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重庆和青岛哪个城市大
重庆的面积:
8.2402万平方千米
重庆,简称巴和渝,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简称“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家重要的水、陆、空型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2] 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和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3]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4-6]
2015年,重庆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38个区县(自治县),户籍人口3371.84万人;山地占76%,有“山城”之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长江三峡、大足石刻、武隆喀斯特等景观。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称为“双重喜庆”,由此得名;1929年正式建市,抗战时期定为国民政府陪都和永久陪都,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指挥中心;[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西南大区驻地和中央直辖市。[8]
重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农业农村和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1]
重庆拥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9]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10] 两江新区、[11] 渝新欧国际铁路,以及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万州保税物流中心,过境72小时内免签,进口整车、水果、肉类、生鲜海产等口岸。
『贰』 “三湾三城”促进区域产业重新定位是真的吗
“三湾三城”的城市架构,让青岛不同区域的产业定位更加精确和清晰。5年前,近百家青岛老版企业启动了权搬迁改造升级,大多数企业从“中心湾区”搬迁到了“西部湾区”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使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工业重镇地位日渐突出。
“中心湾区”的传统主城区,产业定位也更加精准。市南区定位为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正在全力打造时尚之都,目前已具备了相对完善的高端时尚消费生态。崂山区则聚焦打造金家岭财富中心,短短3年多时间,金家岭金融区已汇聚金融业态20类,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530家,实现金融业增加值83.6亿元。
『叁』 青岛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青岛的支柱产业是:家电电子、石化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
青岛市“实施定向招商 促进产业调整振兴”大会旨在推动该市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青岛市重点产业发展推进方案》已颁布实施。
该方案根据国家和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结合青岛实际制定,根据该方案,青岛市确立了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物流业八大重点产业。
据悉,除物流业外,以上七大产业均为青岛市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近年来,青岛市通过重点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集群的打造,建立了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制造业集群,对全市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形成重要支撑。今年一季度,石化化工、汽车机车等七大重点产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占到全市的80%以上。
但同时,青岛市重点产业的发展目前尚存在“三低”现象。其一是产业层次较低。其虽然形成了家电电子、石化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5个千亿级产业,但大都属劳动或资金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其二是产业集中度较低。例如机车车辆国产化率已达85%,但本地配套率不足30%。其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全市569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仅占3%。
针对这一现状,青岛市提出了“定向招商”这一新举措。即定向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好的高端产业和产业关键技术项目,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强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肆』 海尔在青岛建设的康养小镇是什么意思
康养小镇是以“健康”为小镇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的生态环境交好的特色小镇。
『伍』 青岛以什么工业为主
目前青岛以轻工业为主,特别是家电制造业,出现了如海尔,海信,澳柯玛等规模较大的家电品牌。
2017年,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5%,集体企业增长20.5%,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1%,私营企业增长10.7%。
2017年,青岛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2%,金属制品业增长7.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1.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8.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8.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7%。
汽车制造业增长27.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7.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8%。
2017年,青岛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02.2亿元,增长7.5%。实现利税总额98.7亿元,增长9.1%。
(5)青岛千亿级产业链扩展阅读:
"十二五"期间,青岛重点规划的轨道交通、家电电子、石化、汽车等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加速壮大。截至2014年底,青岛工业产值达到1.67万亿,是"十一五"末的1.5倍,工业产业集聚度与"十一五"末相比,增加了12个百分点,产业体系更趋完善。
此外,产业链龙头项目引进也成为"十二五"工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北汽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数据中心等,"十二五"期间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重点项目相继落户青岛。一汽大众青岛工厂项目总协调耿茹滨表示,到2017年华东基地项目投产时,青岛家用轿车制造将实现"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