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徐州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

徐州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13 20:58:33

Ⅰ 徐州改革开放的成果

世界最大太阳能多晶硅生产研发基地 世界最大冰箱冰柜生产基地 亚洲最大的淡水水族馆(水上世界) 亚洲第二大编组站(徐州北站) 中国第一座具有纯正(印度)佛教风格的寺庙(龙华寺,公元412年) 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民间寺庙(丰县永宁寺,建于永平初年) 中国跨铁路股数最多的大桥(和平大桥,37股) 中国最大的城市生态湿地公园(九里湖公园) 中国四大家居物流建材中心之一(徐州八里)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国国最大的高速数控机床研发制造基地 华东最大的食品城(淮海食品城) 中国最大工程机械生产研发基地 中国最大特种工程汽车生产基地 中国最大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中国最大的摊铺机租赁商集聚地 中国最大摩托三轮车生产基地 中国最大电瓶三轮车生产基地 中国最大的固定机械租赁市场 中国最大板材加工出口基地 中国最大豆奶制品基地 中国最大的光伏电站 中国最全的苏轼景区 华东最大电解铝生产基地 京杭运河上最大的港口产业集群 淮海经济区最大的金属交易平台(金地商都五金机电城) 淮海经济区首家4D动感影院(云龙湖水上世界) 淮海经济区第一家5A级国际影城(星美国际影城) 江苏首家获批的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基地 江苏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古彭广场) 江苏最大的软件园(徐州软件园) 江苏唯一的新能源国家产业基地 江苏最大高效农业基地 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 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跨国公司眼中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 (唯一)中国工程机械之都 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 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6连冠 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 中国十大幸福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书法名城 江苏省文明城市 2010年江苏省唯一入选的首批国家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城市 2008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第三位(徐州工程机械) 2009中国百佳产业集群(铜山工程机械) 2009中国百佳产业集群(邳州板材加工) 2009中国百佳产业集群(沛县铝材加工) 2009中国最具竞争力低碳产业基地城市 2009中国十佳投资环境城市第二名 2009年度十大活力地级以上城市 2009全国金融生态环境50强城市 2009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 2009中国十大品牌经济城市 2009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2009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2009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2009首批中国创业之城 2009大陆最佳投资城市 2009中国最安全城市 行政区划 行政区类型:地级市 云龙区面积 118平方千米,人口 30万人。邮政编码221009。 鼓楼区面积 212平方千米,人口 38万人。邮政编码221005。 九里区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 25万人。邮政编码221040。 贾汪区面积 690平方千米,人口 49万人。邮政编码221011。 泉山区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 43万人。邮政编码221006。 邳州市面积2088平方千米,人口169万人。邮政编码221300。市人民政府驻运河镇。 新沂市面积1571平方千米,人口 99万人。邮政编码221400。市人民政府驻新安镇。 铜山县面积1856平方千米,人口118万人。邮政编码221100。县人民政府驻铜山镇。 睢宁县面积1767平方千米,人口132万人。邮政编码221200。县人民政府驻睢城镇。 沛县面积1349平方千米,人口115万人。邮政编码221600。县人民政府驻沛城镇。 丰县面积1450平方千米,人口116万人。邮政编码221700。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经济概况徐州经济已经基本形成了装备制造、能源、徐州商圈、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四大千亿元支柱产业,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为新兴产业,煤炭、电力、建材、轻纺、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3家企业名列中国最大500家企业,10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百强,5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中国或江苏省第一,徐工集团、天宝集团、维维集团、保利协鑫是中国同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徐州传统服务业起步较早、基础扎实,现代服务业业态健全、层次较高,金地商都、沃尔玛、家乐福、金鹰国际、中央百货、金地商都等国内外知名商家纷纷入驻,形成了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档次最高的“中心商圈”。 近年来,徐州市充分利用江苏省加快苏北振兴和开发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有利时机,按照“点线面推进、大项目带动、城市间协调发展”的思路,着力实施“大工业支撑、大项目带动、大商贸流通、大城市建设”四大战略,使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经济总量提速进位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B>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3.9%,增幅比前三个季度分别提高1.1、0.6和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比上半年提升两位。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完成250.56亿元、1249.04亿元和890.56亿元,分别增长4.7%、14.7%和1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500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 收入效益稳步提升发展质量不断改善 </B>财政收支增速加快。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67.63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64.34亿元,增长30.6%,增速高于全省12.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55.89亿元,增长28.6%。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69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6951元,增长11.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位。 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77.92亿元,同比增长28.2%;实现利润286.88亿元,增长29.9%;实现利税590.22亿元,增长28.8%。 内需强劲外需改善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B>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4.57亿元,同比增长29.9%;规模以上投资1568.99亿元,增长35.1%,增速高于2008年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规模以上投资中城镇投资完成1337.56亿元,增长3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农村投资231.43亿元,增长57.7%,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房地产开发投资159.06亿元,增长21.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 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97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10.57亿元,增长1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98.39亿元,增长18.8%。农村消费市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6.9%,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Ⅱ 徐州经济的发展目标

突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实现更大突破。瞄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一主攻方向,紧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环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打造徐州经济“升级版”。
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增后劲调结构的有力抓手,计划安排重大项目200项、总投资3623亿元,其中当年实施180项、年度投资983.5亿元。加快实施郑徐客专、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观音机场二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徐工重型汽车、升华电梯制造、中能技改、雨润物流中心、龙英纺织等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力度,力争徐宿淮盐铁路等20项前期推进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坚持“四招四引”,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专题招商和以商引商,创新招商活动形式,精心组织好北京、上海、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等系列招商活动。着力稳定外贸出口,支持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申报国家级工程机械和地坪地材出口基地。坚持提升硬件和优化环境双管齐下,加快中心商圈、新城区商圈、西部商圈、高铁生态商务区等重点商贸板块建设,提升特色商业街区服务功能,积极促进信息消费,从严打击价格欺诈、假冒伪劣等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打造区域消费高地。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立足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抓住项目建设、培育领军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创建特色基地等关键环节,推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九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将徐州打造成为具国际竞争力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高端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引导各县(市)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培育2-3个新兴产业。立足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拉长增粗六大千亿元工业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技术、工艺、设备和营销管理方式,争创国家级、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对接国家和省化解产能过剩方案,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立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必康物流分拨中心、综合物流园、钢铁再生利用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健全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商贸物流业扩容提质;抓好云龙湖5A级景区创建,规划建设贾汪旅游集聚区,加快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创新服务理念、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大力培育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等服务业态,积极发展物流快递、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及家政、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
大力扶持实体经济
坚持扶大扶优扶强,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和百亿规模企业服务绿色通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向上下游辐射延伸,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对1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实施对口帮扶,在融资担保、企业上市、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扶持中小企业加速成长。积极开展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全面落实“营改增”等财税扶持优惠政策,进一步做好银企对接,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题。规范实施增减挂钩和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试点,继续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力度,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用地需求。
提高集约集聚发展水平
强化开发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健全开发区考核机制,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和集聚吸纳力,促进主导和新兴产业向园区集中集聚。支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打造太阳能光伏、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链。推动高新区创建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扶持泉山开发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帮助新沂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指导睢宁临空产业园、铜山利国工业园、贾汪江庄工业园申报省级开发区,支持丰县、沛县、邳州开发区创建创新型园区。坚持优进劣出、动态发展,推进50家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加快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融合,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加快城镇化步伐,力争年内县域城镇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扎实推进新一轮“丰县崛起”行动计划,赋予“突破睢宁”战略新内涵,确保丰县、睢宁达到省全面小康评定标准;加快促进沛北一体化,支持邳州、新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强铜山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主城区的对接,加快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促进县域争先进位,增强发展活力和整体实力。
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探索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新增农田托管65万亩以上,壮大农民专业合作和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实施“2020工程”,新增和改造升级设施农业20万亩,新建扩建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场20个。深入推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切实加强9个农业示范区、吕梁风景区10个生态农场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完善等环节,发展壮大果品、肉鸭、奶业、大蒜和食用菌5大主导产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利工程管理,继续实施山区水源工程,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和粮食高产创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徐州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16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经济总量进入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前25名。

Ⅲ 徐州经济发展状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2006年,徐州在中国200个城市中排名第42位,处于江苏省北部各城市领先位置。这份报告还显示徐州在“文化竞争力”、“区位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方面排名比较靠前,其中文化竞争力排名全国第10位。有关专家指出,徐州竞争力稳定增强,预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徐州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教实力较强,招商引资环境优越,经济社会发展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徐州处于东部沿海开发和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连接带,是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两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具有显著的东靠西移、南北对接、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区位战略特征。同时,徐州也是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江苏省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作为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正在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速推进,努力把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成为江苏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让徐州成为沿东陇海线上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战略优势的经济发展“活力之城”。2008年,徐州实现GDP2007.36亿元,增长13.5%,人均GDP实现23069元。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内地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徐州名列第33位,比2003年前进了17位,与北京、沈阳等15个城市一起被评为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城市。
徐州工业已经基本形成了机械、建材、化工、食品为四大支柱产业,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为新兴产业,煤炭、电力、建材、轻纺、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3家企业名列中国最大500家企业,10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百强,5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中国或江苏省第一,徐工集团、天宝集团、维维集团是中国同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徐州传统服务业起步较早、基础扎实,现代服务业业态健全、层次较高,金地商都、沃尔玛、家乐福、金鹰国际、中央百货、王府井百货等国内外知名商家纷纷入驻,形成了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档次最高的“商贸中心圈”。
近年来,徐州市充分利用江苏省加快苏北振兴和开发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有利时机,按照“点线面推进、大项目带动、城市间协调发展”的思路,着力实施“大工业支撑、大项目带动、大商贸流通、大城市建设”四大战略,使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徐州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建材、化工、食品为支柱产业,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为新兴产业,煤炭、电力、建材、轻纺、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徐州交通便捷发达,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纵横交会,已经开工建设的京沪高铁、徐兰高铁和规划中的京福高铁在徐州贯通;5条国道、20条省道、5条高速公路在徐州纵横成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50公里,在中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市区距离 和平桥夜景连云港国际港口只有200公里,并与高速公路相连,运河及海上运输均较为便利;徐州观音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国内20多条航线;鲁宁地下输油管道纵贯境内,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
经过中铁十局建设者历时三年的建设,中铁十局第一个BT项目、徐州市和平路东延工程———徐州和平大桥于08年6月6日上午正式通车。这座跨37股铁路,也是目前国内跨铁路最多的大桥,成为徐州连接新老城区的“黄金通道”,和平大桥为徐州第一座高架桥。
公路
全国地级城市罕见的22条主干、四环线和90条县乡公路格局(在所有的地级市只有徐州一个城市)
国道:1、311国道(徐州—西峡)全长:1748公里
2、104国道(北京—福州)全长:2024公里
3、205国道(山海关—广州)全长:3160公里
4、206国道(烟台—汕头)全长:2375公里
5、310国道(连云区—天水)全长:1613公里
高速公路:1:连霍 2:京沪 3:京福 4:徐宁 5:徐济(建设中)
铁路
京沪铁路、陇海铁路、新长铁路(哈三铁路)交点,及在建京沪高铁,徐兰高铁和规划的京福高铁交点。徐州通,则全国通”。作为“中国铁路之咽喉”,南来北往徐州,乘火车极为方便
1:徐州是全国第二大铁路枢纽
2:徐州站是中国第八大火车站(前七名分别是:1.北京 2.郑州 3.上海 4.广州 5.深圳 6.武汉 7.南京)
3:徐州北是中国最高等级编组站(双向三级六场)之一,全国八个(其分别是徐州北、哈尔滨南、沈阳南、丰台西、石家庄、郑州北、株洲北、南仓)
4:徐州是中国京沪铁路的重要中心站点
5:徐州是中国陇海铁路的重要中心站点
6:新沂是中国哈三铁路的重要中心站点
7:徐州是中国最高等级高速铁路京沪线(建设中)中心站点及徐兰高铁的东起点(规划中)
航空
徐州观音机场简介绍------是淮海经济区最大的民用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高峰小时客流量800人次的需要。飞行区技术等级4D级,拥有全天候航管、导航、气象、通讯、灯光等配套设施。在全国142个营运机场中,可起降747大型客机以上的空港只有17个,观音机场就是其中之一排名约12。 观音机场现已开通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昆明、海口、成都、大连、太原、厦门 、温州等城市的航班。
航运
1:徐州京杭大运河港口是全国内河十大港口之一
2:万寨港是国家级内港
3:邳州港、双楼港、孟家沟港担负国家北煤南运的中转重任!是华东能源的重要集散地,年吞吐能力为2000万吨
4:徐州城内共有河流213条,其中已定级航道51条,总里程1065.2公里,其中国家级、省级航道各1条
管道运输
徐州市区内的华东输油管理局是鲁宁石油管道的经由地,管道运输在徐州境内长128公里!是国家石油命脉组成部分!(管道运输指通过管道对气体、液体等的运输。包括:原油、成品油的管道运输;天然气的管道运输;水的管道运输;其他管道运输。) [编辑本段]城市规划 新城区
●现代化特大城市
●完善老城区建设新中心
●位于主城区东南部的新城区已经启动建设,新城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起步区10平方公里
●响应江苏省“三圈、五轴、四个特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布局
●体现“城市化、现代化、生态化”发展趋势
●制定“双核心、五组团”的空间格局,搭建城市快速成长架构
●2020年规划市区人口300万人、主城区220万人
●新城规划
●徐州都市圈 徐州都市圈是江苏省于2000年在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为全省三大都市圈之一。范围包括:江苏省的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安徽省的宿州市,淮北市;山东省的枣庄市,济宁市的微山县;河南省商丘市的永城市,共涉及8个地级市,其区域构成以江苏省境内为主体。空间组织:核心层以50KM为半径,包括徐州市区和铜山、邳州、沛县三县(市);紧密层以100KM为半径,包括徐州市睢宁、丰县、新沂,宿迁市,商丘市的永城市,安徽的宿州市和淮北市,山东的枣庄市和济宁市的微山县。
旅游规划
○整合七大旅游板块:做大两汉文化, 做足军事文化,做美云龙山水,做实彭祖遗韵,做活民俗文化,做亮工农业旅游,做全城市旅游功能
○建设十大旅游景区:楚王陵两汉文化景区,淮海战役红色旅游景区,云龙湖风景区, 珠山佛教文化景区,龟山汉墓二期扩建工程,新沂马陵山景区,丰县百里生态旅游观光带,军事文化大观园, 古运河文化旅游观光带,故黄河风光带。
○推出八大旅游品牌:一是两汉文化精品探访游品牌;二是云龙山水胜迹游品牌;三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红色旅游品牌;四是彭祖文化故国游品牌;五是徐州民俗文化娱乐游品牌;六是生态农业观光游品牌;七是“一山一水两汉三孔”区域旅游品牌;八是亚欧大陆桥长线跨国游品牌。 [编辑本段]高等院校其中有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徐州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学院(徐州空军学院)、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教育学院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广播电视大学、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编辑本段]友城交往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在国际交往中特色鲜明,优势独特,结好城市数量在中国同等规模城市中名列前茅。
徐州结好城市
◇法国圣太田市/圣埃蒂安市(Saint-Etienne,France)
1984.03.27
◇美国纽瓦克市(Newark,USA)
1993.04.21
◇日本半田市(Handa,Japan)
1993.05.27
◇奥地利莱奥本市(Leoben,Austria)
1994.08.29
◇德国波鸿市(Bochum,Germany)
1994.09.16
◇乌克兰斯洛沃格勒州(Kirovograd,Ukraine)
1996.08.31
◇澳大利亚大丹德农市(Greater Dandenong,Australia)
1996.09.12
◇俄罗斯梁赞市(Ryazan,Russia)
1998.05.13
◇巴西奥萨库斯市(Osasco, Brazil)
1999.05.11
◇韩国井邑市(Jeong-eup,Korea)
2000.09.27
◇德国埃尔富特市(Erfurt,Germany)
2005.11.26
◇新西兰霍克斯湾地区(Hawkes Bay,New Zealand)
2006.10.19
徐州新沂市结好城市
◇美国特拉伯尔市(Trumbull,USA)
1996.05.09
◇乌克兰亚历山德里亚市(Aleksandriya,Ukraine)
1998.12.22

Ⅳ 徐州这个城市漂亮吗,经济发展怎样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2006年,徐州在中国200个城市中排名第42位,处于江苏省北部各城市领先位置。这份报告还显示徐州在“文化竞争力”、“区位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方面排名比较靠前,其中文化竞争力排名全国第10位。有关专家指出,徐州竞争力稳定增强,预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徐州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教实力较强,招商引资环境优越,经济社会发展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徐州处于东部沿海开发和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连接带,是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两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具有显著的东靠西移、南北对接、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区位战略特征。同时,徐州也是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江苏省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作为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正在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速推进,努力把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成为江苏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让徐州成为沿东陇海线上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战略优势的经济发展“活力之城”。2006年,徐州实现GDP1429亿元,增长15.1%,第一次赶上和超过了江苏省平均增长速度;人均GDP实现16258元,增幅比全国高出5.8个百分点,绝对值超出258元,第一次赶上和超过了全国GDP平均水平。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内地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徐州名列第33位,比2003年前进了17位,与北京、沈阳等15个城市一起被评为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城市。 徐州工业已经基本形成了机械、建材、化工、食品为四大支柱产业,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为新兴产业,煤炭、电力、建材、轻纺、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3家企业名列中国最大500家企业,10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百强,5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中国或江苏省第一,徐工集团、天宝集团、维维集团是中国同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徐州传统服务业起步较早、基础扎实,现代服务业业态健全、层次较高,沃尔玛、家乐福、金鹰国际、中央百货、王府井百货等国内外知名商家纷纷入驻,形成了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档次最高的“商贸中心圈”。 近年来,徐州市充分利用江苏省加快苏北振兴和开发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有利时机,按照“点线面推进、大项目带动、城市间协调发展”的思路,着力实施“大工业支撑、大项目带动、大商贸流通、大城市建设”四大战略,使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徐州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建材、化工、食品为支柱产业,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为新兴产业,煤炭、电力、建材、轻纺、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

Ⅳ 江苏哪里工业最发达

江苏的苏州,无锡工业最为发达。
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在前10的其有江苏就占6个。
排在第一的是无锡江阴,民营经济发达,是中国制造业第一县。


排在第三是苏州张家港,第四是苏州常熟,第七是苏州太仓,第八是无锡宜兴。

Ⅵ 徐州未来5年的经济发展趋势怎么样

徐州方圆200公里范围内找不出比徐州更大的城市,这200公里范围内的人口近1亿,城市绿化,环境,现在的徐州比以前可是好多了,到了云龙湖你会有:错把徐州当杭州的感觉。交通方便,看看那个食品城、七里沟、东兴市场等繁忙的交易场景,还有浙商的数量,浙江人可是趋利的。就是在江苏省内徐州的教育资源也是名列前茅,矿大、师大、医学院、工程学院、工程兵学院、空后学院。再看看老百姓离不开的医疗卫生吧,徐州二院在江苏整个江苏江北地区也是数一数二、什么四院、1院里、97了,方圆200公里内,你绝对找不出更好的。还有前段时间被吐糟的“暖气”,徐州市区可是有集中供暖的。江苏有集中供暖的可能就徐州一家。想想冬天家里18度,多舒服。本人在南京都被冷的要死。 现在江苏省政府又把徐州作为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来建设。中心城市的配套一做起来,对周围人的吸引力更大,苏宁在市中心建的266米的高楼,到时候入住大的商场,个人感觉,省政府是想在徐州复制南京模式,因为徐州跟南京比太像了。从苏南调来的领导,带来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苏南吴地人的细腻是周围几个省份人不具备的。在城市治理和管理方面,山东、河南、安徽,是短期学不来的。

Ⅶ 徐州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2006年,徐州在中国200个城市中排名第42位,处于江苏省北部各城市领先位置。这份报告还显示徐州在“文化竞争力”、“区位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方面排名比较靠前,其中文化竞争力排名全国第10位。有关专家指出,徐州竞争力稳定增强,预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徐州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教实力较强,招商引资环境优越,经济社会发展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徐州处于东部沿海开发和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连接带,是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两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具有显著的东靠西移、南北对接、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区位战略特征。同时,徐州也是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江苏省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作为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正在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速推进,努力把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成为江苏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让徐州成为沿东陇海线上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战略优势的经济发展“活力之城”。2008年,徐州实现GDP2007.36亿元,增长13.5%,人均GDP实现23069元。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内地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徐州名列第33位,比2003年前进了17位,与北京、沈阳等15个城市一起被评为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城市。 徐州工业已经基本形成了机械、建材、化工、食品为四大支柱产业,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为新兴产业,煤炭、电力、建材、轻纺、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3家企业名列中国最大500家企业,10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百强,5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中国或江苏省第一,徐工集团、天宝集团、维维集团是中国同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徐州传统服务业起步较早、基础扎实,现代服务业业态健全、层次较高,金地商都、沃尔玛、家乐福、金鹰国际、中央百货、王府井百货等国内外知名商家纷纷入驻,形成了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档次最高的“商贸中心圈”。近年来,徐州市充分利用江苏省加快苏北振兴和开发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有利时机,按照“点线面推进、大项目带动、城市间协调发展”的思路,着力实施“大工业支撑、大项目带动、大商贸流通、大城市建设”四大战略,使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徐州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建材、化工、食品为支柱产业,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为新兴产业,煤炭、电力、建材、轻纺、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徐州交通便捷发达,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纵横交会,已经开工建设的京沪高铁、徐兰高铁和规划中的京福高铁在徐州贯通;5条国道、20条省道、5条高速公路在徐州纵横成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50公里,在中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市区距离 和平桥夜景连云港国际港口只有200公里,并与高速公路相连,运河及海上运输均较为便利;徐州观音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国内20多条航线;鲁宁地下输油管道纵贯境内,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经过中铁十局建设者历时三年的建设,中铁十局第一个BT项目、徐州市和平路东延工程———徐州和平大桥于08年6月6日上午正式通车。这座跨37股铁路,也是目前国内跨铁路最多的大桥,成为徐州连接新老城区的“黄金通道”,和平大桥为徐州第一座高架桥。 公路全国地级城市罕见的22条主干、四环线和90条县乡公路格局(在所有的地级市只有徐州一个城市)国道:1、311国道(徐州—西峡)全长:1748公里 2、104国道(北京—福州)全长:2024公里 3、205国道(山海关—广州)全长:3160公里 4、206国道(烟台—汕头)全长:2375公里 5、310国道(连云区—天水)全长:1613公里 高速公路:1:连霍 2:京沪 3:京福 4:徐宁 5:徐济(建设中) 铁路京沪铁路、陇海铁路、新长铁路(哈三铁路)交点,及在建京沪高铁,徐兰高铁和规划的京福高铁交点。徐州通,则全国通”。作为“中国铁路之咽喉”,南来北往徐州,乘火车极为方便1:徐州是全国第二大铁路枢纽2:徐州站是中国第八大火车站(前七名分别是:1.北京 2.郑州 3.上海 4.广州 5.深圳 6.武汉 7.南京) 3:

Ⅷ 江苏哪个城市最适合创业或发展新兴产业

不知道楼复主对情侣装亲子装赶兴制趣么?投资只需5-10万的成本,也算小投资了!而且在你们那开情侣装的也不多吧!有几个品牌的供您选择:有蓝天麦子,SMY
,onlykiss,
直觉爱
,歌斯美,monkey
family
都是比较不错的品牌,衣服质量也不错!我可以为你提供稳定的货源!有需要的话可以联系我!

阅读全文

与徐州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