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带一路对东南亚佛教文化旅游产业有什么优势
文化的输送除了看到了电影、文章之类的,还包括旅游,一带一路更好的促进了贸易交流以及旅游行业的发展,可以说一带一路就是更好的便于展示吧
2. 为什么当年日本的重工业崛起那么快
日本的重工业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军事化。自犬养内阁开始,对财政政策进行大转变,大幅度扩大军事支出,扩大公债发行量。从1931 年到1936 年间,岁出总额约扩大50%,即从14.77 亿增至22.82 亿日元。政府财政开支中,军费1930 年占28.4%,1931 年为30.8%,1932 年增至35.2%,以后均在38~40%。这些军事负担,都转嫁到日本人民身上。内债总额增长近一倍(从47 亿增至93 亿),货币发行额及物价指数均约上升40%左右。1936年,每个日本人平均负担内债90 多日元若连同外债则超过100 日元。当年全国国民收入约146 亿日元,军事支出约占国民收入的7.4%。
军需的扩大,使以军事为中心的重工业、化学工业得到畸形发展,工业结构亦发生重大变化。1929年重工业及化学工业只占工业生总产值的30.28%,1933 年其比重开始超过轻工业,至1938 年达到54.8%。同期,轻工业所占比重从35.1%下降到22.2%。重工业及化学工业的从业人员比重也大幅增加,从1929 年的23.7%增加到1939 年的53.6%。从20 世纪30 年代起,日本资本主义开始转入重工业阶段。
经济军事化过程中,日本政府把民间工业纳入为军需服务的轨道,扶植了一批以军事工业为母体的新财阀,主要有: “日产”康采恩, “日窒”康采恩,大型电力化学森康采恩、“日曹”康采恩、“理研”康采恩和中岛飞机康采恩等。老财阀资本雄厚,在基础工业、轻工业、国内市场和出口贸易中久居垄断。
与之相比,新财阀一般主要靠国家资本、专业银行的支持,采用新技术,发展与军事密切相关的机电、化学等新兴工业,以及“开发”殖民地等办法来追逐高额利润。他们与军部势力,与殖民扩张政策的联系更密切,形成军阀与财阀的阶级同盟。
经济军事化过程中,老财阀三井、三菱等也紧跟军事形势。在“九·一八”事变以前,加大了对造船、煤炭、制铜、飞机、钢铁、制铝等部门的投资,并从军需通货膨胀中获得巨额利润。“九·一八”事变以后,老财阀迅速地把重点转入军需工业。1937 年,三井财阀总资本17.2 亿,其中军工投资3.25 亿日元,其它老财阀资本总额中军工投资以住友最低,但也占14%,三菱最高占26%。新财阀的资本总额中,军工投资日产为50.7%、日窒为53.8%、日曹为93.4%、森为83.2%、理研为95.3%。
经过经济军事化,日本的军事力量和装备水平大大提高。至“七七”事变前,日军各种炮的数量已超过了法国而接近于英美。日本资本主义从其形成伊始,就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其最大特点,就是以军事为目的、靠战争而繁荣、从殖民地谋取利益,具有强烈的军事侵略性质。
3.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有哪些
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内报告(2014年)》)中国容的周边安全环境基本良好,但是仍面临着三方面的不稳定因素:一是东北亚的朝核问题;二是中亚和南亚的安全局势;三是东北亚和东南亚持续增大的军事压力。
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
南亚和中亚的动荡局势给中国边界地区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中亚,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水资源、能源、地缘政治等因素引发的纷争使得整个中亚地区安全局势混乱,也成为东突分子和其他恐怖分子的温床。
由于地缘因素,这些地区的动荡对中国在该地区的经贸投资、能源合作、多边合作以及边境安全稳定都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近年来,在东北亚和东南亚方向,周边国家不断扩充军备和军事部署使中国面临的军事压力有增无减。大量的军事演习非但不能维护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反而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从而导致地区局势陷入恶性循环。中国反对以维护私利为目的的军事演习,并会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参考资料:人民网-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良好 仍面临三方面不稳定因素
4. 亚洲四小龙是哪些国家以及地区
亚洲四小龙是:新加坡,中国的香港、中国台湾、韩国。
四小龙简单介绍:
1,新加坡共和国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望,并以长堤相连于新马之间。
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
2,中国台湾
台湾是中国地区,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大陆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在经贸方面以高科技产业赚取外汇优先,于1970和1980年代与香港、新加坡及韩国并列为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迅速,于90年代跻身发达地区之列;无论人均所得或人类发展指数均与世界其他先进国家及地区齐平。
3,中国香港
香港现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1842年至1997年,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地处珠江口以东,北接广东深圳市,南望广东珠海市的万山群岛,西迎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是国际重要的金融、服务业及航运中心,也是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4,韩国
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未来11国中唯一一个发达国家,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韩国经济被称为汉江奇迹。
1963年韩国人均GDP只有100美元,到2005年却超过16,000美元,增长高达160倍。截至2005年韩国的资讯科技产业多年来一直执业界之牛耳,除高速互联网服务闻名世界外,内存、液晶显示器及等离子显示屏等平面显示装置和移动电话都在世界市场中具领导地位。
(4)东南亚中国文化产业贸易扩展阅读:
亚洲四小龙促成因素:
对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有以下因素:
1,外部世界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20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洲四小龙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工业。东亚地区的稳定也使它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2,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台湾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居民储蓄以增加投资来源等政策。韩国也仿效台湾货币贬值提高利率等方法。新加坡与香港则抓住有利时机,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
3,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亚洲四小龙的政府都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与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
4,中华优良的文化传统:亚洲四小龙同属中华文化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了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传统。
5,西方价值观影响:香港与新加坡受到英格兰殖民统治,在法律、教育、经济各方面都深受影响;而台湾和韩国则是在1950年代以后深受美国影响,能够和西方价值体系及经济体系接轨。
5. 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简单归纳为:
①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
②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③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④有利于扩大出口贸易;
⑤有利于引进外资;
⑥有利于激发中国企业的竞争意识;
⑦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
⑧有利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⑨有利于扩大就业机会;
⑩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 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主要因为美国的扶持与日本自身的全面发展战略。具体原因如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的经济文化不但没有衰落,反而在短短几十年内日本的政治经济实现了全方位的发展,并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大国。执着于现实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有两方面原因:
1、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强大,实现其自身的霸权战略,由最初想占领日本,并且扶植日本发展,从而辐射整个亚洲,所以那个时候日本就作为了美国在亚洲的代言人。并且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发展,美国认识到日本的经济文化的恢复有助于自己在亚洲势力的扩张。
2、二战之后日本制定了相对全面的发展战略,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重视科学与教育,国内的企业也制定出符合国家国情的发展策略,日本人独有的民族心理帮助他们在二战之后短时间内将日本的经济迅速的崛起。
(6)东南亚中国文化产业贸易扩展阅读:
二战后的日本工业基础设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在其后20年间,日本的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第一个从战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1968年,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60年代,日本工业竞争力稳步提高,年均出口增长率高达18.4%。在60年代中期之后,除1973年石油危机后的2年,日本的经常项目每年均为顺差。
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迅速升值,由此引发的出口产品的价格增长削弱了日本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1998年的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再次遭遇重创,除2010年外,其余年份名义GDP 增长率都小于1%,并且GDP增长率多年出现负增长。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日本出现近2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名义GDP增长率为-4.6%。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
7. 中国有哪些辣椒产地
中国的辣椒产地有:四川、湖南、贵州、陕西、云南、河北省的鸡泽县、河南的淅川县和内蒙古的托克托县。
辣椒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大概在公元前7000年时,就已生长在大陆上。考古学家估计,公元前5000年,玛雅人开始吃辣椒。哥伦布去美洲途中,发现了辣椒,把它带回了西班牙。
直到明朝末年,辣椒才进入中国。蔬菜里,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是名列第一的。辣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每百克中含维生素C高达185毫克。另外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和胡萝卜素以及多种矿物质,可以补充人体各种营养所需。
(7)东南亚中国文化产业贸易扩展阅读
清初,最先开始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在盐缺乏的贵州,康熙年间土苗用以代盐,辣椒甚至起到了盐的作用。湖南人吃辣的习惯,是到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之间才养成的。
至今我国有些地方还把辣椒叫做番椒。其实早在明代之前,传统的辛香料主要有茱萸、姜、花椒等。湖南食用辣椒的历史并不久远,一直到嘉庆年间才开始逐渐普及,与四川食辣时间大致相当,但是到了道光至光绪年间,湖南食用辣椒已经相当普遍了。
今天食辣最多的川、黔、湘、鄂西地区冬季阴冷,多雾少阳,“巴山夜雨”“蜀犬吠日”等描述的就是这种环境。辣椒可以驱寒祛湿,湖南民间常用一碗辣椒汤来防治伤风感冒。辣椒味辛,性热,归脾、胃经,功效为温中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