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湘潭18个产业链

湘潭18个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1-01-13 08:14:04

Ⅰ 湘潭有哪些大型企业

经济概况
“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布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建设“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 “湘中南现代物流中心”和“长株潭生态休闲中心”,努力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落实省、市实事工程,克服了国际局势动荡、重大灾害干扰和自然资源制约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一、综合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湘潭市生产总值达367.03亿元,比2000年增长74.3%,“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8%,增速比“九五”时期提高3.7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加大、位次前移,其中:生产总值在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5%提高到6%,总量排位由第11位上升到第7位。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6.9%提高到8.1 %,总量排位由第6位上升到第4位。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2.8%提高到3.4%,总量由第11位上升到第7位。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5.57%提高到11.1%,总量保持在前三位。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7:36:47调整至2005年的15.2:43.3:41.5,二产业比重有了较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19.5%上升至33.7%。城乡结构进一步调整,2005年末城镇化率达42.5%,比2000年提高11.65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取得较大突破。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近90%的市属国有中小企业完成改制任务。积极支持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及剥离社会职能。通过改制,化解企业债务包袱60多亿元,补偿安置职工6万多人,盘活存量资产和闲置资产近40亿元。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明显。行政体制、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等各项改革取得较大成效。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外向度大大提高,2005年末全市外贸依存度达15.1%。招商引资硕果累累,五年间累计引进到位外资5.1亿美元,年均增长34.4%。
民营经济、园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末,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接近50%,比2000年提高10个百分点。园区经济不断壮大。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9.9亿元,比上年增长61%。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参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扩大、标准提高,做到了应保尽保。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平稳运行,并先后启动了工伤、生育保险。2005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1.5万人,比2000年增加3.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6万人,增加26.2万人。5年来,全市共改造扩建农村敬老院26所,新增床位1300张。
就业紧张局面有所缓解。通过实施“城区五万人就业工程”,5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5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5.8亿元,比2000年增长31.5%。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所增长,其中:粮食总产量155.6万吨,比2000年增长12.4 %;蔬菜118.7万吨,增长49.6 %;水果3.77万吨,增长69%;出栏肉猪541.16万头,增长37%;出笼家禽1100万羽,增长25.5%;水产品6.89万吨,增长23%。
农业结构继续优化。以“稻—菜”、“菜—菜”“莲—菜”等耕作模式为主的稻田耕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市优质稻种植173.6万亩,占水稻种植比重达53.8%。水果、蔬菜、花卉苗木、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比2000年大大增加。生猪养殖加工业实施的“公司+协户+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良好,涌现了一批带动作用较强的龙头企业。2005年畜牧业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50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48.7%提高到54.2%。5个千亩以上的特色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增强。5年间,我市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退耕还林及长江防护林、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农业机械等项目投资15亿元。2005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61.3万千瓦,比2000年增长70.9%。5年间新增电排装机容量1.7万千瓦,新增灌溉面积3500公顷,硬化各类渠道1923公里,田园化2.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179万亩。到2005年止,全市累计建设沼气池13万个。
三、工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2005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475亿元,5年平均增长20.7%。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53.6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年均增长15.8%。规模工业企业由388户增加到460多户。规模工业产值2005年达380.87亿元,年均增长24.8%。工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2005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5%,比2000年提高8.4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十五”期间是我市工业企业效益状况最好的时期,5年内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盈亏相抵后共实现利润38.1亿元,扭转“九五”时期连年亏损局面。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76.5%提高到2005年的146.2%。
企业投入加大。通过狠抓项目建设,工业技改投入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1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81.64亿元,5年内共投入技改资金183.4亿元,比“九五”增长3.2倍。湘钢500万吨钢改造工程、电厂一、二期工程、江南汽车九华生产基地轿车项目投入均在40亿元以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全面铺开,19家企业进入国家、省级示范企业行列。
支柱产业发展壮大。通过“十五”期间的加速发展,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冶金、机电、化纤纺织、新材料等支柱产业。2005年,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6亿元,比2000年增长3.5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5年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7亿元,是“九五”的2.2倍。城镇以上共有1761个项目建成投产,其中基本建设项目482个,更新改造项目1073个。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5年间全市投入城市建设资金42.8亿元,比“九五”增长4倍。城区面积由45平方公里扩展到76平方公里,展示和代表湘潭开放与发展形象的河东新区基本建成。5年新增城市道路60公里,新、改、扩建城市主次干道和连通道40多条。三大桥建成通车,四大桥开工,城市二环线、湘江生态经济带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市政设施日益完善,河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正式运行,河东水体净化工程启动,双马垃圾场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城市天然气工程实现供气。完成景观道建设20余条,新建和改造10多个绿化广场和10多个市民休闲小游园,提质改造小街小巷120余条。人民大厦、广电中心、梦泽山庄、东方红广场等一批文化设施和大型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顺利完成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的创建任务。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3.3亿元,比2000年增长63.5%,年均增长10.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8.13亿元,比2000年增长65.4%;餐饮业零售额20.5亿元,增长138%。
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和顺石油物流、步步高物流配送、湖南三和医药物流、大汉钢材物流等10个首批认定的重点物流项目目前已有8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3亿多元。其中和顺石油物流第一期、湘潭港综合物流第一期工程均已完成并投入运营。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十五”时期是我市对外贸易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0.5亿美元,年均增长36.7%。2005年,全市外贸依存度达15.1%,比2000年提高9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5年来,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61家,直接利用外资5.1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7倍,年均增长34.4%。引进吸纳内资122亿元,为“九五”时期的3.3倍。外商投资企业入库税收贡献率连年提高,2005年达到2.2亿元,为2000年的4.7倍。引进战略投资伙伴迈出可喜步伐,5年共引进跨国集团、国内500强企业16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取得进步。已有9家市内企业在亚洲、欧洲、非洲等9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投资。成功举办两届中德(湘潭)环境管理暨企业合作大会和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提高了湘潭的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
旅游业获得长足发展。200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26.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72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52倍和2.8倍。红色旅游、绿色山水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我市旅游产品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首屈一指。

Ⅱ 湘潭槟榔产业布局

加强琼台湘来三地合作,提升我源国槟榔产业

随着人们对槟榔保健功能的认可,槟榔产业的前景被广泛看好。如何发挥海南(琼)的土地、气候优势,(台)的种植技术优势,湖南(湘)槟榔加工技术优势,共同打造“槟榔”品牌,值得关注。
4.1加强琼台合作,提高槟榔种植水平
台湾同胞种植槟榔技术水平高。有台胞2002年在我所附近租地种植槟榔,因其管理水平高,2006年整园槟榔开花,单株花苞5~6个,比海南本地种植户的槟榔园开花早、多。海南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而槟榔种植技术则相对落后。加强琼台合作,优势互补,还可解决部分农户盲目开山种植槟榔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4.2加强琼湘合作,提高槟榔加工水平
琼湘两地槟榔加工合作前景广阔。一是湖南的槟榔加工技术领先;二是海南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加强琼湘合作,提高槟榔加工水平,有利于槟榔产业链的延伸,提高槟榔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发挥整体效益。

Ⅲ 湘潭市分几个区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地区,湘江中下游。现辖[1]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和雨湖区、岳塘区两个城区,全市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全省面积最小的省辖市)。

Ⅳ 湘潭,除了十八总,还有其他的总吗 比如十三总,十四总吗

有的 和18总一个意思 15路车沿途 这些总都到

Ⅳ 湘潭主要优势产业有哪些/

湘潭系湖南省的一个老工业城市,曾有冶金业、机电业、化工业及纺织业四大支柱产业在全省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近几年来,由于湘潭市委、市政府积极运用“民营经济”、“全球经济”、 “政府服务经济”的新理念,实施“强工富市”战略,加大招商引资、企业改制、建设工业园区力度,挖掘、利用各种工业资源,湘潭市工业形成了新的优势产业。这些优势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带动作用明显,市场前景看好,在全省同行业中优势突出。

一、湘潭市七大优势工业产业的发展概况

(一)七大优势产业在整个工业中优势突出。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在2004年湘潭市485家规模工业企业(按最小法人原则统计)中的冶金业、机电业(即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工业、化纤纺织业、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包括屠宰及肉类加工、槟榔加工、竹制品加工)、皮革业及煤炭采选与炼焦业等七大优势产业(军工支柱产业未列入)共有企业177家,总产值为207.53亿元,占湘潭市规模工业总产值(295亿元)的70.3%。其中大龙头产业是钢铁业,其总产值为125.7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2.6%。

(二)七大优势产业的企业具有集中性,部分已形成了生产基地。如:化工业主要集中在湘潭的湘江下游区新材料工业园内。屠宰与肉类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岳塘区和韶山市。竹制品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雨湖区和湘潭县。皮革鞣制企业有22家集中在湘乡市,湘乡市已经建成了皮革工业园区。化纤纺织业企业集中在岳塘区范围。煤炭采选及炼焦企业高度集中在湘潭县的谭家山镇。

(三)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年轻”企业占绝大多数。在七大优势产业共177家规模工业企业中,1994年以后建立和改制新组建的企业有143家,占80.8%。

二、湘潭市七大优势工业产业的发展特点

(一)从经济主体结构变化来看,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下降。除冶金业、机电业存在部分公有(国有控股)企业,其它产业的企业基本上是非公有制经济。

(二)从经济总量来看,仍然是公有制经济的为主。在七大优势产业207.53亿元的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产值为163.57亿元,占78.8%。

(三)从优势产业变化来看,以钢铁业龙头的冶金业越来越大,机电业不断创新发展,皮革业、槟榔业、肉类加工业等新产业势头强劲。

(四)外向度提高。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有出口业务的68家,其中42家企业在优势产业之列。湘潭市七大优势产业外向度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七大优势产业中规模工业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上升。2004年全市规模工业中七大优势产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4.35亿元,占销售产值的16.8%,比2003年提高8.4个百分点。二是表现在七大优势产业的主要工业品出口比重的提高。全市的七大优势产业工业产品的出口额从2000年的6.13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34.35亿元,增长4.6倍。其中,冶金产业2004年出口交货值达到24.96亿元,外销率达到20%;化工产业2004年出口交货值达到4.22亿元,外销率达到20.8%;肉类加工产业2004年出口交货值为1.69亿元,外销率达到40.6%;皮革产业2004年出口交货值为1.95亿元,外销率达到30.1%;主要出口产品有粗钢、钢材、电机、铁合金、氟化盐、皮革、冻猪肉、有机颜料、农药等。

(五)综合经济效益逐年提升。2004年,七大优势产业实现利润15.7亿元,占全市所有规模工业利润总额的81.4%,提供的地方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50%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测算,2004年,由于七大优势产业良好效益的支撑,以致湘潭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45.58%,比2000年上升69.0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5个百分点以上。

湘潭市工业中七大优势产业也有“软肋”之处:一是大中型企业不多,上市公司很少。所列七大优势产业177家企业中,规模上大中型的只有9家,上市公司不足2家。二是化纤纺织业、化工业增加值率较低,其2004年增加值率分别为19%和24.9%。三是目前优势工业产业中生产消费品的不多,生产烟、酒、计算机、摩托、高中档轿车、品牌鲜奶、装饰材料以及高档家用电器等消费热点性商品的企业几乎为零。四是高能耗低科技。全省平均万元产值的能耗为1.32吨标煤,而湘潭的为2.39吨标煤;全省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例为13.4%,而湘潭的为10.1%。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的对策建议

所列的七大优势产业大多已是湘潭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湘潭支柱工业产业还有军品制造等),有三个是市场竞争力较强、利润空间较大、发展前景看好的新发展起来的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湘潭优势产业对于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促进湘潭实现跨越发展、提升湘潭国内、国际知名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促使湘潭工业中的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系湘潭市抓经济、实现工业化工作中的重点,是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重点。在全省、全国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形成的时候,怎样使湘潭市工业中的优势产业扬长避短,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从湘潭工业的不足等有关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应大力支持、促使优势产业企业打造品牌,支持有品牌的企业做大做强。品牌是质量,品牌是一种诚信,品牌是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等企业品牌是企业走向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闪亮的名片。湘潭工业的最大不足就是品牌建设还不够,尤其是社会消费品方面。因此,政府应为工业企业打造品牌、树立形象而不懈努力,为有品牌的 工业企业做大做强而不懈努力。政府应着力在品牌工业上做好招商引资(外资、内资、国资)和组织技改的这两篇创意文章,应大力支持企业上市,增强企业融资扩张能力,增育优势产业中新龙头企业。

2、政府应与优势产业中骨干企业实行联动,让大企业在工业园区里增足扩能,在同产业及相关产业中打造成牢靠的产业链。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与小企业的合作达到产能延伸、降低成本、做大做强目的,小企业可以通过与大、中型企业“攀亲”,享用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产品销路(生产大、中型企业的上游产品、下游产品)。工业园区是现在发展新工业企业的有效途径。为充分利用资源,政府应在建造工业园区方面唱好主角,让政府的才能和财力与企业家的才能和财力形成合力,让大企业和小企业和谐发展,共存共荣。

3、政府应掌握消费热点,引导、扶持生产热点性社会消费品的企业建立、壮大。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最主要的动力,消费热点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应对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远山乳业公司、恒盾竹制品公司等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4、政府应研制一个化工业、皮革业发展的特殊的计划与模式。化工业是湘潭市的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企业主已在改制中新陈代谢,目前产业又充满生机。皮革鞣制加工业是湘潭市湘乡新形成的优势产业,前景看好,但也有环境污染问题。怎么发展这两个特殊产业呢?在“既要发展、又要环境”的原则下,政府有必要采用“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有利发展”的刚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与服务。

5、政府应打造出公平、和谐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在这方面笔者有点点见解:政府在对企业实施优惠扶持政策时,应使企业在规范管理、依法交纳税费的前提下,享受的优惠主要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政府应加强软环境治理,尽量减少企业不应有支出和损失。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相对竞争对手而言,湘潭企业少一点负担和生产经营成本,就多一点竞争力;反过来,多一点负担和生产经营成本(如过路过桥费较多),也许在经济收缩时期就成为了企业的致命因素。政府在扶持优势产业中的小企业和个体户时,也应注重规范管理,打击假冒伪劣,维护优势产业品牌形象。

Ⅵ 湖南湘潭有什么特产

湘潭特产
湘潭有句名言:
龙牌酱油灯芯糕,坨坨妹子任人挑
所以,湘潭的龙牌回酱油是特产。
灯芯糕:一种用猪答油、糯米等做成的糕点,成条状,特点是用火可以点燃,类似灯芯般的燃烧,故取其意叫 灯芯糕
坨坨妹子:以前湘潭的女孩子比价偏矮、偏胖,湘潭话管这样身材的叫 坨坨
但现在湘潭的女孩子个子都很高挑了,坨坨已经很少
槟榔:产自海南,发扬与湘潭。说到湘潭,就不能不说槟榔 你来我们湘潭就可以看到大街小巷都是吃槟榔的,还可以看到大街上有很多槟榔渣...湘潭街上男女老幼嚼槟榔已经是已经特色,客人、熟人来了都会递上一口槟榔标识客气
莲子:湘潭有称 莲城 湘莲是很有名的,分白莲红莲,煲汤时口感很清香

Ⅶ 湘潭市分几个区

湘潭市下辖雨湖区、岳塘区、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市政府驻地岳塘区。

湘潭,湖南省辖地级市,简称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又称“潭城”。下辖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2016年总人口283.8万。湘潭市总面积5006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68.2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9.2平方千米。

湘潭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

湘潭伟人、巨匠灿若星辰——蜀汉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文化名人齐白石,一代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著名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等都诞生于此。

(7)湘潭18个产业链扩展阅读

湘潭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偏东地区,湘江下游,地跨东经111°58′—113°05′,北纬27°21′—28°05′。湘潭市东西最大横距10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81千米;北连宁乡县、望城县、长沙县,南与衡东县、衡山县、株洲县交界,东接株洲市区、株洲县,西与双峰县、涟源县接壤。全市总面积5015平方千米。

湘潭市域内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属伪山、衡山、涓水盆地相间的盆岭山系,地貌轮廓是北、西、南地势较高,有韶峰、褒忠山、昌山、晓霞山四山为主体的中低山环绕;中、东部地势低平,有湘江和涟、涓两水为主体的水系分布,全市以“四山一江两水”为骨架组成了向东北开口的山丘盆地地势。

市区座落于盆地开口处湘江下游的河谷平原上。最高点位于西部的褒忠山,海拔793米。最低点在昭山脚下的金马洲,海拔30.7米。大致可以分为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貌、构造侵蚀剥蚀中低丘陵地貌、侵蚀堆积河谷平原地貌三种地貌类型。

湘潭市为典型的亚热带温湿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节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盛夏高温,冬季寒冷。据湘潭气象台1991~2003年资料统计,年均降水量1425毫米,

4~7月降水较集中,期间多有洪水发生,日最大降水量143.6毫米(1998年5月22日),年最大降水量1923.3毫米(1998年),年最小降水量1046.2毫米(2002年)。

年均蒸发量1209.3毫米。日最大蒸发量12.6毫米(1995年7月19日),年最大蒸发量1468.4毫米(1992年),年最小蒸发量816.0毫米(2002年)。盛夏炎热少雨,冬季严寒湿润,极端最高气温达41.8摄氏度(2003年8月3日),最低气温-12.1摄氏度(1991年1月27日),

年均气温17.5摄氏度。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夏季干旱,夏旱平均30天,秋旱平均40天,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平均300天。

湘潭市属湘江水系。区内地表水系发育,有涓水、涟水河为主要支流。涓水起源于双峰县马鞍山一带,河宽70-100米;涟水为湘江一级支流,流经涟源、娄底、湘乡,于湘潭河口注入湘江;湘江位于市域东部,总体上水流平缓。

地表水体较大的有水府庙水库,是娄底市城区主要供水水源地,也是韶山灌渠的供水地,属于省级湿地保护区。此外有花石、瓦叶塘、上石坝等小型水库。

Ⅷ 湘潭市下辖多少个县市

湘潭市下辖2区2市1县。湘潭市下辖雨湖区、岳塘区、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

资料拓展:

湘潭,湖南省辖地级市,简称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又称“潭城”。下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总面积5006平方千米,2016年总人口283.8万。城区面积168.2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9.2平方千米。

湘潭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约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伟人、巨匠灿若星辰——蜀汉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文化名人齐白石,一代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著名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等都诞生于此。

湘潭是国家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心城市 ,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2016年12月7日,湘潭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位置境域

湘潭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偏东地区,地跨东经111°58′—113°05′,北纬27°21′—28°05′。湘潭市东西最大横距10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81千米;北连宁乡县、望城县、长沙县,南与衡东县、衡山县、株洲县交界,东接株洲市区、株洲县,西与双峰县、涟源县接壤。全市总面积50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湘潭市域内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属伪山、衡山、涓水盆地相间的盆岭山系,地貌轮廓是北、西、南地势较高,有韶峰、褒忠山、昌山、晓霞山四山为主体的中低山环绕;中、东部地势低平,有湘江和涟、涓两水为主体的水系分布,全市以“四山一江两水”为骨架组成了向东北开口的山丘盆地地势。市区座落于盆地开口处湘江下游的河谷平原上。最高点位于西部的褒忠山,海拔793米。最低点在昭山脚下的金马洲,海拔30.7米。大致可以分为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貌、构造侵蚀剥蚀中低丘陵地貌、侵蚀堆积河谷平原地貌三种地貌类型。

Ⅸ 湘潭十八中升学率是多少,2020年

湘潭18中的升学率,今年是特别高的,大约是在百分之80到90%之间,它的升学率还是很高的

Ⅹ 湘潭的经济

湘潭市虽然因为所辖县与县级市最少,是湖南省面积最小,人口倒数第三的地级市,但其总量排在该省各地级市中游,主要原因是其市区本体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大,人均较高,是湖南省相对发达的地区。同时湘潭也是重要的农业产区,湘潭县是湖南省第二大的粮食与肉类生产县,湘乡市也是全国肉类生产的百强县之一。
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0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851.8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470.3亿元,增长1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1538元,增长10.3%。
2012年湘潭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282.35亿元,增速达到1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6247元,居全省第二位;财政总收入达到122.28亿元,增长23%;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549元和11316元,分别居全省第三位和第二位;三次产业比为8.6∶59.7∶31.7,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288.32亿元;增加值达667亿元,增长14.4% ,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增幅均在50%以上。湘潭是湖南省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级市。 湘潭市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指标名称 单位 绝对数 增速(%) 备注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282.35 12.3 增速全省第三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46247/居全省第二位规模工业增加值 亿元667.38 14.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49.14 15.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893.86 37.5 增速全省第一位财政总收入 亿元122.28 21.1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20.73 -16.3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5.86 2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3549 14.2 居全省第三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1316 19.1 居全省第二位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亿元 1127.72/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亿元827.34// 工业是湘潭经济的主导产业,湘潭在“一五”期间被确定为全国23个重点工业城市之一,在“一五”、“二五”期间发展起来的湘钢、湘电、江南、江麓等装备制造企业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龙头,在国内同行业中有着重要位置。形成了冶金、机电、化工和纺织四大传统产业。由于实施“强工富市”战略,加大招商引资、企业改制及建设工业园区力度,湘潭市逐步形成了先进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和食品产业等六大重点新兴产业集群。2012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288.3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667.38亿元,增长14.4%。
钢材深加工产业
精品钢材及深加工产业成为湘潭市四大战略性产业之一,全市钢材深加工产业集群企业有40余家。其中湘钢已成为中国南方专业化精品线棒材和优质宽厚板生产企业。以湘钢为核心,通过产业链的上下延伸和企业裂变,集群企业聚集度不断提高,综合效益日益突出。2012年实现钢材产量628.11万吨。预计到2015年,钢材深加工产业产值将实现1000亿元目标。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以吉利汽车为龙头到2015年形成年产30万台整车30万台变速器30万台发动机生成能力并以法国佛吉亚、美国塔奥等战略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商的引进,实现汽车产业集群化。把九华建设成为湖南省经济型轿车和专用车以及零部件的生产基地,中部地区汽车零部件供应出口基地。2012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增加值54.6亿元,实现汽车产量13.18万辆。预计到2015年,该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全市已形成了工程机械、冶金装备、矿山装备和风电装备等几大类龙头产品; 拥有江南机器、泰富重工、中冶京诚、江麓重工、恒润高科等28家规模企业。2012年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52亿元。2011年湘潭先进矿山装备集群被确定为国家创新性产业集群试点,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矿山装备产业谷,预计到2015年矿产装备产业产值将达到400亿元。
新能源产业
湘潭风电装备基础较好。已形成以湘电集团、湘电风能为核心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和以铁姆肯湘电轴承有限公司、湖南崇德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的电机主轴承零部件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其中,在全国乃至全球风电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湘电风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远销海外,并在风车王国荷兰立足。其他新能源茁壮成长,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装备及零部件制造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兴业太阳能、湘潭电化、迅达科技和天利恩泽等一批企业迅速壮大。预计到十二五末,风能发电装备制造业年产值达到400亿元,太阳能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湘潭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规划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61%。河东新区基本建成,河西旧城改造取得突破,九华新城初具规模,万楼新城开发建设正式启动、昭山新城建设如火如荼。2010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50亿元,增长近2倍,城市化率由45.5%提高到51%。
金融
商业银行在本市开办有业务的分支机构的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华融湘江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东莞银行、广发银行、长沙银行以及韶山光大村镇银行等,全市的金融机构达到80余家,成为除长沙以外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市州之一。 全市拥有国家级园区2个,省级园区4个,市级园区2个,入园企业达1088家,已投产企业717家。全年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18亿元,增长26.1%,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1 %。 湘潭市开发区一览 国家级园区 湘潭综合保税区 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 省级园区 湘潭昭山示范区 湘潭天易示范区 岳塘经济技术开发区 湘潭双马工业园 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湘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筹) 其他园区 湘潭水府示范区 九华经济区历经多年飞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湖南最具活力与潜力的工业园区。园区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省园区中始终排在前列,2011年园区经济规模、经济总量已经跻身全省第四位。2011年获湖南产业园区组的“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等奖”截止2011年全区总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已入园企业230家,已投产企业104家。法国佛吉亚、美国塔奥、韩国三星、日本美达王、日本原弘产、台湾联电、中国五矿、中国华电、吉利控股集团、中冶京诚、红星美凯龙、中国兴业太阳能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我区。
2012年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增长48.8,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10亿元,增长71.5%;工业总产值406亿元,增长49.8%;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增长81%;财政收入18.8亿元,增长42.3%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到2011年上半年止,累计完成基础设施与配套工程建设投资150亿元,开发建成面积达15平方公里,拉通主次干道76公里,“三纵三横”的路网体系初步形成。 湘潭教育具有良好的历史传统,基础教育发展较好,全市共有小学481所,普通中学181所,其中湖南省示范性中学达11所。同时湘潭也是湖南省高等教育副中心,有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分校(在建)及湖南科技大学等8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达12.6万人。此外,全市还有各类科研机构97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13万余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每万人专利申请量和每万人专利持有量均居全省第二位。
2013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15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4.7万人,研究生毕业生0.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1.4万人,普通高中毕业生1.6万人,初中学校毕业生2.6万人,普通小学毕业生2.7万人。在园幼儿5.9万人,比上年增长14.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8.12%。各类民办学校443所,在校学生11.5万人。 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湘潭县一中(全国百强中学)、湘潭市一中、湘潭市二中、湘潭市三中、湘钢一中、湘乡一中、东山学校、湘机中学、韶山学校、湘潭县五中、湘潭凤凰中学
普通中学:
湘潭市四中、湘潭市六中、湘潭市七中、湘潭市十中、湘潭市十一中、湘潭市十二中、湘潭市十六中、湘潭市十七中、湘潭市十八中 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30.58亿元,同比增长10.9%。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企业、机关团体和个人共获5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全年申请专利3308件,增长38.6%;授权专利2144件,增长40.6%。签订技术合同284项,完成交易额4.13亿元。全市现有各类科研机械97所,11家国家和省级创新型企业,21家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24家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组建了风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矿山装备制造、湘莲产业等四大技术创新联盟,建成了3个信息服务中心和13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3万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排名全省第二。
2013年末全市有1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比上年新增1个。承担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项,其中国家“863”项目3项。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6项。签订技术合同24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1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3738件,比上年增长13.0%;授权量1903件,下降11.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906件,增长51.1%;发明专利授权量233件,增长15.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98.3亿元,增长17.5%。

阅读全文

与湘潭18个产业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