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今年中药材的种植前景怎么样
今年中药材的种植前景看好。
1、随着国民众对医药产品、服务的需求愈发内提高,中医药也越来容越受到各方青睐。尤其在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里约奥运会、G20杭州峰会更是接连出现了中医药热。
2、不断走高的除了中医药的关注热度外,还有药材的市场价格。今年以来,我国中药药材价格出现了普遍上涨,有的甚至翻了一番。
3、一方面受天气影响,部分品种应旱涝灾害减产,例如党参、白芷,减产幅度到达4-5成。另一方面,从2013年开始,中药材行业进入低迷期,多数品种价格走低,需求偏弱,供大于求现象严重,药农和药商亏损严重,种植和经营积极性下降。诸如桔梗、黄芩、知母、白术等地产品种减种明显。物依稀为贵,价格自然水涨船高,第三,今年药市大环境有所改善,有资金实力商家,看好后市,积极投资操作,挺价意愿较为强烈。
4、不论是地产品种还是野生稀缺资源,在国家政策高标准严要求,质量优先的大背景以及整体供需改变的大环境之下,短线来看,明年开市之后药厂和商家进入春季备货期,药材价格仍有上调可能,长线分析,经历了3年的低谷阶段,未来2-3年内中药材行业或将迎来新的上升期。
❷ 大规模种植中草药经济效益如何
种植中草药经济效益如何?“按照去年玉林中药材市场均价,莪术为每市斤2元,以亩产3000斤计算,扣除成本,每亩纯入可达4500元。”上孟村村民韦建能在自家的药田里跟笔者计算种植中草药的经济效益时,言语中充满了兴奋与喜悦。韦建能是上孟村第一批种植中草药的村民,共种了15亩莪术,与种植甘蔗、玉米等作物相比,他更愿意种植莪术。他以种植甘蔗与莪术的收益作比较,给笔者算了一笔账,08/09榨季甘蔗每吨收购价为275元,他家里的旱地平均亩产甘蔗为5吨,不计算成本每亩收入1375元;种植莪术每亩需要种子约100公斤,种子价格为7元/公斤,需要肥料约300元,加上人工等其他投入,每亩总成本约1500元,据公司技术员介绍莪术理论亩产最高可达6000斤,现以亩产2500至3000斤、市场价格2元/斤来计算,种植莪术每亩纯收入可达3500至4500元。“今年先试种15亩,如果种植成功,经济效益好,明年再进一步扩大种植”,韦建能满怀期盼地说。
据房利美药材公司基地的管理员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以中药材为原料的新药品的不断开发,以及野生中药材的供求严重失衡,中医药的原材料需求逐年加大,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如果能将全县闲置的旱地全部套种、间种中草药材,不仅能产生生态效益,而且更能获得的巨大经济效益。
❸ 种植中药材的前景如何
种植白芍有前复景,销量制比较大,4年生,新品种可产鲜品4吨,每亩效益在2.5万元左右,1、2年可套种射干,知母,玄参等药材,2年效应在4000元左右,3、4年可收籽300公斤,每公斤籽60元,效益在18000元左右,4年总效益在4.5-4.7万元左右,种苗成本1200元左右,一年生的白芷也不错,每亩可产干品500-600公斤,每亩效益5500-7000元左右,种子成本在200元左右,如果种植面积大可联系我,回收药材
❹ 国家对中药种植,中药产业规划的扶持政策
十二五医药规划中就着重提到中药种植及中药产业方面,详情可上网搜下相关规划内容。
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国家一定会大力扶持,而且医药方面中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中医药,也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如同仁堂、天士力、阿胶、片仔癀及云南白药等。
中医药发展的瓶颈就是中药资源,现在农产品价格高涨,极端天气变化无常,中药资源更是深受影响,随着野生资源的稀少,搞中药种植从长远看非常有前途。
选择品种要注意:1.一定要选有价值、附加值比较高、种植技术有点难度的品种,当然也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的去发展品种,如虫草技术到目前还未攻克,没技术的话就不用去浪费时间和金钱了。 2.中药种植是个长期的持续的投入,如果抱着急功近利想快速挣钱的念头那最好不要去弄。3.选择品种的时候要注意,中药讲究地道性,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源等来综合考虑,尤其是水,一定要有水,而且水质要看是否合适。
有了品种,而且能种植,接下来就要考虑销售的问题,最好有专门的销售渠道。中药有价就是宝,无价当柴火还嫌麻烦。
所以,种植一般流程就是细致调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品种——种植、管理、加工——销售。
一般的模式,自己建立个小基地,进行育种和种植试验,成功了,总结经验再扩大点规模,获得更多经验和种源,然后可以申请国家及地方资金向农民推广,这样才能把规模扩大,实行基地+农户模式较为实用些。
以上为粗浅经验,希望有用
❺ 五力模型分析中药材种植行业
中药种植行业因其地缘气候等自然因素较为特殊。上下游议价能力和农产品内种植基本相似容,但因种植地的自然环境不同,同种作物的价格差别较大。与农作物不同的是,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虽不如日韩等国,但该行业还没有形成期货市场,总体价格水平主要影响因素还是自然条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野生中药、尤其是道地药材药效药性的认识的提高,将会成为该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尤其在利润水平上无法与野生到底药材竞争。
新的合成物、提取物是潜在的竞争对手,科技的进步,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的水平的发展,有可能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导致应用工业化生产代替大面积的种植。当然这个情况的出现是渐进的,比如,速度不会很快,种类不会 集中,所以对整个行业的冲击不会很大。
其实,对行业的分析,最好还是钻石模型,五力显单薄了。
❻ 中药材的国内外市场及发展前景
找到这个,看是否令你满意竹溪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药用植物种类齐全,蕴藏量大,上个世纪十一年代曾获“中国黄连之乡”殊荣,近年来我们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植了一批药材生产大乡(镇)、大村、大户,中药材生产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县药材总面积8.7万亩,年产量近2万吨,综合收入达3300万元,主产区农民药材收入达到500多元,最高人平近5000元。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一、竹溪县中药材发展现状。1、历史久,影响大。中药材在我县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据县志记载,早在唐代就有中草药的采集、制作和简易的栽培。民国初年常年收购的中草药材有70多种,达3000余担,黄连、天麻、党参等品种影响较大。五十年代初我县曾被国管院授予“黄连之乡”称号,七十年代,全县就建有18个中药材生产基地。196个药材生产专业队,种植药材品种64个,面积达3万多亩,产量近1000多吨。2、种类多,储量大。据1983年国家资源普查和近年来植物检测普查资料显示,我县境内有中草药1316个品种,分180科,其中植物药1160种,动物药156种,矿物1种,珍稀名贵药材如金钗、红豆杉、杜仲等约有15种;地道药材如厚朴、天麻等约有25种;引进栽培的药材如板蓝根、枣皮、枸杞、绞股蓝等约30余种;大宗药材如黄连、木瓜、牛夕、鱼腥草约有65种;全县常年药材储量在2万吨以上。3、分布广、覆盖宽。全县各个区域都适应不同品种药材生长,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一是南部高山区,其面积接近全县总面积的一半,主要以黄连、天麻、鱼腥草、白夫子等品种为主;二是中部二高山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0%,主要以冬花、玄参、独活、牛夕等药材为主;三是东部及平坝河谷低山区约占全县总面积30%,主要以杜仲、木瓜等品种为主。4、兴基地,拓市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推进结构调整,把中药材生产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来抓,把依托资源做大产业、搞活经济作为发展药材的基本目标,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广、市场拉动,大户带动等作用的影响,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空间高涨,涌现了一批大乡、大村、大户、大场。同时市场营销新突破。其一是构建本地市场。全县立足区位优势,以开放促开发,以加快“中心”药镇建设为契机,打造市场平台,提升集镇功能,着力构建县内市场,初步形成了以集镇为中心,以基地为支撑的中药材市场体系。已成为鄂渝陕周边地区渐趋成熟的中药材市场。其二是积极开拓外地市场。近几年来,县政府积极引导,各地药材经营能人坚持外引内联,先后与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河南禹州、四川啤县等多个药材市场经销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三是形成了一支以民营为主体的药材营销队伍,如:丰溪镇的张真明、向建军,桃源乡的彭友述等都是远近有名的药材经营大户。二、我县中药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一)思想观念认识上落后。一是群众怕亏本,片面认为“药疯子”,“卖得好是个宝,卖不好不把草”,不敢发展,而不是辩证的从市场信息把握品种是否对路、产品批量多少、质量标准好坏等方面去分析原因,一概认为卖不掉就是没市场,干部在瞎指挥。二是干部怕担风验落抱怨,不敢组织发展,思想保守,认识不统一。三是种植上舍不得拿好田好地,也舍不得多投入,管理粗放,有多少,收多少,没抱多大希望。(二)种植环节上技术含量偏低。一是资源品种多,主导产品少;二是基地规模小,产品批量少;三是科技投入跟不上,生产效益不明显,关键是缺人才,缺技术。(三)流通环节上产销渠道不畅。主要是市场信息不灵,中介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产销衔接不紧凑,渠道单一,与国内大市场及制约企业缺乏长期性、紧密型合作关系。(四)加工环节上龙头带动不力。目前除黄姜有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外,地道中药材基本无龙头加工企业带动,深度开发陷入盲点。(五)在产业发展上政府扶持不够。由于县财政困难,目前在药材产业上政策倾斜扶持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三、竹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措施。1、基本思路:坚持走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路子,依托资源,面向市场,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强效益,建立稳定、安全、有效的中药材产业化基地;以黄姜梯级系列开发为重点,扩大生产规模,组建产业集团;加快以杜仲、黄连、天麻等为主的传统地道中药材的生产种植,狠抓加工流通,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用5年时间,建成三大药材生产基地。一是以丰溪、向坝、桃源为重点,建设人工黄连栽培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力争建成全省最大的黄连人工栽培基地,年收入达到3000万元。二是以305省道沿线的县河、中峰、蒋家堰、水坪、龙坝为重点,建设黄姜生产基地,面积稳定在5万亩,年鲜姜产量7.5万吨,综合收入达到4亿元。三是以南部山区为中心,建设板兰根、丹参、玄参、冬花、天麻、薄荷、鱼腥草、杜仲等地道中药材基地8万亩,年收入达到1亿元。到2007年,全县中药材人工栽培基地15万亩,年产值达5.3亿元。2、基本措施:一是建立规范化、规模化的种植基地。从解决农民思想认识问题入手,通过示范引导,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抓好中药材重点示范基地建设,培植一批药材种植专业乡、专业村,努力建成药材经销商的货源基地,制约企业的药源基地。二是完善社会化、产业化的经营机制。加强中药材产业化经营的宏观管理,搞好引导协调和组织调控,规范市场运行秩序,营造宽松环境。坚持一个产业、一套政策、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套实施办法的思路,完善中药材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加强与大型制约企业的合作,提高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水平,带动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效益化和规模化。三是构建多元化、民营化的融资体系。立足区位优势,集中把财政资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流域治理、退耕还林、小额信贷等扶持资金捆绑使用,实施重点倾斜,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促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四是开辟外向化、现代化的销售渠道。努力培育内外两个市场,构建以丰溪为重点的辐射鄂渝陕周边地区的区域性中药材专业集散市场,与国内主要药材市场捆绑协作,着力在中药材销售环节上下功夫,发展订单生产,以销售流通带动药材生产健康发展。五是培植标准化、集团化的产业龙头。有重点的培植示范大户、示范基地、龙头企业,把基地发展与适度规模经营结合起来。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深度开发竹溪的黄姜、黄连等优势资源,发展起点高、竞争力强的现代医药加工企业,提倡和鼓励企业办基地,把基地建设和产品加工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加工体系。
❼ 发展中草药种植算是发展农业吗
中药材前景非常好,药材种植是属于农业的,属于特种经济作物种植的。中医中药的发专展非常好。
适合属赤峰种植的中药材有桔梗,白术,甘草,沙参等,效益都很不错
现在,人们都比较重视中医药的保健功能,人们也认可中医的疗效。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中医,所以说中药材的缺口会越来越大,价格不段上涨的。
❽ 中药材种植可行性报告
请你参照以下目录写就会出来很专业的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 项目意义和必要性 1
1.1 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1.1中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1
1.1.2顺应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政策要求 1
1.2 产业关联度分析 3
1.2.1 将松蔸变废为宝,有利于节约森林资源 3
1.2.2 有利于带动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3
1.3 市场分析 4
1.3.1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5
1.3.2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6
第二章 项目技术基础 7
2.1 知识产权情况 7
2.2 知识产权情况 8
2.3 生产技术特点 8
2.4 技术比较优势 9
2.4.1 成本低 9
2.4.2 栽培管理更容易,实现高效产出 9
2.4.3 品质优良 9
2.4.4 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10
2.5 重要意义和作用 10
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 10
3.1 建设的主要内容及产能规模 10
3.2 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 11
3.2.1 场地选择 11
3.2.2 菌种制备 11
3.2.3 栽培方法 12
3.2.3 苓场管理 13
3.2.4 病虫害防治 13
3.2.5 采收与加工 14
3.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
3.3.1产品质量技术要求 14
3.3.2 经济指标 19
3.4 建设地点 19
3.5 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 20
3.6 建设期管理 21
3.7 运营管理 22
第四章 项目投资 24
4.1 总投资规模 24
4.1.1 投资估算依据 24
4.1.2 投资估算 24
4.2 投资使用方案 25
4.2.1 固定资产投资使用方案 25
4.2.2 流动资金使用方案 25
4.3 资金筹措方案 25
4.4 贷款偿还计划 26
第五章 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与原材料供应 26
5.1 环境保护 26
5.2 资源综合利用 27
5.3 节能与原材料供应 27
第六章 项目法人基本情况 27
6.1 项目法人情况 27
6.2 项目负责人情况 28
第七章 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 29
7.1 分析依据 29
7.2 生产成本与费用 30
7.3 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 30
7.4 财务评价 30
7.5 不确定分析 31
7.6结论与建议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