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上海重点发展服务产业规划

上海重点发展服务产业规划

发布时间:2021-01-13 22:23:15

⑴ 上海适合发展什么产业为什么

《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于2006年1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1号文件正式发布。规划纲要围绕国家战略,立足上海实际,对上海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作了战略部署。今天,《规划纲要》全文向社会正式公布。整个规划呈现四大亮点:

确立标杆:以知识竞争力为测度的区域科技创新标杆。“知识竞争力”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地区将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转化为知识经济产出以及社会财富的能力。将“知识竞争力”作为测度上海科技创新的标杆,为动态观测、持续跟踪全球主要都市(地区)竞争力的变化及差异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视角。参照“知识竞争力”这一标杆,根据自身基础和上海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责任与使命,上海确立了中长期科技发展的目标。

突出主线:“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定位上,在确保一定科学发现作为必要战略储备的前提下,重点关注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益;路径上,在若干优势领域内聚焦有限目标,持续增强上海自主创新能力;抓手上,将战略产品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作为上海科技创新的两个重要突破口;载体上,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联合攻关。

聚焦重点:以四大战略需求为标志的科技引领工程。上海重点围绕健康(Healthy)、生态(Ecological)、精品(Advanced manufacturing)和数字(Digital)上海建设的战略需求,实施引领工程(“引领”与英文Head相对应,四个字母分别为四个上海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规划纲要按照“11个应用方向——33个战略产品与功能——相关关键技术”的脉络部署。

突破瓶颈:以三机制一体制为重点建设科技创新体系。规划纲要针对制约上海创新能力发挥的瓶颈,提出以“三机制”与“一体制”为核心的上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任务,即重点围绕核心资源形成机制、企业动力激活机制、市场价值实现机制以及科技统筹管理体制的建设。

⑵ 北外滩的重大规划

2020年,上海将成为世界级的航运中心《意见》明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是——能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本、技术、信息和人力等资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链,从而带动国际经济中心的建设。与此同时,也带动融资、结算、汇兑、保险、航运金融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及金融创新活动,通过上述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的累积、提高,能够促进国际间资本、资金的合理有序流动。
据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北外滩、陆家嘴、洋山保税港、临港新城、外高桥保税区等区域。其中,北外滩是上海唯一以航运服务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其他功能区进行错位互补。至此,北外滩“世界级”规划正式浮出水面。根据《上海市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规划》:北外滩的发展定位是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围绕发展定位,确定了“一个基地、三个中心”的发展目标,即:把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成为企业总部基地、航运要素集聚中心、国际邮轮客运中心和口岸服务中心。北外滩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就是要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集聚发展航运交易、海事法律、航运金融保险、航运信息等行业,要为上海现代物流业、航运业提供高层次的服务,要体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实力。 一是航运历史文化悠久。北外滩有航运渊源的历史建筑、文化资源众多,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北外滩区域内沿黄浦江的码头一直是上海航运业特别是外贸进出口货物和散货运输的重要操作场所,而位于北外滩的国际客运站也是当时上海唯一的国际客运码头。
二是航运物流企业集聚。据统计,北外滩地区集聚了2000余家航运物流类企业,其中包括我国航运业的三大巨头:中海集团、中远集运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
三是航运要素集中。落户北外滩的各类航运功能性机构和协会有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海事局、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等14家。
四是具备硬件(商务环境)的支撑。北外滩作为上海市新兴商务区之一,良好的商务环境正逐步受到各类企业和市场的青睐。最新数据显示:到2010年,北外滩约有100万平方米的高档商业、商务楼群陆续建成投入使用。
在未来的几年中,北外滩将按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求,围绕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北外滩的区位优势和航运产业基础,依托航运物流行业功能性机构和协会,重点吸引船公司尤其是世界大型班轮公司、物流企业、船代货代企业、邮轮公司、海事法律商务会展机构等入驻,加快航运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与保险、仲裁公证公估、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航运物流服务产业,着力培育航运市场服务、进出口物流服务和国际客运服务等三大功能。 伦敦,是现在全球最知名的港口,同时也是最早的港口。从19世纪末至今,伦敦一直保持着全球顶级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比如,伦敦汇聚了全球航运服务业。2004年伦敦航运及航运服务业带来的利润甚至为鹿特丹港的1.28倍。2000年伦敦航运融资放贷总额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0%;航运保险费收入32亿英镑,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航运仲裁年案值4亿美元,航运经济交易金额340亿美元,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0%;航运就业人数达14000人。
比如,伦敦航运业的发展催生了与航运相关的金融、保险、法律、交易、中介服务、信息指数、行业组织等航运服务业。各种海事协会、保赔协会纷纷在伦敦落户,促进了伦敦海事法律体系的完善。
再比如,伦敦高度发达的金融服务在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伦敦控制了全球船舶融资市场的18%,油轮租赁业务的50%,散货租赁业务的40%和船舶保险业务的23%。
此外,全球67%的船东保赔协会保费基本也都集中于伦敦。伦敦能够做到这些是因为在过去几十年吸引了大批外资银行并吸引了相关海运基金在伦敦上市。此外,伦敦还拥有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灵活稳定的劳动力市场以及宽松适当的监管机制。
但是有研讨报告指出:虽然国际航运服务业中伦敦仍然排名第一,但未来10—20年内伦敦将丧失其航运服务的优势地位。而航运高端服务转向亚洲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东移的目标无疑以中国为首选。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全球制造业和贸易的转移使得航运重心在亚洲,而航运服务中心却在欧洲,有“鞭长莫及”之感;其次,世界知名的国际航运中心伦敦、鹿特丹、纽约等城市的高房价、高工资不断提高着其提供航运服务的成本;最后,2009年上海港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货运港、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港口,具备了发展航运高端服务的充分条件。
由此可见,伦敦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正在东移亚洲,中国无疑是首选,“两个中心”的《意见》已经明确上海的定位是国际航运中心,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必将在11年后凸显,北外滩作为航运服务集聚区的功能也将在2020年得到国际认可。届时,北外滩将吸引更多的航运业企业总部入驻。

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将上海建


(1)读图,结合材料,上海港泥沙淤积比较严重,需挖泥船经常作版业,船舶大型化,工业向郊权区搬迁是导致上海港向更深水域迁移的主要原因.
(2)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以城市为依托,通过铁路、公路、长江与全国各地相连,经济腹地广;上海港地理位置优越,海运运输量大,长距离运输可降低成本.
故答案为:
(1)向航道更深的水域迁移.船舶大型化,吃水深度增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上海工业企业向郊区搬迁,部分货源地外移.
(2)通过长江航线与京沪、沪杭线联系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货物的运输需求量大,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港是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货物转运量大;外贸货物多以体积、重量大,或附加值较低的商品为主,长距离运输,水运可降低成本.

⑷ 上海十三五规划十个城市副中心有哪几个、'

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中 是规划 10个 城镇副中心,不是城市副中心!
上海城市副中心只有4个:徐家汇、 五角场、真如 和 花木 四个城市副中心。

⑸ 上海十三五规划十个城市副中心有哪几个、'

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中
是规划
10个
城镇副中心,不是城市副中心!
上海城市副中心只有4个:徐家汇、
五角场、真如

花木
四个城市副中心。

⑹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远景规划

1、高新区的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经过15年的发展,上海张江高新区“一区六园”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62.9亿元,占全市的15.6%,较“九五”期末增长346.3%;创汇146.3亿美元,占全市的16.1%;实现利税273.4亿元。上述指标分别较“九五”期末增长了346.3%、674.2%和436.0%。其中,高新区内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413.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682.2亿元,增长了3.06倍;工业总收入由449.7亿元增加到1912.9亿元,增长了3.25倍;工业总利税由62.6亿元增长到147.3亿元,增长了2.35倍;出口创汇由9.65亿美元增长到128.2亿美元,增长了12.28倍。在吸引外资方面,高新区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2005年底,共吸引外资353.2亿美元,区内共有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138家,有外资研发机构 84家。2004年和2005年全国53个高新区综合评比,上海高新区均名列前茅。特别是,通过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张江核心园六年来,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税收总额年均增长分别高达75.58%、51.23%和59.23%。
2、若干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作为上海张江高新区的组成部分,各分园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相关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取得了较明显成效。如张江核心园围绕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建设和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构筑和完善产业创新链,通过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区等功能小区的建设,凸显园区的主体功能,目前张江核心园的集成电路产业占据了国内半壁江山,成为全国最大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形成了国内最密集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基地;漕河泾园坚持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高产出”项目,集聚了中外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1200多家,形成了以信息业(包括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及其软件)为主导、新材料产业不断壮大的格局,园区单位面积产出超150亿元/平方公里,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金桥园集聚了电子信息及现代家电、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的一批大企业,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主导产业;上大科技园、中纺科技园和嘉定园也结合各自实际,初步确定了主要发展产业。
3、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上海张江高新区充分利用上海优良的工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加快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张江核心园先后建立了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吸引集聚了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大批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级人才,也诞生培育了一大批本土民族品牌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漕河泾园构建了从孵化器到产业化基地的多层次、接力式孵化体系,对入驻企业进行全方位孵化培育。截止2005年底,“一区六园”共有进驻企业3171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35家。2005年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682.2亿元,较九五期末增长了306%,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的40.1%,展讯通信、微创医疗、中信国健、万达信息、上海贝岭、盛大网络、携程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茁壮成长。
4、高新区的软硬环境逐步优化。通过政策扶持、资源集聚,特别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海张江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如漕河泾园实行开发公司开发建设模式,较好地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张江核心园、金桥园等也打破了原有政府投资模式,实行政企分开,金桥和张江开发公司还先后上市,有效地推动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许多政策在高新区先行先试,取得了诸多成效,并被推广应用或上升到法律规范。如2001年市政府出台的《上海市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对张江核心园实行政策聚焦,该政策在对入园企业规定了优惠政策之外,还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近年来,高新区还加大了创新文化建设,张江核心园举办了科技文化节等主题活动,积极营造“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和“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园区文化和创业氛围。各分园还十分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建设,金桥园、漕河泾园、中纺城园和张江核心园等园区先后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⑺ (1)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上海中心城区的“辅城”--临港新城,将在南汇崛起.据规划,临港新

(1)①297×14%≈42,
297-102-79-42=74,
74÷297≈25%,
102÷297≈34%;
79÷297≈27%;
规划面积(单位:平方公里) 占临港新城规划总面积的百分比
主城区 74 25%
主产业区 102 34%
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 79 27%
综合区 42 14%
297
688
=43%
答:临港新城占全区总面积的43%;

(2)S=8 2 -4 2 -(2 2 -π?1 2 ),
=44+π,
=47.14(cm 2 );
答:滚过的面积为47.14平方厘米.

阅读全文

与上海重点发展服务产业规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