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纵观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健康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将会继续保持较为高速的增长,同时,产业融合、产业形态交织,将会为未来5到10年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未来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是:一是产品形态的多样化、多元化,传统的健康产业仅仅是给病患提供诊疗、护理服务等服务,而未来的健康产业不仅限于此,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新兴的产业形态正在不断变化,养老、保健和中高端医疗器械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业界形态在国内已初见雏形,并且聚集了足够强而大的产业技术力量和资本力量,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三是新一代技术的出现会推动国内大健康产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升级产业及产品形态。新一代技术未来会成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的动力,为战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很多医疗健康机构非常关心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互联网技术能提供实施智能安防,对医疗机构和健康机构重要区域实施监控自动化。养老(服务)是未来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但
养老产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修建养老机构场所,而是应当用新技术去构建虚拟技术,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远程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穿戴技术的应用能提供更加多的功能性产品,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提高老人幸福感。生物医药是健康产业最关注的,目前投资最多的产业。穿戴技术能通过对预防和观察的对象进行实时、分布、移动式的监护,极大提高数据和信息采集的效率和精度。通过云计算来集成不同地区的特定数据,并加以整合,运用
大数据管理技术提高模型的效率,从而提高研发的速度,非常有助于生物医药的发展。
2. 未来十年健康养老产业前景及趋势分析
未来十年到十五年养老产业步入黄金时代
2015年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已经有2.1个亿,按照老龄化办公室的数字,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可能要达到2.48亿,也就是老龄化的水平会达到7%。对于老龄化直接的后果就是人均医药支出会比较高,现在会达到人均三千元左右。从整个市场养老产业的规模来看,估算在2025年要增加到五万亿规模。在这个市场中,按照金额的大小,主要是分布在三个产业,一个是在护理产业,第二个是在医疗产业,第三个是在养老服务领域。
在整个养老模式的分布上,目前是分了三种。一种就是居家养老,第二种是社区养老,第三种是机构养老。在中国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三种模式的占比是居家养老占到了96%,社区大概占了1%,机构养老占了3%。在中国可能未来有一段时间从绝对规模上来看,居家养老还是在中国的主要的模式。在居家养老要解决老龄化的一些问题,就必不可少要借助一些智慧的手段。所以也就是智慧养老,借助于互联网和一些科技的服务,再加上社会服务,这三方面结合形成整个家庭的养老体系。
从发展总趋势来说,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并正在成为全球最有希望和前途的朝阳行业。当然,我国的健康养老产业肯定是一种多元化的养老方式,也必然会产生多种多样形式,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可以有旅游养老、养生养老、居家养老等等形式。
3. 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品的总需求急剧增加。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健康产业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保健品行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兴动力。据相关统计资料,目前我国共有药品生产企业6000多家,每年1500多亿元的消费市场;保健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每年超过500亿元的消费市场。目前我国年销售额也近6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中国保健品年销售额将达12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5年健康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人民币。
虽然我国健康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涉及的领域众多,没有相关比较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也没有相关的标准作为发展的参照,导致行业发展乱,尤其是保健品行业。同时在健康管理和服务上对于核心技术与相关健康服务的整合还有欠完善,还无法对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4. 国外健康产业发展形式!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现在,国外的健康产业已经告别了在中国的“侦察”阶段,开始规模性“渗透”。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健康产业也必将在世界健康产品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相对而言,中国的健康产业面对洋字号产品的进入尚缺乏实质性的应对措施,而中国健康产品走出国门的行动也缺乏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说,中国健康产业迫切需要的是同世界接轨的实践。
理念:国外好产品需要引进来
2003年,以“直销+店铺”模式销售纽崔莱系列保健品的美国安利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首次超过100亿人民币,占其全球销售额的1/5。中国成为安利在全球的最大市场。同年8月,美国第四大保健品公司———自然阳光公司纳莱得营养品品牌张扬着“天然草本”的旗帜正式迈入中国市场,而更多的外资企业正虎视眈眈,瞄准中国市场。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外健康产品进入中国大多采取几种形式:一是品牌整体规模进入,在国内建立企业;二是借鸡生蛋,通过贸易渠道进口,利用国内的经销商进行销售;三是暗箱操作,通过走私等方式,在中国非法销售国外非主流产品。此外,一些国内加工生产的国外健康产品的仿制品正以各种渠道在市场上悄然流通。
保健产业资深专家王大宏分析认为,上述现象的存在对我国健康产业造成了不少不利影响。同时,也给一些优秀的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制造了障碍。因此,一些好的企业为此放缓了进入脚步,一些企业在进入中国后改变了其“原汁原味”;还有一些企业来到中国后与我国健康产业难以融合。
王大宏说,要想改变现状,中国健康产业就不仅应当有一个“走出去”的决心,还应该树立一个“引进来”的意识。具体地说,就是需要培养一批既深刻了解国内外健康产品法规和市场,又具有规范操作实力的企业,有选择地引进国外优秀品牌,让他们适应中国市场。同时,依靠自身优秀的理论和产品打通一个持久的渠道,为中外健康产品的良性交流搭建平台。
实践:引导洋品牌顺利着陆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不少企业正在寻求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深圳市凯尔得新绿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业内知名的致力于绿色环保产业研制、开发与生产的高科技企业,开发了环保和保健两大系列二十多种新产品,产品远销欧洲、美洲、澳洲、东南亚、韩国、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广受欢迎和好评。2003年起,凯尔得公司开始与德国健康产品协会合作,利用德国健康产品协会的有机产品原料和相关技术结合中医药理论进行保健食品、有机食品、天然化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凯尔得公司董事长杨舜凯说,目前,国外健康产品还没有实现和中国市场的对接,因此凯尔得在确定了走出国门的战略之后,着眼点不是单纯地把自己的产品进行出口,也不是单纯地进口一个洋产品,而是想用自己的优势把一个精心培养的国外品牌,在中国以最优化的方式推广。同时,也想通过这样的合作把自己的优秀产品和品牌导入国际市场,从而创立一种与国外健康产业进行和谐、有序、长期、发展型的交流合作模式。
凯尔得的负责人认为,全球健康产品市场而言,德国的健康产品更有特点,品质更为优秀,操作也更为规范。德国是欧洲最大的健康食品生产和消费国,也是有机农业的发源地之一。从1887年德国第一家健康食品专卖店RE
5. 美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金融危机导致的美国经济持续疲软和国家债务连年上涨增加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但同时,IT、健康产业等一系列新兴的朝阳行业逆流而上,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支柱。据统计,美国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十年增加了22.7%,产业链总就业人数增加了76.58%。截至2010年,健康产业对GDP的直接贡献已达到8.8%,产值3.5万亿美元,雇用超过1600万人,占美国总就业人口的10%以上。
6. 健康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有哪些
参考《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自身健康也有着巨大的转变,因此保健养生市场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增大,使得更多的人们对于保健养生加盟市场有着很大的消费需求空间。
据前瞻研究院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保健养生产业年产值5600亿元左右,生产企业共约1700家,销售企业约2.5万家,销售规模达900亿元,目前全年销售规模超过千亿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批准了17963个保健食品,其中国产保健食品为16873个,进口保健食品为1090个。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百姓对健康养生产品的消费心里和行为逐渐理性化,更加重视保健养生产品的安全性、功效性,同时政府对保健养生产业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监管越来越严格,中国保健养生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7. 如何理性看待健康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大健康产业已形成一个庞大体系。尽管从发展程度上而言,我国相对于欧美国家还比较落后,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也日益庞大。
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我国大健康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大健康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健康服务产业市场规模约4.50万亿元,到2016年我国健康服务产业5.6万亿元。若按此速度发展下去,预测2017年我国大健康服务行业的规模将到达6216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