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4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在产业园区峰会结束后,会发给每个参会嘉宾吗
从1980年到2005年,中国GDP每增长1%,对土地的占用量是日本的8倍。2008年,全国城镇工矿建设用地1.231亿亩,人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大大高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工业用地开发强度非常低,容积率一般只有0.3至0.6。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粗放使用非常严重,产业园的建设则可以提高工业用地的集约程度。
在当前政治体制下,官员升迁很大程度上依靠当地的经济贡献程度。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通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以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
从中国经济来看,产业园区不仅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也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载体。另外城镇化的发展要由工业化带来,新型城镇化应有新型工业化配套。中国城镇化道路中,产业和城市要融合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要同步推进,实现产城融合。产业化是城镇化的依托,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平台。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与运营管理分析报告》数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各地千亿级产业园规划有10余个,在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高峰期。2012年国家计划再升级16家省级高新区,届时我国国家级高新区总数将破百。产业园区数量以及园区产业发展均呈飙升之态。
B. 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方法
富通长三角在进行产业园区规划时,总结出大概六个要点:
一、明确园区意向产业:
了解并熟知园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了解区域产业基础和拥有的产业资源,罗列出可以重点发展的全部产业范围,这些均可作为园区的意向产业。
二、研究国家产业政策
明确哪些产业是属于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哪些产业是属于国家明确限制的,对划出的园区意向产业范围进行缩小、集中,精准园区意向产业。
三、研究国内外经济发展走势与行业市场
洞悉意向产业是否存在市场潜力和市场风险,同时分析技术发展趋势,看意向产业的技术是否存在替代转型的风险。这当中千万不要忘记对意向产业的产能情况进行调研,不能让产业园区在运行初期,就遭遇产能过剩等问题的打压,或者面临极其残酷的市场竞争。
四、定位园区核心产业
根据各方面的研究分析情况,聚焦某个或某几个产业将其作为园区的重点产业,并将其中最具发展潜力且最适合自己园区的产业定位核心产业。
五、明晰相关产业的支撑力量
这种支撑力量包括服务于核心产业与重点产业的产业机构、社会机构等。此外,还要针对核心产业与重点产业,分析上下游企业的构成与关系,以及具体行业企业的组成分布情况,为制定招商策略奠定基础。
六、合理利用园区核心运营团队的公共关系资源
园区核心运营团队的公共关系资源中的产业资源、人脉资源等也是产业定位参考的因素。在产业园区规划中,经常会用到一些战略管理的知识,例如SWOT分析,PESTEL宏观环境分析,波特竞争力分析等,以更顺畅地明确产业方向,更快捷地获取研究成果,以弥补园区缺乏专业人才和专业经验的不足。
C. 中国从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借鉴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是
美国金融监管政策经历了从强化监管到放松管制的十年轮回。奥巴马政府强化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并出台沃尔克规则,特朗普政府则大力放松金融监管以提升国际竞争力。特朗普政府提高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资产认定门槛,放松大型银行监管标准,明显放松中小银行监管要求,着力放松沃尔克规则,并适度降低资本市场监管要求。监管放松有利于美国金融提高国际竞争力,但可能导致国际监管合作重构,诱发负面外溢效应和全球监管套利,引发新的重大金融风险。与美国不同,中国金融监管近期逐步强化监管,这与中美金融发展阶段、金融结构和监管体制的差异紧密相关。中国需着力把控美国金融监管放松的外溢冲击,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有效防范内外风险共振,消除监管灰色地带和监管空白,同时,借鉴美国实行差异化监管,大力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和消费者保护水平。
【关键字】监管放松 沃尔克规则 外溢效应 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爆发促使美国进行“大萧条”以来最为重大的金融监管改革,监管日益强化。2008年,奥巴马政府在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下,开始对金融业进行严格监管,出台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以下简称《多德—弗兰克法案》)以及极为严格的沃尔克规则(VolckerRule)。但是,自特朗普竞选总统开始,放松金融管制的呼声渐强。特朗普在竞选阶段就对沃尔克规则提出严厉的批评,认为沃尔克规则对大型金融机构进行的严格监管,抑制了华尔街金融创新并降低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竞争力。其一上台就放松了对金融体系的管制,重点是修改沃尔克规则,提高美国金融体系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作为《经济增长、放松监管和消费者保护法案》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沃尔克规则”修订案于2019年8月20日获得美国货币监理署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批准,美国金融监管放松走向了新高潮。美国金融监管呈现从强化到放松的十年轮回。在美元霸权体系下,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其金融监管政策对于全球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随着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税制改革以及实质放松金融管制,其他经济体可能面临较为显著的金融波动和经济冲击,甚至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反观中国,过去数年实施的是日益严格的金融监管,在以去杠杆为主导的政策调整中强化了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调控与监管,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可能有所缩小。但是,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中国金融体系的韧性和弹性能否提高仍有待观察。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日益深化,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和金融监管放松所带来的外溢冲击及其应对策略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近十年美国金融监管政策的演进过程及核心内容,评估其产生的全球影响,对比中美金融监管改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D. ◆旅游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管理政策研究
该项目是国土资源部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其目标是针对旅游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用地政策和制度创新的迫切需求,从“土地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的新时期土地管理目标要求出发,借鉴国内外的政策探索与实践经验,立足产业用地配置问题,开展前瞻性的跟踪研究,及时提出旅游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用地政策建议,为通过土地政策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土地资源管理方式转变提供决策参考。
项目开展了国外旅游产业用地管理的政策和实践研究、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政策和实践研究;实施国内旅游产业用地管理实践调查,及时跟踪国内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全面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的主要思路和“十二五”时期重点布局的产业门类的发展规律和形态,科学开展“十二五”国家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特点和规模需求预测分析,总结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土地政策的差别化管理需求,提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配套的用地政策建议。
项目首次系统地开展了我国新兴产业用地政策研究,探索提出规划计划配置空间机制、刚柔相济的供地节地模式,前瞻性地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用地政策建议,形成了《旅游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管理政策研究报告》和相关调研报告。这些成果较为全面地评析了新形势下旅游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管理政策,探索了在“土地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要求下,建立旅游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开发利用和调控的政策思路,为通过土地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决策参考。其中部分政策建议已经形成政策,开始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