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深度:广汽、一汽和比亚迪,丰田新能源布局的选择题
马自达在EV和PHEV技术开发及整车量产方面,严重落后于丰田、本田、三菱及日产。2016年早些时候,日本汽车技术工程师、马自达创驰蓝天技术之父人见光夫再次向电动汽车开炮,“如果按照现在的发电方式进行计算,(从CO2减排的角度)电动汽车几乎没有意义”。2019年马自达的社长丸本明表示,2020年在中国量产与长安合作推出的EV车型。此前,马自达宣布将在2020年之前,于日美欧等地推出自主开发的EV汽车,而中国市场投放的车型与日美欧等不同。至2020年4月,马自达在中国市场没有量产采用长安或自由技术来源的EV车型和PHEV车型。
笔者有话说:
综合丰田、本田、三菱、日产和马自达,在日本本土、欧美及中国市场,采取的不同新能源整车研发、制造和销售策略,这些日系品牌仍然在EV和PHEV技术的积累与整车量产方面,弱于本土品牌和美系品牌。
归根结底,还是日系品牌基于日本国家战略层面的“降低依赖海外进口的石化资源与化工原料的新能源技术路线”而来。节能效果显著的HEV技术、彻底摆脱石化资源的燃料电池技术,成为符合日本国家安全和可大幅面推广的能源发展方向。
而中国与日本完全不同的国家体制国家安全态势、外交策略、储备资源和工业状态,使得EV和PHEV成为中国力推、且取代燃油车的技术路线与全力发展方向。这就从根本造成日系在日本和欧美市场量产的新能源车不符合中国市场实际使用需求。
而从2014年中国即完全对外公布至2020年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细则、技术和目标,日系、美系、德系、法系车厂可以很轻松的从公开渠道获悉。但是,基于多种因素,除美系通用之外,其他车厂并未快速跟进,研发并量产符合中国标准的EV和PHEV车型。
在笔者此前撰写的《深度:“兄弟阋墙”之广汽内部的争斗》一中指出,同属一家集团的广汽丰田与广汽传祺,在各自渠道同时销售差价数万元的EV车型,并基于不同的绩效考核与促销手段,引发竞相压价的态势,表现看是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商务政策导致,实则还是丰田以及整个日系车厂对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决心和发展的预判能力导致。
未完待续,后文将会就2020年中日两国地缘政治及意识形态差异,综合研判丰田新能源全球发展拐点深度研判。
文/新能源情报分析网粟超&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