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分析两个机场临空经济可以从哪些方面作对比
在经过了海港、河港、铁路和公路时代之后,当前人类已经进入航空时代,在航空运输业与区域经济不断互动发展的过程中,空港所担当的门户功能不断提升,功能承载空间也不断扩大、演进,呈现出从机场到产业区、到空港城市、再到空港都会的四代演进规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空港承载的开放平台功能将越来越重要。
2018年12月13日,在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年会上,复旦大学国际空港城市研究中心和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空港城市发展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国空港经济区(空港城市)发展指数报告2018》,通过枢纽机场、经济腹地、空港产业和综合交通体系四大要素对2017年客流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或拥有国家级空港经济示范区,或为长三角地区五大城市(上海、杭州、南京、宁波、合肥)之一的33个城市进行量化评价,生成了中国空港经济区综合竞争力排行榜。
上海位居榜首
根据中国空港经济区综合竞争力榜单,综合竞争前三甲为上海、北京和广州。其中,上海位居榜首,并且以91.24的高分远超我国首都北京的73.70分,这表明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的上海在空港经济方面成就卓越,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也保持着遥遥领先的态势。
以上数据分析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❷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有哪些扶持政策
(一)稳妥推进低空空域开放——让通航飞机飞得上天
空域问题是制约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国家空管委办公室正牵头开展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按照《全国空管系统“十二五”规划》,财政资金应着力于解决低空空域开放中涉及空管保障的关键问题:
1.民航空管领域。一是在远离管制空域的小型机场(起降点)新建约100个通航飞行服务站(FSS),提供空域申报、飞行计划、航行情报、气象、通航咨询、告警以及维修补给等服务。二是开展通勤航空试点空管保障工程。
2.军航空管领域。由中央财政公共预算和发改委基建投资共同安排军航空管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建设低空空域监视管理系统,在各级军航管制中心配置飞行服务管理终端,在体育、公安、武警等行业新建空管业务综合信息系统,制作和发布全国低空航图等。
此外,建议对低空空域开放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科研培训、宣传教育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
(二)鼓励通航机场等设施建设——让通航飞机落得下地
开展通航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不能包打天下。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通航机场(起降点)建设领域。国家正在会同中国民航局研究从民航发展基金中设立专项资金,对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通航机场(起降点)、固定运营基地(FBO)、维修基地(MRO)等设施设备,给予一定的投资补助。
(三)加快培育通用航空市场——让通航企业赚得到钱
通航企业是通用航空的运营主体,培训通用航空市场,重点是改善通航企业的市场运营环境,增加企业收入,补贴成本支出,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具体措施包括:
1.航空作业补贴。采取作业小时补贴的方式,重点支持国家应急救援、农林牧渔等公益性作业项目,并适当兼顾部分盈利能力较差的工业服务项目。财政补贴与平均作业价格挂钩,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2.鼓励驾照培训。根据培养渠道和执照类型,对企业和个人开展通航飞行员商业执照培训给予一定补贴,为通航企业提供更多的飞行专业人才。
短期来看,通过上述财政政策支持,可以加快培育通用航空市场,促进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协调发展;长期来看,通用航空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解决,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建立研发投入机制和用户补贴机制,加快飞机发动机、航电设备等核心技术的国产化,鼓励通航企业使用国产飞机,使通用航空产业成为继汽车产业之后又一个能大力拉动国内需求的新兴支柱产业。
❸ 飞机场附近发展哪些行业比较有前景
宾馆
❹ 什么是临空产业集群
临空经济有两个层次,一是航空城经济,即以机场为核心,发展航空客运、货运、物流、机场购物、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以及与机场相关的其它产业,从而使机场及其附近成为一个多功能经济体。如洛杉矶机场周边宾馆酒店、会展场馆、租车公司林立,成为旅游商务的一个重要中转站。这就是典型的航空港经济;二是区域经济发动机,即中枢机场作为地区的重要门户,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又包括两个层面:利用国际口岸的优势设立空港保税区或空港保税物流园区,形成保税仓储、物流中转、物流配送、国际采购、展览展示、加工出口以及其它保税延伸产业集群;利用航空运输功能,在机场所在地周边地区形成产业群,以及更广泛的地区内与空运、航空相关的产业集群。
临空产业,大致包括空港服务业、航天航空产业、物流快递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会展会议产业、现代制造业等。在广州新机场即将开通之际,临空产业的筹划也要与广州市的产业布局相适应。当广州工业布局重点往东南部发展时,东部的黄埔、开发区、增城正在起到工业主动脉的作用,以铁路、公路、海运为依托,产业形态以高新技术和制造业为主;而南沙发展临海工业,是广州下一个工业主动脉,以海运为依托,产业形态为适度重型化;以新机场为核心的周边地区发展临空产业,也可能成为广州市一个新的产业动脉,以空运为依托,产业形态为轻型化、高附加值。这样,如果说东部产业带在近十年为广州市经济起飞发挥了龙头作用,那么,轻型化的临空产业和重型化的临海产业将在今后20年为广州市经济新的腾飞增添新的动力。
临空经济与临海经济的发展是充分利用港口(空港、海港)的一种经济形态,对广州来说是走向世界的桥梁,因此,临空经济与临海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广州建立国际大都市的远景蓝图的实现。同时,这也将要求对“东进、南拓、北优、西联”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补充新的内涵和元素,即东进必须考虑增城的发展和与东莞的对接,南拓必须考虑南沙临海产业的发展,西联必须考虑广佛经济圈的构建,而北优必须考虑机场临空产业的开发。
事实上,机场所在城市如何充分发挥优势,推动本地及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必须密切关注的课题。北京顺义区的天竺空港工业开发区经过10年发展已经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足鼎立,顺义也连续几年成为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的区县之一。上海长宁区的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大连甘井子区、四川成都双流县、陕西渭城区的咸阳航空港产业园、天津空港国际物流区、深圳宝安区、珠海机场航空城等等都在思考发展临空经济。
新白云机场的开通将为广州临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因此,广州临空经济的发展,一要规划好临空经济开发园区,可将原花都机场经济开发区的规划扩大和提升;二要重新对白云区和花都区的规划进行调整、修订,使两区的经济发展承担更多的临空经济元素;三要对机场交通有更为前瞻和广阔的视野,使临空经济在区域经济中,尤其是在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要使周边地区可以快捷地进入机场而不必经过市区。
广州临空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民航业的发展的,白云机场不仅要成为大型客运中心,而且还要成为大型货运中心,为此,组建国际性航空货运公司十分必要。地方政府也要在50平方公里左右的航空港经济、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狭义临空经济集群(如广州市区)、3000~5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广义临空经济集群(如珠三角)等三个层次上制定发展思路,努力用10~15年时间使临空经济为广州经济建设增添后劲。
❺ 什么叫空港产业
所谓空港经济,就是依托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发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产业集群,从而对机场周边地区的产业产生直接、间接的经济影响,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集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一种具有现代服务性特征与新经济时代特征的新型产业。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众所周知,大飞机产业对一国的经济和国防建设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它将对空港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并老用。实际上,空港经济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这一新的经济形态正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的产物。
空港经济是后工业时代全球自由贸易潮流的最新表现,也是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我国政府也给予高度关注。国内外众多成功经验表明,将现代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的空港经济是未来的区域竞争焦点。空港经济是现代高科技化的产业经济,不是传统工业、农业或者服务业的简单重复,发展空港经济要注重技术、管理和融资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发达的空港经济区是大型枢纽机场、雄厚的区域经济背景、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有效政府管理以及大型物流中心等方面有机结合的结果,不是有个机场就能发展好空港经济。
空港经济区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1959年,爱尔兰的香农机场绝谨升便开始尝试。作为飞机横跨大西洋的中转站,香农机场依托机场的便利运输条件和巨大的人流、物流,成立了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金和原料,发展起了加工出口工业,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航空业的进步,类似的空港经济区和航空城便在各主要国际机场周围蓬勃发展起来,如日本关西国际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希斯浦尔机场、中国香港新机场等等。
具体来说,空港经济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与航空运输相关的服务产业,如航空物流业、食品业、维修业等,他们随着机场航空产业链的延伸而在机场周边形成航空配套产业。第二类是利用机场口岸功能和航空货物快速、安全的特殊优势,为对时效性有较高要求且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附加值高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及创汇农业、花卉业、邮件快递业等提供服务。第三类是利用机场的区位优势而延伸发晌埋展的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旅游经济、文化娱乐等与航空关联的产业。
❻ 通航产业的政策环境及未来发展
低空管制政策不断放开 利好行业发展
近年来,通用航空不断有利好政策发布,一些具体的实质性的政策陆续出台。《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这是通用航空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20出台《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指出到2035年实现标杆机场引领世界机场发展,全面建成安全高效、绿色环保、智慧便捷、和谐美好的四型机场,为全方位建设民航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针对低空空域开放不足的行业发展政策痛点,我国从2009年起开始逐步推进低空空域管理的改革,以创造利于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生态环境。
中国通用航空市场对各项飞行作业的需求将继续扩大,而目前的通用航空的供给情况却与巨大的需求极不匹配,中国通用航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国际通用航空业深度调研与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❼ 新形势下,中国民航将如何发展
近年来,我国民航保持强劲态势持续发展,正在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我国民航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和活力的航空运输市场。
目前我国大陆民航所完成的运输总周转量,已占世界民航的10%以上,而每年对世界航空运输增长的贡献率为25%左右。预测,2024年左右,中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如果按人均发展水平,我们还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差距仍然很大。
机场建设方面,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民用航空机场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颁证运输机场数量达224座,通用机场达到300余座,与运输机场协同发展。目前,我国运输机场全国各省市均有分布,以运输机场为中心、半径100公里的服务范围覆盖了全国88.5%的地市、76.5%的县。全国运输机场密度增至每10万平方公里2.3座。
我国民航业大而不强,其次表现在我国民航规模已经很大,但国际竞争力仍然不强,最突出的是还没有真正建成国际航空枢纽和完善的国际航空网络。当前我国民航行业正在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行业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推进,也有利于中国民航行业发展的转变,从过去一味突出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升。
对于地方机场、航空公司来说,这就要求了他们在产业发展中,需要以绿色低碳、服务质量优质提升为新的重点。同时把提升民航航空服务的发展质量作为主要任务,保证行业未来稳定快速发展。
❽ 丁沟镇的特色空港产业
扬州泰州机场于2010年3月18日开工建设,2012年5月8日首航并正式运营。建设用地3500亩,总投资约21亿元,目前已开辟北京、沈阳、深圳、武汉、广州、厦门航线,并将陆续开通大连、重庆、成都、三亚以及东南亚等国内外航线。机场通航为我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积极打造空港新城、建设苏中名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空港经济是依托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发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产业集群,从而对机场周边地区的产业产生直接、间接的经济影响,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集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一种具有现代服务性特征与新经济时代特征的新型产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加速推进,空港经济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势头日益强劲、丁沟作为扬州泰州机场所在地,加快发展空港经济条件优越,潜力巨大,应当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战略举措来抓。
一、丁沟空港经济发展现状
建设丁沟空港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集聚,推动社会发展,丁沟不但条件得天独厚,而且时机日臻成熟。
1、优越的交通区域,为建设空港经济提供了依托。
我镇地处江都腹部,离江都主城只有25公里,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宁启铁路和江海高速并排连接东西,安大路和三洋河并列贯穿南北,尤其是镇内的扬州泰州机场,自今年5月8日正式通航以来,已开通航线6条,日人流量已突破1000人,是重要的干线机场,根据发展规划,扬州泰州机场将成为大型机场和客货运并举的苏中区域性枢纽机场,建成覆盖全国、连接东南亚的航空运输服务网。
2、较好的产业基础,为建设空港经济提供了条件
我镇三次产业基础发达,一产以高效农业为主导,到目前我镇高效农业面积达3.9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5.2%,处在全区领先行列。其中:农业科技园、海棠园、黄花葡萄园、海骅高档苗木园、沪苏环保猪业园等五大高效农业园区竞相发展,已成为我镇高效农业对外展示的窗口;二产以扬州市级工业集中区为基础,全力打造空港产业园。园区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冶金、新能源等三大产业,其中已有“中”字头、“国”字号企业入驻,即:中国建材集团总投资10.5亿元,一期投入3亿元的高纯度石英砂项目,目前已在园区正式开工建设;三产重点打造现代服务业。依托机场,强化服务配套,我们成立了“扬州市天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专门为机场后勤提供全方位服务,确保机场运行正常。加大机场配套项目建设,即:温泉旅游度假项目,一期总投资5亿元、用地322亩,涉及房屋拆迁近1万平方米,目前已基本结束,我们将加快进度,合力推进,确保9月份开工建设。
3、良好的集镇形象,为建设空港新城提供了保障
加大集镇改造力度。投资1200万元,全面对集镇主干道、双丁路、麾村片区南环、西环、集镇主干道进行了摊铺,对集镇路灯、绿化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提升;投资800多万元,成功翻建了丁沟大桥;2011年,又投资 5000万元,完成了三洋大道、新丁麾路、团结路、振兴南路建设工程;投资200万元对丁沟大桥以东到二小的路面、绿化、亮化进行了综合整治和提升;投资60万元,对老镇区的下水、旱厕、路灯进行全面整治、改造和维修,极大地提升了集镇形象。下一步,我们将打造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温泉度假、休闲娱乐等空港服务业,为提升发展空港经济的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条件。
二、发展空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发展空港经济还存有一些问题与困难:
1、土地利用受到制约。空港经济区虽然目前有一定的用地储备,但仍存在着基本农田保护区无法调整、后续用地指标不足、用地手续办理周期长等制约因素。
2、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由于机场刚刚建成,周边各项基础设施尚未启动,还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空港经济的形成。
3、农民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拆迁量大,历史积累的农民宅基地问题、农村自留地问题和征地搬迁及受噪音影响的农民安置问题。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支持空港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导致后续征地拆迁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甚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及方向。
我们将抢抓机场通航的历史性机遇,创新驱动促转型,真抓实干争进位,加快打造空港经济,建设空港新城,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丁沟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突出规划引领,加大规划空港修编
我们已邀请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相关专家对集镇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并将集镇总体规划修编融入到机场规划建设中去。其中安大路以东到机场为空港物流区和空港服务区,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从战略的高度,统筹空港经济发展,做好对空港经济区的统一规划,让空港经济区真正与市、区和周边区域的“产业功能”、“城市功能”实现有机对接。
2、突出服务配套,加大对接空港辐射
机场通航,是丁沟对外宣传、展示形象的靓丽名片。我们将围绕服务机场、对接机场、配套机场,做足机场文章,带动区域发展。一是强化服务保障。机场内,成立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为机场后勤提供高品质、全方位服务;机场外,突出矛盾协调、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等重点,实行包干式、一条龙服务,全力保障机场正常运行。二是强化产业对接。配合做好机场物流园区和空港产业园区规划,适时启动镇级空港科技产业园建设,全力支持兴建机场生活配套区。三是强化项目支撑。重点推进为机场配套的温泉旅游度假项目,该项目一期总投资5亿元、用地322亩, 9月份将正式开工,力争早日投运,为扬州创建“中国温泉城”贡献力量。
3、突出项目为王,加大空港产业转型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科技兴企”理念,全力稳增长、促转型,为空港经济的形成奠定一定的产业基础。一是坚持招大引强。重点推进矿山输送带、格兰照明、无纺布等3个在手亿元项目,力争早签约、早落户,确保全年新签约落实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二是坚持项目推进。加快推进在手4个在建亿元项目,其中中晟石英坩锅项目总投资10.5亿元,一期投资3亿元,占地60亩,力争年底竣工投产。三是坚持创新发展。充分利用科技镇长团成员挂职我镇的难得契机,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力争在专利认定、品牌建设、标准制定、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4、突出观光农业,加大开发空港旅游
坚持用现代工业发展的理念推动高效农业跨越提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重点发展三大园区:一是加快拓展海骅花木园,年内全面建成1万平方米的综合会所,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花木档次,打造安大路沿线高效农业新亮点。二是加快扩容黄花葡萄园,建成2公里葡萄长廊和400吨保鲜库,做响地方品牌,打造葡萄文化,致力打造扬州最大果品生产基地。三是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园,加强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全力打造扬州乃至苏中集科技研发、新品推广、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5、突出集镇建设,加大空港服务功能
全面实施集镇东移南扩战略,市场化运作、跨越式推进。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年内投入2500万元,重点实施丁沟二桥、沿三洋河风光带、五干渠路等三大重点基础配套工程,拉伸集镇框架,完善主体功能,做美空港名镇。二是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多方筹资1500万元,启动镇农贸市场搬迁工程,同步规划建设100亩集商业、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城镇综合体,开工建设高10层的振世达汽车模具研发中心和总投资1亿元的中国民间文物交流交易中心。三是加大集镇管理力度。坚持建管并举,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专业力量,推动科学管理,全面提升丁沟集镇的文明度和美誉度。
❾ 一个物流机场可以带动周边的其它什么产业发展
机场的建设将引入当地物流航空物流,加快货物周转速度。当然,它也有价格高的空气看病贵的问题,因此,航空物流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