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符号经济和文化产业

符号经济和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2021-01-16 08:11:51

A. 符号q在经济学基础表示

你好,可以表示为数量

B. 微观经济学符号及含义

一般情况下的话,微观经济学符号和含义的话,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C. 符号经济的符号经济与消费神话

1999年5月19日,《星球大战前传:魅影危机》在美国上映,整个美国似乎都陷入了星球大战的狂热之中,在这之前,迫不及待的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地的影迷早已坐飞机赶来,电影院趁机大发不义之财,首映30美元的价格,被抬到了200美元。午夜时分,无数还没有买到票的影迷围住了电影院。为了防止意外,各大影院宣布实行24小时连映。CNN当天的晚间新闻报道说:美国各级政府机构和企业有高达220余万名员工向所属单位请假,为的是前往观看这部影片!这股狂热迫使许多老板索性决定5月19日放假一天。据说,美国的国民总产值为此损失了5亿美元。
一部电影能够创造出这样壮观的场面,或许可以作为影像符号统治人类精神的一大奇观。《星球大战》作为一部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科幻影片,被誉为科幻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它除了特技的出神人化、情节的新奇热闹或故事的曲折离奇,似乎更具有一种精神力量,否则很难解释一部电影何以能够在各种年龄、不同民族、不同职业的人中间唤起如此的热情。除去其中媒体炒作的成分,原因就在于乔治·卢卡斯在想象和技术的基础上,建构出了一个庞大的符号帝国,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用一种超乎现实的符号力量占领了人们空缺的精神领地,唤起了一种类似宗教的狂热。风行数十年的《星球大战》不仅仅定格在一代人富有激情的青春记忆中,而且获得了自身的符号价值。而这种效果,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卢卡斯对于人类潜意识中的神话思维的发挥。据背景资料显示,在《星球大战》的剧本草创阶段,导演卢卡斯就与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cll)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借助坎贝尔对于神话的精到把握,卢卡斯实现了对于人类远古神话思维的重新发现,从而使自己的作品唤醒了全世界的神话热情。
首先,《星球大战》在想象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超现实的完整体系,他在电影当中集中借助最先进的高科技电脑及数字制作手段,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太空世界,一个完全脱离日常生活经验的时空条件,它对宇宙中各种星系、文明、生物的描述,它所创造的各种奇形怪状的外星人与航天器,它所表现的波澜壮阔的太空场景和星球大战场面,带来的是一种梦幻般的视觉奇观。其中性格鲜明的人物浓缩了种种人格理想或邪恶化身,寄托了人类对于自身精神的探索和期待。进而,整个《星球大战》包括已经推出的和预告中的,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叙事体系,叙述了一个可以无限延伸的太空故事,在这里,善与恶被重新定义,力量与斗争获得了全新的表现,从而成为一种超越叙事的想象整体。之所以说《星球大战》是一部关于太空的神话史诗,是因为除了时空条件的变化,它具备了一个神话所需要的一切因素,其中充满了强烈的英雄冒险主义色彩,它满足了我们平凡人生中无法体验的模糊渴望,孕育着正义、和平、自由、飞翔这些梦想,包含着每一个平凡的个体穿越时空的愿望,注入了人类最初对于整个世界的想象和激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卢卡斯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他让电影成为一种世俗的信仰,一扇释放梦想的窗口。
更进一步来说,《星球大战》不仅实现了科幻想象的一种完善的新神话系统及其视觉展现,顺应并且引领了20 世纪后期在全球文化市场上大获成功的“新神话主义”3文艺潮流,而且在现实社会的层面上衍生出一个庞大的符号王国。数十年来,《星球大战》中的人物和情节成了人们交流中潜在语境,每一集《星球大战》的推出都带来文化话题和经济的盛典,以《星球大战》为原型的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各种电子游戏、虚拟社区层出不穷,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时至2005年,星战的神话还在继续,《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反击》全球同步公映,再度掀起星战热潮。《星球大战》已经成为一个高度象征化的体系,作为一个个案,可以作为当今符号帝国的一个缩影,也可以当做“符号经济”如何借助神话的编码方式获得超常规利润回报与知名度的活教材。坎贝尔的学术宗师、心理分析大师荣格曾经说,一个文学家如果成功地利用了古老的神话原型,就会发出一千个人的声音,使他 (她)的作品获得超值的文化含量。用符号经济的话语来说,神话原型已经不再是书斋学术的专利品,同时也成为打造产品的符号附加值,拓展消费和市场份额的制胜法宝。因此,不光心理医生们和文学批评家对它情有独钟,今日的商场经营者和广告传媒人士、品牌创意者们也在如饥似渴地补习神话学的知识。
以下通过对消费社会新现象的初步分析,尝试窥测符号经济的当代迅猛崛起之底蕴。 新族群的出现是当今社会的新现象,最明显的变化在于消费符号成为新族群的划分基础,取代了以往作为标准的民族、信仰等抽象的概念。消费在这里成为了一种叙事,具有了仪式般的神圣性质,这种平面化、具体化、以偏概全的划分方式,其渊源其实也在神话思维。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作为社会文化动物,其天性就决定其个体成员有必要寻找一定的归属感,从生理到心理都必须依赖一个更大的群体。因此以各种标准划分的族群一直不曾消失。群体存在的前提是一定的具有差异性的标志和界限,并且在群体内部有一套可以互相认同的价值系统和符号体系。从地缘到血缘,从自然到文化,从图腾崇拜到民族国家,从以亲缘关系为纽带到以经济地位划分,族群的划分标准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在具体的社会条件下,各种群体、阶级、阶级成员为他们自己独特的品味合法化而争斗、竞争,从而对这个具体的社会场域加以命名与再命名、分类与再分类、秩序的初建与重建。当代消费社会出现了以文化认同为基础,以趋同品味的符号消费为标志的新族群划分标准。
这个时期的现实是,人们想象中的“精英”、“大众”之类比较宽泛简单的文化阶层已被复杂得多的大大小小文化族群所取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文化的族群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符号的决定性地位表现在社会群体划分的标志已经从工业社会单一的经济实力决定转向多元化,各种阶层之间的平行化和相对化越来越明显。成为中产阶级标志不仅仅是银行帐户上存款,从消费习惯、居住的位置、购物的场所就能够表现出对于某一个群体的归属。尤西林先生提出,正因为有了这样公认的符号标准,中国的新兴中产阶级才试图凭借自身审美的优势地位争取相应的社会地位。这种变化的结果是,不仅仅在同一经济阶层之内有多种文化取向的选择自由,而且,不同阶层之间的文化品味已经很难以单一的标准评价其高下。当今流行的族群文化,就是宣扬一种文化取向上的志同道合,审美上的趣味相投,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地位标准。香港一个豪宅的宣传口号是:“贵族的浴缸大多是金色的,俗不俗,看你是不是贵族。”这种近乎强词夺理的逻辑表达了一个阶层树立自身符号化的审美标准的焦虑。实际上当今的任何族群都有一套可以辨别和认同的符号体系,这是现代社会物质高度丰富所导致的结果,也是物质的审美化、精神化的表现。对于身处当代消费社会中的人们来说:一个人所消费的符号,决定了他是谁,或者属于什么圈子;一个人的身体、服饰、谈吐、闲暇时间的安排、饮食的偏好、家居、汽车、假日的选择等,都是他自己的或者某一个群体的认知符号。“那些具有巨额经济资本的人(工业企业家、商业雇主),以商务宴请、外国汽车、拍卖会、高级别墅、网球、滑水、巴黎右岸的商业走廊作为自己的特殊品味,那些拥有很多文化资本的人(高等教育的教师、美术创作者、中学教师)却以左岸的艺术走廊、前卫派的节日、现代接走、外语、国际象棋、跳蚤市场、巴赫、群山秀峰为自己的品味。那些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都很少的人则以足球、土豆、普通红酒、观看体育比赛、公共舞会等为自己的品味。”4(见布迪厄,1984:128— 9)每个群体都在借助消费一定的符号塑造自己,一方面寻找自己的归属,一方面把自己同其他的身份区别开来。符号就是这样融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盐化于水一般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之间被它所控制。
这种新族群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是近年来兴起的小资。所谓小资,具有游离于主流意识之外的文化取向,标榜品味和个性但又无法脱离社会束缚,追求另类却难免平庸,这类人的组成复杂,被调侃作“无产阶级的口袋,资产阶级的脑袋”,他们对生活要求品味,对艺术要求高雅,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他们的职业、收入或者社会地位大相径庭,但他们之间却能够通过一套符号体系互相认知,比如在星巴克喝咖啡,听交响乐、看芭蕾舞、看外语原声的电影、至少参加一个俱乐部、经常旅游,穿外国品牌的衣服。有人戏噱地总结出北京小资入门的七种符号,倒是从一定的意义上揭示了这个标榜文化品味的群体的符号化特征。
高雅音乐:小资们爱听音乐,JAZZ、BLUES,越欧美越好。更高雅的热爱帕瓦罗蒂、多明戈。
村上春树:小资们看村上春树、切·格瓦拉,看法国新浪潮电影。
电影:像时装一样不断涌现新亮点的电影,当然是“小资”不可或缺的爱物。
孟京辉话剧:lO年苦心经营,使老孟的话剧几乎成为小剧场话剧的代名词,孟家班的作品成为“小资”追逐的经典流行产品。
咖啡和哈根达斯:他们能准确地辨认出蓝山、摩卡、卡布其诺,他们用雕花的小银勺搅拌着盛在皇家道尔顿那精致而又昂贵杯子里的咖啡,在无数个艳丽的下午他们因着咖啡而显得格外优雅、自信。
红酒:小资们爱喝点小酒,记住一定是红酒,而绝对不会是啤酒。
三里屯:不知道三里屯和“小资”族群的崛起是谁带动了谁,以至于已经融合到对方的血液当中。5
如果要知道小资符号的跨文化发生谱系,那么还必须了解国外时兴的潮流引导一族——布波族(BOBOS)。布波族这个词中的两个BO,分别取自布尔乔亚 (bourgeois)和波希米亚(bohemian)两个英文词的开头发音。所谓布尔乔亚,正是小资的鼻祖。那么布尔乔亚加上代表艺术创意的波希米亚风格,其所成就的新族群布波族,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呢?我们只要看看美国媒体评论人士大卫·布鲁克斯写的《布波族: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卷首题词,就可略知其大概:
在这个年代里,创意及知识和自然资源与金钱资本对经济上的成功是同等重要的。信息的无形世界和金钱的有形世界产生了融合,两者结合起来产生的新名词如“智慧资本”和“文化资本”都成了当红流行的语汇。所以,在这个时代能够崛起的人就是那些可以把创意和情感转化成产品的人。这群高学历的人一脚踏在创意的波希米亚世界,另一脚则踩在雄心勃勃和追求世俗成功的布尔乔亚王国中。我们称这群精英为布波族。6
以小资和布波族的崛起为代表的当代社会新族群现象,随着全球传媒和网络的日益扩张,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年轻化的倾向。因为正是青年人和学生,更多受到新兴媒体的影响。当中小学生们发疯似地追逐“F4”的时候,他们实际上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故意地显现着他们自己的族群身份。从传统形式的各种新潮或另类小说,到网络文学、偶像剧或电影《大话西游》,这些或纯或杂的文学在当今的传播环境中都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文本,而更多地变成了某些特定文化族群表现其身份的文学想象。这种想象造成了不同社会文化族群在生活方式、趣味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冲突,也因此而形成了特定社会文化族群的活动和交流的新方式。
构拟一种身份体验和行为准则的同时,符号化的概念本身同样成为消费活动的增长点。因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从怎样的视角上去描绘它们是一件充满诱惑力的事情,其中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从观念上和意义上生产新的社会阶层则是大众媒体的拿手好戏,也是媒体的权力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一个意义过剩的时代,没有人会怀疑创造出一个新概念就是开拓出一方新的意义空间,打开一片新的消费领域。为一种现象或者产品赋予新的符号价值无异于新生。每种符号被接受都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和逻辑准备,或许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新概念和刺激消费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从社会的总体系统看,它们之间有不可抹煞的因果关系。没有比不断地制作热点,创造一个有利于消费的大氛围更加有利于消费社会的发展和巩固,而媒体则充当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其力量则在于将概念和符号无限放大,从而使得新的符号拜物教烟火旺盛。 2005 年备受瞩目的一大流行文化现象就是“超级女声”所掀起的巨大浪潮。年轻人忙着划分“玉米”“笔迷”“盒饭”“凉粉”的阵营,忙着用自己和别人的手机为偶像投票,成年人也带着一种审丑的心态坐到了电视机旁,或者在茶余饭后作为话题谈论几句。对于生活在这一年的中国人来说,不知道“超女”已经不是批判流行文化或者坚持高雅品味的代表,而是对文化无动于衷、对生活缺乏感悟、对人生没有激情的表现。当一个地方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创造了仅次于《新闻联播》的收视率,当全国各族人民在黄金时间阖家围坐在电视机旁随着安排好的情节一起欢呼落泪,当李宇春这个年仅21岁的超女冠军一夜成名登上《时代》杂志亚洲周刊封面的时候,我们对于当代偶像的力量或许有了全新的认识。
“超女”的成功在于发动了伟大的人民战争,从门槛极低的“海选”到后来过关斩将的一轮轮淘汰,它将每个人的梦想融人到了整个活动之中。通过观众的短信与选手的名次之间的直接正相关,在选手与关系之间建立起一种类似同盟的关系,因而引发了巨大的热情。
超级女声不仅是文化界关注的焦点,无论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都不得不正视这个搅动整个中国的超级运动,它作为一个经营的案例甚至被写入了世界著名商学院 MBA的教材,不少企业家试图以此来启发自己的经营理念。所有这些都只是新偶像力量的冰山一角。
对于当今社会的变化,约瑟夫·坎贝尔这样说:“今天的人类,和那些生活在相对较稳定的时代中的人比较起来(当时有伟大的神话发挥统整的作用),面临的问题恰好相反。在当时,所有的意义都存在于团体、存在于那些伟大的无名形式当中,半点也不在表达自我的个人身上;今天,团体中没有任何意义,外在的世界没有任何意义,所有的意义都在个人身上。”7坎贝尔的这种说法或许失之偏颇,但今天意义的来源确实较之以往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人的欲望被空前挖掘的社会,也是人被高度异化的社会,被束缚在自动化和铺天盖地的欲望之中的人,需要寻找心理上的认同和归属感,需要精神寄托,也需要把自己的主体精神外化,这就催生出了消费偶像——明星。如果说消费社会制造出了一个巨大的现代神话的话,那么偶像明星就是其中的神祗。正如原始人根据他们的样子造出神像然后崇拜,符号经济将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和精神追求投射于明星身上,造就了消费神话中的英雄。
在符号经济的运作过程中,明星是一种被高度符号化了的形象,他们作为消费者愿望的投射具有超乎想象的力量。明星的作用在两个层面上影响消费者:一种就是作为提供样板生活示范的榜样,一种运用原型的力量将欲望的某些侧面放大,进而带动消费。
代言人已经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现象,集中体现了偶像作为示范层面的作用。对于一个品牌来说,能否选择最合适的代言人,不仅考验一个品牌的实力和眼光,更要考验其品牌文化内涵与偶像的契合度。恰当的代言人将在很大程度上拉动消费,据统计全盛时期的乔丹每年要为耐克带来五亿美元的进帐。符号化的偶像明星让品牌的文化内涵变得形象可感,从而使品牌能够被轻而易举地与特定的符号直接联系起来,比如激情、挑战、动感和自信。篮球场上的飞人乔丹将运动场上创造奇迹的天才表现与耐克的体育精神联系起来,其潜台词就是:穿耐克你就能像乔丹一样。经过媒体炒作的偶像明星似乎具有了超乎常人的能力,如神祗一般接受消费者的顶礼膜拜。
在第二个层面上,偶像明星本身就是梦想某个方面的代号,偶像明星本身的符号内涵被放大,比如梦露成为性的符号,山口百惠是东方女性的符号,教父是权威和地位的符号,007则是理想男性气质的代表。明星是符号元素的叠加,当这种符号元素配比得当时就能够产生倍增的效应。伍兹作为一个体育运动员的意义在于他的天赋和成绩,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成功的商业符号,就在于他不仅能够完美代表一种运动的气质和最高水平,同时这个领域突破了限制,注入了新的元素,因此毫无疑问就会被各种力量塑造成偶像,从而具有无可匹敌的市场价值和号召力。
伍兹九岁时就以9洞赢得了48分,似乎注定有一天会统治高尔夫。今天,作为3届美国业余冠军保持者,世界最年轻的四太高尔夫球赛事冠军的黑人选手和体育界最年轻的大师级冠军,伍兹不仅连战连捷,而且以更年轻、更优越和更深不可测的形象来重塑这一运动,将高尔夫转变为一个文化现象,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 “你们谈论的这一运动过去一直有个倾向,主要就是成熟些、中年、白种、上中阶级的男士的小生意市场,”一位体育媒体分析家说,“泰格伍兹超越了所有的差异;年龄、人种、收入水准和性别,为高尔夫运动开辟了前所未有的阳光大道。”8
所以,伍兹在1996年与耐克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价值4000万美元的合同,而在协议签署之后,耐克的高尔夫部门就已经在受益上从1.5亿美元增长到到2.5亿美元,在一个以利润论成败的社会条件下,明星在符号经济中的力量可见一斑。 时尚的触角已经伸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如果在因特网上搜索“时尚”这个关键词,马上会有成千上万条信息跳出来,从方方面面告诉你,如何穿衣服是时尚的,如何吃饭配餐是时尚的,如何旅游甚至如何锻炼是时尚的,当今众多的专业时尚杂志喋喋不休地告诉人们各种各样的时尚信息。在米兰、巴黎各种品牌都会定期召开时尚发布会,各种媒体也不甘落后,纷纷利用手中的话语权来为时尚推波助澜。时尚在这个社会已经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自行构成了一个体系,形成了一个时尚的世界,一套时尚的话语,通过自己的虚像将人吞没于自身之中。出入于时尚之中的人们越是关注时尚的动态和走向,越是忽视自己的真正需要,任由自己被建构成一个不断变化的欲望载体。陷入这个奇异怪圈中的人们诚惶诚恐,惟恐一不小心被时尚甩在后面,失去了自己的位置感和优越感。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人们很难不受其影响。时尚已经突破了审美的范围,变成了一种统摄整个生活方式的一种力量。在符号分化与同化的二元对立之中产生了时尚的潮流。时尚首先是一种同化的过程,将一定的审美标准视为时尚的,在观念的统一之下带来的是巨大的消费空间。在被时尚同化的同时。人们还具有个性化的需求,这又是一种分化的力量,而且时尚是多变的,决不会满足于一成不变,在两种力量的交替之中消费的欲望获得了合理性。
时尚的本质就是符号的变幻。文化工业的标准化和复制,不仅扼杀了艺术创作的个性、主体性和独创性,而且也扼杀了艺术接受与欣赏的个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文化工业的复制品面前,艺术鉴赏的自由主体逐渐瓦解。随着消费者的主体性逐渐被扼杀,他们只能无可选择地接受社会本身指定的好恶标准,从而造就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消费者。
关于审美时尚与社会阶级的关系,传统的社会学观点认为:社会地位衍生审美时尚,审美时尚反映社会地位顺理成章,这种观念出现于法国大革命历史学,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经典论述中进一步获得了统治地位。现代文化研究结合了语言学、符号学与大众传播理论更精致地发展了这一模式。“在齐美尔看来,时尚不是社会地位的来源而只是社会地位的表现。”然而在这个符号当道、消费盛行的时代,这种模式已经受到了挑战,在这里,不是阶级衍生符号文化而是阶级借用符号文化。
一个最简单的案例就是奢侈品的消费,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于某种趣味的吹捧和宣扬,大众传媒无孔不入地席卷我们的注意力,摇撼着我们固有的审美标准,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这种对特定趣味的认同已经潜滋暗长。接着,当我们看到这种趣味的商品背后所拖着的价签时,对大多数人来说可望不可即的价格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向往。我们一方面感叹于商品本身的精美,另一方面因为价格所产生的距离感而更加向往,这时候浸染着阶级色调的审美时尚在昂贵价格与形式美的共同照耀之下获得了尊贵的光环。这也正是为什么许多奢侈品的接受群体只是整个社会中的一小部分人,但是却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宣传,因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商品才能获得自身符号化地位,一件消费品才算完成了自身的意义增值。在消费社会的研究中拍卖的现象就是这种过程的一个集中表现。现代营销学中所看重的“造势”正是形象地表明了这样的过程。所谓的“造势”类似于江湖艺人在正式表演之前拍着胸脯的自吹自擂,给旁观者造成一种仰视的视角,那么在接下来的表演中,无论武功好坏都具有了一些符号性的意义。
在具体的商品之上,消费社会中生活方式这个词变得越来越时髦,尽管在提到具体的群体独特的生活风格时,生活方式这个词有一种更为严格的社会学意义,但在当代消费文化中,则蕴含了个性、自我表达及风格的自我意识。它是对各种时尚符号的一个集成,给所有的时尚符号提供了一个框架。时尚好像一个魔镜,变化出多种多样的花色让人们不停追逐,而其本身不过是虚设的符号。罗兰一巴特对消费社会的这种流行的本质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他将符号学的方法同同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功能结合起来,对流行和时尚进行了神话学的解码。巴特揭露了时尚的意识形态本质,它以一种乌托邦的力量使我们认同于流行体系。
在这个日益商品化的消费社会,无论是路旁橱窗里的实物,还是铺天盖地的广告画面,它们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消费者萌生梦想,激发欲望,从而创造出无穷无尽的商品需求。在今天,符号化的商品与商品化了的符号变得更加密不可分。今天的人们在整个消费活动中以前所未有的谦卑的态度,不断要求自我确认的同时,放弃独立判断,以一种虔诚的态度投身于商品及其符号所创造出来的传奇之中,在神话的眩晕和光芒中迷失自我。是福是祸,或许不难预料。

D. 我国BOP中的EO项目符号和经济意义分析

意思是我国国际收支(BOP)的(EO)雇佣项目及经济意义,应该说的是劳动力的结构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应该下述文字可以帮助你:社会升迁和社会结构变得非常特殊。民众的社会经济地位变化通常是单向的、只升不降,绝大多数人总是往中上层移动;而只要不犯(政治、性关系)“错误”,往下层移动就是罕见的。因此社会结构逐渐变成了“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形”。比如,机关事业单位越来越多、越来越庞大;企业里管理人员比重过大,而一线工人不够;工人里中、高“级别”的工人比重过大,而从事非技术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不足。这种“倒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是政府对城市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社会经济地位作出承诺和担保的结果。多数城市居民已经习惯于这种僵化的社会结构,何况政府至今也没有打算改变社会政治体制,以便调整这一社会结构。正因为这种僵化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升迁方式是政府支持保护的,所以只要员工不在政治上“犯规”,政府实际上就不能因其工作表现不佳而惩处他们,使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下降。可以说,每个国有部门员工从进入该部门工作的第一天起,最重要的“必修课”就是把握这个“游戏规则”,在不触犯“政治戒律”的前提下,学会既能工作得轻松、又能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于是相应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单位文化”:工作纪律松弛、工作效率低下,已经成了常态;不想“入党”、“升官” ,就可以不必努力工作;用怠工来要求更多经济利益,往往可以达到目的;奖金福利只有平均分配,才能减少员工的埋怨;“单位就是我的家、家里东西随便拿”,等等。政府即使对此十分不满意,也无可奈何,这是它所建立的制度的产物。了解了这种僵化的社会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性文化,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有企业很难降低工资成本进行竞争,为什么国有部门的冗员不肯干重活脏活,为什么裁撤少数冗员会演变成对政府的政治威胁。 在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里,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调整也有一些困难,但决不会象在社会主义国家那样大,更不会构成对政府地位的威胁。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必然不断变化,人们的经济社会地位因而不断相应调整,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很少有那种永久的、一旦获得就不会丧失的经济社会地位,这正是经济社会保持活力的前提条件。而且,每个社会成员自己要随时观察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能力以适应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地位。无论是政府、或者是工作机构的“老板”,都没有义务为哪个人的经济社会地位作出担保,也不会有人要求政府作出具体承诺、防止他的个人经济社会地位下降。在这样的社会里,个人的独立性、自立性和政府的超然性相互依托,国家要协调社会成员之间、不同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但政府绝不会扮演“大家长”的角色、把社会成员当做“家庭成员”来呵护,不会为社会成员的经济社会地位“背书”或作担保、以此换取社会成员的效忠,而社会成员也不至于把国家当长期“保姆“、过度依赖国家的照顾。

E. 保护美丽和胡建造文明城市,标点符号和字1098个字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标志。同时,也是文化繁荣的结晶。现代城市既要有发达的经济,也要有发达的文明。创建文明城市,是体现城市社会经济指标和城市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格尔木的工业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成绩较为显著,经济逐年呈现递增趋势,人均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位居百强县市第16位,这些成绩的取得,为进一步提升格尔木城市品牌和加快格尔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十月,格尔木“国家级卫生城市”正式揭牌。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为之奋斗、拼搏五年的“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终于喜获丰收,这一荣誉的获得,使我市成为青藏高原上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是对我市创卫工作的有力推动和鞭策,同时也对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格尔木城市的繁荣,我们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加快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任务,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建设任务。
通过创卫工作,格尔木变得更加美丽,道路宽了,绿地多了,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居民的健康卫生和居民生活区环境卫生状况不断改善,市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格尔木城市的巨大变化。我市的城市新面貌更是赢得了外来宾朋的交口称赞!城市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辛勤劳动汗水的结晶。我们在珍惜今天取得的成绩时,更要保持好荣誉,并以荣获“国家卫生城市”这一平台,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和总目标,以其它各项城市创建有机结合起来,以文明城市创建带动各项城市创建的深入开展,更好地落实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任务。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地把各项工作落在实处,为推动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提高全市社会的文明程度而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格尔木创建文明城市势在必行。
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及深远影响

F.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 这个句子用什么标点符号

农民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G. 经济学中三角形符号代表什么

抄1、变化量,即后期的量减去前袭期的量,一般可以理解为微分;
2、你说的是Delta吧,
希腊字母,其大写为Δ,小写为δ。
在数学或者物理中大写的Δ用来表示增量符号。
而小写通常在高等数学中用于表示变量或者符号!
风险管理里面有Delta对冲的说法 其他的话就是数学里面的意思了
3、是表示增加值,视情况有时表示值的变动(可大可小),有时表示微量变动,在求导时用,跟数学里用的微量类似。

H. 新闻传播学中提到的媒介的工具性符号资本是指什么

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一、虚拟经济:理解传媒产业市场化运营的新视角

当前我国传媒经营市场由于“金融资本、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资本形式的综合渗透,已开始呈现出媒体主导权、市场制约权与媒体、市场综合主导权之间的角逐与共存共生现象。”由此,传媒的市场经营也由以往的五个层面1.发行和广告,2.新闻生产流程中诸多环节的经营,3.新闻生产相关产业的经营,4.新闻媒介无形资产的经营,5.传媒的投资运营与资本运营[iii],增加了第六个层面即传媒金融资本市场的运营以及并购、重组,超越媒体吸收社会资本和网络虚拟经营(包括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经营整合后的新经营方式)等,与以往传媒资本运营主要依赖吸纳的外部资金不同,第六个层面所更多地体现为传媒主动使资本在流动中增值而不仅是引入外部资金。

在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形态一般分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均以自身独立统一的经济系统而存在:实体经济呈现的是由成本与技术支撑的价值系统,虚拟经济则呈现的是由心理和观念支撑的价值系统。[iv]从宏观上看,作为一个产业,上述传媒市场经营的六个层面中,发行和广告、新闻生产流程中诸多环节的经营、新闻生产相关产业的经营以及传媒的投资运营与引入式的资本运营中都是传媒实体的经营,而新闻媒介无形资产的经营与第六个层面的资本经营则是脱离传媒实体所进行的虚拟经济经营活动。

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的一种新的经济活动模式。实体经济是一种以现实的可感知的物质为存在形式和活动内容的经济形式,是传统经济社会的主要经济行为方式;而虚拟经济是指产生于实体经济运行基础之上的一种以抽象的虚拟的资本形式为运动主体的经济运行模式。[v] 虚拟经济是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但同时也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活动模式,虚拟经济具有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性、寄生性和周期性等特点[vi]。虚拟经济的基本运行方式,是以一种抽象的虚拟的价值形式运动的,目的是借助这种运动以追求最大化的利润即资本增值。目前,虚拟经济市场主要包括金融资本、产权资本和无形资本运作以及虚拟经营活动(Virtual operating)等。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活动模式,虚拟经济在西方主要国家的研究起步较早,而我国则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得以重视,特别中共十六大提出“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后,虚拟经济的研究日趋多元化和深入。

传媒产业作为特殊的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要发展、壮大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样需要借助和发展虚拟经济。目前,传媒虚拟经济运营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传媒金融市场(股市,债市,金融租赁市场与信贷市场等)的资本运作;二是传媒虚拟经济模式下的经营活动。因此,实施或者研究传媒虚拟经济市场运营的价值与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将传媒经济市场宏观上分为两个领域——传媒日常运营的实体经济市场和传媒运营的虚拟经济市场,有助于在理论研究上,全面地认识传媒经济市场;也有助于推进传媒的产业化运作和市场经营的多元化。

(二)相对于传媒日常实体经济的运营绩效而言,传媒虚拟经济的运营尤其是传媒的虚拟经济市场具有明显的融资杠杆效应和价值增值功能:一方面媒体可以将在虚拟经济市场上的融资投入到实体的运营上,解决传媒产业发展长期以来的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如电广传媒,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进入金融证券市场后,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上市几年就累计筹资30多亿元,被誉为“传媒投资第一股”;而后将资金用于湖南卫视等媒体的实体运营中,大大增强了传媒产业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传媒通过信用与产权的交易进行虚拟经营活动,成本相对低,可以直接实现为传媒实体的增值。

(三)有利于促进传媒集团的经营和改革,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产权改革、信用建设等。与此同时西方传媒虚拟经济运营中普遍使用的媒介资本结构设计以及上市媒介的虚拟股权激励机制等在我国还处在酝酿阶段,对这些前瞻性的关注和研究可以为我国传媒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四)对传媒虚拟经济市场的研究,还有利于探寻传媒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多种形式的、高绩效的虚拟经营活动和市场服务.

二、传媒虚拟经济市场运营的方式与特征

传媒虚拟经济市场运营的主要方式是资本运营。传媒产业的资本运营是一种借助金融资本市场、债市、期货、金融租赁市场与信贷市场等资本市场的融投资行为;而资本市场是社会经济主体之间进行资本融通的各种形式及与之相伴的各种交易关系的总和,既包括证券资本市场,又包括金融资本市场,还包括产权交易关系。

目前我国传媒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资本运营的主要有金融资本运营、产权资本运营和无形资本运营等几种。金融资本的运营主要是通过传媒业局部剥离上市进入证券资本市场(如电广传媒、北青传媒等)以及进入债市、信贷市场等。产权资本运营就是通过对产权的交易与运作,使传媒业的资本结构得以优化,从而实现资本增值;其方式包括现有传媒业产权的经营和产权的交易,以及传媒业利用股市进行的并购和重组等。无形资本运营通常包括契约权利型、知识产权型和关系型等几种方式。“新闻媒介的无形资产(虚拟资产)如品牌、无形资源如信息资源、模式资源、知识产权,无形产品如咨询、分析、判断等虚拟资本产品的价值,可能远远大于实体产品的价值。”[vii]因此,传媒无形资本的运营是传媒多元化经营的一个具有显著经营绩效的运营方式.

在我国传媒市场化改革的初期,对资本市场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如何吸引和引进各方面的资本包括外资进入传媒业的实体,以促进传媒的采编和经营等实体业务,理论研究也大部分聚焦于此。随着传媒产业改革的推进以及政策、制度口径放宽,对传媒资本市场的关注,则开始转移到传媒产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主动到资本市场吸纳资金或者投资从事虚拟经济的经营,进而为实体产业和市场服务。尤其是传播新技术的出现和传媒多元化经营边际的拓展,传媒虚拟经济经营的形式与模式更是日益增多,成为传媒虚拟经济市场运营的又一主要方式,其表现是:一方面相对于传统媒体的虚拟经济运营而言,网络媒体凭借技术构建的虚拟平台和整合传播的强势,虚拟经济的运营已相当普遍,国内三大门户商业网站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网络虚拟经济的表现主要有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网络竞技游戏商业化、网络虚拟货币等。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虚拟经济模式下的虚拟经营(Virtual operating)也日益增多,如与网络整合投资网游、构建虚拟经营平台等.

与传媒实体经济市场主要通过媒介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等以成本和技术为核心支撑不同,传媒虚拟经济市场是在传媒实体基础之上以观念支撑和心理支撑为价值系统的经营市场。其特征如下列对比表:

表一:传媒两种经济市场比较:

方式 特征
传媒实体经济市场
传媒虚拟经济市场

价值体系
成本支撑

技术支撑
观念支撑

心理支撑

运营内容
传媒实体经营包括产品生产、市场营运,广告收入
金融资本、无形资本运营,虚拟经营

资本方式
实体产业资本
虚拟资本及派生

产品价值运行
价值与使用价值一致
价值与使用价值背离

运营机制
新闻质量(内容)等
信用 产权(剥离后经营资产)

形态

新闻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包括采写编评,节目制作、交易,设备人员输出,实体投资,广告投放等。
股票、债券、期货、基金、地产、无形资产、网络虚拟货币、并购、咨询、知识产品、虚拟经营等.

关系
媒体 受众 广告商
媒体 投资者企业公司

模式经营绩效
广告绩效大

资本增值慢

成本相对高

风险相对小
增强传媒产业资本融投资能力

资本增值迅速

金融绩效显著

成本相对低、风险相对大

备注:传媒业实体经济运作和虚拟经济的运作不是完全界限分明的,有的经营是兼有二者的特性的,本文出于研究对比的需要将其相对区别分开。

传媒实体经济市场与虚拟经济市场二者是独立统一的“背离与共生”的关系。一方面传媒虚拟经济市场运作可以在实体的基础上,脱离实体部分,独立进行运作,如通过股市收购兼并以及借用实体的品牌从事虚拟经济模式下的经营活动包括投资地产、研究、咨询、增值服务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二者背离的愈远传媒虚拟经济运营程度就愈高,但如果过度背离就会脱节,产生很多风险和问题,对传媒实体部分会造成不利。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绝对统一共生的,传媒业可以通过虚拟经济经营融资和节约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但传媒虚拟经济的部分和运作始终都是以实体为基础和支撑的,离开了实体部分,传媒就无法从事虚拟经济的经营,二者是传媒经济市场这个共同体下背离而又共生的两个孪生体。

三、传媒虚拟经济市场运作的内在运营条件与保障

传媒实体经济市场交易的是媒介实体产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的节目栏目等;其市场运营的方式是以媒介产品内容为核心,在内容品质基础上进行的媒介产品所有权的交换与流通,媒介售卖的是“内容”或者“影响力”,进而通过发行或者广告获得经济收益。而传媒虚拟经济市场交易则与此不同,是以传媒实体的信用为中介,一般交易运营的核心是产权或者虚拟产权(符号化),进而直接获得资本增值或者经济收益。

传媒虚拟经济运营中媒介资本市场的金融运作,在本质上是利用传媒实体的信用(品牌、公信力、资产等),与交易或者投资对象进行的是关于传媒产权主要包括股权或者实体资产虚拟化等的一种交易。由于我国传媒业的特殊性,传媒产权不具有交易性,所以现阶段我国传媒业虚拟经济运营的产权一般是指剥离后的发行或经营资产的产权,而非传媒主体采编部分的产权;传媒虚拟经济模式下的经营活动则是主要借用传媒实体的信用(包括传媒的品牌、公信力等)和实体资产等的使用权所进行的投融资和虚拟经营活动。

因此,传媒虚拟经济运营内在核心是信用与产权,信用是推动运营的中介,产权是运营的实质,信用与产权是传媒业虚拟经济运营的主要条件。一般而言,信用在社会生活领域里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作为一种道德准则,规范人们之间的交往与相处;二是以道德底线形式出现,表现为具有强制力的法律制度,例如合同、债权担保、票据等;三是在经济领域里表现为经济活动的基本需要,即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人与受信人之间偿付承诺供给的基础上,以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购货方无须支付现金就可以获得商品和劳务或货币资金。而就传媒业而言,信用主要涵盖两个层面:一是传媒实体的信用即公信力,是新闻媒体采编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客观真实报道新闻的信誉;二是传媒业的商业信用即传媒在经营活动(包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经营)中的经济信誉。在一定程度上,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在现代传媒业虚拟经济活动中,信用交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信用已成为传媒业市场交易的一个必备要素,是传媒虚拟经济能够健康运行的基础性条件。在经济学中,信用还是一种基于信誉的符号化风险交易,包含了三个核心:信誉、风险和符号化。“信用的特征一是和市场概念相结合,二是它贯注着心理因素和道德标准,三是信用活动大部分都表现为符号化的信用交易”[viii],因此,传媒实行企业化运营尤其是虚拟经济的运营,信用建设至关重要。“世界传媒巨头威旺迪就曾因会计丑闻而深陷信用与资金的双重危机。”[ix]传媒实体应避免新闻造假、新闻炒作和公众关系失信等提升公信力,同时也要增强传媒的经济、金融信用,实现传媒企业化运营与信用再造,进而规避信用风险。

与此同时,产权是虚拟经济运营的制度条件。在产权经济学即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产权是一种制度安排,通常分为这样三类:一是使用一项资产的权利――使用权利即规定某个人对资产的潜在使用是合法的,包括改变甚至销毁这份资产的权利;二是从资产中获取收入以及与其他人订立契约的权利;三是永久性转让有关资产所有权的权利即让渡或者出卖一种资产。[x] 而在我国,传媒业是一个政策垄断性行业,其产权制度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传媒的产权不是商品,不具有交易性。“传媒集团的资产流动主要是靠行政部门下达指令,而很少有传媒集团资产的有偿转让和合理流动”,这是目前传媒业产权制度的一个缺陷。在传媒业虚拟经济运营中,无论是融资、并购等还是虚拟经营,其交易主体、交易对象和交易方式,都同一般的企业一样都是在实体基础上的一种虚拟行为,都强烈依赖信用和预期的支撑,都需要有产权作为制度条件,产权是交易和经营的前提。目前我国传媒业在产权相对不流通的情况下,经营活动基本上采取的都是“曲线”方式(如通过分拆业务上市进入资本市场的湖南电广传媒)。这种情况下,媒体产权仍有主管部门控制,投资者通过出资只获得对广告发行业务的股权。因此,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实行产权多元化,塑造真正的市场主体,是传媒业在未来进行大规模虚拟经济运营的一个关键.

另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传媒虚拟经济运营的物质基础。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经济运行的方式,新技术一方面蜕变了媒体的形态与特性,进而产生了一些新的经济模式,如网络经济中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的虚拟化以及电子货币等等;另一方面,新技术也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为传媒虚拟经济的运营提供了更为便利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结语

2006年10月为期两天的第四届虚拟经济研讨会在深圳举行。会议显示,虚拟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为虚拟经济的强势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虚拟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将日益显著。[xi]传媒产业作为我国一个新兴的市场化的产业,在发展传媒实体经济市场运营的同时,也需要培育、发展和规范传媒的虚拟经济市场。目前我国传媒业虚拟经济运营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虚拟经济市场运营空间还很大。相比国外传媒业如美国的传媒业,仅虚拟经济运营中的股市一项而言,截至2001年10月25日,美国传媒业共有195家上市公司,其中广告业50家,广播电视业84家,出版业61家,总市值4524亿美元,平均市盈率57倍,远远高于20倍的美国股市平均市盈率。[xii]

随着我国传媒业发展和政策调整的深入,虚拟经济市场运营空间也将毫无疑问的增大,这是传媒产业做强的内在需求。同时,由于“各种媒介市场的特质,同时驱动并制约媒介的经济行为,对于各种媒介市场的影响力,同样也驱动并制约了媒介的经济行为”[xiii]。因此,我国传媒业在进行虚拟经济运营的市场环境下,必须重视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与问题:

1、政策壁垒与政策风险问题。由于我国传媒宣传与经营的二元属性,在妥善解决如何处理媒体经营职能和宣传职能关系之前,媒体通过发行上市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将会受到产业政策的限制。与此同时,对目前已经上市的传媒而言,由于采取采编与经营两分开的形式,剥离经营部门改制上市风险大。尤其是在报纸发行不赚钱,而广告市场又不景气的情况下,只包装广告业务上市意义不大。

2、经济风险问题。由于虚拟经济中的金融资本市场包括股市、债市、期货、期权等本身就是风险经济,传媒业进行虚拟经济的运作也不可避免存在着金融和经营风险。

3、传媒产权改革和信用建设问题。传媒市场是主体之间自愿互利的交换活动的总和,交换关系是市场关系,而交换的实质是权利的相互让渡。产权和信用是传媒虚拟经济运营的关键之一,传媒产权改革和信用建设也是传媒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

4、传媒虚拟经营的规范与管理问题。目前传媒业投资房地产(地产属于虚拟经济)、网游以及无形资产的运营、虚拟资产的交易等,都有一定的发展,而对这方面经营的评估与规范管理还不完善。

5、如何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共生”问题。传媒虚拟经济运营是建立在实体基础之上的,并最终为传媒实体服务的。因此既要大力发展传媒产业的虚拟经济,又要防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过度背离。否则,传媒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挤占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其结果必然导致传媒市场运营的衰退或结构性失衡。

I. 社会学符号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有什么样体现

符号经济来的概念最早是由源美国经济学家彼德·德鲁克(Peter Drucker)于1986年提出来的,他将经济系统分为两种,即实物经济和符号经济。所谓符号经济是指货币和信用,即资本的运动、外汇汇率和信用流通,实质经济即产品和服务的流通,并进一步分析了世界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即“符号经济已经取代实物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车轮,而且大体上独立于实物经济,这是一个最为醒目而又最难理解的变化”。

阅读全文

与符号经济和文化产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