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方面的趋势
近些年,中国的调味品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总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调味品行业具有发展速度快、产量大、品种多、销售面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近年来,中国调味品行业有了较大发展,企业依靠科学技术,通过科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创造新产品,并以严格的质量管理,保证了产品质量,在增加品种的同时也使产品达到规模化生产。在全国各地调味品厂的努力下,先后创造了一大批优质产品和新品种。名、特、优、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调味品目前最为主要的销售渠道,就是餐饮,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调味品的发展,也使得调味品市场飞速发展。
2004年中国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的工业总产值、累计产品销售收入等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保持10个百分点以上,累计产品销售收入为44,903,386亿元,增长速度达20.19%。2005年中国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业的累计工业总产值为63,550,056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36%,累计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很高为34.98%,其他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也基本保持在10%以上。2006年1-11月中国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业的累计工业总产值为63,826,268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8.58%,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8.26%。
2007年,调味品和发酵制品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914亿元,同比增长27.9%。中国调味品市场经过几轮的行业整合和国内、国际资本整合之后,已经从一个相对滞后的行业,大跨越地转型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调味品表现出向高档化发展的趋势,中高档调味品市场容量在进一步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中国调味品每年的增长幅度连续十年超过10%。对于“小产品大市场”的调味品行业来说,需要尽快让自己的软肋“硬”起来,才能适应新的形势,谋求更大的商机。中国调味品行业目前进入了一个大转变、大调整和大分化时期。一方面是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并购,另一方面是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国际竞争的困惑与顽疾的暴露,调味品行业需改善不足,以减少大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调味品的生产和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兴旺,其主要标志是:工艺改进,品种增加,质量提高,并逐步向营养、卫生、方便和适口的方向发展。在技术上将大量采用生物技术,如细胞融和、国产化酶等的应用,将使产品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各种利用萃取、蒸馏、浓缩和超临界萃取等技术从植物和动物中提取天然调味料的技术也将得到广泛应用。(中投顾问)
『贰』 临朐调味品市场情况
你这么详细的估计有也没人愿意免费贡献,给你找了些整体行业的,希望能帮到你。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调味品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1、调味品行业概况
近年来,随着中国GDP的持续稳健的增长,中国调味品行业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餐饮业的繁荣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中国调味品行业正值大变革、大发展的阶段,经济环境的变化与调味品市场的变化和行业未来的发展态势关系紧密。调味品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消费需求较为刚性,由于调味品的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例较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调味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调味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行业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市场增长率,目前全国调味品行业总产量已超过1,500万吨。调味品行业向大品牌集中的趋势明显,2011年销售总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调味品生产企业纷纷投资进行技术改造,调味品产品的技术含量日益增强,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外资对国内调味品市场的渗透力度加大,但由于我国调味品消费的区域性特色明显,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国内名优品牌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2、调味品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全球每年调味品营业额高达2,180亿美元,占食品工业额的10%左右,是典型的小产品、大市场。目前,我国调味品产业的总产值为1,300亿左右(约合200亿美元),占比还不到世界调味品市场总量的10%,行业年均增长率都保持在
10%左右。与世界调味品行业规模总量相比,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可见,中国调味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我国消费者对调味品的需求也会更加多样化。国内调味品企业应该针对消费者不同的烹饪需求,开发各种专用调味品,如专门的蒸鱼豉油、寿司专用酱油等,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
另一方面,复合调味品的前景更加广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调味品市场中,复合调味品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我国只占20%,发展潜力很大。这就要求国内调味品企业要及时更新和强化核心技术,提升自身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需求迅速增长导致市场扩容
自2003年以来调味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我国调味品市场经过几轮的行业整合和国内、国际资本整合之后,已经从一个相对滞后的行业,大跨越地转型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市场竞争的加剧,调味品表现出向高档化发展的趋势,中高档调味品市场容量在进一步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随着国家对调味品行业的不断规范,使得门槛逐步提高,加上国际化、专业化的并购重组相继上演,调味品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也将加速。传统调味品生产企业纷纷投资进行技术改造,调味品产品的技术含量日益增强,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外资对国内调味品市场的渗透力度加大,但由于我国调味品消费的区域性特色明显,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国内区域品牌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自2003年以来调味品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2003年至2011年间行业平均年增长率达21.98%。2011年末,我国调味品工业企业达921家,行业总资产达1,265.5亿元,同比增长21.90%。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1
年,我国规模以上调味品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917.89亿元,同比增长27.33%;实现利润总额达153亿元,同比增长33.75%。酱油、食醋和味精产业目前位列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的前三名。近年来上述三个细分子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调味品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一直在60%以上。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调味品市场近年迅速扩容,2006年行业产值同比增长高达34.7%,远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调味品及发酵制品行业销售产值及增长率
(3)国内厂家竞争激烈
尽管目前我国酱油产量居全球首位,但是我国酱油市场仍整体呈现出行业集中度低、缺乏强势品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卫生水平差距大,行业鱼龙混杂等特征。全国性大品牌比如海天、厨邦、加加、李锦记等,其总销量也只占了全国消耗量的20%,80%的酱油产销量都由各地区域性品牌占领。随着大品牌酱油的全国化步伐的加快,区域品牌酱油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受到威胁,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国内主要酱油生产企业酱油年产量和年销售收入统计
目前,我国鸡精、鸡粉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餐饮行业、家庭消费和食品制造行业。餐饮行业领域的需求稳定增长,家庭消费领域市场容量持续扩张,食品制造业领域需求潜力巨大。鸡精、鸡粉作为传统产品味精的升级替代产品,还处于逐步替代味精的初级阶段,参照发达国家经验,我国鸡精、鸡粉逐步替代味精成为首选鲜味调味品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3)外资加速圈地,市场格局生变
在中国调味品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诱惑下,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进入国内市场,外资并购狂潮一浪高过一浪,目前国内已经被外资入股或全资收购的调味品企业已占国内企业的半壁河山,其中不乏国内一些颇具实力的传统老品牌。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华外资企业品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流派:以联合利华和雀巢为首的欧美派;以龟甲万和味之素引领的东洋派;以希杰、福达为代表的亚洲派。
面对外资的大肆入侵,以恒顺、海天、李锦记、王致和为代表的本土名企也纷纷加快了品牌推广的步伐,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理念以及资金的方式,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
(4)利润紧缩,产品升级
调味品行业是一个以农产品为基础原料的产业,因此农产品等原料的涨价,将对调味品行业产生直接的影响。下图中价格指数是分别以2003年谷物价格及大豆价格指数为基期编制,图中谷物价格指数与大豆价格指数反映的是其当年相对于2003年价格的涨幅。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近年粮食价格上涨较快,从2003年至2008年,谷物与大豆分别涨了79%与66%,尤其是从2009年开始,粮食价格明显上涨。相对于迅速上升的成本,调味品行业的毛利润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003年至2008年一直保持在19%以上,近两年该行业毛利有所下降,不过仍然保持在17%左右。这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者对调味品的刚性需求,也说明了企业能够通过提价来维持盈利。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在近两年仍能保持26%左右的毛利润,是因为一方面虽然市场上的农副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但是公司也进行了多轮的价格调整从而基本上抵消了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对公司毛利的影响;另一方面美味鲜不断的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动高毛利的厨邦品牌的发展,同时调整对毛利较低的产品的市场定位。总之随着公司销售保持约30%的增长和各项固定费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公司的毛利率也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原材料价格指数及毛利率
除了涨价,提升产品附加值是调味品企业应对成本压力的另一方式。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及消费意识的改变,调味品不仅限于调味的使用范围,还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须品和食品工业、餐饮业的必备原料。调味品行业内的分工日益专业化,产品的市场定位越发精细,调味汁、复合调味料等新型调味品层出不穷,调味品市场产品结构单一化的状况正逐步改善。整体来看,目前国内调味品结构主要由高中低档三个层次组成,行业正向着生产工业化、味型复合化、品牌多样化、食用方便化的方向发展。
3、行业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目前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统一整合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该法加强了国家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原则。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确定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保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安全。该法强化了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规范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应用,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禁止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第127号令《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的管理规定,该规定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审批程序进行了细化,明确了生产者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才能从事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第123号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2009年8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2009年10月22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包含了一些新的要求,如食品标识应当标注生产者的联系方式,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标注贮存条件;专供婴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产品,其标识还应当标注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
4、行业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调味品的需求将仍然保持稳健增长。目前中国调味品行业呈现发展速度快,行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仍以价格竞争为主等特征,因此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该行业的盈利水平有直接的影响。自2009年以来我国粮食及谷物价格上涨明显,两年内上涨幅度高达30%,CPI居高不下,由于“人口红利”效应消失,全社会工资普遍上扬,预计未来几年通货膨胀将保持较高水平。由于调味品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一般企业没有能力将通胀完全转移给消费者,造成企业盈利压缩,调味品行业的盈利水平将呈缓慢下降趋势。利润空间收紧一方面将加速淘汰落后企业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将迫使一些优质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以及进行产业链整合。
未来国内调味品行业的主旋律将以并购为主。由于中国调味品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空间巨大,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进入国内市场,外资并购狂潮一浪高过一浪。另一方面,受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调味品市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行业处于相当零散的经营状态,区域品牌如果光靠原始积累进行全国扩张之路相对艰难。但随着行业的发展,也有部分大型综合性品牌,通过市场细分、差异化战略和有效宣传逐渐向全国扩张。因此,未来几年,国内区域品牌将加码产能,立足本土布局全国市场;全国品牌企业也不断扩大产能,建立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努力扩大市场份额,而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并购,由于调味品行业进入门槛低,一些资金雄厚的国有企业或金融资本展开对调味品行业的兼并和收购,从而进军调味品行业。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及《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国家有关部门将对食品安全有关标准进行整合,并引导该行业加大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力度,这将加速淘汰一部分设备简陋、技术含量低、管理落后的调味品企业,但由于调味品行业标准及监管相对滞后,这一局面显著改善仍需时日。
『叁』 为什么国内调味品行业“第一品牌”广东海天味业,近年来也投身食醋市场
自 2006 年起,中国食醋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行业收入规模,产量和需求量均在持续上升。2006 年中国食醋行业销售收入仅为 20.49 亿元,2016 年增长至 65.78 亿元,十年复合增长率为 12.37%。
食醋C-BPI排名
在中国食醋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C-BPI排名中,海天位居第一,C-BPI得分427分;恒顺第二名(330分);水塔第三名(281分);龙门第四名(267分);保宁第五位(265分);老才臣第六位(261分);东湖第七位(245分);
新晋:好太太第八位(228分);宁化府第九位(212分);灯塔第十位(205分)。
『肆』 调味品行业怎么很好的发展
前景还可以,市场竞争激烈。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调味品行业专市场需求预测与属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调味品行业经过几轮洗牌,格局基本清晰化,一些原本经营区域市场或本地市场的中小企业,无论是出于应对本地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还是想突破地域限 制,纷纷走上扩张道路。部分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具备品牌、技术、研发、资金、人才优势的企业还剑指全国市场。但调味品除受地地方品牌林立形成竞争壁垒的限 制外,尤其对于液体调味品还受限于价值低运输成本高而造成价格竞争力不足的劣势。调味品企业在区域扩张时,必须具拥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营销技战术能力,在 扩张到一定规模时,还要布建符合其服务半径和营业规模的生产基地。
随着新一轮国际化专业化的兼并重组启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调味品行业目前进入了一个大转变、大调整和大分化时期。一方面是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并购,另一方面是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国际竞争的困惑与顽疾的暴露,调味品行业改善不足,以减少大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因素。
『伍』 调味品的发展趋势
日本最大的酱油生产企业龟甲万,年产量占日本国内总产量的1/4,另外第二到第五名的企业又占1/4,市场集中程度非常高。反观我国,酱油市场规模500万吨,而最大的酱油类调味品生产企业只占全国产量的4%。又如“四大名醋”,主要是在各自的根据地呈主流消费。
这是因为受中国地域广阔运输成本高、区域消费口味差异性、企业传统经营思路的影响,我国调味业目前仍主要以地方品牌居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一些企业已逐步发展为区域性品牌,产品辐射到邻近的省外市场,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并不多。
出家门实现市场的迅速扩张呢?这是许多调味品企业面临的市场困惑。
目前的调味品业还处于粗放式营销时代,低成本、低门槛、低附加值、消费周期长是调味品行业的显著特点,这导致了企业不可能在成长期投入大量的广告成本。调味品品牌之间的竞争还局限于价格、品类、渠道等单个营销环节上,但从市场竞争发展趋势看,整合品牌营销是调味品竞争的必然阶段。
小型调味品企业想稳固并立足本地区域市场,中型调味品企业想寻求更大的市场覆盖面,大型调味品企业更存在傲视全国市场的野心,而要达成这样的企业经营目标,靠的是什么?品牌建设是必然的趋势,整合品牌营销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调味品的销售渠道可划分为以家庭消费和餐饮消费两个场所,其渠道大概或划分如下:
1、大型零售终端:KA大卖场、仓储式购物中心的食品销售区。
2、连锁超市:此类超市以食品及日用品为主,以分布在社区或商业区的B、C类店为主
3、干鲜调料店:开设在农贸市场,它们是销售调味品的重要渠道,还具备批发和零售双重功能
4、社区便利店:即遍布家属楼或社区里的小型食杂店。部分店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5、餐饮店:是调味品的直接消费终端,是调味品的最重要消费渠道之一。
6、专卖店:厂家直接进货,直接面对消费者。
从上可见调味品具备宽渠道消售特征,而这些渠道在运营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每种渠道对品牌、品种、品质、配送、服务的要求也不一样,同时覆盖渠道所需要的帐期资金要求和营运成本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也为各类规模的调味品企业创造了生存空间。随着专业化运营的要求,调味品专卖店也将快速涌现。 随着新一轮国际化专业化的兼并重组启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调味品行业目前进入了一个大转变、大调整和大分化时期。一方面是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并购,另一方面是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国际竞争的困惑与顽疾的暴露,调味品行业改善不足,以减少大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因素。
『陆』 海天味业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调味品行业的领头企业
海天味业自动化包装生产,提升海天酱油品质与产能,海天味业溯源于清代中叶乾隆年间开始鼎盛的佛山酱园,距今己有300多年的历史, 海天一直致力于用现代科研技术对传统酿造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拥有多条世界领先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以及行业领先的国家认可实验室,更严格地执行质量标准。并从国外引进成套科研检测设备,努力打造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调味品生产基地。
海天味业自动化包装生产,提升海天酱油品质与产能,提高自身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海天味业的智能化、多元化发展,已经给调味品生产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指明了未来调味品行业的发展方向。拥有更多高科技设备以及先进生产技术,再加上企业实力以及品牌价值、影响力,是各大调味品生产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必备条件。
海天味业自动化包装生产,提升海天酱油品质与产能,海天味业在发展中,引进高科技设备与技术,加强优质产品的研发,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的优势。这些举措提高了海天酱油的销量,也使得其它海天品类调味品的市场占有率得到提升,为海天味业立足调味品市场奠定有利基础。
『柒』 国内和国外调味品容器的发展状况是什么调味品容器存在什么问题
你可以参考下广东嘉豪食品的调味品容器的,材料是越来越好,而且很环保,调味品口味也非常不错,在天猫上可以看到具体图片的,希望能帮到你。
『捌』 调味品市场前景
市场前来景还可以,前瞻自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调味品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是我们家家户户的必备品,吃饭的时候少了它们感觉这顿饭吃的非常难受。作为美食大国,我国调味品行业发展现状却并不符合我国现象。据调查,我国复合调味品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国内市场潜力还未完全开发。为完善我国调味品产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行业已逐渐呈现三大趋势。
目前酱油全国产量为900多万吨,醋为将近400万吨,料酒为200多万吨。随着在外就餐占比提升,行业量增仍有空间。根据统计,我国目前在外就餐占比相比美国仍有1倍以上的提升空间,而在外就餐对调味品的人均消费量是家庭消费的1.5倍,在外就餐对量增贡献明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调味品的方便化、营养化、健康化会有更大的需求。这必将牵引着更多的调味品企业将产品升级。调味品产业的升级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的包装和行业的细分上,更主要体现在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化和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建立起新的生产质量标准。因此调味品的产业升级重点体现在质量保障体系的升级。
『玖』 调味品行业网站不错的有哪些调味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近些年,中国的调味品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总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调味品行业具有发展速度快、产量大、品种多、销售面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近年来,中国调味品行业有了较大发展,企业依靠科学技术,通过科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创造新产品,并以严格的质量管理,保证了产品质量,在增加品种的同时也使产品达到规模化生产。在全国各地调味品厂的努力下,先后创造了一大批优质产品和新品种。名、特、优、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调味品目前最为主要的销售渠道,就是餐饮,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调味品的发展,也使得调味品市场飞速发展。
2004年中国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的工业总产值、累计产品销售收入等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保持10个百分点以上,累计产品销售收入为44,903,386亿元,增长速度达20.19%。2005年中国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业的累计工业总产值为63,550,056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36%,累计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很高为34.98%,其他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也基本保持在10%以上。2006年1-11月中国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业的累计工业总产值为63,826,268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8.58%,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8.26%。
2007年,调味品和发酵制品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914亿元,同比增长27.9%。中国调味品市场经过几轮的行业整合和国内、国际资本整合之后,已经从一个相对滞后的行业,大跨越地转型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调味品表现出向高档化发展的趋势,中高档调味品市场容量在进一步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中国调味品每年的增长幅度连续十年超过10%。对于“小产品大市场”的调味品行业来说,需要尽快让自己的软肋“硬”起来,才能适应新的形势,谋求更大的商机。中国调味品行业目前进入了一个大转变、大调整和大分化时期。一方面是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并购,另一方面是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国际竞争的困惑与顽疾的暴露,调味品行业需改善不足,以减少大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调味品的生产和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兴旺,其主要标志是:工艺改进,品种增加,质量提高,并逐步向营养、卫生、方便和适口的方向发展。在技术上将大量采用生物技术,如细胞融和、国产化酶等的应用,将使产品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各种利用萃取、蒸馏、浓缩和超临界萃取等技术从植物和动物中提取天然调味料的技术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推荐你去中投网(www.ocn.com.cn)搜调味品,相关资讯还是不少的,而且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