,经营效益低下。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到规范制度建设是重点和关键,烟草行业以规范制度建设为基础推动全面规范,构建内部监管长效机制,是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烟草行业特殊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是坚持和维护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推进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加强队伍建设、树立烟草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1、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体系 规范的制度管理体系是搞好各项管理、提高自我规范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中,把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作为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为维护制度的科学规范与完整统一,防止在制度建立中重复、遗漏和相互制约冲突等现象的发生,更好地发挥制度的规范、导向和约束力作用,使制度更具可操作和实效性。定期对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剔除与当前加强管理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及时完善补充相关制度,针对本单位制定的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认真梳理,需要建立的要建立,需要完善的要修补完善,已过时效的或不合理的要及时进行清理,真正做到以制度规范行为。2、围绕“两个维护”,规范市场专卖管理体系 烟草专卖管理主要目标是贯彻落实“两个维护”,确保市场净化率,围绕提高市场净化率并结合目前烟草专卖管理的实际运行方式,专卖联合办案管理流程如图示:
专卖联合办案机制示意图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烟草专卖管理过程是一个严格并复杂的法律程序,其中许可证(包括零售许可证,运输许可证)的申请与办理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行政许可过程,应严格按《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从目前已经认证审核的烟草专卖局情况看,在申请受理条件,办事流程,行政许可期限承诺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比较容易忽视过程,如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宣传的流程和市场秩序的检查工作,市场检查通常分为常规检查和非常规检查,常规检查主要是根据零售经烟户诚信度等级管理相联系的,专卖管理局 (或所)也制定了不同诚信等级的经烟户检查与走访的频次,检查与走访的内容等;非常规检查主要是指一些专项检查,应该制订专项检查的方案和计划。案件查办,处理过程是严格行政处罚的过程,要求严格按《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法律程序执行。从已经审核的烟草专卖局情况看,专卖局在案件处理的法律程序上不能存在与《行政处罚法》规定不一致的情况,这尤其要引起烟草专卖执法人员的重视。
(二)促进职能转变,加强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烟草
正如改革开放初期,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也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烟草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烟草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烟草行业正进入了一个“整合资源、理顺资产管理体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良性发展的关键期。构建和谐烟草市场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深层次矛盾的日益凸现,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的经营局面,不断与矛盾作斗争,其关键是思想认识,重点是综合治理。1、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烟草的迫切需要 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工作是烟草企业经济秩序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是保证企业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思想基础,又是鼓舞人心促进工作的强大动力,在构建和谐烟草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控烟条约”对烟草企业职工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导致相当部分的职工对烟草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对单位的领导和群众缺乏信任。保证员工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在“变革中不变向、不变质”,必须加强和改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全体职工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我们需要不断强化对职工的思想文化教育,培养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对职工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广大员工牢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走出思想理论误区,提高政治鉴别力,使企业形成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推进烟草企业的双文明建设持续发展2、服务“人性化”、管理“民主化”是构建和谐烟草的必然要求 服务质量是销售网络赖以生存的根本。提升服务质量不仅要求全局职工爱岗敬业,精心工作,更要在“人本烟草”、“亲情服务”上下功夫,在服务中注入真诚与温情,将服务标准化、人性化,多为零售户着想,多为消费者着想,多为企业发展着想,把客户的满意和微笑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真正把优质服务送到人们的心坎上。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管理、民众决策的精神,让员工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管理中来,与企业共荣辱,同进退,同时要充分发挥卷烟经营者协会的作用,架设好消费者、零售户、营销部三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出消费者欢迎、零售户赞同、员工拥护的最优化决策,推动企业发展。3、坚持“以和为贵”是构建和夯实和谐烟草建设的能力基础 团结就是力量,是班子建设的生命,是构建和夯实谐烟草建设的前提。领导班子建设,就是领导能力建设。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搞不好团结,也就谈不上和谐。构建和谐烟草,班子必须搞好团结。团结和睦的领导班子,必须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相互信任不猜疑,彼此支持不拆台,分工负责不越权;提倡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凡是需要议定的重大问题,先交换意见,形成共识。只有沟通,才能彼此了解和理解,即使出了点问题,也能相互谅解,从而真正做到协调中讲和谐,前进中求和谐,工作中构建和谐。这样,才能建设和睦的领导班子,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构建和谐烟草。
【参考文献】
1、《烟草经济研究报告》 作者:张辉 2006年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中国烟草重组整合及走出去》 作者:国家烟草专卖局,2006年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烟草行业基础管理》 作者:张辉 2006年
Ⅳ 生烟和烤烟有何区别
1、加工方式不同。
生烟丝是直接晒干,不经过任何加工的烟丝,而熟烟丝是经过烤烘加工的烟丝。
2、味道不同。
生烟丝做的烟比较冲,味道重,熟烟丝做的烟比较柔,味道淡。但是生烟丝的毒素要高于熟烟丝。
3、颜色不同。
生烟丝颜色变化不大,味比较重,有时还会带点叶青味,特苦味,烟雾很臭。熟烟丝颜色变得略为黄黑,味比较谈。烤烟焦油底,比较可口。
(4)烤烟产业发展介绍扩展阅读:
无论是生烟还是烤烟,对人体的危害其实是一样的,虽然烤烟的烟丝经过了一些加工,但一支烟可以产生上百种有害物质,其中近70种可致癌,加工只是改变了烟的口感,对于有害物质去并没有有效去除。
所谓的高档烟只是在制作工艺上比低价烟更复杂,在过滤嘴等辅助材料上更讲究。但这些比起香烟对抽烟者的危害,其对危害降低程度也就忽略不计了。
香烟对人体的具体危害如下:
1、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吸烟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公认的有害物,吸烟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引起胆固醇的升高,从而导致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收缩,造成心肌缺氧。所以有心血管疾病的吸烟者更易发生心律不齐,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高。
2、对呼吸道的影响: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吸烟者患慢性气管炎较不吸烟者高2~4倍,患者往往有慢性咳嗽、咯痰和活动时呼吸困难,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会出现轻度的肺功能减退。
3、致癌作用:与吸烟具有最直接关系的癌症非肺癌莫属了,有研究表明,如果每日吸烟35支以上,则患肺癌的概率要比不吸烟者高45倍。吸烟可降低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削弱机体对肿瘤细胞生长的监视、杀伤和清除功能,这就进一步解释了为何吸烟是多种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Ⅳ 黑溪镇的经济发展
黑溪镇继续巩固烤烟、畜牧、茶叶三大产业。突出发展蚕桑、养殖、药材及经济林果为主的特色产业。形成以“东桑”、“西经果”、“南渔”、“北烤烟”的整体布局。黑溪镇烤烟支柱产业不倒,重点建设以石堡、光明为主的烤烟基地。稳定烤烟面积1500亩,力争产烟27万斤,保证烤烟稳定发展。
黑溪镇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年内初步规划新建桑园2000亩,初步形成以民心、团田、友谊、胜地、双林、互助6个村,3100亩的优质蚕茧基地,力争产茧175万担。建2个示范村,每个示范村建一个示范组,每组培植3个以上示范户的目标,扎实抓好蚕桑产业。黑溪镇加速林果基地建设,以生态林建设为基础,经济林建设为重点,强化“西经果林”建设,巩固改良胜地、尖锋红桔,太平梨树的林地建设。突出抓好以马六、互助、双林、太平等村为重点的8000亩药材、经果林基地。
黑溪镇加快黄牛、生猪品种改良步伐,不断扩展销售市场,促进支柱产业上新台阶。黑溪镇培育水产业,以尖锋、胜地、石堡村部分村、组建成1000亩稻田养鱼示范基地为目标,科学实施稻田养鱼,同时利用黑溪河的有利自然条件,加大对黑溪河的开发和管理,促进黑溪水产业的发展,打响黑溪的新品牌。黑溪镇加大蚕桑生产工作力度,2008年共完成春季蚕种供育280张,发放蚕子280张,蚕子长势喜人,为黑溪镇蚕桑生产工作和农民增收、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Ⅵ 分水镇的经济发展
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613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391万元、第二产业420万元专、第三产业1327万元;粮食总产属量12146吨;财政总收入6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89元。
该镇属市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有烤烟、肉牛、竹产业三大支柱产业,有烤烟2万余亩,是泸州市烤烟生产先进集体、泸州市第一烤烟大镇、四川省科技扶贫项目实施的肉牛产业基地;尤以优质罗汉竹为主的竹笋产品,享誉川黔,远销海外。
Ⅶ 试论中国之烟草行业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章 烟草相关概念 1
第一节 烟草的概念与分类 1
一、烟草简介 1
二、中式卷烟的内涵 2
三、烟草的种类及其分布 2
第二节 烟草行业的主要特征 4
一、烟草行业的特殊性 5
二、中国烟草行业的垄断特征 9
三、我国烟草行业的竞争特性 10
四、垄断竞争政策下蕴藏的风险 11
第二章 国际烟草行业发展状况 14
第一节 世界烟草行业发展综述 14
一、世界烟叶发展状况 14
二、世界卷烟发展状况 17
三、远东地区卷烟进口情况 20
四、亚太地区卷烟市场纵览 21
第二节 世界卷烟税收政策浅析 25
一、世界各国都对卷烟征收重税的原因 25
二、世界各国的国内烟草税政策 27
三、世界各国烟草关税政策 29
四、对全球性卷烟重税政策的思考 30
第三节 世界卷烟业发展趋势分析 31
一、成本压力上升 32
二、消费增长转移 33
三、国际品牌份额增加 35
第四节 部分国家烟草行业发展状况 37
一、美国 37
二、英国 44
三、德国 45
四、意大利 46
五、俄罗斯 47
六、印度 53
七、日本 57
八、韩国 60
第三章 中国烟草行业分析 63
第一节 中国烟草行业体制安排及重组整合历程 63
一、中国烟草行业体制安排及变迁轨迹 63
二、专卖制度实施以来的重组整合历程 65
第二节 中国烟草行业发展总体分析 69
一、我国烟草行业总体现状 69
二、2005年烟草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69
三、2006年烟草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73
第三节 烟草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78
一、烟草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78
二、促进烟草行业发展对策分析 82
第四章 中国烟草制品业经济运行数据分析 85
第一节 2006年中国烟草制品业经济运行分析 85
一、2005-2006年全国烟草制品业经济运行情况 85
二、2006年中国烟草制品业行业规模 93
三、2006年中国烟草制品业产销情况 96
四、2006年中国烟草制品业盈利能力 102
五、2006年中国烟草制品业资产负债 110
第二节 全国各地区卷烟产量数据分析 120
一、2005年全国各省市卷烟产品产量分析 120
二、2006年全国各省市卷烟产品产量分析 133
第三节 烟草制品业收入前十家企业分析 146
一、2005年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分析 146
二、2006年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分析 150
第二部分 市场现状分析
第五章 中国卷烟市场分析 155
第一节 中国卷烟市场的现状 155
一、卷烟市场产销形势分析 155
二、卷烟市场结构分析 156
三、卷烟市场集中度分析 158
四、中国卷烟市场特征分析 160
五、新形势下农村卷烟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2
第二节 中国卷烟消费市场分析 167
一、近年来我国卷烟市场的变化 167
二、我国卷烟消费者行为分析 172
三、我国卷烟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 178
第三节 中国城市烟民群体分析 182
第四节 中国农村卷烟消费市场分析 191
一、近年来农村卷烟市场的变化 192
二、农村卷烟消费者行为分析 196
三、农村卷烟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
第五节 中国营销人员的卷烟消费特点分析 204
第六节 中国女性卷烟消费市场分析 211
第六章 部分省市烟草市场分析 213
第一节 浙江市场 213
一、浙江卷烟业重组 213
二、浙江卷烟市场省外烟销售状况 214
三、浙江农村卷烟终端市场 216
第二节 北京市场 216
一、北京卷烟市场概况 216
二、北京卷烟市场消费现状分析 220
第三节 南京市场 232
一、南京卷烟市场概况 232
二、南京市场卷烟品牌竞争力分析 234
第四节 石家庄市场 243
一、石家庄市卷烟市场概况 243
二、石家庄卷烟企业竞争态势 246
三、石家庄消费市场分析 251
第七章 烟草行业营销分析 263
第一节 烟草行业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263
一、国内烟草行业的营销现状 263
二、卷烟品牌营销的误区与病症解析 264
第二节 新形势下中国烟草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266
第三节 中国未来卷烟品牌走势分析 272
第四节 烟草商业企业营销终端生动化建设 276
一、营销终端生动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 277
二、实施营销终端生动化建设的优势 280
三、营销终端生动化如何建设 282
第五节 中国烟草业电子商务的兴盛和发展问题 289
一、对于电子商务的基本认识及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289
二、发展电子商务对于我国烟草业的现实意义 291
三、烟草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93
四、烟草行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分析 294
五、烟草行业发展电子商务应遵循的原则 294
六、烟草行业发展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确定 295
七、烟草行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建议 295
第八章 中国烟草制品进出口数据分析 298
第一节 2006年我国分产品进出口数据分析 298
一、进口 298
二、出口 301
第二节 2006年我国分国别进出口数据分析 304
一、进口 304
二、出口 311
第九章 烟叶生产状况分析 328
第一节 世界烟叶生产格局分析 328
一、非洲 329
二、美洲 331
三、欧盟 332
四、亚洲 333
第二节 南非烟叶生产状况分析 336
第三节 2007年世界烟叶预测 343
一、欧盟烟草补贴政策的影响 343
二、世界消费趋势的影响 345
三、2007年烤烟作物增长预测 345
四、2007年美国烤烟生产成本将增长 346
五、2007年日本烟叶种植面积和平均价格 347
第四节 中国烟叶生产概况 348
一、中国烟叶生产现状 348
二、中国烟叶生产面临的形势 351
三、2006年全国烟叶收购特点 351
第三部分 竞争格局分析
第十章 烟草行业竞争分析 355
第一节 中国卷烟名牌分析 355
一、中国卷烟名牌概况 355
二、中国卷烟名牌的产品竞争力分析 357
三、中国烟草强势品牌分析 359
第二节 未来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370
第三节 卷烟市场竞争与消费趋势分析 375
第十一章 国内外烟草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383
第一节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 383
一、公司概况 383
二、中华品牌发展历程 387
三、中华品牌发展的启示 390
第二节 红塔集团 396
一、红塔集团简介 396
二、市场营销分析 397
三、红塔品牌战略分析 402
第三节 湖南中烟工业公司 411
一、公司概况 411
二、品牌分析 414
三、管理分析 417
第四节 红云集团 423
一、公司概况 423
二、优势分析 423
三、战略分析 425
第五节 广东中烟工业公司 427
第六节 江苏中烟工业公司 428
一、公司简介 428
二、品牌现状 431
三、品牌发展 442
第七节 安徽中烟工业公司 445
第八节 英美烟草公司 449
一、公司概况 449
二、公司市场表现 451
三、公司重组分析 458
第九节 日本烟草公司 460
一、公司概况 460
二、2007财务年度预期 461
三、公司最新动态 463
第十节 帝国烟草公司 466
一、公司简介 466
二、2006年度公司业绩分析 467
三、公司的管理层激励措施 468
第四部分 行业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相关行业市场分析 471
第一节 烟草包装行业发展状况 471
一、国际烟草业包装的发展趋势 471
二、中国烟草包装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472
三、烟草包装业发展机遇 473
四、卷烟包装用纸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474
第二节 中国烟草机械市场分析 478
一、烟草机械的发展 478
二、烟草机械中式卷烟新机遇 479
三、烟草机械国产化潮流 480
四、烟草机械未来方向 480
第三节 中国卷烟纸生产分析 481
一、中国卷烟纸生产增长情况 481
二、国内需求和出口 482
三、未来发展前景 484
第十三章 烟草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485
第一节 当前烟草行业环境分析 485
一、国内烟草市场竞争国际化 485
二、国内发展环境日趋复杂 487
三、行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491
第二节 烟草行业政策分析 493
一、浅析《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493
二、《反垄断法》立法对烟草行业的影响 496
第十四章 烟草行业投资与趋势分析 500
第一节 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500
一、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500
二、卷烟市场趋势分析 503
三、卷烟消费趋势分析 506
第二节 中国卷烟行业投资分析 508
一、烟草行业发展的SWOT分析 508
二、烟草业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508
三、中国烟草行业生存环境引起的路径新选择 510
四、烟草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512
五、烟草行业的投资风险分析 514
第三节 中国烟草行业发展策略分析 517
第四节 中国烟草企业跨国经营可行性分析 522
图表目录
图表:2001-2005年世界烟叶产量 14
图表:2001-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烟叶产量 15
图表:2001-2005年世界卷烟市场格局 18
图表:2005年中国以外国际卷烟市场格局 18
图表:近年来部分国家烤烟价格 21
图表:世界主要卷烟产销国家(或地区)卷烟综合税率一览表 26
图表:世界主要的卷烟产销大国国内烟草税征收方式及税率水平 28
图表:2000-2005年美国卷烟产量、国内消费量、进口量及出口量一览表 38
图表:美国国内不同长度卷烟市场份额发展趋势 39
图表:美国国内薄荷型和非薄荷型卷烟市场份额趋势 40
图表:2003-2005年美国各类烟草的每月出口量 41
图表:2001年以来全国卷烟工业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案例 67
图表:2005年行业累计卷烟结构 70
图表:2005年12月全国百牌号卷烟产销量排序 71
图表:2005年1-12月全国百牌号卷烟产销量排序 72
图表:2006年烤烟国家收购价格表 73
图表:2006年10月份全国百牌号卷烟产销量排序 76
图表:2006年1-10月份全国百牌号卷烟产销量排序 76
图表:2005年1-12月烟草制品业主要经济指标全国统计 85
图表:2005年1-12月烟叶复烤主要经济指标全国统计 86
图表:2005年1-12月卷烟制造主要经济指标全国统计 88
图表:2006年1-9月烟草制品业主要经济指标全国统计 89
图表:2006年1-9月烟叶复烤主要经济指标全国统计 90
图表:2006年1-9月卷烟制造主要经济指标全国统计 92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93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企业单位数 94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比去年同
期增长 95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产成品 96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 97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 98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比去年同
期增长 99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产成品比去年同期增长 100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 101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利润总额 102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亏损企业单位数 103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104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 105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资金利润率率 106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107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去年本月止累计利润总额 108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 109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资产总计 110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负债合计 111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资本负债率 113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114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 115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比去年同期增长 116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比去年同
期增长 117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资产总计比去年同期增长 118
图表:2006年1-10月各省市烟草制品业累计负债合计比去年同期增长 119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全国合计 120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北京合计 120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天津合计 121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河北合计 121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山西合计 121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辽宁合计 122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吉林合计 122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黑龙江合计 123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上海合计 123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江苏合计 124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浙江合计 124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安徽合计 125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福建合计 125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江西合计 126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山东合计 126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河南合计 126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湖北合计 127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湖南合计 127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广东合计 128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广西合计 128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海南合计 129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重庆合计 129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四川合计 130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贵州合计 130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云南合计 131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陕西合计 131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甘肃合计 131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新疆合计 132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宁夏合计 132
图表:2005年2-12月卷烟产品产量内蒙古合计 133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全国合计 133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北京合计 134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天津合计 134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河北合计 135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山西合计 135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辽宁合计 135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吉林合计 136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黑龙江合计 136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上海合计 137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江苏合计 137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浙江合计 137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安徽合计 138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福建合计 138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江西合计 139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山东合计 139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河南合计 139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湖北合计 140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湖南合计 140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广东合计 141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广西合计 141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海南合计 141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重庆合计 142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四川合计 142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贵州合计 143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云南合计 143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陕西合计 143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甘肃合计 144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新疆合计 144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宁夏合计 145
图表:2006年2-10月卷烟产品产量内蒙古合计 145
图表:2005年2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46
图表:2005年3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46
图表:2005年4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47
图表:2005年5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47
图表:2005年6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47
图表:2005年7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48
图表:2005年8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48
图表:2005年9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49
图表:2005年10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49
图表:2005年11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49
图表:2005年12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50
图表:2006年2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50
图表:2006年3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51
图表:2006年4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51
图表:2006年5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51
图表:2006年6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52
图表:2006年7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52
图表:2006年8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53
图表:2006年9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53
图表:2006年10月烟草制品业收入前10家企业 153
图表:2003-2005年中国卷烟产销量情况 155
图表:2005年全国卷烟销量超过百万箱的省、区 155
图表:2003年-2005年分类别卷烟产量 157
图表:2005年全国一类烟销量最大和最小的省(市) 157
图表:2005年全国二类烟销量最大和最小的省(市) 158
图表:2006年1-10月全国分类别卷烟产销量情况 158
图表:年产量过百万箱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卷烟工业公司、集团、企业 159
图表:不同时期吸烟率变化趋势 168
图表:平均日吸烟数量 168
图表:卷烟消费者平均消费档次 170
图表:全国卷烟市场各档次卷烟消费比例 170
图表:全国不同收入家庭的卷烟消费支出 171
图表:全国范围内消费者最常吸的卷烟品牌 172
图表:消费者选择各种途径的比例 173
图表:消费者选择购买途径的理由 174
图表:购买卷烟的用途 175
图表:不同因素对卷烟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176
图表:旱烟消费动机 177
图表:卷烟消费者对低档次卷烟的总体满意度表 177
图表:卷烟消费者对低档次卷烟的总体满意度图 178
图表:卷烟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82
图表:根据消费者自吸考虑的因素分群 183
图表:烟民自吸考虑因素分群对应表 184
图表:不同群体主吸香烟焦油量 184
图表:根据消费者判断香烟品质的方式分群 185
图表:烟民判断香烟品质的方式分群对应表 185
图表:两种分群方式对应分析 186
图表:不同卷烟消费者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 187
图表:不同卷烟消费者的收入比较 187
图表:不同卷烟消费者的主吸价格比较 187
图表:不同卷烟消费者的吸食量比较 188
图表:不同卷烟消费者主吸烟价格分布 189
图表:不同卷烟消费者的营销敏感度比较 189
图表:不同卷烟消费者喜欢的促销方式 190
图表:不同卷烟消费者自身形象关注度差异 191
图表:不同价位的品牌关注型卷烟消费者希望展示的个体形象 191
图表:1986年以来农村吸烟率变化趋势 192
图表:2005年农村卷烟消费者日均吸烟量 193
图表:2005年农村各档次卷烟消费量比例 194
图表:2005年8-10月农村不同收入家庭卷烟消费总支出 195
图表:农村消费者常吸卷烟品牌首选率 196
图表:农村消费者购买卷烟主要场所比例 196
图表:农村消费者购买各种档次卷烟的用途比例 197
图表:不同因素对农村消费者卷烟购买行为的影响 198
图表:农村消费者旱烟消费动机 198
图表:农村消费者对低档卷烟供货的满意度 199
图表:不同消费档次的农村消费者对低档卷烟供货情况的满意度 199
图表:农村卷烟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02
图表:2005年农村各档次卷烟消费率 203
图表:中国营销人的年龄分布 205
图表:中国营销人的学历分布 205
图表:中国营销人的年收入分布 206
图表:烟被营销人选择作为商务礼品的比例 207
图表:营销人卷烟消费的价格选择 207
图表:营销人卷烟消费10元以上价格的选择比例 208
图表:营销人卷烟消费的产地选择 209
图表:营销人卷烟消费的类型选择 209
图表:2005年六个过百万箱卷烟品牌在京销量 217
图表:2005年北京卷烟销量分类统计表 218
图表:2005年北京销量排名前10的品牌 219
图表:2005年外烟在京品牌销量 220
图表:北京地区畅销卷烟品牌价位区间分别 221
图表:北京地区各档次卷烟消费群体比例 221
图表:北京地区各档次卷烟提均购买人流量比例 222
图表:北京地区各档次卷烟消费群体对不同档次卷烟的接受程度 222
图表:北京地区各档次卷烟消费群体性别比例 223
图表:北京地区各档次卷烟消费群体的职业分布 224
图表:北京地区各档次卷烟消费群体平均年龄 224
图表:北京地区各档次卷烟消费群体收入水平走势 225
图表:北京地区高档卷烟消费群体受教育程度 225
图表:北京地区中档卷烟消费群体受教育程度 226
图表:北京地区各档次卷烟消费群体日均品吸量 227
图表:北京地区各档次卷烟消费群体卷烟日均品吸量 227
图表:北京地区高档卷烟消费群体日均品吸量变化状况 228
图表:北京地区中档卷烟消费群体日均品吸量变化状况 228
图表:北京地区低档卷烟消费群体日均品吸量变化状况 228
图表:北京地区卷烟消费群体购买行为目的 229
图表:北京地区各档次卷烟消费群体偏好类型 229
图表:北京地区各档次卷烟消费群体购买卷烟地点 230
图表:北京地区各档次卷烟消费群体对媒体广告的接受程度 230
图表:2005年南京、江苏、全国经济概况对照 232
图表:2005年南京卷烟销量前十位品牌 233
图表:2005年南京卷烟销量前十位工业企业 233
图表:南京市场零售4-6/包价位省内外畅销卷烟品牌 235
图表:南京市场零售4-6元/包价位卷烟消费者身份 236
图表:南京市场购买4-6元/包价卷烟影响因素 236
图表:南京市场零售7-11元/包价位省内外畅销卷烟品牌 237
图表:南京市场零售7-11元/包价位卷烟消费者身份 237
图表:南京市场购买7-11元/包价位卷烟影响因素 238
图表:南京市场零售15元/包以上价位省内外畅销卷烟品牌 238
图表:南京市场零售15元/包以上价位卷烟消费者身份 239
图表:南京市场购买15元/包以上价位卷烟影响因素 239
图表:南京市场部分紧缺卷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