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猪产业的发展

猪产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16 19:46:01

㈠ 影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疾病防控不佳造成集约化养殖风险加大
近年来,猪链球菌病和蓝耳病等疫病严重冲击和困扰着中国和世界的养猪业,疫病风险要大于市场风险,特别是对规模化养殖方式而言,存在更大疫病风险的隐患。规模养殖下的生猪密集饲养极容易导致生猪体质下降、疫病的交叉感染和传播进程加快,从而加大了疫病的防控难度。集约化、高密度的生猪规模养殖方式,给疫病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规模养殖方式下综合性的防疫与环境控制措施来预防疾病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规模化养殖加重了对环境的负担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一般大都建在了城市的近郊地区,由于这些地方没有足够的土地来消纳降解大量的畜禽粪便,目前畜禽粪便及污水已成为城镇周边地带和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另外,政府部门对这些现象也不够重视,出现了大量畜禽粪便乱排乱放的现象,这就给大中城市带来了极大的环境压力。

㈡ 制约养猪产业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红黑大战有没

㈢ 我是从是猪行业的,起个公司名,什么名称有利于猪的发展

既然你是从事养猪行业的,想给自己的公司取个好的名字,你觉得猪事顺利可以吗?或猪事兴隆。

㈣ 未来的生猪价格走势到底是如何发展的呢

生猪养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养殖场盈利有望改善

今年3月至5月间,国内生猪市场行情整体持续低迷,销售价格下跌幅度较大,整个行业出现亏损,相关企业怨声载道。不过自6月份以来,随着国内生猪价格攀升,相关企业业绩也开始由亏转盈。

生猪价格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6省份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18.69元,环比涨3.7%。环比上涨的原因主要是适重生猪出栏节奏迟缓,供应紧缺,价格震荡上涨,对猪肉产品形成成本支撑,加之部分地区屠宰量下滑,进一步带动猪肉价格上涨。

上周,国内生猪外三元出栏均价报13.84元/公斤,周内累计上涨0.6元/公斤,环比涨幅4.53%。8月13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已达14.12元/公斤,行业企业多数实现盈利。

近两月猪价微升但仍处低位

客观来看,我国猪肉价格从2017年2月份持续一年多的同比下降之后,6、7月份连续两个月环比出现小幅回升。7月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对于CPI重回2%以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认为,猪肉价格上涨不会明显推高CPI。从同比涨幅来看,1~7月份猪肉的价格同比仍然是下降的,下降了12.1%,显示猪肉价格仍在低位。

生猪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从市场供需情况看,目前生猪存栏同样处于低位,下阶段因为市场供求的缘故,可能猪肉价格还会出现继续小幅上涨,但由于价格总体偏低,它的变动对总体CPI的变化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养猪业务业绩由亏损转为盈利

展望未来,8月14日猪价触顶回稳,部分高价产品出现回落迹象。目前养殖户出栏积极性增加,猪源供应比前期略有增加。市场需求欠佳,屠宰厂产品消化缓慢,尤其是白条及号肉,屠宰厂采购积极性不高,个别开始有减量操作,预计短期内生猪行情或以稳定为主。

今年上半年,受生猪供应量增加、需求不振影响,我国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尤其是3月份国内猪价出现了一波快速下跌走势,多地猪价一度跌破每公斤10元。近日,猪肉价格开始持续回暖,多家上市公司销售肉猪数量也出现环比上涨。

短期来看,各大型猪企复苏明确,下半年出栏量有望维持一定增速,生猪价格上涨或将承压。中长期来看,环保监管趋严,下行周期生猪价格底部已经确定。7月开始,生猪价格已恢复至成本线上,下半年各大型养殖场有望以量补价,改善盈利,未来市场占有率提高将使得公司估值得以提升。

㈤ 当前养猪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中国养猪业正面临着由农户养猪向集约化和产业化转型的市场剧烈动荡期,专业化、规模化和工厂化养猪,表现出高效优质、综合效益好的特点,但也正面临着猪病极度困扰和食品安全问题。引导养猪产业实行市场转型,实施猪病净化和多点式安全生产,实施绿色猪肉和品牌战略,实施养猪环保与农业互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重点。

总结养猪业的发展规律,审视养猪业生产发展的现实,结合国民对猪肉食品的需求,可以从中分析得出未来养猪业的趋势:

(1)养猪主体工厂化 农户分散养猪比例下降,工厂化养猪比例上升。2010年后,工厂化养猪比例将超过50%。2020年后,工厂化养猪比例有望上升到70%。由农户养猪主导的大起大落的养猪市场经济将转为较为平缓的由工厂化主导的养猪市场,再加上国家的环保和市场准入机制,协会进行的母猪基数调控,将使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养猪市场经济由疯狂逐渐变得理性。

(2)养猪产业化 在几轮市场起伏中,吃亏的是养猪生产者,讨好的是杀猪和卖肉的。俗语说:养猪的不如贩猪的,贩猪的不如杀猪的,杀猪的不如卖肉的。长此以往,养猪人路在何方?唯有将赚钱与赔本环节结合为一体,才能使相关产业利益均沾,才能控制养猪风险,创建猪肉品牌,实现安全战略。即发展从饲料生产到种猪繁育,到肥猪生产,到生猪屠宰,再到连锁销售的一条龙产业化生产经营,附加沼气生产和复合粪肥生产加工。产业化经营必将成为养猪业的重要部分。

(3)品种类型变化迅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要求吃更多的瘦肉,于是脂肪型猪已逐渐淘汰,瘦肉型猪得到普遍重视和发展。胴体脂肪量逐年下降,而胴体瘦肉量则逐年上升。优良品种将逐渐取代地方土种,并向着外三元和专门化品系发展,向外来杂交组合结合中国优秀地方猪血液,改善肉质和繁殖性能,向着优质高产的风味肉方向发展。

(4)广泛开展杂交利用 品种或品系间的杂交,能充分利用杂种优势,进一步提高生产性能,降低成本。所以杂交已成为商品猪生产中最基本的技术措施之一,商品猪广泛杂种化。例如,在英国,90%以上的商品猪是杂种,在繁殖母猪中,也约有一半是大约克猪与英国长白猪的杂种一代,杂种的产仔数、仔猪断奶窝重均比纯种好。目前,杂种公猪的利用也已开始受到重视。

(5)培育专门化新品系,配套生产杂优猪已成为养猪业的新趋势 以前,很多国家都用长白猪和大白猪作母本,杜洛克猪和汉普夏猪作父本,进行经济杂交,推广三品种杂种。为了克服传统经济杂交的弱点,目前,各国都培育出了专门化的父本品系和母本品系,并进行多品系的特殊配合力的测定工作,得到最优杂交组合,配套生产杂优猪。实践证明,这些杂优猪比一般的杂种猪具有许多优点,商品猪一致性很高,适应现代化养猪条件,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例如荷兰的“亥波尔”猪、美国的“迪卡”猪,比利时的“斯格”猪等都是杂优猪。我国也培育出了多个专门化的父本、母本新品系。

(6)营养及饲料科学发展迅猛 世界各国都加强了营养需要的研究,制定和不断修改猪的饲养标准,改进配合饲料的全价性,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我国的养猪饲料也由青粗饲料、混合饲料向全价饲料过渡和发展,并研制了品种繁多的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和蛋白浓缩料。

(7)养猪设备日益先进 目前,我国许多规模化、工厂化猪场都采用了封闭式温控畜舍、漏缝地板、网上母猪分娩栏、仔猪培育栏、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等较为先进的养猪设备和技术,给猪提供了更为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从而大大提高了养猪生产成绩和劳动效率。

(8)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得以在生产中实际运用 随着仔猪营养饲料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方式的改进,许多猪场已将仔猪的断奶日龄提前到28~35日龄,有些条件较好的猪场甚至提前到21~28日龄断奶,从而使母猪的年产仔窝数提高到2.2~2.4窝,母猪和畜舍的利用率都大幅度提高。

(9)肉食安全受到重视 多年来,政府倡导、民众期盼,但绿色猪肉食品仍然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是有些种猪企业引种要求不严,海关检疫中对新发病不太了解,以至不断引入“洋猪病”,导致国内猪病越来越复杂,任何一次疫情的出现都可能让养猪者倾家荡产。病多必然带来药残,病多必然带来生物污染,因此实现猪病净化,实施多点式养猪生产,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实施健康绿色猪肉战略是养猪业的必然。目前,国内尚无严格意义上的绿色猪肉食品,但这一目标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推动行业的绿色革命。

(10)养猪环保意识增强 在农户养猪时代,养猪既提供肉品又积肥;工厂化养猪发展初期,养猪生产常造成水土污染;未来的养猪业是养猪生产过程中达到环保与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饲料要按环保要求和营养标准合理配制,控制好重金属用量,生产设备和工艺要科学化,减少水和饲料的消耗,减少污水的排放,实施污水处理后排放和沼气生产利用,实现猪粪的复合肥加工利用,实现饲料、粪肥与农业生产的良性互动发展。

(11)疾病诊断、监测和新型安全疫苗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高效基因工程疫苗的应用,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养猪业是农业范畴内的高投资、低利润、高风险行业,是国计民生必不可少的行业,呼吁国家以免除税收和动物检疫收费,扶持养猪业发展,增设绿色食品和环保项目补贴,完善工厂化养猪环保设施。

㈥ 未来十年养猪前景如何 养猪前景分析

我国是全球最大生猪养殖国家,2016年生猪出栏量6.85亿头,整个猪肉市场规模大约1.4
万亿元,相当于智能手机总销售额的2.3倍,对GDP贡献率超2%。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肉类,近年来生猪价格持续波动,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造成重大影响,因而生猪价格的走势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超万亿,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市场规模巨大,按生猪平均价格15元/公斤,出栏体重115公斤,全国年出栏量7亿头大致测算,生猪养殖市场规模高达1.2亿元。从行业集中度看,2017年我国前五大养猪企业市占率仅为5%左右,行业规模最大企业温氏股份出栏量
1900万头左右,市占率仅为2.8%,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表现为明显的“大行业、小公司”格局,龙头企业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行业规模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
我国养猪业规模化自2007年开始启动,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生猪出栏占比由 2007年的 29%提升至2015年的45%。2016年以来,
牧原、天邦、正邦、温氏等传统大型养殖上市公司,以及新希望等饲料公司抓住发展机遇,快速跑马圈地抢占土地资源,已经反映为2017年出栏量的高速增长,预计2017年规模化养殖比例超过50%。
未来5年大型规模场将享受高ROE、高CAGR黄金期
行业门槛显著提升,未来5年大型规模场享受高ROE与高CAGR2018年以来,随着环保、资金、土地等行业门槛显著提升,大型规模场较其他养殖主体的优势持续扩大,未来整体出栏量有望实现每年30%-40%左右的高速增长,18年整体市占率有望提升至10%以上。
此外,当前散户仍提供全行业50%左右的出栏量,大型规模场在规模化进程持续推进,散户逐步出清的过程中,自身的低成本优势仍可保证中长期享受成本红利带来的超额收益,未来5年对于大型规模场,将是高ROE与高CAGR并行的黄金时期。
生猪价格超预期下跌
节后生猪价格超预期下跌。截至3月2日,生猪价格较春节前下跌了21.80%。仔猪和猪肉价格跌幅较小,较节前分别下跌了3.48%和1.52%。二元能繁母猪价格基本保持平稳,较节前下跌了0.18%。
影响猪价的五大因素
影响我国猪价的五大因素是:
趋势因素、周期因素、季节因素、偶发因素、货币因素。其中,周期性因素是判断猪价走势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饲料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涨趋势,生猪价格重心未来将不断上移。每年第三季度和春节前是猪肉消费的旺季,猪价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扬。疫病、政府调控等偶发性因素影响边际供给,会导致所在周期的延长等。货币投放量会影响猪周期波动幅度。
环保加严下的猪周期
环保政策加严下的猪周期较前几轮周期不同。在环保去产能的背景下,大量散户退出,行业集中度提升。能繁母猪存栏量从2014年开始就一路下行,并没有因为2015-2016年猪价的上涨而回升。
同时,在母猪存栏量低位的情况下猪价从2016年5月开始大幅下行。生猪存栏量和猪价也产生背离。传统蛛网模型下的猪周期失效,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养殖规模化水平和养殖效率的提升,二是生猪出栏体重有较大提升,猪肉的供给并没有因为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的减少大幅下滑。因而即使在环保的严厉调控下,生猪产能仍然较为充裕。
此次节后猪价快速下跌主要来自于养殖场的抛售和屠宰场的压价。一方面,年前的两场降雪导致很多养殖场都出现了压栏的情况,春节前后养殖场开始集中抛售,短期内生猪供给快速增加使得猪价下跌。
另一方面,屠宰企业借势压价,在生猪集中抛售的情况下,屠宰场收猪比较容易,他们的议价能力相对比较强。节后猪肉价格没有明显下跌正体现了这一点。预计产能出清仍需1个月左右,猪价或在4月反弹。

㈦ 19年养猪行业发展怎么样

2018年中国肉类消费中,猪肉消费占比达62.9%,中国对猪肉依赖性较强。因此,生猪养殖企业(如温氏股份)2018年的销售表现良好,而网红品牌(如网易味央)等猪肉品牌收到资本市场看好,有一定的融资能力。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人对猪肉的需求量大且短期内不会改变,但是部分生猪养殖的上市公司已经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因此如何借助AI、智能科技手段降低成本、提高猪肉产量是相关企业的主要考虑因素。特别是素食主义、人造肉等消费观念兴起,可能会成为更长期的猪肉产品竞争对象,需要提前布局进一步提高猪肉产品的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

中国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超六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各个国家陆续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带动了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全球肉类消费造成直接的影响,人均肉类消费逐年增加。2018年,全球猪肉消费达12.3千克/人。


以上内容摘自自媒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养猪行业研究与商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㈧ 前景如何,养猪业发展前景,养猪利润分析

我国是全球最大生猪养殖国家,2016年生猪出栏量6.85亿头,整个猪肉市场规模大约1.4
万亿元,相当于智能手机总销售额的2.3倍,对GDP贡献率超2%。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肉类,近年来生猪价格持续波动,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造成重大影响,因而生猪价格的走势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超万亿,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市场规模巨大,按生猪平均价格15元/公斤,出栏体重115公斤,全国年出栏量7亿头大致测算,生猪养殖市场规模高达1.2亿元。从行业集中度看,2017年我国前五大养猪企业市占率仅为5%左右,行业规模最大企业温氏股份出栏量
1900万头左右,市占率仅为2.8%,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表现为明显的“大行业、小公司”格局,龙头企业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行业规模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
我国养猪业规模化自2007年开始启动,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生猪出栏占比由 2007年的 29%提升至2015年的45%。2016年以来,牧原、天邦、正邦、温氏等传统大型养殖上市公司,以及新希望等饲料公司抓住发展机遇,快速跑马圈地抢占土地资源,已经反映为2017年出栏量的高速增长,预计2017年规模化养殖比例超过50%。
未来5年大型规模场将享受高ROE、高CAGR黄金期
行业门槛显著提升,未来5年大型规模场享受高ROE与高CAGR
2018年以来,随着环保、资金、土地等行业门槛显著提升,大型规模场较其他养殖主体的优势持续扩大,未来整体出栏量有望实现每年30%-40%左右的高速增长,18年整体市占率有望提升至10%以上。
此外,当前散户仍提供全行业50%左右的出栏量,大型规模场在规模化进程持续推进,散户逐步出清的过程中,自身的低成本优势仍可保证中长期享受成本红利带来的超额收益,未来5年对于大型规模场,将是高ROE与高CAGR并行的黄金时期。
生猪价格超预期下跌
节后生猪价格超预期下跌。截至3月2日,生猪价格较春节前下跌了21.80%。仔猪和猪肉价格跌幅较小,较节前分别下跌了3.48%和1.52%。二元能繁母猪价格基本保持平稳,较节前下跌了0.18%。
影响猪价的五大因素
影响我国猪价的五大因素是:
趋势因素、周期因素、季节因素、偶发因素、货币因素。其中,周期性因素是判断猪价走势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饲料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涨趋势,生猪价格重心未来将不断上移。每年第三季度和春节前是猪肉消费的旺季,猪价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扬。疫病、政府调控等偶发性因素影响边际供给,会导致所在周期的延长等。货币投放量会影响猪周期波动幅度。
环保加严下的猪周期
环保政策加严下的猪周期较前几轮周期不同。在环保去产能的背景下,大量散户退出,行业集中度提升。能繁母猪存栏量从2014年开始就一路下行,并没有因为2015-2016年猪价的上涨而回升。
同时,在母猪存栏量低位的情况下猪价从2016年5月开始大幅下行。生猪存栏量和猪价也产生背离。传统蛛网模型下的猪周期失效,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养殖规模化水平和养殖效率的提升,二是生猪出栏体重有较大提升,猪肉的供给并没有因为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的减少大幅下滑。因而即使在环保的严厉调控下,生猪产能仍然较为充裕。
此次节后猪价快速下跌主要来自于养殖场的抛售和屠宰场的压价。一方面,年前的两场降雪导致很多养殖场都出现了压栏的情况,春节前后养殖场开始集中抛售,短期内生猪供给快速增加使得猪价下跌。
另一方面,屠宰企业借势压价,在生猪集中抛售的情况下,屠宰场收猪比较容易,他们的议价能力相对比较强。节后猪肉价格没有明显下跌正体现了这一点。预计产能出清仍需1个月左右,猪价或在4月反弹。

㈨ 养猪行业在未来发展有前途么

你好!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看你的兴趣和爱好更愿意在哪个行业奉献到底.很多事情都是要坚持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猪产业的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