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主要是哪些领域
作为军民融合的产业核心,加快发展信息安全、军工电子、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核能及核技术应用、机电装备和新材料等产业,瞄准空天、战略投送和边海空防管理等新兴领域,在云计算、石墨烯、量子通信和智能制造等产业中构建多领域产业体系。与此同时,要着力构建“1+N”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创设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规划发展全市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和产业综合区,突出“1”的创新引领、新兴产业聚集的功能,打造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核心区,培育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高地。
❷ 当前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存在着军民融合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地方政府和民企对困难认识不足;军工企业主动革新不够。
❸ 国防工业企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国防工业企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军民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现阶段国防工业企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协会会长刘东奎8日表示,将建立军转民与民参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产业促进、金融服务和国际合作五大服务平台,促进军民资源双向转移、良性互动。
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军民融合产业联盟8日在北京宣布成立。刘东奎说,适时成立联盟,坚持“军民融合、凝聚资源、协同创新、服务产业”为宗旨,有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效益最大化、助力企业自身核心业务拓展。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十几万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可与传统军工企业相比肩,但却只有上千家民营企业进入军工行业。
对于现阶段军民融合面临的问题,刘东奎列举:从企业外部来看,军民融合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军民融合行业壁垒亟待突破,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急需建立。从企业内部来说,企业产权与组织机构互相适应融合发展的要求,企业军民统筹的战略和机制尚需加强,军民产业与创新应用不能满足供给侧需求,国防科技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稳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的天然载体和核心领域。”刘东奎说,未来要着力搭建军民协同创新展示引导平台,提供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相互促进和交流合作的机会,进一步促进联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落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要不断优化有利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打通阻碍融合的堵点。“希望联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军民融合产业链,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有关人士说,积极探索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联盟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凝聚和平台服务功能,发挥成员单位的科技、市场等优势,大力促进相关产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据了解,该联盟由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协会、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共同发起。
❹ 农村产业调整军民融合发展方案
农业农村农业农村农业军民融合发展方案非常好
❺ 军民融合发展的产业,都有些什么求大侠指教,谢谢了
通过中国北京国际光电展,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今年的展会是在2014年10月15日-17日举办的,参与到其中,想必会获得更多的信息的。
❻ 陕西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军民融合创新打造四大产业基本有哪些
一、陕西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军民融合创新打造四大产业基本内容如下:
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第六章:加强军民融合创新
建设军民融合四大产业园区。重点建设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国家级经开区兵器工业基地、国家级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等四大基地(园区),培育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军工电子等产业集群。
推进军工企业、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支持军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上市融资等多种方式,发展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鼓励省属国有企业、政府性基金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组建航空、卫星等混合所有制公司。加快军工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试点。
推动军民资源开放共享。深化和扩大“民参军”,组建10个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培育发展一批“民参军”专业化配套企业。推动有条件的军工单位与在陕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建军民两用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中心,建设100个军民兼容技术支撑平台。
二、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战期,是加快推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期。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