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湘西州应该怎样去发展工业才有希望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作为我省后发地区的湘西州,如何探索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怎么样去发展,走出一条贡献突出、后劲强足、发展持续的道路。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理清发展思路。从湘西州工业发展历程看,不论是生产总值提升,还是结构调整的变化,湘西工业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还没真正明确。发展什么样的工业?怎么发展工业?什么工业为主导?什么工业为支柱等问题至今没有形成共识。同时现有工业向何处去?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将现有工业做大做强?也都没有一个定论。为此,湘西州必须有正确认识,全州发展什么样的工业,各县发展什么样的工业,都必须跳出长官意识,摆脱官员任期局限,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给工业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就目前湘西工业而言,应该将矿产品开采加工业作为支柱工业产业,将生物工业作为主导工业产业,将涉旅游工业作为新兴工业产业,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作为重点工业产业,将生产性服务性工业作为先行工业产业。对目前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从增强工业内涵入手,加强工业内部管理,构建有效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用好、用活、用足各种资源,改变现有工业的发展思维,应从既期利益转向长远利益,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向综合追求效益。同时给予现有工业企业正确的导向与管理调控,要制定工业企业发展的扶持性政策,也要制定工业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政策,确保工业企业发展有序、合理、长远。 二、体现民族特色。湘西州具有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锰、锌、钙、镁、磷、铜、铁、钒、钾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生态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山地资源,这就是湘西州工业发展的优势。发展湘西工业就必须从这些资源入手,发挥资源的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让湘西资源的差异性、特色性、互补性充分发挥出来。要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引导矿产资源开采业加工业走精、深、优的发展道路,加强技术投入,引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建立新链接,改变粗放经营的模式,摆脱市场对产品的束缚,强化品牌意识,提高矿产资源产品的附加值,这样既确保了矿产资源的高效永续利用,也确保了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使用安全。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除要发展以旅游业为中心环节的第三产业,更要抓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对工业发展蕴含的商机,通过旅游产品工业、工业与旅游业联姻、工业产品标识文化符号等形式,提高工业对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不能再让这大好的资源闲置。也要通过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生物制药业来让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体现到工业发展的多样性上来。在大力扶持经老爹公司为龙头的涉农工业之外,还要大力发展依靠湘西本土资源的烟、酒、水、果、菜、醋、茶等工业,更要从摸清资源,搞好发展规划,切实加大支持力度,着力大展依靠天然植物资源的中药加工业,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同时,必须让民族特色、民族符号、民族情感融入到工业发展中来,通过诸如士家织锦、土家酸干菜等项目工业化运作,产品民族符号标识,广告宣传民族特点渲染等不同途径,实现工业与民族的共荣。 三、优化工业布局。湘西州工业结构调整以及各县市工业发展的现状,必须在工业发展思路清晰、方向定位的前提下,对现有工业结构还要适度调整,对工业布局进行重新审视。就结构来说,所有制结构当前并不在于还要怎么转变,要做的是如何将国有集体工业做大做强,如何将非公有工业引导上正规,增强不同所有制工业的内部发展实力。要改变当前这种重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现状,通过发展生物制约、农产品工业、旅游工业等来提高轻工业的比重,使轻重结构合理。全州及各县市要在总体布局的前提下,认真挖掘县内资源,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工业,工业发展好的县要走重质量、拓市场、创品牌的发展道路,工业发展差的县要分析问题所在,改变不合理的发展方式,调整竞争力弱的行业与产品。产品结构的优化不在于数量的增加,而在于质量的提升,树立经营品牌意识,创造有民族特色的工业产品和工业品牌。至于工业布局,湘西州应该制定统一规划,可以构建诸如花垣泸溪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中心、龙山永顺特色农副产品制造加工中心、吉首凤凰古丈旅游产品制造中心等,并加以政策的扶持与管制,从而让各县市工业发展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对现有各县市工业布局要加大调整力度,对重复建设、市场发展空间不足的要予以管制或以取缔,对有发展潜力且效益较好的工业企业要进行地区整合,该合并的要合并,该重组的要重组,在本区域内逐步实现工业布局合理,形成多个工业增长点,带动湘西州工业的全面发展。 四、增强发展内力。针对湘西州工业发展内力不足,聚集效应低的特点,必须从推进工业技术创新、推进工业集群发展来增强工业的发展内动力。要引导企业转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重视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的运作机制,从引进科技人员,设置科技创新部门,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等基础环节入手,搞好企业自主创新。要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管理与调控,通过对技术创新突出的企业实行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给企业以推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通过税费比重调高或强化管理来控制不重视技术创新企业的发展,给企业产生自主创新的压力,从而转向技术创新。当然也要通过引导企业狠抓技术改造,实施科技专项等措施来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的优势。要通过培育骨干企业培育工业发展中心,通过打造发展平台引导产业集聚,实现产业内的规模化生产,减少产业链运行的成本,拉近产业内企业的距离,实现工业企业的集群化,提高工业企业的集聚效应。当前,湘西州必须着力培育矿产、食品、制药、旅游工业的核心企业,为产业行业的集群化提供前提条件,也要打造专业工业园区,诸如生物制药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制造工业园、矿产品开采加工工业园等,引导企业的群居化,引导园区专业化发展。作为政府,要从政策制定、基础投入、管理运营运等方面增强园区的承载能力。 五、优化服务供给。为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高质量的社会化服务是各级政府的应尽之责。首先,在大力发展工业企业的同时,更要注重生产性服务业与公共性服务体系的建设,让社会公共服务与工业共生、共融。要协调好银企关系,为中小工业企业解决流动资金难的现实困难,也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行”等不同的方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从而为中小工业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要结合国家、省的交通规划,加大对交通的投入,缩短湘西州工业与市场的距离,也要大力建设现代物流基础,发展快捷综合运输体系,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同时也要通过完善电信业务、推广电子商务、构建信息平台等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也要发展与规范法律、咨询、评估、会展等行业,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州县(市)两级政府还要确保民族政策、贫困地区政策落到实处,这不仅是湘西州的一种政策优势,更是一种民族特色的体现。要努力争取国家财税政策的支持,充分利用好民族自治的税收减免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要积极争取国家对贫困地区项目、资金、人才的支持,增强工业企业发展的资本力与智力水平。 六、强化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工业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本质要求。考虑湘西州三十年工业发展环境欠帐巨大的现实,我们必须树立“绿色工业”理念,增强工业发展中的生态文明意识,在政策制定、实施、监督中得到体现,也要通过引导与监管来加强企业家践行绿色生产理念。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实现工业生产的低能耗、低排放、高效果。现实中必须加大循环经济模式在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中的应用与推广,加大对矿藏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大力推行共生矿与伴生矿的加工与提炼,大力实施废弃矿渣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的精深广加工,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深度。要通过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强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程度。对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农副产品制造加工要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劳动力、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综合生产要至少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对煤电消耗过大企业要加大监察力度,该关停的关停,该整改的整改,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浪费能源与资源。同时更要给予低能耗、资源利用程度高的企业实施政策优惠,甚至政策性奖励。在加大资源、能源利用的引导与监管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工业企业污染的防治。要从市场准入把关,认真坚决落实环评标准;要加大企业环保执法力度,环保部门认真履行自已的职责,改变受当地政府左右的状况,在执法过程中严把项目审批关,抓好三废治理,巩固治污成果。以此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环环相扣,生产、产品、市场彼此交织的企业环境监评体系,实现工业生产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② 求湘西的历史和文化史资料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全州总面积15486平方公里,现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8个市县,人口259.3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8.7%。州府设在吉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凤凰、乾城、永绥、泸溪等县和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分属沅陵专区和永顺专区。
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辖吉首、古丈、泸溪、凤凰、花垣、保靖6县,代管永顺、龙山、桑植、大庸4县。年底,4县亦属直接管辖。1955年3月,更名为湘西苗 猛洞河漂流族自治州。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辖原管10县。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后改县为市。1988年,大庸市和桑植县划归大庸市(地级市,即今张家界市),湘西州所辖为龙山、永顺、保靖、古丈、花垣、泸溪、凤凰7县和吉首市至今。
因湘西州域东与张家界市毗连,南与怀化地区接壤,西与贵州省铜仁地区和重庆市黔江地区相邻,北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交界,枝柳铁路贯穿州境5县市,故州府吉首市为湘鄂渝黔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湘西物华天宝,资源十分丰富,投资开发潜力极大。
交通状况
航空:
湘西境内没有机场,附近有张家界荷花机场、怀化芷江机场和贵州铜仁大兴机场。
铁路:
湘西境内只有一条铁路——焦柳铁路穿过,运输从北到南依次经过永顺、古丈、吉首、泸溪、凤凰境内。
公路:
209国道和319国道与1828省道交错贯通,负担着湘西州的重要运输职责。
常吉高速于2008年底已开通,这也是杭瑞(G56杭州至瑞丽)高速的组成部分,湖南境内依次经过常德—桃园—沅陵—白沙—泸溪—吉首, 常吉高速的开通预示着湘西大门从此敞开,将有效刺激湘西的旅游经济。
自然地理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武陵山脉自西向东蜿蜒境内,系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东北部,西骑云贵高原,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东部、东北部与湖南省怀化市、张家界市交界;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毗连,西北部与湖北省恩施州相邻,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湘西州境域,南北长约240公里,东西宽约170公里,土地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州域耕地面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森林面积亦有降有升。2005年,境域耕地面积为13.2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其中,水田9.4万公顷,旱地3.8万公顷;森林面积68.34万公顷。
湘西自治州境,地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结合部,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西部与云贵高原相连,北部与鄂西山地交颈,东南以雪峰山为屏障,武陵山脉蜿蜒于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拨800~200米,西北边境龙山县的大灵山海拨1736.5米,为州内最高点;泸溪县上堡乡大龙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为州内最低点。
西南石灰岩分布极广,岩溶发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壳作用形成小片峰,以花垣排吾乡周围最为典型。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拨200~500米,溪河纵横其间,两岸多冲积平原。地貌形态的总体轮廓是一个以山原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并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区地貌。
湘西境内主要山脉有粤闽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脉支脉和潮梅交界的莲花山系——凤凰山脉。凤凰山脉的主峰凤凰大髻,海拔1497.8米,是全市最高山峰。
凤凰山脉
它坐落于湘西城区北面约40公里处,主峰凤凰大鬓海拔1497.8米,是湘西州的最高峰。主峰山势巍峨屹立,终日云雾缭绕,银瀑飞泻,雄伟壮丽;山上奇花异草,苍松翠柏。站在顶峰环视,群山俯伏脚下,湘西城远近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乌岽山是凤凰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391米。乌岽山顶峰西侧的天池是凤凰山风景区中最迷人的一处。天池是由古火山口形成的,面积约4万平方米(60亩),常年泉水喷涌。无风时节,波平如镜,青山、蓝天、白云映入水中,格外秀美。池中繁殖着稀世奇珍四脚鱼(学名蝾螈,属于两栖类动物),还有软壳石螺及各种蛙类和高山蝶类。夏日,山上凉爽如秋,天池碧波荡漾;冬天,池水冰冷透骨,严寒时水面还有数寸厚冰,有时山上还纷纷扬扬飘洒着雪花,颇有北方冬天的景色,是粤东奇景。乌岽山上有很多石景,形状独特的奇岩怪石,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
凤凰山是畲族发源地,以龙犬为图腾,有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现凤凰山的石鼓坪村是畲族的聚居地。凤凰山是我国著名产茶区之一、茶场有2万多由,品种有石古坪乌龙、名花、奇兰、黄淡、铁观音、本山和大红肉桂等、其中最出名的是凤凰单丛,1982年被评为全国32种名茶之一。
湘西州境主要河流水系,南有沅江干流过境,酉水干流、武水干流横穿西东,花垣西乡河的上中游段由南向北经茶洞入境。
沅江全长1,033公里,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县云雾山鸡冠岭,于德山入洞庭湖。干流从泸溪县浦市镇小熟坪上游约1.0公里入境,流经浦市镇、白沙镇、武溪镇会武水,下流至大龙溪出境,过境里程约/10公里,在州境流域面积1,158.8平方公里。
酉水是沅江的最大一级支流,自古有南北二源之称。北源为主干流,发源于湖北省宣恩县酉源山,往南迂回蜿蜒于湖北省的宣恩、来凤,湖南省的龙山和重庆市的秀山、酉阳边境,其中有56公里成为湘、鄂、川省界。干流南经龙山县湾塘水电站、重庆市酉阳县西酬镇至秀山县石堤镇与秀山河汇合。南源称秀山河,发源于贵州省松桃县山羊溪。南北二源在秀山石堤汇合后,下流10余公里经大桥村入州境,至隆头左会南下的洗车河,下江口右会花垣河,过保靖县城后左会泗溪河、猛洞河、施溶溪,右会白溪和古丈河,尔后从凤滩水电厂大坝出州境.经沅陵县城汇入沅江。酉水干流全长477公里,流域面积18,530平方公里,其中属州境的干流长度222.5公里,流域面积9,098平方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8万千瓦,可能开发量74.83万千瓦。
武水是沅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花垣县老人山、火焰洞一带,于流东流6公里至凤凰县柳薄乡消水坨,其中大部分水流渗入暗河,自大龙洞瀑布口而出,另一部分水流沿牛角河下13公里与大龙洞瀑布会流,始称峒河。沿下经矮寨、吉首市区、抵张排寨会万溶江,至河溪会沱江,始称武水。续经黄连溪入泸溪县,至武溪镇汇入沅江。武水干流全长141公里,流域面积3,676平方公里,其中州境内为3,624平方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万千瓦,可能开发量6。94万千瓦。
沱江是凤凰县境最大的河流,为武水一级支流,上有二源:北源为乌巢河,发源于禾库都沙南山峡谷中,滩险流急,天雨水涨,行旅多阻。沱江从西至东横贯凤凰县境中部地区,流经腊尔山、麻冲、落潮井、都里、南华山、沱江镇、官庄、桥溪口、木江坪等9个乡镇。至吉首河溪会武水,在武溪镇汇入沅江。干流全长131公里。在凤凰县境长96.9公里,流域面积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沱江的水位最高的1974年为305.9米,最低的1962年为300.39米,平均为300.93米。流量最大的是1974年6月30日为896立方米/秒、最小的是1966年6月21日为0.014立方米/秒,平均为11.89立方米/秒。
猛洞河发源于桑植县八家田,流经龙山的猛必、汝池、永顺的五家堡、勺哈、县城,至下洞脚里会施河后于克皮汇人酉水于流。猛洞河以其丰富多彩,瑰丽神奇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构成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好图画,石门天凿“不二门”,猛洞河“天下第一漂”,均为天下绝。
花垣河是酉水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重庆市秀山县椅子山和贵州省松桃县木耳溪一带,流经松桃县城,从花垣县茶洞入州境,经县城会兄弟河后流至保靖县江口汇入酉水。干流全长187公里,流域面积2,797平方公里,其中湘黔两省以河为界里程22.公里,在州境内干流53.5公里,流域面积1,07平方公里。
流向辰水——绵江的小水系,在凤凰县境内有苏马河、茶田河、新地溪、白泥江,泸溪县内有踏虎溪、太平溪等,总计流域面积802.平方公里。其中自泥江340.26平方公里、太平溪196平方公里。
流向酉水干流凤滩水电厂大坝下游,有永顺县的明溪、古丈县的草塘河和泸溪县内的酉溪河,总计流域面积875平方公里。其中明溪210平方公里、草塘河388平方公里、酉溪河377平方公里。
流向澧水的主要小水系有永顺县内的杉木河和贺虎溪,总计流域面积为1,246.7平方公里。其中杉木河1.070.7平方公里、贺虎溪176平方公里。
湘西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半年受夏季风控制,降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冬半年受冬季风控制,降水较少,气候较寒冷干燥。既水热同季,暖湿多雨,又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热偏少;光热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后期常有失调,气候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明显。
气候特点
一、冬暖夏凉,四季分明
州境8县(市)的主要农耕区(指海拔500米以下,下同),年平均气温与≥0℃积温虽然低于省内同纬度滨湖地区,但1月平均气温偏高,据1961~1990年气象资料统计: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均在4.4℃以上,最高为5.2 ℃,比同纬度的滨湖区高0.4℃~1.2 ℃,冬季寒冷。
日数少10~17天,寒冷持续期短16~32天。盛夏多地形雨影响,夏季气温偏低,少酷热天气,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要比同纬度滨湖区低1。8 ℃~2.0℃。最高气温大于35 ℃的天数少8~15天。
据8县市196l~1990年气象资料统计:各地春季始于3月中下旬,时间75天左右;夏季始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时间110天左右;秋季始于9月中旬至10月初,时间65天左右,冬季则始于11月中下旬,时间115天左右,冬夏长春秋短。其中春季一般是阴雨连绵,气温逐渐回升。秋季前段是秋高气爽,后多秋风秋雨。四季时问的长短,随海拔升高,夏季缩短,冬季延长。
二、降水充沛,光热总量偏少
州境位于全国降水偏多地区,降水集中期为4~6月(俗称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1—47%。雨季开始时间自4月上旬由南向北逐渐开始,结束时间自7月初又由南向北逐渐结束,一般在7月中旬雨季基本结束。
州境光热总量与全国、全省相比,要明显低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低0.7℃(如保靖北纬28°41′和平江28°42′相比),≥10℃积温少250℃,≥10℃活动积温少185℃左右。龙山比华容、永顺比常德等都相对要低。日照时数,由于州境8县市都地处山区,日照时数相对滨湖区也要少得多,如保靖比平江年日照时数少520小时,其他县市与同纬度滨湖区同样偏少。
三、光热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后期常有失调
州境8县市,4~9月光热水所占全年比例,就平均而言分别为68.9%、71.%和73.0%。光热水的配合在4~6月尚好,这时气温逐月升高,日照逐月增强,降水逐月增多。从7月中下旬开始,随着雨季北移,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降水明显减少。光照和气温为全年高值期的7~9月日照时数为550小时,占全年的43%;积温2,350 ℃,占全年的40%,降水量却仅占全年的29%,且降水往往是强度大,有效性差,利用率低。所以光热水的配合在后期较差,容易发生夏秋干旱。
四、气候类型多样,立体特征明显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气温递减0.55 ℃~0.60 ℃,雨量递增30~50毫米,日照减少,无霜期缩短5天,喜温作物生长季缩短6。5天,形成不同层次的气候类型。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同的地形、坡向,接收太阳辐射的多少不一,迎来的气流不同,光热水存在较大差异,一般南向坡或开阔地形光强,气温高空气较干燥,北向坡或峡谷山涧则反之。州境山涧盆地多,由于冬季冷空气难进或夜间逆辐射冷却的影响,某一层次容易产生逆温现象而生成暖带,许多地区生成小“暖区”。在冬季出现异常低温的情况下,暖区温度要比一般地区高出2 ℃~9℃,暖带温度要比低层高出2℃~8 ℃。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湘西州土地总面积154.62274万公顷。其中:耕地l 3,5万公顷,建设用地3,9627公顷,未利用土地16、61万公顷,土地开发储备资源约4万公顷。
水能资源:
州境内大部分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且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形成地表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格局。境内核算忌水量213.7亿立方米,区域内平均年径流量为132.8亿立方米;干流长大于5公里、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44条,主要河流有沅江、酉水、武水、猛洞河等。水能资源蕴藏量为l 68万千瓦,可开发108万千瓦,现仅开发1 8万千瓦。
生物资源:
湘西州堪称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生物科研基因库。共有维管束植物209科、897属、2206种以上。保存有世界闻名孑遗植物水杉、珙桐、银杏、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鹅掌揪、香果树等;药用植物985种,其中杜仲、银杏、天麻、樟脑、黄姜等19种属国家保护名贵药材;种子含油量大于10%的油脂植物230余种;观赏植物91科216属383种;维生素植物60多种;色素植物12种。是中国油桐、油茶、生漆及中药材重要产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脊椎动物区系28目64科,属国家和省政府规定保护动物201种,其中一类保护珍稀动物有云豹、金钱豹、白鹤、白颈长尾雉4种,二类保护有猕猴、水獭、大鲵等26种,三类保护有华南免、红嘴相思乌。
矿产资源:
在州域已勘查发现63个矿种485处矿产地。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铅锌、汞、锰、磷、铝、煤、紫砂陶土、含钾页岩等,其中锰、汞、铝、紫砂陶土矿居湖南省之首,锰工业储量3106,57万吨居全国第二,汞远景储量居全国第四。
旅游资源:
湘西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奇秀,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之大统, 《神秘湘西游》正唱响全国、走向世界。著名风景区有凤凰古城、中国南方长城、里耶古城、猛洞河漂流、王村(芙蓉镇)、吉首德夯苗族风情、栖凤湖、龙山火岩溶洞、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等,以及里耶秦简、永顺县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午间的溪州铜柱、土家族千年古都老司城、凤凰县明代古建筑黄丝桥城堡,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文学大师沈从文故居等。
沿革区划
湘西州域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唐虞之时,有“蛮地”之称,属“三苗”范围。夏,为“荆州之域”。商代,属楚“鬼方”地域。西周至春秋,属楚“黔中地”。战国时属楚黔中郡。西汉属武陵郡。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西晋、东晋属荆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时期属黔中道。朱为荆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为湖广行省恩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司。明置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余为岳、辰两州地。清置永顺府和凤凰、乾州、永绥直隶厅,东北部为澧州地。民国时期.1914一1922年为辰沅道。1938—1949年为第八、第九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凤凰、乾城(今吉首)、永绥(今花垣)、泸溪等县和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分属沅陵专区、永顺专区。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6县,并代管永顺、龙山、桑植、大庸(今张家界永定区)4县。年底,代管4县亦属直接管辖。1955年4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州府设吉首,辖吉首、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桑植、大庸10县。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后改县设市。1988年,大庸市升为地级市(即今张家界市),同年12月31日,大庸市及桑植县正式划出湘西州。1989年至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8县市。
人口民族
湘西州境很早就有人类活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繁衍生息,人口不断增多。州域(今8县、市域)人口总量文字记载自唐代开始,唐开元二十八年(740),人口约2.46万。至清嘉靖二十一年(1816),人口约8l_27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总量大幅增长。1957年末,人口136 37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8.2人;1982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9人;1995年.总人口247.497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0人;2006年末,总人口27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4.6人。
湘西州现有民族43个,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2006年末,全州有少数民族人口203.36万人,占总人口的75.3%。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土家族112.2万人,占总人口的41.5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5.17%;苗族89.5万人,占总人口的33.15%,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4.75%;其他少数民族1.66万人,占总人口的0.6l%,占少数民族人口的0.82%。其中,人口过千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瑶族、侗族和白族。
湘西各民族长期以来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主要分布在永顺、龙山、保靖、吉首、古丈等县市。苗族,自称“果雄”,主要分布在花垣、凤凰、吉首、泸溪、古丈、保靖等县市。旧时,土家、苗族多居住在比较偏僻的乡村,汉族多分布于交通相对便利的河畔叉口、集镇圩场。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团结工作的加强,使民族关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人民休戚与共,和睦共处,共同开发湘西这片热土。
风土人情
土家住房多依山建筑,一般是长方形,三间,中为堂屋。房屋建筑材料,有的以木架屋,房顶盖瓦;有的编竹为墙,茅草为顶。
饮食以玉米、小米、荞子为主,喜吃酸菜和辣椒。
服饰:男子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头,喜穿对襟短衫,多纽扣;妇女穿无领开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着八幅罗裙,裙上绣有花纹、图案,有的穿裤,裤脚有两三条花边;老人着大襟衣。
婚俗独特的地方,就是哭嫁,哭的时间长,在离开娘家的前半个月就开始哭嫁,《哭嫁歌》的内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祖先、骂媒人等,多是诉说离别之情。有一人独哭,有母亲、姐妹同哭。丧葬:行土葬。节日有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赶年,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月大过二十九,月小过二十八。
礼仪与禁忌:土家族人有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一家有事,大家帮忙。逢年过节到土家族人家里作客,热情的主人便会拿出几个雪白的糍粑去烤,烤得两面金黄开花的时候,几吹几拍,往里面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但在一些偏僻的山区,主人将烤好的糍粑送到客人手中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糍粑就咬,这时主人就会重新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给客人吃,尔后接二连三地烤好、拍净、蘸糖,递给客人。如果不懂规矩,接过来就只管吹拍,那你吃完一个没糖的就别想再吃了,主人还认为你对土家族人不尊重。
节日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扛锄、穿蓑衣、担空水桶进屋;不能用脚踏火坑及三脚架;在室内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和少妇坐在一条长凳上。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升格扩大区域以来,湘西州调整发展思路,确立和实施“农业稳市,工业立市,旅游旺市,人才兴市,依法治市,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36.5亿元。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各类自动生产线,加速了传统工业的改造,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崛起。
目前已形成陶瓷、服装、食品、电子、五金、医药、建材、化工、塑料等30多个主要门类的工业产品。2003年工业总产值408.7亿元。湘西州是中国陶瓷出口主要生产基地。“名瑞”婚纱、晚礼服生产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在国际市场中享有盛誉。陶瓷、服装、食品、电子等工业产业已出现一批知名品牌。湘西州粮食生产连年保持“吨粮市”荣誉。“凤凰单丛”和“岭头白叶”等品牌名茶饮誉国内外,在全国名茶评比中多次夺魁。有茶叶、水产、水果等万亩以上“三高”农业示范基地11个。
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猛,全市现有进出口企业700多家,各类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近1万家,产品远销世界156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1.6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9.40亿美元。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8.2亿美元。初步形成外向型经济的新格局。
湘西州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称号。全市人民正在与时俱进,致力建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湖南“西大门”。
行政区划
吉首市
面积1062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416000。
泸溪县
面积1569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416100。县人民政府驻白沙镇。
凤凰县
面积1751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416200。县人民政府驻沱江镇。
花垣县
面积1111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416400。县人民政府驻花垣镇。
保靖县
面积1746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416500。县人民政府驻迁陵镇。
古丈县
面积1286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416300。县人民政府驻古阳镇。
永顺县
面积3809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416700。县人民政府驻灵溪镇。
龙山县
面积3127平方千米,人口54万。邮政编码416800。县人民政府驻民安街道。
③ 湘西州有座小县城,人口31.27万,为什么是古朴神秘的“百里苗乡”呢
湘西州是湖南省的一座自治州 ,全称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上相当于地级市,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湘西州是湖南省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着浓郁的苗乡文化。随着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湘西州的社会生活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湘西州位于湖南、湖北、重庆以及贵州省4省份交界之处,地理位置独特,发展条件优越。再加上湘西州还有相关政策的扶持,湘西州的发展潜力和前景都非常不错。
花垣县还是我国神秘古朴的“百里苗乡”,是我国苗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境内遗留着大量的苗语文、苗画以及苗族哲学等众多富有特色的苗族文化遗产。苗族境内的旅游资源也是多种多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就是一处非常有名气的人文景观。还有龙洞瀑布群、古苗河蚩尤风景区等地。
④ 为什么吉首这个地方会成为湘西州的州府呢为什么吉首现在要往乾州发展呢
历史决定的,吉首老城区没地方发展了,要发展只有往山上建房子,所以往乾州发展比较容易,都是平地。等乾州发展完了估计只有往山上发展了,跟重庆一样。。
⑤ 湖南湘西城市发展怎么样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版与湖北省、贵州省、权重庆市接壤,地理坐标在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是湖南的西北门户,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境内有汉、土家、苗、回、瑶、侗、白等30个民族,人口283万,世居主体民族土家族占41.5%、苗族占33.1%。辖吉首市和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7个县,总面积15461平方千米,首府吉首为湘鄂渝黔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湘西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投资开发潜力极大。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
现在湘西主要发展是开发旅游项目,那里消费水平其实和一二线城市差不多。总体来讲经济水平一直是一个在上升的趋势,开发房地产项目,旅游项目,还有湘西自产的本地自销产品,很受外来人的喜爱,相信以后的湘西会越来越好的
⑥ 湖南省湘西州的地缘优势
1、资源丰富。湘西地区大小河流密布,水力资源蕴藏量.32万千瓦,可开发量582.47万千瓦,分别占全省的48.4%和53.7%,境内有五强溪、凤滩、江垭和碗米坡等大型水电站。2003年,湘西地区有林地面积达389.3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2.9%,森林覆盖率为62.34%,比全省高9.21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11601.6万立方米;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拥有金钱豹、娃娃鱼、独角兽等国家保护动物和南方红豆杉、伯乐和珙桐等珍稀树种。湘西地区已基本探明储量矿产资源近百种,锰储量居全国第2位,铅锌居全国第3位,汞居全国第4位,黄金、磷矿、重晶石、大理石等储量均居全省首位。湘西地区山奇水美,风光秀丽,拥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张家界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达500平方公里,融山、水、洞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自治州的凤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里耶古城遗址及秦简;怀化的沅陵黔中郡故城遗址、芷江抗战胜利受降坊以及丹霞地貌群——通道万佛山;邵阳的武冈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被誉为南方“呼伦贝尔”的南山牧场。
2、具有较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湘西地区处于五省交界之处,是湖南省通往云贵渝的门户地带,也是全国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向西南辐射和西南地区物资向东流转的必经之地,起着引东接西、连南通北的重要作用。湘黔、枝柳和渝怀铁路呈“大”字型在此交汇,怀化火车编组站是全国九大铁路编组站之一;320、319、209国道和上瑞、长渝高速公路贯穿其境;张家界机场已开通40多条航线,在建的怀化芷江机场即将建成使用;沅水、澧水通航能力较强。湘西地区已初步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水运为辅的立体交通网络。
3、产业开发初具规模。从工业看,湘西地区共有规模工业企业804家,初步形成了以电力、冶金、食品、医药和化纤等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点骨干企业。从农业看,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为发展延季及反季节蔬菜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雪峰蜜桔、溆浦枣子、猕猴桃、药材种植业和湘西黄牛、乳业等养殖业均已形成较大的开发规模。从第三产业看,湘西地区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并通过改造和新建一批宾馆酒店,提高接待能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业,从而带动了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03年,湘西地区旅游景点接待能力达15.17万人次/天,共接待国内游客1364.23万人,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0.1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0.87亿元,增长9.7%。
⑦ 湖南旅游业现已基本形成什么格局
湖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市场潜力巨大。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湖南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产业地位不断提高,旅游支柱产业的地位初步形成。率先推行“中部崛起、旅游先行”的发展战略是湖南经济领跑中部崛起、加快湖南省工业化进程、推动湖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预计到2020年,湖南基本建成旅游强省(详见表7-4)。
表7-4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概况一览表
湖南的旅游服务水平与配套条件较好,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以酸辣为特色的湘菜深受欢迎,特别是长沙小吃获得“中国四大小吃”之一的美誉。长沙喜来登酒店等一大批高档酒店为旅游者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环境;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沪昆铁路、京广铁路、湘桂高铁及蛛网式的高速公路为旅游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以自然景观、红色旅游为突出特色的A级景区景点让旅游者流连忘返;五一商圈的海信广场、河西金星路的王府井购物中心、长沙大道旁的运达中央广场、星沙华润万象汇等商场内琳琅满目的商品令旅游者竞相选购;歌厅、酒吧、超女等娱乐节目更为旅游业增添了色彩
湖南旅游业现已基本形成“以湖湘文化为特色,以长沙为中心,以张家界为龙头,以8条精品旅游线路为支撑”的格局。长株潭联手的“红色之旅”、郴州与永州携手的“湘南旅游”以及张家界、湘西州和怀化共同经营的“大湘西”构建了多层次的区域旅游交流合作,以张家界武陵源、长沙岳麓山、湘西凤凰、衡阳南岳、常德桃花源、岳阳岳阳楼为代表的品牌景区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借助参与泛珠三角和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机遇,湖南旅游业开展得有声有色。
⑧ 求有关湘西苗族的起源与发展的相关知识,越详细越好。时间越早越好
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蛮”、专“荆蛮”、属“五陵蛮”等称呼。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
苗族的自称,在湘西地区的苗族称“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区称“卯”、“猛”或“蒙”等。“猛”或“蒙”,黔东南苗语意为“树心”,传说枫树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妹榜妹留”才生苗族远祖“姜央”,故把“猛”或“蒙”作族称。局部地区称为“嘎闹”,意为乌,或许是古代乌氏族图腾的遗迹。历史上,曾按其服饰、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称。1949年以后,统称为苗族。
⑨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怎么样
之前跟张家界旅行社梦工厂的旅游团,体验不错,舒心,没有另外加收费。景区有凤凰古城,芙蓉镇、猛洞河漂流等。
⑩ 湖南(岳阳)的旅游产业介绍
一、引言
岳阳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岳阳的旅游业曾火爆一时,但是三峡截流后,受到水路客源减少的影响,岳阳旅游业一直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将就岳阳旅游产业发展思路进行有益探索。岳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一江(长江)、四水(湘、资、沅、澧)、三省(湘、鄂、赣)的多元交汇点,北通巫峡,南及潇湘。岳阳不但有京珠、京广铁路由南而北贯通,也拥有方便的水路交通。岳阳北依武汉,南靠长沙,西边是湖南的大湘西旅游圈,东边亦可融入长三角旅游圈,其旅游区位可算是极佳,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互交融,是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岳阳旅游产业SWOT分析
(一)优势
1、占据优势区位,有利于发展旅游。岳阳位于湖南省东北,有“湘北门户”之称,北临长江,扼洞庭四水,有人形象地把岳阳所处的地理位置简化成为一个“q”字:q的一竖指湖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郴州-衡阳-长株潭-岳阳”经济走廊,q的半弧形代表洞庭湖周边地区,岳阳就是一竖与半弧交汇的顶点;在交通上,京广大动脉穿过岳阳,给岳阳带来大量的经济流和客流;在旅游区域布局上,在南部有现在正着手大力发展的长株潭经济区,往西有湖南的强势旅游区——大湘西旅游区,往北有经济枢纽武汉,在更大的范围上说,岳阳甚至可以融入更大的经济旅游合作,往东可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往南可以与泛珠三角区域进行密切的合作。
2、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多样性。首先,岳阳文化古老悠久,积淀丰富,有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齐名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另外还有被誉为“情岛”的君山,分布着二妃墓、柳毅井、飞来钟等等名胜古迹。在岳阳城区内还有小乔墓、鲁肃墓、文庙等等。自然资源方面,有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南湖风景名胜区、大云山、五尖山等等。丰富多层次的旅游资源为来岳阳旅游的游客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可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3、旅游产品丰富,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岳阳拥有很多高品质、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岳阳君山银针,以三起三落著称,古代谭元春还曾做诗赞许,可见其盛名;还有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岳州扇,与苏州扇、杭州扇同享盛誉,成为工艺扇中的三姊妹。被誉为鱼米之乡的岳阳有独特的食鱼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