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产业转型的产业转型成功案例
滕头案例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世博园区中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材料的集中示范基地,将成为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街区改造范例。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师唐子来说:“上海世博会宁波滕头案馆所展示的恰恰是世界产业转型的一种模式。”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滕头正好是在城乡结合部,它适应发达地区、大都市郊区的农村发展,因为区位优势明显”。大都市外围才有可能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在山区就要有另外的发展模式。滕头发展的资源就是生态,故滕头发展生态农业具有主动性,是一种较新型的新农村发展模式。
滕头村现在发展并不是为了生产粮食了,而是发展创汇、精品、高效、生态和旅游观光为主的现代化农业。滕头村全村直接从事农业劳动力总数已隆至8%,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以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为例,滕头村村与日本大和种子种苗株式会社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优质蔬瓜种子种苗基地,开展优良品种杂交试种,并全部出口到日本,开创了宁波市种子种苗出口之先河。另外滕头村还有其他农业公司,种植高标准、高品质的大葱、小辣椒等出口到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地区和国家。
发展精品农业,滕头村与浙江大学植物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联姻,办创“滕头植物组织培养中心”,通过对植物快速繁殖、转基因导入、脱毒培养等一系列高科技农业研究、示范,培育国内外优质、名贵花卉苗木。
在发展高效农业方面,滕头村充分发挥30多年的花卉苗木栽培技术优势,分别在省内外租凭土地,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至今,全村拥有花卉苗圃基地3万多亩,各类品种数已达1000多种。
借着现代化农业和生态资源,滕头投入巨资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搞起了观光旅游和体验农业。1998年,滕头村成为全国最早收门票的村庄之一。滕头建成了江南情园、农家乐、农民公园、盆景园等20多处生态景观,营造了“花香日丽四季春,碧水涟涟胜桃源”的江南田园美景。滕头村智慧地将农业和服务业结合起来,例如,滕头引进种植了一种体型较大的南瓜,而这种南瓜并不是用来当粮食的,而是具有多种造型,是一种艺术南瓜。除了南瓜,城市人还能在滕头还能体验到草莓、葡萄、黄花梨、小青瓜、水果玉米、玫瑰花等的采摘。唐子来说:“这种由农业转型为服务业了的发展模式,也是滕头被选进世博案例展示的原因。”
『贰』 如何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实践证明,推动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是国有企业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有效措施。
推动深度融合对国企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动深度融合是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只有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才能从根本上落实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把关定向作用。
推动深度融合是完善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发挥作用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化,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作用、职责定位和工作方式都发生新的变化,面临新的挑战。
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保证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迫切需要完善和创新党建工作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相协调的体制机制,最终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2)农业局党建产业转型发展扩展阅读
推动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
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明确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公司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独资、全资和控股企业章程,根据企业不同情况。
把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都写入章程,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成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叁』 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推企业发展.国有
应该结合自身优势,从三方面发挥作用,实现抓党建促发展的目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维护企业和谐稳定。
一是强化凝心聚力功能,创新思想观念,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将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中。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平台,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尤其是管理团队要以社会责任的高度来看待和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是强化资源整合功能,创新工作模式,拓宽企业转型渠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党组织要围绕各自企业经济工作,有效整合党内外各种资源,合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党员群众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意识,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投身发展、服务发展的自觉性。全面推行党组织和党员分层分类管理,深化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工作,凝聚党组织与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工作力量,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拓展延伸基层党组织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视野和途径。
三是强化企业文化功能,创新活动载体,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紧紧围绕发展主题,越是关键时期,企业上下一心,树立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双争双评”活动、开设党课、百名党员宣誓、进一步推进文明单位和学习型企业的创建等形式开展宣传贯彻,加强个人修炼,倡导先进企业文化,把其作为凝聚人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奠定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文化基础。
『肆』 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在于从价值链低端转向中高端,在于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于创新要素质量的全面提升和结构优化。
首先,要全面推动劳动力要素的升级和结构优化。与过去的劳动力结构相比较,我国现在每年7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人才基础。未来一段时期,要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把精英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加强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培养一批高水平技术工人。
其次,要推动资本要素的升级和结构优化。对于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来说,资本也有好坏之分,简单地说,就是政府投资不能形成对社会投资的“替代效应”,金融发展不能形成对实体经济的“攫取效应”。从财政资金看,要改革科技投入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提高全社会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从金融体系看,要发展“创新友好型”的金融体系,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资本要素引导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升级。
最后,要坚持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要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垄断,强化竞争和统一市场,使土地、矿产等稀缺的公共资源能够成为产业升级的杠杆,而不是利益输送的手段。
『伍』 什么是产业转型升级, 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产业转型升级,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
真正含义: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有技术升级、市场升级、管理升级等多个途径。大部分的人员认为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但仅是技术升级,没有市场的升级,就没有围绕顾客消费痛点的技术升级的路径研究,所以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先是市场升级,找到“好卖的产品”,接下来才是企业价值链的升级。
(5)农业局党建产业转型发展扩展阅读: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转型”,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业。转行业与转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转了行业未必就能转型,要转型未必就要转行业。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升级”,既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如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也包括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技术集约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只有正确理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这些内涵,才能在实践中避免出现偏差。
『陆』 如何强化党建引领,助推企业发展
应该结合自身优势,从三方面发挥作用,实现抓党建促发展的目标,推动转型升级,维护和谐稳定。
一是强化凝心聚力功能,创新思想观念,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将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中。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尤其是管理团队要以社会责任的高度来看待和推动的转型升级,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是强化资源整合功能,创新工作模式,拓宽转型渠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党组织要围绕各自经济工作,有效整合党内外各种资源,合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党员群众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意识,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投身发展、服务发展的自觉性。全面推行党组织和党员分层分类管理,深化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工作,凝聚党组织与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工作力量,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在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拓展延伸基层党组织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视野和途径。
三是强化文化功能,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发展软实力。紧紧围绕发展主题,越是关键时期,上下一心,树立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双争双评”活动、开设党课、百名党员宣誓、进一步推进文明单位和学习型的创建等形式开展宣传贯彻,加强个人修炼,倡导先进文化,把其作为凝聚人心、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提升发展软实力,奠定助推转型升级的文化基础。
『柒』 如何发挥党建 助推农村产业发展 作用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捌』 凝神聚力谋发展转型升级强产业
昌乐县人民政府
昌乐充分发挥资源和市场优势,大力发展珠宝产业,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昌乐中国宝石城市场建成投入使用的面积50余万平方米,珠宝企业1200多家;交易额从2007年的10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400亿元。昌乐珠宝产业已迅速成长为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珠宝产业基地。
火山
一、昌乐珠宝产业发展概况
18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给昌乐留下了百余座远古火山,生成了丰富独特、远近闻名的蓝宝石。昌乐县内蓝宝石资源丰富,有矿面积达450多平方千米,储量数十亿克拉,是世界四大蓝宝石矿区(泰国、斯里兰卡、澳大利亚、中国昌乐)之一。与其他国家出产的蓝宝石相比,昌乐蓝宝石具有颜色深蓝、颗粒大、晶体纯净、双色性显著、画意宝石奇特、彩色宝石多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因此,昌乐被珠宝业界誉为“中国蓝宝石之都”。
昌乐发现蓝宝石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20世纪80年代末昌乐发现蓝宝石,县委、县政府为快速发展当地经济,采取了“有水快流”的发展政策,吸引了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珠宝商云集昌乐,与当地企业合作开采、加工、贸易,至90年代初,昌乐已成为国际蓝宝石市场的重要货源地。
1993年,县委、县政府适时调整产业政策,并立项建设珠宝交易市场——中国宝石城,有效促进了昌乐珠宝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昌乐已形成从蓝宝石开采、宝石加工、首饰镶嵌加工到批发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全县珠宝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珠宝、饰品加工、销售企业达2000多家,年加工宝石数千万克拉、饰品数亿枚、黄金上百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蓝宝石、黄金加工交易中心。2011年,昌乐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蓝宝石之都”称号。
中国宝石城——万国珠宝园
中国宝石城——亿克拉国际宝石之都
二、主要成果
经过近5年(2007~2012年)的不懈努力和开发建设,昌乐珠宝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逐渐发展成为昌乐新的经济增长点。
荣誉
1.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对不可再生的蓝宝石资源,昌乐县委、县政府适时调整产业政策。2002年,作出了对全县蓝宝石实行有计划、有序开采的决定,并明确规定至少10年中不得复采。2011年,实行全面禁采,同时对境内蓝宝石矿进行大规模勘探,勘探完成后,将根据现有储量制定更为科学的开发规划,通过从“有水快流”到“细水长流”这一思路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实现昌乐珠宝产业可持续发展。
2.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近年来,我们以高端品牌创建为突破口,把珠宝产业作为二产来扶持、三产来培育,全力推动珠宝产业向高端迈进。目前,已培育起梦金园、蓝天、嘉福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20多家,现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加工交易额突破400亿元。中国宝石城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竞争力百强市场”、“中国珠宝艺术品十大品牌市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以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3.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自2007年开始,昌乐县委、县政府对中国宝石城市场进行大规模扩建。经过5年的改扩建,昌乐珠宝市场容量大幅度提高,市场营业面积从8万平方米,猛增至近50万平方米。市场珠宝企业从200多家增至1200多家,年加工交易额从100多亿元增至400多亿元。市场内大多数企业在全国各地都开设分店或连锁加盟店,其中梦金园首饰已拥有连锁加盟店1600多家。同时,珠宝产业产值、税收均有较大增长,为昌乐经济腾飞做出了贡献。
4.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在加强物业、质检、安保等服务的同时,结合宝石城市场特点,根据各珠宝企业的需要,创新服务理念,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例如,2010年我们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蓝宝赢”宝石质押贷款业务,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12年我们又联合多家金融机构,推出面向消费者的珠宝消费贷款业务。据统计,2011年各金融机构对宝石城市场投放贷款达数亿元。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三、发展珠宝产业的具体做法
1.科学规划、分区建设
为满足昌乐珠宝产业的发展需求,昌乐县委、县政府对中国宝石城市场进行了总体规划,分宝石加工区、市场贸易区、综合配套区三个区域进行扩建。中国宝石城建设全部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年加工、交易额过千亿元,将成为全国最大、世界一流的国际珠宝商城,也是全国第一个AAAA级珠宝类旅游购物城,更是昌乐的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不夜城。
2.大力培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中国宝石城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命名的国内唯一冠“中国”名称的大型宝玉石首饰专业交易批发市场,市场内以蓝宝石为特色,汇集钻石、黄金、白银、玉器、翡翠、珍珠、玛瑙、水晶等在内的上千种珠宝产品。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培育品牌成为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昌乐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并取得重要进展。从加工技术到产品品质,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升级,中国宝石城市场经历了从无品牌到有品牌的巨大转变。
3.举办节会活动,扩大对外宣传
为进一步扩大昌乐珠宝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坚持以宝石为媒、以节会交友。从2002年开始,依托丰富的蓝宝石资源优势,先后举办了11届国际宝石节,搭建起了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力推动了产业招商,促进了市场繁荣。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网等十几家媒体先后对昌乐县珠宝产业发展作了深度报道。2011年始,为进一步提升宝石节的规模和档次,积极申办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进一步推动珠宝产业发展,提升昌乐城市品牌影响力。
4.完善配套设施,抓好企业服务
设立国家级黄金、珠宝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昌乐检测站,年鉴定珠宝玉石首饰达10余万件,严把珠宝饰品质量关;成立宝石城物业公司,制定了完善的服务制度,为市场内广大珠宝企业提供了一站式物业服务;成立了蓝宝石研究所,建立了珠宝电子交易信息平台,并在国内珠宝行业率先探索珠宝质押贷款业务,有力地推动了珠宝产业升级。目前,已有上百家珠宝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年交易额数十亿元。
中国宝石城——立伟国际珠宝广场夜景
中国宝石城——尚和国际宝石城
四、发展规划
昌乐珠宝产业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成长过程中也存在若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国际化程度不够高、市场文化建设尚需加强等。未来5年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1.扩大对外交流
首先要加大行业协会间交流,特别是要加强与中宝协及各地协会的交流合作;其次要加强与全国各珠宝产业基地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各产业基地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再次要扩大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为昌乐珠宝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
2.实施人才战略
介绍高校、科研院所到昌乐考察,并为企业牵线搭桥,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采取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人员招聘等多种方式,搭建良好的产、学、研、用协作平台。
3.加强文化建设
昌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商贾文化源,太公始封地”为主题的姜齐文化印证了昌乐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发源地,以此为基点,将中国传统玉文化和西方宝石文化有机融合,贯穿于珠宝市场发展整个过程,形成独具特色的珠宝市场文化格局。配套建设超市、酒店、休闲美食场所等设施,搞好宝石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宝石文化氛围,实现吃、住、游、购一体化。
4.科学规划布局
高标准、高档次搞好中国宝石城总体规划、各项目详细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合理设置分区,避免功能重复。规划建设奇石、字画、古玩、乐器、工艺品等专项物品展示销售区及酒店、餐饮等配套服务区。
5.提升配套服务
成立三中心一公司,即检测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市场服务中心和咨询公司;在中国宝石城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质检、物价、工商、金融、保险等与珠宝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部门和单位全部进驻;成立珠宝评估机构,做大做强蓝宝石质押贷款业务;发挥蓝宝石研究所作用,对蓝宝石改色、新产品研发设计等进行攻关。
6.推进品牌建设
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提升珠宝企业的品牌意识。通过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对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为企业创建名牌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为中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使这些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较高品 牌度和竞争力。
7.与旅游结合发展
制定昌乐火山·温泉·宝石城整体旅游发展规划,吸引高端、时尚、具有先进旅游理念的开发商参与旅游区的投资开发建设,将昌乐打造成为以火山旅游、宝石购物、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制定吸引旅行社和游客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昌乐旅游、购物、度假。
中国宝石城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玖』 浅谈党建如何引领绿色发展
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强化思想。
思想决定行动,要推进绿色发展,关键在于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根植于广大党员群众心中。
2012年,上林县确立了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发展定位,并以创建先锋示范县为契机,深入开展扶贫攻坚党旗红,绿色发展争先锋和党旗辉映团旗红,共建绿色新上林等主题实践活动。同时邀请专家教授到上林开办颠覆传统观念,助推上林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等专题讲座,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到浙江安吉等生态发展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并通过举办中国旅游日广西主会场暨南宁后花园·上林生态旅游养生节等大型活动,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建设美丽上林和实现上林的永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切入点在于榜样示范。
要让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到推动绿色发展的活动中来,必须为他们树立样板,让他们学有标杆,赶有方向。上林县通过挖掘和培育绿色发展党员先锋,树立了深山导游人莫明文、有机栽培食用菌带头人韦翠兰、林下养鸡标兵覃先民等一批绿色发展致富的先锋典型,打造了罗堪村党总支部、排岜村党支部、覃排社区党总支部、下水源庄党支部、江卢村党总支部等一批助推绿色发展的先进基层组织,建立了大明山下水源生态旅游基地、上林县无公害优质稻种植基地、明山有机食用菌栽培基地等一批绿色发展示范基地,为全县产业绿色发展树立了新样板新标杆。
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重点在于创新载体。
上林县委书记尹建华同志指出:生态县建设是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种具体实践和探索,贵在创新、重在实干。
2012年以来,上林县在创建先锋示范县中,以构建先锋示范体系为核心着力点,通过思想教育、榜样带动、典型示范等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建立公司+支部+基地+农户和项目+支部+农户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支部建在绿色产业链上、党员聚在绿色产业链上、农民富在绿色产业链上的生态党建新格局,全力推进绿色产业健康发展,在扶贫开发、交通设施、工业园区、城镇、生态旅游五个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投资13亿元的金莲湖生态旅游项目第一期基本建成;成功引进了企业投资40多亿元的生态项目,开发建设龙母湖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云里湖现代农业观光园项目等;初步建成了桑蚕有机食用菌无公害农产品等一批低碳环保、带动力强的生态产业链,走出了一条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途径。
『拾』 如何使党建工作融入转型升级,融入经营管理,尤其融入员工心灵
个人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关键看你们是什么样的团队,卫青喜欢和自己的士兵吃喝住都在一起,而霍去病则是喜欢将自己看成将帅,和士兵保持距离,两种方式,同样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