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国日本韩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数据是多少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26%,约3/4的经济体在4.0%~6.5%之间。其中,美国最高,达11.3%;日本约为7.0%。
❷ 文化产业占一国GDP的多少才算得上文化产业大国
参考资料: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指出,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版国达25%,其在世界权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则高达43%。与之相比,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不足4%,占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份额不足3%。差距大,也就意味着发展的潜力大。——《新华每日电讯》3月3日 不过我认为,文化强说到底还是经济强,只有靠经济带动才能传播文化。所以文化大国的工农业相对都比较发达。
❸ 现在日本的文化产业强还是韩国文化产业强
就文化产业的规模、产值的排名上,美国、日本、韩国是排在前面的。
❹ 急呀!求,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各自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GDP比重,教育支出占GDP比重!
不知道哦,网络一下应该可以
❺ 日本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例是多少
2016年日本总产值为5.4万亿美元,动漫只占日本GDP的0.3%
附:
2018年日本动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日本动画市场规模已突破2万亿日元
日本被誉为“动漫王国”,其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年营业额达230万亿日元。不仅如此,目前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动漫作品出口国,占据国际市场的6成,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更是达到了80%以上。根据日本动画协会,2016年日本广义动画市场已突破2万亿日元,协议动画市场规模也已达2301亿日元;2017年则达到约2.03万亿,同比增长约2%。
总体而言,日本动画产业在其国家文化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用,其规模依然在不断扩大。但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其传统的制作模式面临着高额的制作成本、人工成本和总制作分钟限制等诸多问题。日本动画产业已经出现新的改变,但全新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预测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❻ 日本经济的主要产业
1、农业
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为了弥补此一缺点日本使用系统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农业成果也就是单位土地产量世界第一,达到粮食自给率50%只用了56,000km²(1400万英亩)农地。
农业在日本是高补助与保护产业,鼓励小规模耕作,而不是美国的大规模耕作.尤其稻米是高保护产业,订定了超高490%关税阻挡外国米1988年之前还限制进口配额7.2%总消耗量以下。新规则公布后关税更提高到778%。但是小麦、黄豆之类还是向外国购买,
日本也是欧盟最大的粮食出口对象。
2、渔业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渔业国于1989年还曾创下1190万吨渔获,从1973年能源危机后,深海鱼在日本不受欢迎。浅海鱼占50%总量养殖鱼则占33%以上,最受欢迎的有沙丁鱼,金枪鱼,螃蟹,牡蛎,秋刀鱼,鲔鱼和日本鰤鱼。日本至今依然有世界最大渔船船队和全球15%的渔获量占有率。
但是也有论战说日本渔业太大规模而耗尽渔获量.远洋捕鲸业也被动物保育人士抗议。日本渔业显见的未来有缩减的风险存在。
3、矿业
因为日本属于火山活动多发地域,所以埋藏的矿物资源种类丰富。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矿业比较发达。但到了战后,对矿业危害的环境对策,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对策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导致了行业衰退。
仍在出产的有:成本较低的可以露天挖掘的石英、石灰石,以及纯度高,有国际竞争力的金、银、石油、天然气等。
4、工业
日本矿业资源缺乏,工业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赖进口,制成品大量销往海外市场。故日本的工业区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
5、服务业
日本服务业产值极为重要占了全国3/4的经济产值.银行,保险,房产仲介,零售(百货),客运,通讯都算是服务业。像是三菱UFJ,Mizuho,NTT,TEPCO,Nomura,三菱地产,新东京海上产物,JR铁路,全日空等公司都是全球中该领域的龙头地位。
将来日本邮政改革后将在2014成为全国最大保险公司.日本有326家企业名列全球福布斯2000大排名占16.3%(2006)。在可见的未来服务业将是日本最大规模产业也是工作机会提供者。
6、制造业
日本工业集中于几个工业区的方式发展,例如关东地方和东海地方,东京和福冈之间还有一个狭长型的工业地带拥有亚洲最悠久的工业史。许多产业在日本是高度发展,包含消费性电子,汽车,半导体,光纤,光电,多媒体,影印机,高级食品。
但是也有一些产业日本并不重视或是没有发展条件例如卫星,火箭,大型飞机,因为这些需要大量矿产基础也具有军事敏感性,所以JAXA也许会采用和别国合作方式完成载人登月行动,因为这些行业的配套行业例如电脑补助生产(CAD/CAM),软件数据库,日本都已经具备。
总体而言“日本制造”的高品质深植人心,但是这些消费性科技品也有大量外移的现象,因为日本生产成本太高无法竞争,而日本亦不打算发展高价的大型航太业,制造业前景令人担忧也是大量失业的成因。
7、动漫产业
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其动画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世界占有不小的份额。2011年动画产值达2000亿日元 ACG相关产业达1万亿日元。
2012年日本国内GDP为5.96万亿美元 折合596万亿日元。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超过0.2%, GDP占有量略低于中国。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产业创作输出国。
东京国际动漫节,并对秋叶原动漫销售聚集区、吉普力动漫园区、迪斯尼儿童乐园和迪斯尼海上公园等东京、大阪两地的动漫园区开展了考察活动,切身感受了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体会颇多。
8、其他产业
资讯产业、媒体(娱乐)产业、超细微技术产业・纳米产业、医药产业、遗传基因·生物产业。
❼ 日本动漫产业占日本经济的多少,也就说GDP的比例,中国的动漫占中国经济的多少
日本动漫业已有90余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动漫已成为了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占其GDP的十多个百分点。日本动漫在全世界拥有大批爱好者。仅以美国为例,2003年日本销往美国的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多达43.59亿美元。
8月6日,记者在网上遇见了王兵(化名,武汉某高校大二学生),他告诉记者,他正在下载《火影忍者》第146集。这部日本动画片现在异常火爆,从今年5月1日开始,每周四在网上出一集,王兵一直跟到现在,并买了很多相关的动漫作品。
日前,在北京主办的一个大型动漫节上,记者走访了很多动漫商贩和动漫迷。“保守估计,日本动漫产品占我店里整个销售额的70%。”一位来自上海的动漫店老板告诉记者。“我们店里基本上以销售日系动漫产品为主,国产的几乎没有,这也是迎合动漫迷的需求啊。”一位主要通过网上销售的动漫店老板说。
“我平时都看日本动漫,中国动漫跟日本的没法比。”一位正在读高中的动漫迷告诉记者。他在动漫节上已经花了300元钱,全部买了日本动漫作品和模型。
据“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调查显示:喜欢日本动漫的人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 另有调查表明:中国儿童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有19个是“外国人”,只有“孙悟空”一人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了解,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动漫产业国,2002年动漫产业的市场总规模达2万亿日元,成为该国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据日本有关方面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日本国内电影院上映的动漫片约为81部,日本的电视台每周播放动漫节目80多集,一年播放的动漫作品节目接近4000集。在日本所有的出版物中,漫画读物就占了40%,平均每天有25本漫画单行本问世。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2002年日本动画片在美国的销售额达43.6亿美元,是美国进口的日本钢铁产品价值的3倍多。而去年,中国的动漫产业总收入也不过100亿元人民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费。
根据中国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国产动画片在电视台的播出应当占动画片播出总量的60%,实际上,2004年,我国国内动画片生产总量只有2.9万分钟,市场需却在26.8万分钟,电视台动画片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动漫后知后觉
相对而言,中国的动漫产业起步并不晚。1982年,中国的连环画出版达到8.6亿多册,但仅仅3年过后,连环画市场就崩盘了,大量的图书积压在仓库里,64开连环画(俗称小人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留存下来的只有几本连环画杂志。
当时的连环画作者,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靠杂志的稿费难以维持生计,无奈之下,纷纷转投他行。
与此同时,1980年代下半期,国外动画加工业开始进入中国,其丰厚的薪酬,吸引了大批中国相关人才。据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人才流失殆尽。“那时动画加工就如同画钱。”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陈廖宇说。
伴随着“十万马力,七大神力,无私无畏”的铁臂阿童木,被称为“新漫画”或“卡通画”的日本动漫出现在中国内地。“这给少年儿童一个前所未有的阅读视野,因为这种新漫画在国内是从未有过的。”《北京卡通》主编闫宝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盗版日本动漫产品在中国市场大规模产生,客观上做大了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市场。
“在三、五年间,中国的盗版商引进了日本三、五十年的动漫精华作品。中国的少年儿童一下子就深陷进去了。” 漫友文化传播机构出版人、漫友杂志社社长兼总编金城说。
“这是形成现在青少年钟情于日本动漫的根源。”陈廖宇说。
陈还分析道,这是政府对儿童娱乐领域监管的失控。同样存在大量日本动漫作品的欧美国家,政府监管要比中国完善得多。
而就在这段时间发生的“画王事件”一下子刺激了中国政府的神经:
四川成都希望书店,1993年至1994年间通过盗版日本漫画获利3亿元人民币。后来东窗事发,被日方出版商告上法庭,最终被认定“侵犯著作权”,罚款1500万人民币,其属下刊物《画书大王》被停。而政府在封存希望书店书库时,查处的盗版书籍数量之大,让当时的工作人员震惊。更让人震惊的,是同时查出来的一份庞大的邮购盗版动漫书的青少年名单。政府这才意识到日本动漫对中国的影响。
“5155工程”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
“5155工程”是中宣部和当时的新闻出版署1995年起实施的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即力争在两三年内建立5个动画出版基地(分别由辽宁少儿、中国少儿、少年儿童、接力和四川少儿5个出版社牵头),重点出版15套大型系列儿童动画图书,创立5个儿童动画刊物(即《中国卡通》、《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卡通先锋》)。
“这个时候,我们对新动漫的了解还很少,于是就找盗版书商聊天,了解什么类型的漫画书好卖,蹲点询问买书的少年儿童,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日本动漫。”闫宝华跟记者介绍了他们创刊之初的艰难。当时创作漫画的作者都很年轻,他们也都是从喜欢看日本动漫开始,然后试着拿起画笔创作,既缺乏专业美术训练,社会阅历、文化积累也薄弱,因此画出来的东西非常稚嫩。“我们开始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请知名的老画家、美术家执笔,请儿童文学作家写脚本,但画出来的东西就不是那种味道。”毕竟,新漫画有别于传统的连环画,它是影视时代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它的特征是采用镜头语言,表现的画面具有连续、动态的特性,而老画家却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表现形式去创作新漫画。闫宝华说。
“动漫工厂”打倒原创
1988年,动画加工开始进入中国。外商看中的是中国“价廉物美”的劳动力。中国动漫企业也乐得不费脑筋赚取加工费,将大量精力用于动漫产品的来料加工。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日本等动漫大国的重要代工基地,替海外加工的动漫作品已经远远高出原创动漫的产量。在为他人作嫁衣的同时,便顾不上创作自己的原创作品和品牌了,中国动漫与国际动漫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据日本动画协会公布,日本动画绘制工作90%已依赖海外,而有70%以上流向了中国等亚洲其他国家。
动画加工是我国动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变奏,造成今天中国动画产业两头(策划、营销)小,中间(中期加工)大的格局,但另一方面,它也让中国动画了解了世界,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观念。当然,关键在于要善于消化吸收这些东西。
“国外的动漫产业从前期市场调研开始,一步步都是实实在在地干出来的。”陈廖宇指出。
( 动画片的生产一般分为前期创作、中期创作和后期创作,前期是创意阶段,中期主要是绘制和二维合成阶段,也是劳动力密集投入的阶段,后期主要是大量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合成。“实际上动画片生产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投入应该是差不多的,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国在中期制作方面投入最多。”陈说。
动画片制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个风险很高的行业。“实际上社会有很多游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吸引这些游资,投资人看不到赚钱的希望,肯定不会投资。”董玉来说。
据统计,目前每分钟国产电视动画片的成本在1.2万元至2万元,动画电影如《宝莲灯》则高达每分钟14万元,投入几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制作一部动画片并不稀奇。然而与此相比,动画片的售价却低得惊人,中央电视台每分钟动画片的收购价是500元,已是全国最高,一般地方电视台的每分钟收购价仅为8元至10元,至多不超过30元。电视台播放动画片的时间通常是下午5点到6点,这是个垃圾时段,广告投放非常可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动画公司往往连成本的10%都收不回。
精英短缺失去行业血液
有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动漫从业者不到1万人,只及韩国的1/3。全国影视动漫人才总需求量达15万人,游戏动漫人才总需求量在10万人左右,但中国动漫专业毕业生每年只有300人左右。仅上海地区的人才缺口就在3000人至8000人之间。
“目前很多漫画人,虽然有好的技法,但通过原创漫画却赚不到钱,而替国外的一些公司创造游戏人物形象,却可以带来10倍的收入,很多人因此转行。”宋洋说。
“原创动漫杂志发行不理想 ,因此,我们也没有能力为作者提供好的报酬。”闫宝华说。
闫还向记者分析了国内高水平动漫作者缺失的原因:一些漫画人成名太早,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很自恋,这样的结果是,动漫水准很难再有提高。而在日本,多数漫画家是在30岁以后才成名。“漫画根本的东西是内容,这要融汇文化的东西,而绝非表面上的技法问题。作者需要有足够的阅历,才能达到相当的水平。”宋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