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家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不容错过
作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大健康产业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大健康产业不同于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模式。
近年来,伴随着“健康中国”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系列扶持、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紧密出台,大量投资正加速涌入大健康领域,健康产业的投资、并购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健康企业的数量、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健康产业的整体容量、涵盖领域、服务范围正在不断放大,呈现出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的格局。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支持发展健康体检咨询、全民体育健身、健康文化和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促进人才流动,夯实健康服务业发展基础,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
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产业链主要有五大基本产业群:一是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二是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三是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四是以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五是健康养老产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健康战略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健康服务产业市场规模约4.50万亿元,2017年底,我国健康产业总规模超过6万亿元;若按此速度发展下去,预计到202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值规模有望占到GDP的10%以上。
伴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比越来越大,而老年人又是疾病多发群体,再加上国家医疗保健制度的不断完善,老年医疗服务市场需求将有望快速增长。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我国医疗行业竞争将会加剧,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老年人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放松和休闲也是调整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式。具有度假旅游属性的休闲产品逐渐开始扩大规模。在老年市场对养生、保健等需求的刺激下,度假住宅、康体疗养两大产品有望成为未来旅游的主流。
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健康管理正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因此,产业发展具有空间大、增速快的特点。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的健康消费需求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从局限于对疾病防治转向了对自身健康水平与生命质量的关注;除关注身体、生理功能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健康之外,更注重情志、心理、思想、精神乃至道德和信仰多方面的健康;环境因素对人的健康影响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注重生态环境与生命健康和谐共生的有机联系。营养保健和生态养生已经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的新趋势,大健康产业已被视为“蓝海”。
Ⅱ 如何合理进行健康医疗养老养生产业规划
还是给一个关于“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相结合的规划案例供您参考吧
《北京熊儿寨乡产业发展策划2014~2019》:经过充分调研及综合分析,中机院将该项目顶层设计为五个“一”项目,即:一园:国际高端生态旅游园区;一镇:养老养生健康镇;一所:中药种植观光养生会所;一部:体育休闲旅游观光俱乐部;一基地:企业家发展创新基地。
并构建:熊儿寨乡“2+3+N”生态产业集群:
2大主导生态文化产业:生态养老镇、总部创新基地;
3大特色支撑业态:中医养生会所、生态旅游园、国际文化体育俱乐部;
N个基础配套服务:养老镇保健护理、医疗看护等配套资源;老年大学、幼儿园、培训基地等教育资源;对居民新区、养老镇、总部基地的物业服务;其他生活性服务业配套资源。
Ⅲ 艾灸的发展趋势
艾灸在健康消费和美容消费日益正成为人们保健消费的两大热点,并呈现四大趋势:
1、日常消费上升趋势
据《国家统计年鉴》资料显示,1997年居民健康消费占消费支出总额的5.9%。2007年居民健康消费占消费支出总量的8.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塑身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和总量也是越来越大。
2、注重保健趋势
1987年医疗消费与保健消费的比例大约为9.8:0.2,2007年医疗消费与保健消费的比例则大约为7:3。显而易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已越来越高,健康消费已由原来只是注重“有病治病”的阶段,发展到了开始注重“无病防病”的阶段。在美容领域,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已由原来只注重外部保养,发展到了内调外养、内外兼修的新境界。
3、绿色医疗趋势
绿色医疗就是指既能治好人的病症,又不伤害人的身体的医疗方法。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已认识到抗生素在解除人类病症的同时,也对人体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而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传统疗法,如一碗汤,一根针,一柱灸等等,恰恰正是绿色医疗的典型代表。以中医传统疗法为核心的绿色疗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应用,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同样,化工合成型美容产品也正在逐渐被生物型美容产品所取代。 4、养生保健流行
养生保健是未来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病才去治病的被动理疗概念慢慢被淘汰,而积极预防、平常养生保健、真爱生命已成为趋势。这也正符合中医的“不治已病治末病”的预防理念。养生保健已经形成一种新兴的产业,是前途无量的自然产业。它的发展决定一个民族的盛衰和繁荣,它的市场前景是无限的!
由此可见,艾灸养生在国内有着极好的群众基础和文化背景,有着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艾灸养生也将成为保健养生行业的主导。
Ⅳ 我想知道关于养生行业的相关法规详细内容,还有在哪里比较容易找到新出台相关政策
只有在统一标准管理下,中医养生保健行业才能健康、规范发展。
今年7月1日,全国十余个副省级城市中的第一部中医药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明确规定,非医疗机构不得以“中医治疗”名义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和美容等活动。也就是说,非医疗机构在经营项目名称和介绍中,不得使用“中医”、“医疗”、“治疗”等术语,不得宣传其治疗作用。
记者调查发现,针灸、拔罐、点穴、火疗、按摩推拿等“中医治疗”已成为深圳不少美容院、按摩院、休闲会所,甚至足浴中心等美容、保健机构招揽顾客的亮点,中医养生保健日益受到顾客的喜欢。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中医养生保健行业出现标准缺失、行业不规范、从业人员参差不齐等现象。而随着中医养生保健的日益红火,行业标准的出台迫在眉睫。
中医治疗项目繁多
近日,记者走访了深圳市内10多家相关保健、美容机构,发现不管是美容院、按摩院、休闲会所还是足浴中心,都存在中医养生保健和中医治疗项目。其中,中医按摩、刮痧、拔罐、点穴、火疗等最为普遍,宣传中都指出这些项目则对治疗颈椎病、腰椎病,以及养颜、排毒、活经、减肥等有功效。
记者看到,这些项目的收费也存在很大区别,有的地方按摩推拿根据时间收费,每半个钟在50元以上,有的美容机构按摩推拿一次则要上百元,甚至几百元;而刮痧、拔罐、针灸等一次大概在25元―40元之间。
“一种是在人体各个部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用中医的手法,刺激人体相应经络穴位,调理五脏六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舒缓经络的效果。另外一种就是在施以手法的同时采用一些中药达到治疗保健的功效。”福田区一家美容院负责人说。
记者看到,在这家美容院内,中医SPA、中医专家治疗项目成为该店重点推出的项目。该负责人表示,由于近年来中医养生保健的兴起,推拿、点穴、火疗等中医项目不仅只在按摩院或休闲中心出现,基本上每个美容机构也会推出一些“中医治疗”的项目来吸引顾客。
从业人员呈鱼目混杂状态
记者调查发现,养生保健机构的中医项目从业人员呈现出参差不齐、鱼目混杂的状态。大部分美容院里从事中医项目服务的都是一般的美容师,只是“经过机构专门的中医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对中医略懂皮毛”,进行中医治疗项目服务的也多不是中医师或中医学院毕业的科班生。小部分按摩院等保健机构聘请个别的所谓中医师,也基本上都没有医师资格证,只是有医学院学医的经历。
最近,中医点穴减肥陆续在一些减肥和美容机构出现,李小姐开始抱着尝试的心态去体验了一次,本来以为进行中医点穴的应该是专业中医师,结果没有想到对方只是进行了短期培训的工作人员。
“点穴和按摩的手法实在不敢恭维,也不知道是不是到位了,做完后也没有什么感觉。”在体验一次后,李小姐对“中医治疗”心存质疑。她认为,既然打出“治疗”的名号,至少应该是具有医师资格的人员才能从事治疗的工作。
“非医疗机构从事中医治疗项目属于非法行医”
到非医疗机构去推拿、按摩等是否会对个人的健康产生安全隐患呢?
记者从深圳市卫生监督所了解到,此前,卫生监督部门收到一些美容院、减肥机构假借“中医治疗”名义开展按摩、针灸、刮痧、拔罐等活动的举报,称治疗效果不好。
“非医疗机构从事中医治疗项目属于‘非法行医’,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将会产生不良影响。”市卫监所相关负责人说。
市卫人委中医处处长廖利平强调,由于非医疗机构不具备从事“治疗”能力,中医的水平和质量都无法与正规的医疗机构相比,肯定会对个人健康产生安全隐患。
“在进行中医治疗时,医生必须首先进行医学诊断,看病人哪里出了问题,然后决定对病人采用中医的治疗手法进行治疗。而那些没有医师资格证的按摩人员不懂医理,也不懂使用中药,更不可能检查出病人哪些地方出了问题,或许只是学了些穴位和按摩手法,但这些只能用于身体保健或亚健康的调理,根本谈不上治疗。”廖利平说。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名中医师也指出,由于非医疗机构“中医治疗”项目的开展,导致一些市民对中医理论甚至中医治疗产生误解,把“简单的养生保健当做治疗,身体不舒服时就到社区的保健或美容机构去按摩几下,而忽视了身体疾病的出现”。
将采取“开大门补后门”措施
记者了解到,由于养生保健行业处于“多头管理”状态,导致深圳中医养生保健行业一直缺乏有效监管和行业标准,于是出现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多、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不统一,以及非医疗机构内出现中医治疗项目的现象。
而在《条例》正式实施后,非医疗机构不得以“中医治疗”的名义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和美容等活动。这对于深圳来说,要清理非医疗机构的这些项目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此,据悉,卫生部门将采取“开大门补后门”措施。
“所谓‘开大门’,就是给予这些非医疗机构半年过渡期,让其进行整改,取消中医治疗项目等。而‘补后门’则是支持非医疗机构在中医养生保健方面的准入,对这些非医疗机构进行人员的培训等,以达到准入的标准。”廖利平说。
而更重要的是深圳将成立中医药协会,把中医养生保健采用行业管理的方式,并出台相关细则,制订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准入的标准和门槛等。
“细则规定养生保健服务项目的内容、服务的标准、服务的机构、人员的准入标准等,并规定哪些中医项目非医疗机构不能开展。”廖利平说,“如此一来,在统一标准管理下,中医养生保健行业才能健康、规范发展”。
1
Ⅳ 健康产业是做什么啊!
新起点公司是以娱乐养老、生态养生、健康食品、
、 健康TTM检测等技术为中老年人群身体健康服务的公司,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西北
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养老养生体验基地为依托,以药食同源的理念传播老年健康文化,为中老年慢性病的调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卫生健康万里行,
与人类未来健康工程的苏北唯一推广单位!
Ⅵ 大健康产业都包括哪些哪些
所谓大健康,就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呵护,既追求个体生理、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环境、家庭、人群等各方面健康。大健康产业都包括:医疗医药工业、保健品产业、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实现大健康,需要树立大健康理念、进行大健康教育、创新大健康技术、发展大健康产业、完善大健康服务。
大健康产业是与健康相关的系列产业体系。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此,除了应继续发展以医疗器械为主、以药品为主的医疗医药工业,还应加快发展以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为主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6)医疗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趋势扩展阅读:
大健康理念提出的意义:
大健康理念有助于提高民众健康素养,接受科学的健康指导和正确的健康消费。
大健康就是紧紧围绕着人们期望的核心,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走得安”。
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消除亚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痛苦,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维护;帮助民众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转向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
Ⅶ 健康产业的创业项目有哪些
健康产业的创业项目有健身俱乐部、体检中心、运动康复类、校园健康、老年人健康。
1、健身俱乐部
健身俱乐部不同于健身房,它不是单纯的锻炼身体的场所,而是集健身塑体,娱乐休闲及传播健身知识于一体,能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综合性服务的场所。
2、体检中心
医疗咨询,健康保健,上门服务,关注健康要从更好地了解自己开始,体检医疗现在的模式并不理想,所以才有商机,把它完美化。
5、老年人健康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而养老院的严重不足,早就体现出来了,严重缺少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在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里,服务于人的基本健康产业,却有太多的空白和不足,很自然健康会是未来最有发展的行业。
Ⅷ 传统医疗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自古以来,我国养生健身的理论与实践,就有其丰富的内容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保健康复、防病治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养生健身的哲学和中医学等较完整的理论。传统的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我们不仅需要继承,而且需要开发,并不断的发展。 一、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发展养生一词,即护养(也有的称养护)、保养身体,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我国传统的养生思想,与古代人们追求长寿的思想有关。关于长寿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有关商周史料的典籍《尚书》。《尚书·洪范》中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日修好德,五日考修命。”其中“寿”“康宁”“考修命”都是关于对健康长寿的要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也影响到养生的理论,特别是《黄帝内经》的影响较大,如“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修其天命”的思想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了养生主张动和静的不同思想的争论。如苟子《天论篇》主张“养备而时动,则天不能病”;而《庄子·在剧》中却提出“无视无听,抱神以静”之说。前者主张要保养身体,就要经常运动,而后者则认为“静以养生”。战国时期,出现了“吹向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的“导引”术,从身体外形的锻炼,发展到“呼吸吐纳”的行气配合独特的健身方法,即气功。 养生术。秦汉至隋唐佛家和道家的养生术流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相信“炼丹术”和“神仙术”,热衷于“仙丹妙法”,使中国的养生术走了一段弯路。但是,即使在这一时期我国民间的养生术仍不间断地向前发展。例如,东汉末期的名医华伦,他精于医术,擅长外科手术,创编了以虎、鹿、熊、猿、鸟的动作为素材的“五禽戏”,这是对“导引”术的发展,是一套流传至今的、具有很高价值的医疗体操。唐代的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提出了养生要身心并重,根据自然的变化来调理生活,以求身心健康和长寿。孙思邈介绍了“天竺国的按摩法”(婆罗门十八势),这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操,今天我们练习的气功功法,其中有的就是源于他的有关著作。宋代由于程朱理学的泛滥,重文轻武,“主静鄙动”在部分人中有所发展,但民间流传的导引养生仍不断创新与发展,此间一套动静结合的健身法“八段锦”得到了完善与提高。明清时代,完善和发展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养生术,有关的健身术和功法著作颇多,养生的理论也逐渐完整,实践的实效性很强。例如,这时的八段锦强调“静思”、“集神”以及行气(呼吸吐纳)等要求。特别是明末流传于清代的易筋经练功法,提出“内壮神勇”(即内脏器官的锻炼与坚实)与“外壮神勇”(即运动系统的锻炼与强壮),这近乎要求人的身体要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