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未来有发展的行业是什么
中国未来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十大行业:
1、互联网服务行业
这两年,互联网行业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而它们巨大的吸金能量和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和渴望,也使得这两年互联网企业的涨薪速度曲线几近陡直向上。
未来趋势:互联网本身是个瞬息万变的大行业,不同子行业的热门程度往往与所在行业的垄断程度、发展速度和从业公司数量有关,目前较为热门的有互联网金融、电商、视频、搜索等。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来看,目前除了.net、c#等过时的技术外,其他方向的技能,包括PHP、java、PM,尤其是Android、IOS语言的平台开发,往往都能有较多的从业选择。比如大数据开发、云计算、搜索、移动互联网等热门领域都有大量的高薪工作需求。
2、教育和培训行业
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基数巨大,劳动力技术技能培养的需求也是巨大的,这个行业的潜力从新东方火热上市就可以看出端倪。并且,不管什么时候,中国人对下一代培养都是全力以赴,因此中小学辅导培训机构这几年也是红红火火,2009年,老虎基金5000万美元注资中小学培训机构学而思,2010年年初,黑石基金也对杭州一家培训机构投资3000万美金,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整个培训市场规模接近万亿。
3、农业
从创业的角度看,我国农村过去几乎是一张白纸,由于新农村、新郊区建设的红火,带动了农民的需求和农村市场的兴旺,催生了大量创业机会,不仅农民创业热情高涨,而且吸引了城里人和大学生前去创业。
② 中国未来有发展的十大行业是什么
这10大行业包括人工智能领域,大健康领域,大数据领域,新物流领域,新能源领域,环境保护与改造领域,旅游领域,智能家居领域,新零售领域,新型保险领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10个领域确实是未来发展最有潜力的领域,很多大型企业甚至从现在开始就已经布局了,其实保守的估计,这10个领域最少要在未来30~50年左右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谁先起步的早谁就能占领行业的头几名。其实我个人觉得人工智能领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3、军事领域的应用
可以说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当中,人工智能被应用到军事领域是必然的,就好像我们经常在科幻片里看到的一样,机器人无论是在数据处理还是在反应速度上,面都优越于我们普通人,而且在危险区域勘察或大型规模战争的时候,机器人如果参与的话,会极大限度的减少人员的伤亡。
③ 中国当前应重点发展什么产业,其发展方向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专语音识别和计算机属视觉成为国内人工智能市场最成熟的两个领域。自2015年开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逐年上升,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5年到2018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54.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36%)。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已达到415.5亿元。前瞻推算,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554亿元左右。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④ 中国未来有发展的十大行业是什么
这10大行业包括人工智能领域,大健康领域,大数据领域,新物流领域,新能源领域,环境保护与改造领域,旅游领域,智能家居领域,新咐蔽旦零售领域,新型保险领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10个领域确实是未来发展最有潜力的领域,很多大型企业甚至从现在开始就已经布局了,其实保守的估计,这10个领域最少要在未来30~50年左右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谁先起步的早谁就能占领行业的头几名。其实我个人觉得人工智能领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3、军事领域的应用
可以说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当中,人工智能被应用到军事领域是必然的,就好像我们经常在科幻片里看到的一样,机器人无论是在数据处理还是在反应速度上,面都优越于我们普通人,而且在危险区域勘察或大型规模战争的时候,机器人如果参与的话,会极大限度的减少人员的伤亡。
⑤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就增长速度来说,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则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
1、就业比重来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
2、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优化。但是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3、比如,到2007年底,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28910亿元,占GDP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121381亿元,占GDP比重为49.2%;第三产业增加96328亿元,占GDP比重为39.1%。
(5)中国的产业发展扩展阅读: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衡量标准:
产业结构高度化表现为一国经济发展不同时期最适当的产业结构,其主要衡量标准是:
(1)收入弹性原则(所得弹性标准),即每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与增加对某商品需求量之比。如果由于收入扩大而增加的需求能转化为收入弹性高的商品,出口增长率则可随之提高,对整体经济增长则较为理想。
(2)生产率上升率原则(生产率上升原则)。为了使收入弹性高的商品能够出口,必须具备充分的国际竞争能力,因而最佳选择是把生产上升率高的产业或技术发展可能性大的产业作为重点。
(3)技术、安全、群体原则,即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技术革新,从而对于能成为将来技术革新核心部门的产业,目前虽然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也不能轻易放弃。
⑥ 中国工业的发展
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1、时间段:19世纪60-70年代,随着外国资本的进入和洋务运动的开展,一些中国民族工业在沿海沿江大城市、通商口岸建立起来。中国名族工业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步接近尾声,许多民族工业改成公有制。
2、第一次发展高峰:1895年之后。由于《马关条约》的影响,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逐渐放弃“抑商”政策,鼓励兴办工厂,民族资本快速扩大(虽然还是不大)
3、“黄金时代”、“短暂的春天”: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在最初几年为兴办实业作了不少努力,在革命振奋下的广大工商业者、爱国华侨积极投资。加上一战爆发,外国企业放松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制和排挤,战争期间不少出口货物需求大增,内外两方面因素使得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4、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
(1)洋务运动发展民族工业是因为国家落后、挨打,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也是一直在救亡和图存的民族主题下进行的。
(2)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为扩大财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热潮。
⑦ 未来十年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一、云计算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国内云计算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
虽然阿里、腾讯、华为等IT巨头等纷纷进入,但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复杂性使得IaaS层面依然存在机会;
而在SaaS层面,还应重点分析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国内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
二、大数据
“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该领域的投资策略为:
1、对于资源型大数据公司:数据资源足够庞大完整,数据价值足够有想象空间,数据挖掘整合能力足够强;
2、对于技术型大数据公司:技术门槛够高,并足以让公司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从而快速占领足够市场份额;
3、对于应用型大数据公司:应用市场足够大,公司成长性好且可实现性强。
三、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
该领域的投资策略为:
1、短期内,能够布局虚拟现实产业链的厂商,从硬件设备、内容生产到平台分发,均具备投资价值;
2、从长远来看,虚拟现实的内容将是行业灵魂存在,投资成熟内容产业厂商将充满机会。
四、人工智能
根据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初步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已经在过去有了比较显著的规模效应,因而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即将来袭,并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
在人工智能领域内,主要关注的方向包括:
1、计算机视觉识别(以人脸识别为典型);
2、计算机自适应(以各类机器人为例);
3、各项细分底层技术领域(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
五、3D技术
经过过去几年3D打印的投资热,3D打印技术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用市场仍有待突破。
接下来新一轮的3D技术的关注点,包括:
1、3D打印专用材料及其工艺技术;
2、3D建模和个性化定制设计软件;
3、围绕3D打印技术出现的行业模式创新企业(即3D打印与教育、医疗和工业4.0等行业的结合)。
六、无人技术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会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该领域可长期持续关注如下标的:
1、随着政策逐渐放开,网络、谷歌、宝马、奥迪等巨头加紧布局无人驾驶汽车,可侧重关注汽车电子相关硬件、车联网相关软件、整车等各个领域领导企业;
2、无人机领域,重点关注部件制造与总体设计细分领域,以及无人机解决方案提供商中非常有潜力的优质企业。
七、机器人
由于中国人工成本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
1、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化能力,向更细分的领域和结构进行创新延伸;
2、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协同工作并且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各种领域,属于“跨界”的产物;
3、服务机器人则没有上限,具有远超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潜力。
八、新能源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
1、锂电池在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需求巨大;
2、超级电容在快速充放电、高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方面相比较锂电池有明显优势,能够广泛用于城市公交、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石油钻探、港口机械等领域。
九、新材料
新材料是新经济的基石,我国在军工、高铁、核电、航天航空等尖端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基础材料领域的突破。
十、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
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制剂与生命科学技术正在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方面,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对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产生突破性疗效,“重磅炸弹”级新药频出。
⑧ 中国的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正常下降,农业投资稳步回升,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1996年与1991年比较,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下降了9 .2个百分点,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了4.3个百分点。 从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看,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一产比重逐步下降是正常的,而且,同世界一些人均GDP水平大体与我国相同的国家比较, 目前我国的一产比重是属于偏高的。另外,在一产比重下降的同时,我国农产品的供给仍然满足了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说明农业的效率在提高。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对农业的投资在1994年达到谷底后逐渐回升,1997年1~8月第一产业基建投资占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比重已达到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个百分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业的稳定发展将对我国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产生积极作用,并为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创造一定的条件。
2.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1991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1%,1996年提高到 49%,5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分别下降了4.3和2. 6个百分点,与八十年代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 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的情况比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并不是以牺牲一、三产业的发展为代价的,而是在一、三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和二产内部结构逐步改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充分表明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3.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三产业尚不处于主导地位
1996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三分之一,低于发达国家三产所占比例的50%左右,这说明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三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有较强的第二产业作为支撑。我国第三产业在总量不足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金融、保险、通讯、房地产业等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快速发展还需要经济总体环境的改善和有序的竞争机制的形成。
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问题相比,在工业化进程加快过程中现阶段我国工业内部的结构矛盾更为突出,下面将主要对当前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