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5G及人工智能对媒体行业有哪些影响,未来会有哪些趋势
网络媒体占自比达八成
进入21世纪,大众媒体开始衰微,被称为传统媒体,互联网被称为”新媒体”;10年前传媒产业结构还可以说是四分天下:纸质媒体、电波媒体、互联网媒体、手机移动媒体等。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媒体融合发展路径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㈡ 通信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通信行业发展趋势一、产业创新将推动信息通信业纵向耦合、横向融合发展步入新阶段。
电信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技术变革与应用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移动互联网出现以后,产业升级的速度明显有所加快,与PC操作系统和芯片升级的速度相比,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芯片的更新速度达到0.5-1年,速度加倍。
通信行业发展趋势二、转型升级、生态竞合成为信息通信业持续增长的前提和基础。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与深化发展,传统电信业向综合信息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态势还将持续,并逐步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拓展,基础电信企业将进一步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进流量经营,创新商业模式,预计非话音业务收入占比将在今年基础上进一步有所提升,超过55%,应用商店、4G网络下的定制智能终端等都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㈢ 如何理解“3D打印的未来发展必须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控技术等众多先进技术融合发展
也就是说,你做在家里,只需要给厂家发一个你所需要的东西的三维图,使专用的材料,那么就属可以在家里等着他出炉了,而且是你自己设计的,尺寸材料丝毫不差,如果你可以的话,可以自己设计任何你想要的,只要能想到都能做出来
㈣ 为何专家学者聚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
因为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同属于21世纪的前沿学科,近年来这两个领域的交叉与融合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对我国科学技术前沿和未来创新发展起着很大作用。
5月8日,中科院“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京召开,邀请两个领域的专家荟聚一堂,共同推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谭铁牛共同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论坛期间,蒲慕明院士、谭铁牛院士、李德毅院士、何生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大脑可塑性与类脑智能研究》、《生物启发的模式识别》、《自驾驶认知》、《人脑视觉认知原理和启发》的特邀报告。来自130余家院校、研究机构、企业3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围绕“脑科学如何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类脑智能的态势与发展”两大话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据了解,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是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统一领导下、各学部常委会和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等共同承办的高层次学术活动。论坛旨在推动前沿科学理论和技术探索,促进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系统深入开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及国际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倡导科学民主,鼓励学术争鸣。
㈤ 发展智能制造,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需要重点发展那些基础产业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与保障。想要推进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中发智造认为,应该着重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及信息服务、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传感器、工业软件五大产业。
1.人工智能。
应加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智能传感器、机器人等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
2.工业互联网及信息服务。
构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乃至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及产业上下游企业间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制造资源、数据等集成共享。
3.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
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省内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引导数据中心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加强适应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的技术、产品、服务的应用推广,加快推动企业管理、服务、设备、产品等上云。
4.传感器。
推进硅微传感器、陶瓷微结构传感器、薄膜微传感器和微组装传感器组件工艺技术平台及相关传感器产业化平台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MEMS化学传感器产业化基地,加快建立集技术创新、产业化和市场应用为一体的传感器产业体系。
5.工业软件。
推进面向电子设备、仪器仪表、智能装备等领域设备嵌入式系统软件、中间件的定制化开发。加快面向生产过程管控和资源管理优化的组态软件、工业APP软件、MES系统、ERP软件、PLM等管控一体化软件的研发和二次开发。发展面向产品研发设计的仿真软件。打造工业软件研发与共享服务平台,形成一批工业软件研发和应用的解决方案。
这五大产业可谓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的基础产业,于智能制造而言,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㈥ 不到 20 人的 IT 公司该去吗
公司人数少于20人,该不该去呢?阿里巴巴刚成立时,也是只有18人的小公司,如果坚持到现在的是财务内自由的元老了。
虽然历史不可复制,但微小的企业待遇和成长性不一定差,现在一些电商团队,也是十几二十人,但一年的营业额可能几千万到上亿。拼多多上市时的招股书显示,员工平均年龄26岁,人均年支撑370万订单。
找工作,一定要选适合自己的,公司也具有成长性的,人少的公司有人容少的公司的优点,不比大公司,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技术上比较单一。小公司的话,每个人都要成为多面手,容易独当一面,成长起来比较快。如果刚好碰到是一个高成长的公司,那么恭喜你,你也有原始股了。小公司的缺点是制度不那么完善,发展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老板的眼光和个人魅力。如果是适合自己的,就踏踏实实做吧。
㈦ 生意越来越难做,未来哪些行业比较有前景
个人认为未来健康养生、养老、新零售、教育、自媒体、人工智能等六个行业会比较有前景。原因如下:
时代在不断进步,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都有不同的商机,很多人到底是什么行业赚钱最多还是赚钱最好。
这真的没有标准的答案。 所有行业都有商机,可以赚钱。 看你怎么选择。 对于想成为企业家的人来说,选择什么样的行业需要自己深入理解,寻找下一个风口。
我相信这两年中,很多朋友都有切身的体验。 那就是面上很多实体店都做不到了。 用我朋友的话来说,街上很少商家不改变商店的招牌。 因此,网上也有很多舆论将实体店消亡的原因归结为马云,其实我不太同意这句话,今天我们谈论实体店消亡会带来什么样的行业兴起和机会的问题。
有人听到了! 最近最有可能成为风口的猪有什么行业和产品?
从市场上看,可能真的是猪。
5、自媒体
当今时代,发展最快的行业应该是自媒体,知识费用是大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追求的东西也会改变,精神需求会更大,更准确。
所以,未来与内容相关的领域非常受欢迎,是需求量非常大的受欢迎行业。
6 .人工智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香。 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很多人都能看到其中隐藏的商机。
今后几年,如果能很好地把握这个行业的机会,找到高点,就能取得一些成果。
㈧ 通达信AI行情在哪能看到
信息通信行业处于重大变革期 融合新技术步入智能时代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正处于系统创新和智能引领的重大变革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 5G
等新技术持续突破,并与制造、能源、材料、生物、空间等技术交叉融合,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推动人类发展加速步入智能时代。
12月19日,ICT深度观察大型报告会暨白皮书发布会上发布了2019-2021信息通信业(ICT)十大趋势:分别是:1. 5G商用推动产业链加快成熟;2.
工业互联网引领数字化转型;3. 信息网络与产业体系变革重塑;4. 泛在连接构建万物智联新生态;5. 智慧赋能驱动计算产业新浪潮;6.
人工智能加速应用普及扩散;7. 区块链探索构建分布式信任体系;8. 全球ICT产业生态不确定性加深;9. 数字经济多方治理从共识走向实践;10.
智能攻防重构网络空间安全范式。
近日,国家工信部正式对外公布:已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发放了5G系统中低频段实验频率使用许可。这意味着,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开展5G系统实验所必须使用的频率资源得到了保障;而5G
试验也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展开,进一步推动我国5G产业链的成熟与发展。
2017年中国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分析
随着4G技术在我国融合发展和5G技术的快速崛起,通信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投资高峰。通信行业的高速增长的大背景将会驱动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为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近几年来的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已达664亿元,2012年中国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2015年时中国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914亿元,到了2016年中国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截止到2017年中国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669亿元,同比增长16%。预计,未来5G的发展和普及会促使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规模继续扩大。
2010-2017年中国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趋势之一:5G商用推动产业链加速成熟
2019年是5G的关键一年,随着5G国际标准第一版本的发布,未来1-2年全球主要国家将陆续启动5G商用,我国有望成为全球首批商用国家之一。余晓晖表示,5G会给产业链带来革命性变化,例如,在工业界有很多的产业巨头都在期待着5G真实的商用和它带来的变革。
趋势之二:工业互联网引领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有很多创新空间。工业互联网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工业互联网将集成更多新的网络技术、计算技术。工业互联网是支撑数字化转型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最重要的路径。
趋势之三:信息网络与产业体系变革重塑
余晓晖表示,未来两年,IPv6活跃用户数将超过5亿,互联网给用户占比超过50%。与此同时,未来2年,云网融合加速建重塑网络架构和产业生态。此外,未来3-5年,全球卫星互联网将实现规模部署。
趋势之四:泛在连接构建万物智联新生态
目前,物联网很多瓶颈问题得到了解决。预计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值超过1万亿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超过15%,在车联网方面,未来2-3年,将实现LTE-V2X规模化应用示范和商用部署;网联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逐步完备,加快无人驾驶进程;车联网运营主体和商业模式逐步清晰,打通汽车生产制造、销售、使用等全流程。
趋势之五:智慧赋能驱动计算产业新浪潮
计算产业与ICT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余晓晖指出,人工智能及智慧应用将成为重要驱动力,未来三年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后续会逐渐趋于理性平稳发展。
余晓晖介绍了智慧计算的三大发展趋势。第一是行业深度渗透的问题,尤其是AI的发展及其与行业的结合,给各类计算带来了巨大的需求驱动。第二是边缘计算兴起,云计算巨头积极推动云计算下沉,着重在人工智能算法的边缘部署;设备商和运营商依托更靠近用户和端设备的优势加快实践;各标准化组织和开源社区等组织也在积极打造边缘计算创新共享发展环境。从目前来看,边缘和云的协同,形成边缘计算加边缘智能的方式,这是构建智能化生态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这也是未来发展里非常重要的方向。未来需要把边缘计算和各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的需求结合在一起,IT、CT和OT深度整合大势所趋。第三,计算芯片融合开辟发展新路径。
趋势之六:人工智能加速应用普及扩散
在人工智能领域,首先,有监督学习将接近性能极限,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多模态融合等新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深度学习依靠大模型深网络继续逼近性能极限,适用于小数据场景,具有可迁移性的无监督学习等将成为研究热点。此外,多元化感知是智能化必由之路,多模态融合交互成为未来趋势。其次,专用芯片、开源计算平台和有效数据成为企业打造人工智能生态体系的重要着力点,预计2020年60%的人工智能应用会基于开源平台。领先企业围绕开发框架平台呈现多元化发展模式,国际巨头开源人工智能开发框架打造产业生态系统。最后,人工智能可广泛赋能生产生活AI应用及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AI将应用到教育、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预计到2020年全球30%的企业会用AI来辅助。
趋势之七:区块链探索构建分布式信任
在余晓晖看来,区块链与云计算、物联网等深度融合和创新突破,将促进其在医疗、司法、工业、媒体等的大规模商业探索应用,构建新型分布式信任体系。预计未来两三年会看到区块链更多的进展和进步,会有更多的实践。
趋势之八:全球ICT产业生态不确定性加深
全球ICT产业已经形成各国分工协作格局,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着全球供应链,影响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预计未来1-2年全球1CT产业总体呈现增速下滑态势,主要是ICT制造业部分的增速会下降。”余晓晖说。
趋势之九:数字经济多方治理从共识走向实践
在余晓晖看来,如果数字技术红利只带来少数企业和群体的话,那是有问题的。如何让数字经济通过多方合作的治理体系,保证数字技术能造福全体人民,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也面临很多挑战。比如,数据保护问题、算法监管问题。最终的结论是:多方治理将从形成共识到走向全球实践。
趋势之十:智能攻防重构网络空间安全范式
余晓晖指出,当前安全有两个重大问题:一是由于全球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导致网络空间安全与物理世界安全相互交织,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二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双刃剑”效应愈发凸显,人工智能为安全攻防技术带来了新的可能,也对安全风险带来很多新的挑战。智能攻防将成为安全攻防主要形式。一方面,人工智能安全风险日益泛在,带来新的威胁与挑战,人工智能自身安全风险与技术恶意应用,将全面挑战国家网络空间;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自主学习和进化能力提升安全防护智能化水平,增强预测、预警和预防能力,人工智能的海量数据分析、自适应学习、智能决策、快速反应等为安全防护提供新方向、新能力、新技术。
㈨ 互联网+是学啥的,前景怎么样
学互联网技术不一定在本地呢 多看看专门的电脑学校
目前学计算机 还是挺不错的好版就业,计算权机分很多专业如平面设计,UI设计,互联网营销,电竞,动漫,都是非常好就业的专业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可以去电脑学校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