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体育文化产生的根本动力
体育文化是在内、外动力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把握和运用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合理有效地综合利用体育文化形成的各种动力,规范文化内容,突出文化特色,强调学术发展,强化实践过程,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内外两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两种动力系统。外部动力系统为内部动力系统发生作用提供条件和保证,可以刺激内部动力系统发生作用,而内部动力系统是最根本的系统组合,是新文化萌芽、形成、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研究新文化形成的动力系统,目的是明确内外两种动力的作用,抓住主要的动力系统,多快好省地刺激。内部动力系统发生作用,为新的文化成长提供良好的时机和最佳环境,促进新的文化形成和发展。外因是事物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
在新的文化创建和发展中,成熟的环境是良好的外部动力,它为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的条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学科理论的发展都促使着新文化的创建和成长。特别是体育学发展的今天,体育与各门学科文化高度的交叉融合,应更好地运用环境机制来促使本学科文化内部的分化和发展。社会文化环境是造就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体育学被列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社会文化环境涉及社会政治、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理念、人文品质等方面。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不断促进人的观念和精神进行变革,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又反过来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促进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提高。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宜的环境中,体育文化必然发展,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它不仅可以防止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所导致的外来文化的不健康部分的侵入,还可以使人们增强对新文化的比较鉴赏能力,增强对本土优秀体育文化走向世界的信心。
在新文化的创建和发展中,外部是环境机制的作用力,内部是内在动力结构。内在动力结构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因。正是内在动力结构系统各部分的优化组合、动力互动和序列进化,有效地促进了当代新文化的成群崛起。
浓厚的体育科学学术氛围是体育文化产生的重要动力。在公平民主的学术氛围中提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新思想、新观点的产生、发展、成长、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各种方式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激励科学研究工作者勇敢果断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密切了他们之间和学科间的观点互通与合作,从而开阔了思路和见解,进一步促进了学科概念、原理、方法的移植和跨学科的研究。同时,这种公平自由的学术氛围也激励着全社会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加入到体育文化创建的队伍中来,进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聚合力,推动体育新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壮大。
『贰』 标题做为某单位(自己拟就业)“社会体育“文化活动的负责人,你从哪几个方面对
社会体育文化啊,你应该看一下央视5台,社会体育文化活动非常多,方面也非常多,比如说群众范围,不是每个群众都适合做这种体育运动,又比如说场地,裁判等等
『叁』 以切身经历简述体育的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对个体的影响
体育文化与精英文化对个体的影响:
1、营造氛围:
体育对于青少年成长的价值不仅需要肯定,更需要落实。种种努力,最终都指向大众体育的氛围营造,当这种氛围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的“理想境界”才拥有源头活水。
2、养成习惯:
英国的伊顿公学闻名遐迩,其“体育第一”的理念就源于这样的教育观:“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青少年时期养成体育习惯,个人的身体和品格,民族的活力和未来都将因此受益。
3、传播广泛:
简单来说,人们可以把原著看作“精英文化”,把改编后的影视作品看作是“大众文化”。不能否认的是大众文化的受众数量远远多于精英文化的受众数量,可以推测的是大众文化传播覆盖面更加广;
4、人群单一:
其次,大众文化的接受者层次多元化并非局限且单一的状态,而精英文化接收者门槛较高,所以人群组合比较单一,这样就导致传播无法呈垂直状态,阻碍受众面;
5、文化碰撞:
再次,借用“IP”的潮流,将精英文化以多种大众文化的样态普遍化,从而也使得精英文化被更多人知晓。在“IP”热的环境下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发生碰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件好事,文化之间相互流通呈现多种形式。
『肆』 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是什么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是:文化功能、激励功能、示范与辐射功能、约束与规范功能、育人功能、心理疏导功能 、沟通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社会化功能、传播功能、扬弃与创造功能、平衡与协调功能。
二、文化功能: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师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它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传承、借鉴人类社会的文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三、激励功能: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自强不息、自信不止是体育精神的精髓,它以其特有的魅力与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成为校园文化对内、对外展示的窗口。“更快、更高、更强!”“团结、友谊、进步!”“重在参与”“公平竞争”等奥林匹克精神,其魅力就深藏在体育文化的底蕴之中。体育及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参与人数最多、开展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对人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文化活动。
四、、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条件下,由学校广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伍』 文化体育工程的解释
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8、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9、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和被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的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标准》要求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陆』 为什么说体育是一种文化
这可以写篇论文了!!!!
所谓体育文化,是一切体育现象和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说,人们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体形态变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从中可以看出体育文化反映了以下特征:
一、体育文化总是与人的体育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反映本民族的、传统的体育特征,这些传统的体育文化规范着本民
族的体育行为,也影响着人们不同的体育价值观念。
三、体育文化又总是和一个地域或民族的社会文明、物质文明以及自身的发展产生具有互动发展的关系。
例如,南方人由于灵巧而善于技巧性运动,而北方人由于体力充沛而善于摔跤、马术;南方人由于身体单薄而需要比北方人更多的相互协作,因此在体育运动中表现为集体项目的倾向,北方人由于个高力大及性格上的特征,表现了较多的个性化项目的属性等。
四、从科学分类看,体育文化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科学;从文化学角度看,体育文化是人类整体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但是体育文化有着它特有的个性,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自身的变化规律,因此它具有独立性的一面。
体育文化的价值
现代体育教育和世界教育发展潮流是一致的。一百多年来,不但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文化,提高了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而且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完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柒』 如何从四个方面建设特色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因此,倡导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校园文化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亚文化,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一种精神文化。从其构成上看,它是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文为中心的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一专多能的跨世纪、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1.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作用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科学、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同时,校园文化又是一个多层次、立体的文化,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艺术文化、行为文化、体育文化、社团文化、科技文化、心理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范畴。高等学校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群体组合:“有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有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有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源;有较发达的传播媒体;还有多种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学生社团等等。这些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既依存于社会文化,又有着高层次文化水准并具有相对完整的文化环境,蕴涵着巨大的文化创造功能。同时大学校园是多种新思想、新思潮、新观念、新信息最先接受、传播或诞生的场所。这种氛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它可以促进大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扩大知识领域。校园文化又具有导向功能。如讲座、学术报告、知识竞赛以及各种文化活动,对学生有直接或潜在的导向作用,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趋向和行为规范。开发创造功能,课余文化生活补充和丰富着课内的学习,并有力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多方面发展,如科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工作能力等等。除此,校园文化氛围还具有娱乐调节功能。娱乐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活跃、调节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生活,增添生活的情趣。”娱乐的同时也在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寓教于乐是校园文化教育功能的延伸;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个性品格、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激励凝聚功能,校园文化可以提高人们对学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师生拼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实际上校园文化开展的过程,就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提高的过程。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首先,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可以增强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趣,促进自身的思想观点、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的改变。一位哲人曾说“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第二,可以弥补大学人文学科课堂教育的不足。第三,加强校园文化是提供丰富自身内涵的重要形式。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既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学科专业的深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创造一种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环境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虽然,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但校园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精神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专业课程所无法比拟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高等院校的文化品位主要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提升。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2.校园体育文化从社会学角度审视,体育文化的存在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需求。体育已从单纯的肌肉活动与文化隔离的状态下解脱出来,成了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能观赏又能参与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人类文化体系的交汇处,生存着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 校园体育文化。它是整个体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整个教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它既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又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既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方法,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影响。世界范围内高水平竞技体育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就说明了这一点。“体育文化存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民族性和人们需求的多样选择性,即体育文化并不具有统一的模式,它是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以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不同需要而存在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它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以社会文化为其背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而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有人把学术文化比作校园精神文化之首,而把体育文化看作是校园精神文化之躯。因此,体育文化作为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构成了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师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它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 传承、借鉴人类社会的文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挖掘学生潜能、启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的广阔天地,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群体文化,也是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轨的助动力。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可谓是精神文化的大舞台。有了校园体育文化,就营造出教育的氛围,增添了学校的活力,使校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效地提高人们了生活的质量。3.1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文化形态。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自强不息、自信不止是体育精神的精髓,它以其特有的魅力与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成为校园文化对内、对外展示的窗口。“更快、更高、更强!”、“团结、友谊、进步!”、“重在参与”、“公平竞争”等奥林匹克精神,其魅力就深藏在体育文化的底蕴之中。体育及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参与人数最多、开展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对人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文化活动。为数不少的高校通过体育文化的营造对校风、学风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如三峡大学,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人文、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思想政治状况、宣传舆论氛围、师生文明素质、校园综合治理等方面均呈现出新的气象,促进了教职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师生员工的团结和深度融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把大学生能培养成为集知识与技能,智慧与体魄为一体的全面型人才。大学校园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学生的成长,弘扬“诚信,奋斗,进取、创新”的办学精神,对提升一个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培养学生健康成长中体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推动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形成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3.2 体育文化节,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如今举办体育文化节,已成为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成为高校“弘扬体育精神,倡导人文关怀”的窗口,成为广大学子施展个人才华,发挥各自特长的广阔舞台。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在学校范围内营造一种健康文明、团结向上、高雅清新、竞争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体育文化节是传播价值观念的最佳载体,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手段。体育文化节,系体育的感性与文化的理性相结合,融体育知识、体育游戏、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征文、体育绘画、体育摄影等多种体育相关活动为一体。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为师生提供一方舞台,以公平竞争、团结协作、拼搏进取为宗旨,以“健康、快乐、文明”为目标,来培养师生的体育道德素养。由于体育节具有浓厚的节日气氛,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体育文化节,使体育不仅仅成为一种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体验。在这种热烈而激情的文化氛围在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参与体育运动。除此,让师生们树立新的体育理念和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成为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举办体育文化节的宗旨之一。浙江海洋学院首届体育文化节中提出了“以体育凝聚人,以体育促五育,以体育广交友,以体育促质量,以体育争声誉”的体育文化节宗旨。浙江大学第四届研究生体育文化节以“弘扬体育精神,倡导人文关怀”为宗旨。“体育与文化并举,体格与人格并重”是体育文化节的永恒主题。一位哲人曾说过:“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个性,播种一种个性,就会收获一种成果。”所以,学校体育节这一学生自己的节日将会成为素质教育思想在学校体育领域内成功实践的典范。4.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内容,可以说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体育运动是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能起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体育运动中所崇尚的一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风尚;一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强不息、自信不止的道德品质;一种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精神,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人文精神。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具有丰富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健康方法,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和特长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了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在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熏陶中,在忘我的拼搏中,锻炼了意志品格,陶冶了情操,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黑龙江大学衣俊卿校长在谈到校园体育文化时说:“体育给文化启蒙带来很多东西,体育比赛中自由发挥的创造精神、挑战生理极限的挑战精神、服从团队和裁判的规则意识都是现代人最重要的文化素质。正是因为这样,无论是从事体育运动还是观看体育比赛,都会对人有启发作用。文化校园建设是将课堂教学和其他方面融合起来,构成全方位育人和文化启蒙,而体育是这其中的重要部分”。体育及体育文化有利于培养人们顽强拼搏、永攀高峰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弘扬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社会风尚,有利于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总之,体育对振奋精神、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展示学校形象、提升学校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体育文化在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是以塑造人的精神境界、人格品位乃至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念等方面的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蒙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及元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科技时代,技术性淡化了人性,使人失去了对他人的热情与关怀,只为自己的名誉地位忙得不亦乐乎。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人”的培养逐渐被“才”的训练所取代。与此同时,对人自身的培养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由于忽视人的素质教育,产生了高科技与低素质的矛盾,如一些掌握高科技的人,由于素质上的缺陷,个性畸形发展,导致精神空虚,人格堕落,甚至异化为“经济动物”、“智能强盗”,高科技犯罪严重的扰乱着社会秩序。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科学教育人文化,以培养出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世界各国许多著名大学都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试图加以改造,采取的必要措施,就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许多人都认为现今中国的大学校园变得浮躁、媚俗、功利,缺乏诚信、缺乏人文关怀。清华大学学生“伤熊事件”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的无知和对生命的漠视,以及缺乏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有人提出“净化心理、提高德商、健全心商”是高等教育任务刻不容缓的任务。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而且更应该具有社会公德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要以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努力提高校园文化的格调和品位;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及心理素质,使大学生成为富有社会竞争力的群体。体育文化的传播就是大力弘扬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文精神。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园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人文氛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让师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去了解社会、去接触社会,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的精神风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