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工业产业园区争相发展

工业产业园区争相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17 18:47:30

『壹』 产业园区和工业区有什么区别

工业园区、复产业园区制在很多区域容易被混为一谈;工业为整体概念,产业是整个工业体系中构成部分。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对于工业园区,在一定程序上是工业企业的聚集区,通常没有明确行业产业划分。另外对于工业园区与产业园区,区域政府在制定促进工业发展政策方面也存在差异,工业区就需要大而广的政策,而产业园区就更加注重针对性。所以,各区域在建设或建立工业园区时,首先确定适合区域发展,而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主产业及相关产业,建立不同产业的功能园区,同时依据各产业各特点,制定适合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各产业发展升级,服务地方经济。

『贰』 苏州工业园的发展产业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深入实施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和生态优化“四大计划”,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努力建设成为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转型成效显著。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较早启动转型,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资源集约、生态和谐的发展之路。先进产业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5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达101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 - 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63%、32.5%,并形成“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等一批新的功能亮点,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离岸外包产值分别约占全国3%、17%和8.8%。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节能降耗和绿色建筑等循环经济试点,万元GDP能耗0.36吨标准煤,万元GDP的COD、SO2排放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资源集约和生态环保等指标走在了全国开发区前列,成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科技创新跨越发展。近年来R&D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约0.5个百分点,2009年达4.2%,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4家、研发机构160家、创投机构85家、国家级创新基地10个、公共服务平台20多个,建成和在建创新载体300万平方米,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中科院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国家级创新重点项目均落户园区,成为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3.东部新城加快繁荣。以CBD建设为龙头,集聚各类银行与专业商务机构140多家,环金鸡湖区域成为苏州新的商业文化中心;以全国首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为依托,集聚服务外包企业950家、从业人员4.5万人,2009年完成服务外包产值150亿元,其中离岸执行金额5.45亿美元,同比增长69%。以全国首家综合保税区为平台,引进注册生产、物流、贸易企业174家,2009年监管货值达513亿美元。
4.中新合作深入推进。先后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培训,编制实施了80余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2009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77万元和1.5万元,是园区开发之初的5倍多。
5.各项事业和谐共进。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统筹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加快推进老镇区改造、新镇区建设、社保并轨等实事工程,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去年分别达3.77万元和2万元,所辖三镇综合实力均在全市排名前列,基本实现城市化。社会事业更趋繁荣,教育现代化水平跃居全省前列,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建立了以邻里中心和社区工作站为依托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开发建设成果惠及全区居民。党的建设更趋加强,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型社区党建工作,设立了“中心区—社区—企业”三级党员服务中心,基本做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阵地活动”,基层党建实现了“有效覆盖”。重视廉政建设,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健全监督网络,重点规范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建筑有形市场招投标与土地公开拍卖等各项制度,有效提高了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虽然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外先进开发区相比,在不少方面还存在差距:如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民生改善与社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和城市繁荣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等。

『叁』 产业园区规划的前景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园区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产业园区的发展一般有四个阶段:生产要素聚集阶段、产业主导阶段、创新突破阶段和财富凝聚阶段。因此,产业园区的规划需要从战略层面对该园区进行整体定位,使其在产业方向、商业商务服务、人居环境配套上达到高度三位一体的统一,实现城市或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肆』 宁波市十大工业产业园区是那几个

市科技园区:规划面积18.9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电子信息等都市型高新技术产汪源业基地和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力争成为全市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浙江省技术创新基地、国家级高搏陵扰新技术产业园区。

市机电工业园区:位于镇海骆驼西南部,跨镇海、江北两区。重点发展机械、电子等一、二类产业。江北工业科技园区:位于江北洪塘镇两侧,主要发展无污染的一类工业。

海曙科技园区 主要发展一、二类工业。

鄞州的石碶镇、古林镇和集士港镇工业园区,主要发展一、二类工业。

鄞州工业产业园区:位于潘火立交桥东南面,含鄞州中心区工业园区及高新园区,主要发展一、二类工业。

市化学工业产业园区:2020年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重化工及精细基旦化工类产品。

镇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发展一、二类工业。

市纺织工业产业园区:位于北仑小港江南出口加工贸易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织造业。园区远景规划在慈溪三北至范市的濒海地带,规划面积10 平方公里。

宁波明州工业产业园区:位于鄞州区西南部和奉化北部,横跨奉化江两岸,控制性规划面积约8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一、二类工业。至2020年规划的启动区面积为27平方公里,并计划在该工业区内,从鄞州中心区沿甬临线到奉化江口镇,规划建设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中国服装产业园,力争建成全国著名的服装产业园。

江北工业产业园区:位于慈城杭州湾大通道西侧,重点发展一、二类产业。

『伍』 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哪些产业发展

餐饮、娱乐、教育、房地产、建筑建设、交通运输、银行金融、法律会计等服务行业。

『陆』 园区产业规划能带来什么好处

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的转型,也必然使园区的发展内容和特征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也是未来产业园区规划和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趋势一、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是国外通行的做法)。

趋势二、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趋势三、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市场化、模块化、专业化,采用小规模研究,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可有效分散风险和加快科技研发速度。

趋势四、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转变: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必然应该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在打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趋势五、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现代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柒』 产业园和工业园从定义上有什么区别

1、含义不同

工业园,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专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属

产业园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

2、功能不同

在工业园的企业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产业园区,会引入金融、商贸、会展等高附加值和科技型的现代服务业功能,推进科技与人才导入,引入全新先进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带动着区域整体实力提升。

3、促进工业发展政策方面不同

区域政府在制定促进工业发展政策方面也存在差异,工业园区就需要大而广的政策,而产业园区就更加注重针对性。

『捌』 什么是产业空间,怎么对一个工业园的的产业空间进行分析 这跟园区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呢

产业空间,通常可理解为产业基础、产业背景、产业发展空间等。如果分析一个工业园的产业空内间,就是要容针对这个工业园的产业定位来谈起来。例如是一个LED工业园,一要分析产业背景,谈LED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产业背景,规模大小、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的上中下流情况等。二要分析产业基础,这个LED工业园所在地周边是否有LED的产业基础或市场基础等,有无LED产业的上中下流产业配置基础等,三是要分析产业发展空间,重点分析围绕产业定位,这个LED工业园应该吸纳什么技术级别、什么产业环节、什么企业规模的企业入驻,入驻是否能够形成产业集聚,与周边资源形成有效的结合,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等,这里谈的产业空间是分析这个产业空间是虚的,还是实际可行的。对开园区经济发展而言,产业空间是一个园区发展的产业背景和基础,做这方面的分析,才能给园区定好位,做好招商目标的锁定和服务。

『玖』 浙江省有哪些在建的大型工业园区

浙江大型工业园区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文/金 谷 戴以村 董 波
工业园区将服务、土地、劳力等资源聚集在一起,以其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外资引进的集聚区和推进城市化的城市新区,是当前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大型工业园区的建设,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必将成为区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有效载体,促使民营企业升级、集聚外来资金的新平台。

一、当前杭州湾等地区大型工业园区的布局及建设状况

(一)环杭州湾地区:

"环杭州湾区域"包括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区域人口占浙江全省的50.65%,国土面积占全省的44.7%,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最迅速、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2000年该区域的GDP就占全省的72.4%,人均GDP达到浙江省平均水平的1.42倍,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2002年,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百强县中,环杭州湾区域中有13个县(市)位列其中。现在,环杭州湾区域正逐渐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环杭州湾地区三大产业群已初步显现:高新技术产业以杭州为中心,沿钱塘江两岸向绍兴、宁波、嘉兴、湖州辐射,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微电子企业,使杭州湾地区的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占全省80%以上,软件产业规模占全省90%以上,成为国内继北京、上海等地之后的新兴IT产业基地;化工产业以园区为基础,在环杭州湾地区也已成规模,上海、浙江的化工企业正开始从过去的沿路、沿河发展逐渐转向杭州湾方向集聚;纺织化纤产业群集聚效应显著,在全国同行业销售收入前30名企业中,集聚于杭州湾区域的就有8家,使这里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化纤产业带之一。

据浙江省计委对全省工业园区的调查显示,目前环杭州湾沿岸地区已有各类工业园区608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8个,省级工业园区104个。10平方公里以上大型工业园区有42个,现已开发227平方公里,累计投资1476.58亿元。其中规划发展20平方公里以上、当地作为重中之重发展的工业园区的地区分布为:

杭州地区有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东工业区、临平工业区,四个区块共已开发58.2平方公里。该区域以电子通讯、新材料、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累计入园企业3035家、投资155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676亿元,出口创汇13.69亿美元。

嘉兴地区有嘉兴经济开发区、嘉善经济开发区、乍浦经济开发区、平湖经济开发区,四个区块共已开发53平方公里。该区域以光机电、汽车配件、五金机械、电子信息、木业家具等产业为主,累计入园企业1500家、投资70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出口创汇5.6亿美元。

湖州地区有湖州经济开发区、东部工业区,两个区块共已开发23.4平方公里。该区域以新材料、生物医药、高新电子、纺织服装产业为主,累计入园企业1129家、投资139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出口创汇7亿美元。

宁波地区有宁波经济开发区、镇海石化工业区、宁波市科技园区、明州工业区、姚北工业区、慈溪杭州湾新区,六个区块共已开发34.2平方公里。该区域以电子、石化、能源、家电、塑料加工等为主,累计入园企业8370家、投资689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430亿元,出口创汇21亿美元。

绍兴地区有袍江工业区、滨海工业区、上虞工业区(包括上虞经济开发区、上虞精细化工园区),三个区块共已开发46平方公里。该区域以纺织化纤、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累计入园企业624家、投资173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239亿元,出口创汇2.2亿美元。

(二)温、台沿海:

我省东南沿海的温州、台州两市,民营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块状经济特色明显。温州市的塑料制品、包装印刷、合成革、锁具、眼镜、打火机等行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都达到50%以上。以组团和轴线分布的温州沿海产业带,集聚了该市约85%的GDP、90%的工业总产值。"中国鞋都"、"中国电器城"、"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制笔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印刷城"、"中国拉链之乡"、"中国眼镜之都"等一批国字号生产基地群已经初步形成,正成为我国同类产品出口基地。台州的医化、服装机械、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汽摩配件、水泵、阀门、鞋帽等八大产业也颇具特色优势。

现温州市已建和在建的各类工业园区有200余个,用地45平方公里。台州市现有工业园区5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省特色工业园区20个。

已有相当规模,并作为重中之重发展的工业园区,温州地区有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工业区、乐清电子电器工业园区,三个区块共已开发16平方公里。累计入园企业1093家、投资106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173亿元,出口创汇5.422亿美元。

台州地区有台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新城、浙江化学原料药基地、温岭工业城、黄岩经济开发区等,五个区块共已开发20.3平方公里。累计入园企业524家、投资82.7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92亿元。

(三)浙中腹地:

位处浙中腹地的金华,现已初步形成化工医药、汽摩配、轻工、小商品、五金工具、建材、食品加工六大特色产业群。该地专业市场发达,全市拥有各类商品市场461个,2002年市场成交额达到502亿元,义乌小商品市场、永康科技五金城、金华商城等一大批专业市场成为金华市企业对外的窗口,企业产品的发散地,为大型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该市将作为重中之重发展的工业园区有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义乌市小商品工业区、永康五金科技工业园区,三个区块共已开发18平方公里,累计入园企业1394家、投资99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202亿元。

二、未来发展大型工业园区需要认真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园区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因势利导,适时发展一批重点工业园区

发展工业园区是提升我省块状特色经济的客观要求,我省园区在扩大对外开放、接受国际高档次产业转移、接轨上海和引导我省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作用和地位还不够突出。一是从园区设施和发展空间看,苏州工业园区高水平建设,发展空间大、后劲足。而我省工业园区规模普遍较小,目前还没有一个园区能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如杭州下沙工业园区目前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扩张速度较快,但受到周围海宁、乔司农场等行政区域限制,发展空间不足。又如义乌义西南现有的"一区五园"分布于街道、乡镇,限于园区空间规模,入园企业所需用地无法一次性到位,许多企业被迫同时在多个工业园区征地设立,制约了入园企业水平的快速提升、规模的充分成长;二是从园区主要工业项目看,上海浦东开发区、曹泾化工区、苏州工业园区等都有一批国际一流的项目落户,而我省入园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外商投资缺少大项目、大公司;三是从园区作用看,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还比较弱,集聚、辐射功能还不够强,园区的增长极作用和旗帜效应还不够明显。

建议园区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根据新背景、新基础、新时期、新要求,因时顺势,发展若干个重点工业园区,经过5-10年的建设,有1-2个工业园区与苏州工业园区同期不相上下,成为承接外资、提升产业的高档次平台。能够积聚更大、更先进的项目,促进产业更快地发展升级。

(二)园区产业布局要进一步优化,立足错位发展,形成自身特色优势

从目前我省上规模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情况看,产业发展目标与方向不够明确、档次不够高、结构雷同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是对如何集聚省内外、国内外高水平企业,快速提升入园企业,缺乏有效措施,尽管集聚、提升产业是建设园区的初衷,但许多入园企业仅是简单地平行迁移。二是产业定位不够明确,产业发展规划滞后。许多园区没有从经济全球化、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出发,从更大视野和范围来审视自身发展的产业定位与布局,未能按照产业链的内在要求,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更大的范围经济,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三是园区产业特色不够明显,虽然各园区在发展思路上都是各有侧重,但受行政区划限制和自身利益驱动,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是只要企业入园都欢迎,且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造成各园区产业雷同,竞争过度。如绍兴市的袍江、绍兴县的滨海、上虞市的精细化工园区都把化工作为主要产业之一,杭州的下沙、江东、临平工业园区也都有化工、汽车产业区块,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建议今后园区发展必须立足集聚、提升产业特色优势,以培育大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为目标,按照经济全球化,长三角一体化的要求,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强化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园区产业布局,错位发展。

(三)园区配套基础设施要大力改善,特别要形成网络、提高共享性

近年来,我省加强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数园区实现了五通一平、六通一平,但相对于当前园区规模的快速扩张和扩大开放,接轨大上海的新要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一定的滞后。一是园区基础建设跟不上园区发展要求,特别是一些新兴的大型园区,如杭州江东开发区、绍兴滨海园区等,相对园区扩张和入园企业的要求,建设速度滞后。二是园区内基础设施与外部缺乏统筹安排、主动对接,导致园区内、外基础设施未能有效成网。个别园区的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虽初具规模,但未与整个区域的大框架形成网络,使得设施使用率不高,又制约园区快速发展。如由于杭州湾的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削弱了该地区的区位优势,影响园区的招商引资。

应围绕建设重点工业园区,搞好道路网、水运网、供水网、能源网等基础设施规划,抓紧启动关键工程,适当超前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四)园区建设应立足基础,超前规划,滚动开发

当前各地建设园区的积极性很高,但缺乏统筹规划。一是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不够,布局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快速扩张,未将园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功能区块来规划建设,使园区未能充分依托中心城市的有力支撑,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园区的规划布局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还不够协调,影响园区规划建设。从其发展目标和开发计划看,存在脱离实际、盲目求快的倾向。部分工业园区对产业基础、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研究等还不够深入,但提出的开发速度却过高,有的甚至提出了每年新开发10平方公里的目标,如照此实施,势必导致为完成"指标"而开发,影响园区水平,甚至出现"开而不发"。园区建设也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发速度应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而定,能保持每年实实在在新开发3-5平方公里,也已相当不容易。

政府对园区建设要加强引导,重点工业园区的发展既要站得高、看得远,依托中心城市,立足发展基础,进行超前规划,也要实事求是,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保证质量、加快建设,促进园区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处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拾』 重庆垫江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

1、机械加工产业:
园区规划在年内,引进20—30家汽摩配件生产等机械加工规模企业,形成20亿元左右的年产值。主要招商引资项目有:年产500万只汽车轮毂制造项目,年产5000吨汽摩塑胶配件项目,汽车电子产品生产项目等。
2、电子电器制造产业
①PC外围设备配套产业:
园区规划3年左右基本完成3平方公里的西永微电子园区拓展园的建设(即将建设80000平方米的产业孵化中心),主要吸引惠普等IT产业的二级和三级配套项目入驻,在重点引进鼠标、键盘、机箱、音箱等PC外围设备以和信息终端产品制造及其配件生产项目30—50家,形成年产150亿元的产能。
②LED光伏产业:
园区现已引进两家LED生产企业,专业从事LED灯的生产和组装,规划在2010年实现3亿元以上的产能,在此基础上引进LED测试和封装生产线,实现LED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建成较具规模的LED 产业基地。
③锂离子电池产业:
垫江已有小规模的锂离子电池生产,规划通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做大做强垫江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重点开发汽车环保动力电池组等高新技术产品。
3、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
主要发展硝盐化工和硫化工两大产业链,着力构建澄溪、砚台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主要有纯碱、碳酸二钾酯、聚碳酸酯、二甲基亚砜等项目。
4、轻纺服装产业
5、医药食品产业
6、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
垫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气候和生态环境优良,地形地貌条件好,农村交通便捷,适合各种蔬菜、水果、花卉等规模化种植,生猪养殖业也有较大的规模。规划引进10家农业产业投资公司,嫁接新的农副产品种植加工技术,改良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

阅读全文

与工业产业园区争相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