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打造镁业小镇
首先,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那么,特色小镇如何打造?
1、特色小镇打造要突出特色:
(1)特色是命脉。
(2)差异化是要点。
(3)因地制宜是灵魂。
(4)比较优势是关键。
(5)比较竞争力是目标。
2、小规模、紧凑型、集约发展。关键是从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讲求品质、效益
(1)改变单纯求大思维:微型城市是小城镇独有的优势。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城镇小尺度、近距离、微景观。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精。
(2)小城镇不要克隆大中城市形态,要突出自己的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建筑、产业、技术、材料、色彩。
3、特色小镇打造要跨界、融合、共享:践行新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力求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追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保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实现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只有跨界融合才能丰富产品形态,增加盈利环节,衍生产品链条、形成多样化的商业模式。跨界、融合、共享,体现共享经济特征,而共享经济是面向未来的。
4、体制改革可能是决定因素
没有改革难以发挥。一个浙江桐庐县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发展民宿经济的例子。案例:桐庐破除城市资本下乡的制度障碍。为抵押贷款、出租经营、集体权益处分提供清晰的产权依据。农民住房确权颁证率达82%。设立农房和林权抵押贷款,创新合家乐民宿贷等金融产品。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创新宅基地使用办法,解决宅基地不能卖给城里人的制度障碍,吸纳工商资本下乡发展高端精品民宿。
具体办法是:农民将闲置房屋有偿流转给村集体。然后以联营、合作、出让方式引进外来资本、创意人才发展中高档民宿。逐步形成高品质、特色鲜明的民宿。
5、实现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对特色小镇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
(1)非工业类特色小镇,以康养、田园综合体、民宿、旅游、文化为主题的小镇。单纯做任何一个产业,投资收益都难以实现。
(2)当地的特色手工艺、文化、土特产、符号,如何可以被传播、采纳、加工、产品化、被售买。需要挖掘、创意、细分市场,面临着巨大挑战。
(3)不同产业的融合。产品基因不同、服务领域不同、业务布局不同、产品周期不同、盈利模式不同。如果各自碎片化经营,谁也难以盈利。
(4)协调整合创新是关键。美国创投界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复杂协调的创新模式”。即通过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把散落各处的碎片重新整合,变成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东西。如特斯拉。产业组合很重要,互补共生很重要,商业模式集成很重要。
6、让老产业换发青春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老产业+新手段:
(1)“老产业”+新体制/新机制/新技术/新融资模式/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新商业模式,形成=产业发展新生态。
(2)老产业之间互相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链条。比如,工业企业的服务业化。农业变为接二(产)连三(产)产业。就可以增加价值链。
(3)老产业用产业互联网进行改造。再造产业流程、供应链条、管理流程,使各类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7、市场化建设模式创新
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因此合适的融资模式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目前PPP模式在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得到广泛运用。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为什么要用ppp模式?
(1)减轻财政压力,开拓融资渠道
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基本特征的PPP融资模式,能够有效地综合使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弥补特色小镇资金缺口,丰富资金来源。
(2)降低和分散风险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采用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相应的合同,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在特色小镇建设的开始阶段,政府可以承担较多的项目风险,而社会资本则参与风险的管控。当特色小镇的项目完工,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的经营,承担相应风险。这样政府和社会资本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项目的不同阶段管控相应风险,降低和分散风险,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
(3)有利的政策导向
政府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多方面落实相关政策,提供优惠条件,包括从多方面,解决好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问题。例如:政府从土地、税收、银行信贷支持以及财政政策方面等。
(4)稳定的投资回报
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政府公益性项目,是一个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平台。定位准确、运作科学、机制合理的特色小镇,它未来产生的价值,可以满足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
特色小镇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❷ PPP模式能为文化产业领域带来什么
业界分析,PPP模式的引进对于文化领域特别是公共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长期以来,文化领域特别是公共文化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依靠政府投入,重视强调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面临着“不敢投”“不愿投”“没有能力投”等问题。
越来越多的文化项目申报PPP示范项目,对文化领域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需要加快文化领域的PPP业务普及和人才培训,让文化系统、文化企业能尽快接受PPP模式的理念和操作方式,迅速形成有效的工作能力;
另一方面,要结合推进文化企业无形资产流转、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消费等工作,充分发挥PPP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❸ 如何运用ppp模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是高度依赖 基础设施的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必版须先行。现在ppp模式主要体权现在基础设施类项目上,具体的你可以咨询相关的专家,中建政研现有ppp的专家团队,你可以咨询!我是中建政研贾利,你可以网络一下:中建政研贾利!了解一下!
❹ 华商三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华商来三津是一家自环保服务提供商,公司主要涉及垃圾处理、污水净化、城市供水、污泥处理等环保项目,同时进行投资的项目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文化产业、工业智能化设计与制作等。
法定代表人:杜安
成立时间:2009-03-12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000011750437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城海鹰路8号1号楼703室
❺ 文化部首次推动PPP模式,PPP如何促进文化产业的最新相关信息
2016年6月,财政部联合文化部等二十部委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申报筛选工作的通知》,这是文化部门首次作为工作的推动部门,出现在国家PPP战略实施的文件中。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缩写,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该模式是国家扩大民间投资的一种重要举措。文化部成为推动部门之一,业界认为这是一个重要信号,表明文化领域正在融入国民经济的大循环中,同时也有助于转变文化系统的传统观念,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投入文化领域,拓宽文化领域资金来源,把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民间资本的管理运营优势结合,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PPP模式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从“国家管理”向“国家治理”转变。具体到文化领域,有助于提升政府文化治理能力,拓宽文化领域的投融资渠道,促进文化部门、文化系统融入经济运行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