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以下四点重要意义:
1、乡村振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不可否认,现今我国乡村面临着凋敝和衰落的客观事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以此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历史上,乡村的富庶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在城镇赚钱后回乡置业曾经也是事业成功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工业化进程,乡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重提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乡村的地位与作用,乡村振兴与复兴也体现了我国农村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2、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即使在城镇化成熟后,农村人口还在4亿左右,因此没有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
当前我国乡村一方面存在着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生活条件落后等现象,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和经济发展,农民逐步上楼进社区,但是城市应有的相关服务又不能完全进入,乡村发展又失去了原有的乡土气息和文化。
当然我国也有一些乡村,比如陕西咸阳袁家村、山东临沂竹泉村等利用传统乡村资源,走出了一条振兴之路,也说明了乡村振兴的内在潜力。
3、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动力
新世纪以来,中央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从2003年开始连续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分别提出了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对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发展动力来看,政策重点侧重于城市,使用的政策手段是城市和工业对农村的反哺和扶持,把农村放在了城市的从属地位。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把乡村放在了与城市平等的地位上,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这是一种思路的根本转变,确立了全新的城乡关系。
4、乡村振兴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任务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提高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农村高质量脱贫,助推农民致富增收。
(1)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简介扩展阅读: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并对具体的振兴乡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中国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故而,振兴乡村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中国走出“中等发达国家陷阱”,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 人民网
⑵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吗
据报道,3月19日有人大代表表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重点,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最迫切的任务是发展产业,要提升农业产业的质效,包括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都要得到不断提高。
希望乡村振兴的目标可以早日实现!
⑶ 乡村振兴实施中如何实现产业兴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版社会主义现代权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⑸ 乡村振兴战略基本内涵是什么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发展不起来,乡村振兴就缺乏根基,无从谈起。“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让农民“既过上好日子、又活得有面子”。“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实现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即彻底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5)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简介扩展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
其中,产业振兴是物质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所在,文化振兴是铸魂工程,生态振兴是内在要求,组织振兴是根本保证。“五个振兴”各有侧重、相互作用、辩证统一。所以,推动乡村振兴,必须通盘研究谋划、整体部署推进。
⑹ 乡村振兴,如何做强产业
一定要结合乡村特色推广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无论是做什么产业,一定要本着发展的理念,发挥自身的产业特色,恪守诚信,把产业做实,做远。
⑺ 简述乡村振兴的宗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⑻ 振兴农村产业三大革命的内容是什么
振兴农村产业三大革命的内容是“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
1、有序推进“厕所革命”。老百姓“方便事”就是大事,“厕所革命”是补齐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生活品质短板的重要举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洋为中用”“东为西用”,借鉴外国、外地、外乡的先进经验、可行做法。
2、加快推进“污水革命”。乡村水域污染直接影响着群众身体健康、危害着群众生命安全,是民生工程的紧要事、头等事、急需事。“污水革命”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必须加快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快速推进“污水革命”。
3、创新推进“垃圾革命”。农村垃圾是群众长期反映、反复出现、久拖不决的问题,是标准的“老大难”问题,需创新举措,从源头上采取务实管用的有效办法,推进农村“垃圾革命”。广泛动员组织干部群众围绕“拆通畅、码整齐、扫干净、常态化”目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8)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简介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在摸清本地底数和实情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尊重群众意愿、贴紧群众需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分门别类明确农户厕所、农村厕所、旅游厕所、交通厕所、集镇公厕、城区厕所的改建目标、任务、模式和标准,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让“厕所革命”分类有序推进。
把握时间节点,重点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处理好抓建设与抓管理、抓进度与抓质量、抓外观与抓内质的关系,及时验收、严格把关、按期使用,既要保证能建成,更要保障能用好。
同时,加强水域污染源治理,该关则关、该停则停、该拆则拆。只有源头治理和环节治理双管齐下,才能确保人畜饮水干净、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