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什么建议
新能源产业目的及影响是很好的,但是在中国目前来说走向市场还是内一些瓶颈的。一个容是是否符合大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一个是市场的接受程度,另外还有就是开发成本问题。 并不是一个好的产品就一定会有好的市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克服这些困难,在进入市场前也是需要做好配套设施的研发普及以及宣传作用的。
Ⅱ 谈谈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发的政策建议
1、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整车开发,创建自主品牌。
2、开发集成仿真技术平台,建立版起新一代纯电动汽车关键权技术体系
3、成立动力电池关键技术攻关联盟,建立先进动力电池技术研发体系
4、成立驱动电机和整车控制系统联盟,构建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研发体系
5、出台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建立多方位的新能源汽车人才体系。
Ⅲ 对于促进中山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有什么好的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中山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
(2)加大支持。设立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类资金投向新能源产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金融业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
(3)吸引高级人才。发展新能源产业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工作,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员是无法完成工作的。发挥本地院校培养人才的优势,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培育专业人才。
(4)完善产业链。鼓励新能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聚集资源,鼓励龙头企业上市发展,扶持新能源产业做强做大,抓住当前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的时机,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积极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规模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
(5)加快产业标准化进程。鼓励新能源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标准制定,帮助和指导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将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
Ⅳ 如何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上如何扶持
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开发利用以及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版点。目前,我国在权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的利用得到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但产业的发展与政策的制度保障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的政策相对滞后。因此,借鉴国外的政策经验,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不断完善我国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应该是当务之急。结合前述对国外新能源和节能政策的分析,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在强调市场力量的前提下,必须重视新能源和节能政策的制订、修订和实施。
(2)在新能源和节能政策制订的具体操作中,要发挥后发优势,使得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和战略性。
(3)建立完善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国外完整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确保了政策的制订和有效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发展。我国制订了《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等战略规划,2005年制订了《可再生能源法》,但要使得这些战略和法规得以有效地实施,必须进一步促进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管理体系的发展。
Ⅳ 新能源产业的今后发展走向
新能源是目前社会中最朝阳的产业。
首先新能源作为能源的替代品,可以节约能专源,可以享受国家的高额属补贴。
第二新能源消耗成本低,在费用上较之能源性更具有经济性!
第三,由于环境压力,目前国际上也大力开发新能源,可以说目前新能源产品层出不穷,一旦项目出土带来的影响和意义重大。将会改变很多行业的现状和问题。
最后,咱们国家最近几年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与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使得现状国能新能源产业发展越来越快。
综上,新能源项目无论国内外来看都是相当相当朝阳的产业!
Ⅵ 新能源材料发展的建议
项目介绍:旗下6家公司,相对完整的锂电子材料产品体系,综合产能合计超过7000吨,居全球第一。
技术能力:已有锂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等完整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线,具备"磷酸铁锂"生产技术并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有一定技术优势。电解液主要原材料为六氟磷酸锂,国内目前还不能生产,杉杉正积极研发。
最新进展:杉杉控股当前正在与澳大利亚矿企合作开发镍钴矿产资源,向锂电池材料上游进军。
优势与风险:磷酸铁锂未量产,只是技术上跟踪。
项目介绍:青海国安3000吨碳酸锂产能,规划3.5万吨;中信国安(000839)盟固利1500吨钴酸锂,500吨锰酸锂。
产业链意义:初级原料碳酸锂,正极材料,正着手电池级碳酸锂研发。
技术能力:采用卤水法,只能生产工业级碳酸锂。
最新进展:与成都开飞合资建厂,计划于2009年底生产出电池级碳酸锂,2010年达到5000吨。
优势与风险:西台吉乃尔盐湖,氯化锂储量为308万吨,但含镁量太高,提纯难度很大,生产工艺尚未理顺。量小,纯度很低,不能达到电池的使用要求。 中国宝安(000009)
项目介绍:天骄公司三元正极材料1200吨产能,市场占有率30-40%,2009年中150吨碳酸铁锂投产,另有180吨钛酸锂。贝特瑞新能09年碳负极材料产能是6000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是1500吨/年。
产业链意义: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生产。
技术能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用固相法、火热合成法,申请7项专利,目前掌握部分标准制定权。
最新进展:将与丰田合作开发电池级碳酸锂。
项目介绍:与比亚迪合资金辉公司生产锂电池隔膜。
产业链意义:隔膜是锂电材料中壁垒最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毛利率70%以上,占锂电池成本20-30%。
技术能力:掌握了锂电池隔膜的生产技术。
最新进展:金辉公司增资扩建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新增锂离子电池隔膜产能约542吨。
优势与风险:国内隔膜的厚度、强度和孔隙率不能得到整体兼顾,国内绝大多数锂电厂家都选用进口隔膜。 路翔股份(002192)
项目介绍:收购甘孜州融达锂业拥有"亚洲第一锂矿"呷基卡锂矿134号矿脉511.4万吨锂矿石的开采权,也控制了地下将近3000万吨锂辉石矿。
产业链意义:上游资源,与比亚迪间接挂钩。
技术能力:采用锂辉石矿提取技术,技术已经有一定突破,年底出品,明年启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最新进展:从业内和部分科研所获得专业人才,正进行设备调试及竣工验收。
优势与风险:矿区环境恶劣,技术尚存不确定性。
项目介绍:西藏矿业(000762)主要是开采扎布耶盐湖,用盐湖卤水萃取技术中提取碳酸锂,但技术不成熟,达不到电池级标准。
最新进展:理财周报跟踪,西藏矿业(000762)扎布耶锂业目前实际上已经停工,原计划2010年达产。 江苏国泰(002091)
项目介绍:控股子公司国泰华荣化工锂电池电解液产能2000吨和硅烷偶联剂2000吨。
产业链意义: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必需的关键材料。
技术能力:技术较好,占有率40%,毛利30%。
最新进展:正兴建2500吨/年产能,年底调试生产,2010年有望达到5000吨产能。
项目介绍:与超霸集团合资成立科霸电池,为国内唯一一家能为镍氢动力电池提供配套原材料的企业。预计于2010年达产,达产后产能每天160万只镍电池。
产业链意义:动力电池中较为成熟,商业可行性较强,但空间不大的一种。
最新进展:目前已经产出部分汽车动力电池,正送国内部分厂商测试,即将出反馈结果。另外与甘肃金川集团合资成立金科镍业,控制上游资源。
优势与风险:与松下、三洋相比有差距,难以介入外资品牌汽车市场。长远看,有被锂电池取代的风险。 中炬高新(600872)
项目介绍:控股66%的子公司森莱公司一直致力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开发,2006年开发的"混合电动轿车用镍氢动力蓄电池组的研发"项目,被国家列为"863计划现代交通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
最新进展:2009年下半年,森莱公司拟投资13.15亿元,用于年产3.63亿安时镍氢动力电池总成扩产建设项目。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投资收益率29.75%。
优势与风险: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
项目介绍:控股子公司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项目转型生产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
最新进展:公司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改造,以达到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的目标。为此,公司还专门向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借款用于该项改造,财务紧张。 厦门钨业(600549)
项目介绍:混合动力汽车镍氢电池用贮氢合金粉开发,贮氢合金粉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而贮氢合金是镍氢电池的负极材料,是影响其电性能的关键。
产业链意义:居于上游资源环节。
技术能力:有了一定产出,但是未通过用户认证。
最新进展:正在与比亚迪商谈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由双方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开发动力汽车电池贮氢合金材料。
优势与风险:比亚迪是厦门钨业(600549)贮氢合金粉的用户之一,但采购量不足厦门钨业(600549)产量的10%,厦门钨业(600549)的市场还有待开拓。
项目介绍:新能源客车行业先行者,最早采用锰酸锂电池。近年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同时安凯还研制了混合动力客车和氢燃料动力客车等车型。
产业链意义:主要是终端整车生产环节,也涉及锂电池材料的生产。
技术能力:当前纯电动客车开发品种最齐全,技术相对最成熟。
最新进展:今年将达到批量化生产的规模;到2011年,安凯客车(000868)将建成新能源客车整车生产线。
优势与风险:底子薄,完全依赖新能源客车,风险集中。 福田汽车(600166)
项目介绍:我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基地。拥有与世界同步的三大绿色能源技术--清洁能源、替代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已建成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和高效节能发动机四大核心设计制造工程中心。
产业链意义:位于终端整车生产环节。
技术能力:技术潜力最大,依托"北京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北京市各大科研院所的最新技术。
最新进展:已经获得北京公交集团800辆客车订单,与台湾成运签订75辆车订单,与广州新穗巴士签订30辆销售合同。
燃料电池虽然前景不错,但目前尚处研发阶段,距市场尚有一段距离,相关公司包括同济科技(600846)、复星医药(600196)(600196)、上海汽车(600104)(600104)、长城电工(600192)(600192)、新大洲等。
[Cititic:城市镜像]
Ⅶ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就拿现在中国新能源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吧,如果可以解决以下6个问题,那么新能源行业就可以彻底起飞了。
1、无法解决的里程焦虑
电池的上限决定了电动汽车的上限,无论把能耗管理系统和风阻做的多么出色,都只能锦上添花,而一味地增大电池也并不一定能带来良性循环,电池越大、重量越大、安全隐患也越大,同时,电动汽车的最佳续航表现是城市而非高速,一辆续航500km的电动汽车上了高速往往只能跑300多km,相比之下,燃油车要稳定且出色的多。
2、缺乏充电站
即使每300km只有1个加油站,对燃油车来说也不是大问题,而电动汽车则不然,以加油站和充电桩数量最多的美国为例,其加油站和充电桩的比例为1000:1,也就是说充电桩的数量需要提升1000倍才能达到现有加油站的数量,但这远远不够,如果电动汽车和充电桩的比例无法做到1:1甚至更多,充电将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3、时间就是金钱
只需要3分钟的加油时间,就可以为燃油车恢复100%的续航里程,而电动汽车根据快充、慢充的不同则需要2-9个小时不等,即使通过快充并只冲到80%,也需要长达45-60分钟,电动汽车不是手机,充电的时候没有任何作用。
4、很少有人提到电池组维护和更换的费用
确实,电动汽车帮你省下了很多油费,但这并不意味着节省的资金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因为无论一辆电动汽车提供什么样的质保,电池的自然损耗都不在质保范围,那么当意外事故或完成1200次左右的循环时(锂电池的理论寿命),就必须要更换电池组,以特斯拉Model 3为例,不含税的价格为1315元/kWh,那么假如电池组为70kWh,总共需要花费9.2万元。
5、电动汽车也需要化石燃料
不可否认,电动汽车自身属于“0排放”,但这只是一种“污染转移”的手段,真正的电力产生仍然需要化石燃料,尽管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核电已经存在,但是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煤炭、石油、天然气仍然是电力产生的必要资源,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大约70%的电力来源于化石燃料,这个比例在发展中国家会更高。
6、强悍的加速很有趣,但持续的高速才是实力
由于电机本身的优势,能够几乎0延迟地爆发最大扭矩,所以电动汽车拥有无与伦比的“零百”加速能力,但是这会消耗巨大的电能,而持续的高速行驶也会消耗更多的电能,这就使得高速工况下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大打折扣,所以电动汽车并不适合持续的高速行驶,但这根本不是燃油车需要考虑的事情。
不得不说,第4、5两个理由最令人无奈,燃油车经过100年不间断的发展和技术革新,才有了今天这样的规模,而电动汽车想要在短短的10年、20年内取代,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电池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否则这个瓶颈永远存在。
Ⅷ 谈谈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 坚持市场导向,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
(2)制定多层次、多样化的优惠政策
(3)区域需求引导,创新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