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自贡井盐产业发展现状

自贡井盐产业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1-01-16 05:12:43

㈠ 自贡的井盐是怎么形成的

地下的盐层是上亿年以前堆积和地壳运动还有特殊环境下形成的,后来人类文化的发展通过打井发现井水是咸的,以后就开始规模化开发地下盐,所以叫做井盐。

㈡ 自贡的盐业历史

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200多年前人工开凿了第一口千米深井。欲详细了解自贡的盐业历史,燊海井和西秦会馆这两个地方不要错过。

㈢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术的基本资料

所属地区: 四川 ·遂宁 · 大英县
文化遗产名称: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术
遗产编号: Ⅷ-64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 2006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 四川省自贡市、大英县
遗产级别:国

㈣ 自贡井盐开采完了嘛现在久大盐业是合成盐嘛

没有,根据自贡的盐矿的地质储量,按现在的年生产能力,在无新矿源发现的情况下,耗尽需要1000年。久大的盐不是合成的,盐不用合成。我国有井盐,湖盐和海盐。用于食用的都是井盐和海盐。湖盐一般用于化工。

㈤ 自贡的井盐是怎么形成的

井矿盐都是内来陆水体沉积而成,基本自上不与其他矿物质共生,也就是说,这地方原来是一个大海,后来海水被地壳埋住了,水分蒸干后留下的就是盐,所以盐矿一般一大片都是几百米厚的盐层,其中没什么矿物杂质。

井矿盐都是用水采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在盐层上打两根管子进去,一根注入清水,另一根出来的是饱和盐水(别忘了盐是溶于水的),然后将这些饱和盐水蒸发掉,就得到盐。

(5)自贡井盐产业发展现状扩展阅读:

井盐和海盐区别:

海盐是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加工后的海盐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氯化钠之外,还可能含有铜、铁、镁、钙等其他微量元素。不同产地的海盐所含有的微量元素不同,从而会产生不同的颜色,除了常见的白色外,也有黄褐、灰褐、淡红、暗白色的。

井盐是运用凿井法,汲取地表浅部或地下天然卤水加工制成,加工后的井盐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氯化钠之外,还可能含有镁、钙等其他微量元素,其颜色一般为白色。

㈥ 自贡盐业历史

四川省自贡市是以盛产井盐著称。自贡开采井盐已有 2000年的历史。据记载,历代盐工在自贡先后钻井13000多口,有的 井深达1000米,即使以平均300米计,等于凿穿了400多座珠穆朗峰。
盐业从凿井、汲卤、输卤到煎盐,分工很细,工序繁难,工程费用和设备投资颇多。每开一井,一般需要一二年至四五年,最多的需十余年乃至数十年;凿井投资,浅者以千两计,深者以万两计,甚至有费至三四万两而不见功者。经营井灶的企业主,大多数凑资朋充,采取合伙制度,以使资力雄厚。在富荣产区,投资者(称客人)和地主以租佃和合股的形式做井,有“年限井”(或称客井)和“子孙井”之分。道光朝以前多为“年限井”,即凿井成功后,投资者按照比例只享有一定年限的股份及其收益,届期将井及其设施全部无偿地交还地主;“子孙井”在开凿成功后,由投资者与地主长期共同拥有所有权。随着凿井技术的提高,井深相应增加,投资者付出的垫支资本数额持续上升,改变了股份结构中投资者与地主原来分占的比率,“年限井”逐步过渡为“子孙井”。一般情况下,地主在井成投产后,占有股份的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称“主日份”、“地脉日份”或“地脉锅口”;其余大部股权归投资者所有,称“工本日份”,“客日份”或“开锅水份”;在有承首人(集资凿井的发起人或组织者)的情况下,还需从地脉日份或锅口中拨出部分股份,作为给承首人的报酬,称“乾日份”、“团首日份”或“开锅水份”。
井盐产区的投资者,主要是商人,其中尤以陕西、山西商人为多。他们多以盐商和经营典当起家,首先从控制川盐运输领域入手,以“租引代销”手法,获取大量利润,继而进一步控制广大川盐销售口岸,在各地开设盐店,积累巨额财富;最终多与当地土著合伙,将商业资本投向盐业井灶,转化为产业资本。
汲井烧灶的盐业劳动者,多系丧失生产资料的农民,以论工受值的方式出卖自身的劳动力。他们之中既有当地土著,又有来自全川各县者,而来自贵州、江西、陕西、云南等地的流民,佣工井灶借以营生者,尤不可胜计。
由于井盐生产过程中需要分工协作,故而井、灶、笕中都需有各类专门工匠,如凿井、治井的有山匠,煎盐的有烧盐匠,设卤笕的有笕山匠,安火笕、置火圈的有灶头,运卤的有担水匠,按照专业程度和不同工种取得工资;灶头、山匠颇受井主重视,甚至山匠具有招工权,以利井灶生产的正常进行。清末富荣盐场按井、灶、笕生产过程的粗略估计,劳动分工达四五十种。在井、灶、笕中,分别置有掌柜、经手、管事、外场等管理人员,并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采用“龙门帐”的固有复式帐法,代表了当时中式会计的最新水平。在此基础上,19世纪后期,形成了一些大的盐业手工工场,如富荣盐厂号称“四大家族”之首的王三畏堂,极盛时拥有黄、黑卤井数十眼,各灶天然气锅七百余口,常年雇工达一千二百余人。20世纪初,四川井盐业中某些手工工场一度使用机器汲卤,向近代化工业过渡,但未获成功。

㈦ 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是

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是自贡,故选A。

千年盐都自贡地处四川南部,东汉内章帝时期开始,有近两千容年的井盐开采生产历史,迄今仍然是我国最大的井矿盐生产基地之一,年产井盐200多万吨。

井盐的开采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东汉章帝时期,后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到明清鼎盛时期可供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使用,销往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过个省份。根据史料记载,在井盐开采的2000多年历史中前后钻井13000多口,有的井深可达1000米。

(7)自贡井盐产业发展现状扩展阅读:

自贡井盐的盐矿形成于中生代早期三叠系时期,最早这里是一个海洋,后来由于地壳上升,逐渐形成一个内陆的咸水湖。那时的天气更像现在的新疆,由于干旱的天,湖水不断蒸发,湖里的盐份开始沉积,等湖水完全蒸发掉,就形成两亿年前的“罗布泊”。

沧海桑田,经过两亿年的变化,四川盆地不再是干旱的荒野,而是山清水秀之地,两亿年前的“罗布泊”也被后面的风沙堆积物、河流沉积物以及湖水沉积物等给掩盖,至到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才被人门所发现。

㈧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术的历史发展

被誉为中国盐都的自贡市是冲击式顿锉钻凿技术的发源地,这一技术经历了东汉至宋初大口浅井的孕育期、宋代卓筒井的转型期、明代至清代小口深井的成熟期等发展阶段,有1900多年的历史。
自贡的井盐生产发端于东汉,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在咸丰、同治年间成为四川井盐业中心,其井盐遍销于川、滇、黔、湘、鄂诸省,供全国1/10的人口食用。井盐钻井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人工挖掘井、顿钻凿井和现代钻井三个时期。
一是起源于东汉章帝时期(公元76~88年)的人工挖掘,历经了近两千年历史;
二是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四川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了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凿出了数以千计的卓筒井,使钻井技术从人工挖掘发展为机械钻井,即绳索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它开创了世界现代钻井技术的先河。至清代道光年间(1835年),开凿出了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标志着古代井盐钻井技术的成熟。
卓筒井是一种井眼如碗大,深数十丈的盐井。它采用一种被称作圜刃的锉头顿击井底,破碎岩石;同时,又使用一种装有牛皮活塞的汲筒捞取凿出的泥沙;成功地解决了钻井、洗井、固井等问题,取得了机械钻井的成功,开创了人类钻井的先河,推动了世界钻井技术的发展。
明清时期,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在自贡地区逐渐臻于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顿钻凿井工艺。这包括:细密的凿井程序,钻头和钻具的改进,测井与纠斜,以及巧夺天工的修治井技术。
第三阶段是从1943年开始的机器钻井,一直到今天。

阅读全文

与自贡井盐产业发展现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