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三五规划对产业园区未来发展之路做了哪些指导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公布。建议全文22000余字,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的美好愿景。在这两万多字的规划之中,多条建议涉及产业园未来发展之路:未来五年政府对“双创”持续发力,推进众创空间等孵化新模式成长,重点打造多个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以及自贸区,除了京津冀之外规划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成为产业聚集重点区域,重点拓展智能制造等多项新兴产业发展等多条与产业园人息息相关的新建议。
那么,十三五规划对产业园区未来发展之路做了哪些指导?又有哪些新的布局?今天,中智科博(北京)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未来五年内,园区人发展投资该关注的几件事儿。关于十三五规划对园区人产生了哪些微观反应,具体的解读请关注中智科博后续报道。
下一个五年 双创还是关键词
1.持续加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点评:“双创”成为2015年名副其实的最热词,国家对它的支持与引导显然还在深化。那么,未来5年,资源聚集,政府政策红利,创业沃土下,如何“慧眼识英雄”,成为创业企业“跃龙门”的关键契机。
2.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
点评:众创空间等俨然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而有竞争就有淘汰,面对大浪淘沙的必然趋势,该是各位“小主”拿出真本事的时候了。
3. 打造创新领军企业和区域创新中心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点评:上海率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如今已经初见成效。未来5年,随着国家推动,同类型的创新中心会逐渐诞生,强强对决,我们拭目以待。
下一个五年 重点关注哪些行业
1.拓展重点、新兴产业领域
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更好发挥国家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
点评:很明显,新兴行业和高精尖是“香饽饽”。
4.文化、旅游、服务业也是重点
开展加快发展 现代服务业行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 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
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点评:第三产业发展中,文化产业的崛起之势迅猛。不过在促进文化繁荣的同时,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也应该成为企业面临新考题。
5. 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
实施“
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点评:互联网与产业园区结合已然不是新鲜事儿,比如京东刚与河北廊坊签约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商产业园,腾讯众创空间正大举布局全国等,我们看到,多个互联网巨头正纷纷将发展之手伸向了产业园。
4..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下一个五年 重点关注哪些区域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
点评:未来企业的投资发展区域维度拉伸,京津冀过去一直作为投资发展的主战场,未来这一局面将被改变,长三角、珠三角,三足鼎立时期来临。那么又有哪些中心城市画进了未来5年发展“大饼”,大家可以提前猜一下!
2.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快市场取向改革。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
点评:重提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表面政府推动发展决心。这些地区较明显的共性就是缺少人才的聚集,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双创”结合发展,将成为新触点。
3.
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优化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防治“城市病”,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推动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下一个五年,与你相关的改革
1.创新机制改革
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3.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4.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跨国企业。积极搭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金融服务平台。
5.提高自贸区建设质量。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
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规划行业标杆,上市机构。
⑵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是什么机关颁布的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是(国务院)颁布的。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⑶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新产业有哪些
只知道十大重点产业: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⑷ 江津十三五规划三大功能区有哪三大
《重庆市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三节 发展目标提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经济社会发展在城市发展新区名列前茅、改革创新走在全市前列,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开放合作新高地,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就是以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全市重要商贸物流基地、国内外知名旅游度假胜地为支撑,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新体系。
——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就是积极融入重庆大都市区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融合发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构建以“一江两岸”城区为中心、以双福、珞璜、支坪为组团的城市新格局,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彰显特色的美丽城镇。
——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就是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化城乡综合改革,着力发展富硒特色效益农业,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建设开放合作新高地,就是发挥国家级经开区、江津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功能作用和“水公铁”多式联运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加强与川南黔北及周边区域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⑸ “十三五”规划内容有哪些
“十三五”规划是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的首个五年规划,必须回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答康社会目标,“十三五”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提出的新目标和要求如下:
1.保持经济增长,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4.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5.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6.改革体制机制,
7.推动协调发展,
8.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9.保障和改善民生,
10.推进扶贫开发。
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首度写入五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