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1-01-10 13:06:24

❶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

(1)表1显示,自~2010年以来A市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2分)图1显示,2006~2010年以来A市文化产业投入增长率、文化产品出口额增长率、文化产品消费增长率逐年稳步上升,但文化产品消费增长率增速相对偏慢,文化消费比重过低。(2分)
(2)①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分)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中的比重,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2分)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增强文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2分)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该市应积极增加居民收入,拉动文化消费力。(2分)同时积极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理性消费,改善消费结构,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的倾向。(2分)

❷ 为什么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之所以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从根本上说,是由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即上层建筑必须积极为经济基础服务,促进其形成、巩固和发展。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范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创作出更多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反之,如果违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渲染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封建迷信,鼓吹错误甚至是反动的思想观念,制造低级庸俗的精神垃圾,势必干扰和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可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创造性运用,是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把社会效益放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首位,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经济效益的合理追求。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有了较快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规模还较小,经济效益也不十分理想。目前,我国文化和相关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3%,而发达国家普遍达到10%左右。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是实现科学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❸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中华文化史掀开新的

答案D
此题以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文化事业得到新发展为背景专,考查学生理解属和认识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各选项观点表述是否正确,排除观点错误的选项。A项说法错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B项错误,我们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项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❹ 为什么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为什么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所决定的,是文化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在两种属性中,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商品属性是文化产品的普遍性。意识形态特殊性,是指文化产品与一般的商品不同,不仅仅具有与一般物质产品一样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而且承载着一定的思想和精神内涵,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和心灵,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物质产品有使用周期,精神产品没有使用周期。好的文化产品,即使作为物质形态的产品已经消失,但其所承载的思想观念等精神价值会永远留存下去,影响几代甚至几十代人。因此,要充分认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特殊性,决不能把文化产品等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
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主要是指大多数文化产品与其他商品一样也要进入市场,经过市场交换才能为更多的人所购买和消费。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都必须和市场紧密结合,发生等价交换行为,都要以盈利为目的,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保证文化企业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这是文化产品的普遍性。
文化产品具有的这两种属性,要求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两种效益的关系。
第一,要认识到文化产品的这两种效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可以实现有机统一。
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时也会发生冲突,要求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第三,要鼓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者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追求经济效益,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❺ 我国为什么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落后就如同是一个头脑简单,直至发达的人,最终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全国人民的文化素质,提升国民教育水平。 发展科技,科教兴国。

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简单点:
人没精神、没思想就是个僵尸、傀儡,在说了‘和平演变’知道不?前苏联就是这样玩完的,在说了中华民族正在重塑自我。。。。。。
所以必需如此,必需拥有文化的主阵地。。。。。。

❼ 我国应该怎样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建设,一定要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前进,采取各种方式,大胆创新,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使经济和文化更好的结盟,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而且在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以社会效益为首要和重点,坚决杜绝忽视社会效益,片面注重经济效益的错误做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让人们享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幸福生活。

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吗

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文化资源配置的合理配置。②切实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杠杆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③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⑤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与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