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产业发展人才

产业发展人才

发布时间:2020-11-25 11:12:34

『壹』 人才工作怎么服务产业,企业发展

企业人才管理
一、雇用最优秀的人才
与传统产品相比,知识产品的寿命周期大幅度缩短,消费者对知识产品的偏好更趋多样化,这就要求知识型企业的产品必须具有一种其他竞争对手所没有的“独占性”,企业必须拥有各种类型的最优秀人才。在知识型企业中,人才的价值是无限的,雇用最有才华的人比培训、管理那些平庸的人要重要的多。对此,微软公司深有体会。比如说,世界上最小的语言就是比尔·盖茨一个人写出来的;而为微软带来丰厚利润的Windows 也只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做出来的。所以,在微软,每个管理者都把为公司挖掘到最优秀的人才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为了从芸芸招聘者中发掘出最优秀的人才,微软公司有着非常严格的选拔录用程序。
二、加强人才培训
要使员工能够较好地学习、应用并不断创造新知识,就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企业人才资源整体素质,使知识型人才在浩翰的知识海洋里建立适应自己、适应环境的动态知识结构,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新、开发。在人才培训中,尤其应注重人才的早期培训,通过让员工不断接触复杂的实际问题,来迅速提高知识的应用及创新能力。一些知名企业安排新雇员在有经验的专家的指导下与顾客进行接触。如微软公司将新聘用的软件开发人员每3 人—7 人分成一组,让他们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满足用户需求的复杂新型软件系统的设计。在与顾客接触过程中,通过满足顾客需求使员工掌握的知识得到了实际应用,甚至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
三、给创新思维以充分的成长空间
在企业人才资源管理中应该给创新思维以充分的成长空间,即:在知识创新中,不应强求具有独特思维的员工在提交一份厚厚的创新计划书或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以后,才为其提供创新机会,这种限制创新人才活动空间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扼杀许多知识创新行为。由于知识创新人才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常常不按常规处理日常事情,和这些人员进行交往时,传统的官僚管理作风会产生极大的障碍,因此需对知识创新人员实行特殊的宽松管理,具体包括:
(一) 充分的资源支持,让每个人没有后顾之忧。
(二) 最佳的研究队伍和开放、平等的环境,让每个人都有彼此切磋、彼此学习的机会。
(三) 造福人类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知识创新成果而自豪。
(四) 长远的眼光和吸引人的研究项目,让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工作。
(五) 有理解并支持自己研究的领导,让每个研究人员都能得到支持,在紧随公司的大方向的同时,仍有足够的空间及自由去发展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
四、采取有效激发员工
创新能力的激励策略在激励员工创新方面,首先应在企业的产权分配方面加以考虑,将企业关键人员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绑在一起,共担风险、分享收益。例如,让员工在一定时间内(二三年内) 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企业一定数量的股票,使员工的利益和股价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知识也是一种更重要的经济投入要素,根据“谁投资,谁拥有”的原则,知识的投入自然应该“拥有”其对应的资产权。这样才能使具有创新才能的员工将企业看成是自己的企业,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的精力。
另外,还应该允许员工在企业内部进行个人创新,即员工可以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运用企业的资源进行个人创新活动。一旦创新成功,该成果归员工所有,但是员工必须以企业统一品牌进行商品化生产,并由企业提供资金、人员、物资等方面的支持,由企业和员工共同分享知识创新带来的好处。例如,美国3M 公司的组织结构设计就是要特意鼓励员工发挥创新精神,一旦他们的自主创新成功后,他们就可以在3M 的品牌下经营自己的事业。同样,美国惠普公司也明确规定员工可以利用其15 %以内的工作时间与相应的企业资源,自由从事与创新有关的活动,事前无须获得主管同意。因为,这些知识型企业的高层领导认为,追求创新的成功要比严格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更为重要。员工的自主个人创新是企业内部最具有创新成效的活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对员工的知识应用激励不仅发生在员工成功应用知识之时,更应该在员工进行知识应用、知识创新遭到失败时给予宽容,鼓励员工在创新中不怕失败。正如微软公司的李开复博士所说的“在微软,我们鼓励冒险。冒险就有成功和失败,所以我们鼓励失败,然后换一个方向就是了。我们不能容忍的是失败之后不承认失败,而硬说自己成功。”只有管理人员对失败的高度容忍,员工的知识才可以从失败中更新、完善。员工在知识创新中是否怕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对失败的容忍程度。当然,管理人员的宽容态度必须有赖于企业内部或外部的风险基金支持,有风险基金支持的管理人员才可能允许知识创新的失败,否则一次知识创新失败就可能使企业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美国知识型企业在推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远远超过了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型企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的风险基金比其它西方国家更为发达、更加有效。
五、建立有利于员工创新能力发挥的绩效评估体系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基于企业既定目标下员工对工作的服从和完成命令的效率。而在知识型企业里,员工跨职能部门和跨公司单位间的协作日益频繁,顶层决策者与基层员工间交流十分普遍,以及非正式组织逐渐取代正式组织的主体地位,这些流动性和交互性的结果有力地冲击了原有的管理者控制下的绩效评估体系,促进它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员工的工作绩效将更多地依赖其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所以,绩效评估标准的确立和方法的选择应以能正确反映员工的创新能力为准绳,选择较为客观的标准和科学方法。另外,这种评估结果将由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单位间的信息综合而成。通常我们称其为360°反馈。也就是说,绩效评价的信息来源可能是你的上级、同事、下属、客户、专家以及你的自我评价。因为他们各自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你,从而使得评价的结果更趋于公正、准确。

『贰』 我国人才行业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2000年这个阶段,我国的人才流动失衡,民间传闻,“一流人才出国,二流进外企,三流做公务员”,那其他的各个行业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这些年人才培养有了很大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
总体来说具有以下几点特点:
··——形成了体系健全的国民教育体系,为人才输出奠定了基础。每年毕业的大学以上人才规模在500万以上,达到全球第一的人才输出规模;
——由于连年扩招,享受高等教育的人员数量上去了,但大学毕业生的质量却出现一定下滑;
——实用技能型人才比较短缺,比如高级焊工、熟练的砖瓦供、水电工等都比较缺乏。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个经验成熟的木工、砖瓦工的月薪甚至达到上万,是大学毕业生待遇的好几倍。
——具有较强专业背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缺乏,这也就是为何中国号称“中国制造”而非“中国智造”,中国的科技论文发表量、技术专利申请数量、知识产权注册数量均在全球排名较为落后的原因。
——具有跨国大型企业管理经验和能力的成熟人才缺乏,这也就是国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企业会高薪聘用人才的原因,甚至要从海外派人到国内来的原因。
——高级人才的缺乏的同时,也分布不均衡,比如金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等诸多新兴产业领域相对缺乏。
现在国家也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重新审视并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另一方面,加快国外人才回流、在全球范围内猎取人才已经成为重要方式。鼓励留学人员回国,鼓励在国外的专业技术人员回国创业,同时,对特别稀缺的高级人才也采取全球招募的方式。

『叁』 国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是什么

国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旅游业发展。

『肆』 国家和行业发展提供的什么为工程科技人才提供了重要机遇

国家和行业发展提供的大项目挑战为工程科技人才提供了重要机遇。

培养大批量具有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经济、科技国际化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世界范围内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如何培养大批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极为重要,既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工程哲学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培养此类人才成了关键。

(4)产业发展人才扩展阅读:

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开发有以下突出问题急需解决:工程科技人才职业社会地位偏低,难以对优秀人才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曾经对全国5000名工程科技人员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工程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或者“偏低”,工程师对个人收入的满意度仅为53.75%。

中国科协发布的一份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研报告表明,在14个可选职业中,希望自己子女未来从事工程师职业的仅有17.7%。目前,一些重点院校的传统工科院系也面临着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低于录取计划人数的尴尬。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师的光环和青少年对成为工程师的热情难再。

课题调研中,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提出,“我们不能将工程师当为‘蓝领工人’,否则不会吸引大量年轻人加入”。工程师的社会地位降低,社会价值被低估,致使部分优秀人才不愿意从事工程师职业。另一方面,工程科技人才的自身素质有所降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新闻媒体中频繁曝光的一些伪劣工程和垃圾项目,也使得公众对工程科技人员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为这一群体的自身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当前增强工程科技人才的职业意识、职业自律,建立较为完善的职业准入、职业标准和职业退出与奖惩机制,进而提升工程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成为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

『伍』 人才工作如何服务产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局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重点围绕省“双创”和市“绿扬金凤”人才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大力实施人才创新战略,加大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有力地助推企业扩张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强化工作领导与推动。建立健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人才工作的日常工作运作机制。深入企业对服务业人才进行调研,不定期召开“引智工程”工作会议,对年度人才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部署。同时,积极争取县人才办、人社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加大对服务业人才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形成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强化人才培训与提升。在推进“引智工程”同时,狠抓现有人才的培训工作。根据服务型企业发展要求,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则,通过培训考核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年我局相继开展了餐饮企业千人美食竞赛、旅游讲解员竞赛等活动,通过社会公开报名开展了酒店类人员住宿服务培训、社区服务人员培训、房地产销售经纪人培训等工作,培训和发现人才500余人,为企业带来了较好的效益。
三是强化人才引进与服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突出旅游管理、商贸物流、信息软件等人才招引,为现有服务业成长型企业大力做好人才服务工作。重点做好物流产业园区、润荷国际大酒店、乱针绣产业园等服务业的人才引进工作,全方位支持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协助企业为人才搭建发展平台,定期走访高端人才,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及时排忧解难,为人才营造一个拴心留人的好环境。今年,协助相关部门完成了省双创人才1个,市绿扬金凤人才3个,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

『陆』 如何发挥本土人才在“产业强县、人才兴靖”中的积极作用

县域经济要实现快发展、大发展,关键在人才。而谁能引进、培养和使用好人才,特别是本土人才,谁就能形成强大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就能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一点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重要,而且被实践所证明。靖州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县份,近年来,始终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特别是新的县委班子成立以来,大力实施“产业强县、人才兴靖”战略,积极构筑人才高地,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政策机制,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人才总量逐渐增加,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为了进一步掌握靖州的本土人才资源开发状况,推动人才战略的深入实施,近期,我们对靖州部分乡镇(管委会)进行了走访调查。从调查情况看,靖州的本土人才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流失现象严重等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拟就如何创造性发挥本土人才在 “产业强县、人才兴靖”中的积极作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人才是“第一资源”,本土人才更是“第一资源”中的“第一资源”。只有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真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而科技以人为本,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战略,必须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调查中我们感到,有些领导干部和群众仍然用旧的眼光评价、看待本土人才,用传统的思维定势管理本土人才,用计划经济的手段解决本土人才问题,还没有真正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那么,如何打破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呢?我们觉得只有做好“两个明确”,搞好“一个结合”,才能解放思想,解放人才。“两个明确”,就是明确本土人才的内涵和本土人才的标准。本土人才的内涵十分丰富,现今而言,就是要按照“四个尊重”的要求,把劳动、知识和创造联系起来,注重实际能力和贡献的大小,只要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三个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靖州籍人就是靖州的本土人才。无论是领导人才、专业人才,还是技术工人,无论在靖州工作、创业或正在外地打工、投资创业,都是靖州需要的本土人才。明确本土人才的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兼容并蓄识才、用才。“一个结合”就是把科学的发展观与科学的人才观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把二者结合起来,旨在把促进发展作为本土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真正做到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围绕发展来确立,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根据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成效用发展来检验,一切唯发展是举,一切唯发展是图。二、环境是“孵化器”,只有全力营造,精心打造,形成环境洼地,人才高地,才能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本土人才。实践证明,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人才是“候鸟”,哪里的环境适宜就往哪里聚。特别是对在外成功创业的本土人才来说,家乡良好的创业环境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发他们投资和创业的热情,也就是一种报效家乡的情怀,这是古往今来都难以割舍的一种思乡之情。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了本土人才对在靖州投资创业的几点看法:第一、就区位优势和现有资源而言,靖州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项目主要是林木产品深加工、药材深加工和水果深加工等,这些项目不仅能充分地利用靖州丰富的原材料资源,还能有利于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加快推进靖州农业产业化进程;第二、就投资环境方面来说,靖州较周边几个县而言具有较为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劳动力市场充足,社会治安较为稳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县委、县政府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给予了较多的优惠政策。但较东部沿海地区来说,靖州在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要差很多,不具备比较优势。靖州如果要跟上沿海地区的发展步伐,就必须出奇制胜,以特色资源吸引投资者,以家乡情感动靖州籍人才回乡投资创业;第三、在靖州投资创业还存在的几个问题。首先是政府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变,在公共事务的运行机制上还不是很到位;其次是融资困难,由于家乡融资渠道单一,多是靠银行贷款,而县级银行的贷款权多已上交,贷款手续太复杂,难度太大;第四、对回乡创业的几点要求和建议,一是建议县委、县政府在构建公共事务的运行机制体系建设上加大力度;二是希望在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信贷方面的一些支持。 从靖州到目前为止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靖州能借助西部大开发的潮流、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吸引部分外商来投资创业,但总地来说,多数外商还是愿意到交通便利,相对条件更好一点的东部沿海投资。落后的大交通以及军事禁区等条件制约了靖州的招商引资工作向广度深度发展。而如果不借助外力外资的话,靖州自身无法筹集足够的自我发展资金。因此,吸引县内成功创业的人才在家乡投资创业,吸引在外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靖州籍的前打工者和成功创业的老板回乡投资创业,不失为一个促进靖州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两全其美的办法。而如何吸引他们在家乡投资创业,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尝试专门划出开发区,以优惠的政策向本土人才们抛出橄榄枝,吸引他们在家乡或回家乡投资创业;二、提供产业导向,将充分发挥靖州各种资源优势的项目优先提供给本土人才;三、把用来吸引外资外商的效率、方便也一视同仁地提供给本土投资者,比如说注册登记的一条龙服务和之前的咨询服务等等;四、组织靖州工商业的行家和各类专家,给提出要求的本土投资者提供免费或优惠服务,论证评审项目可行性和财务的合理性,如能以政府资源帮助本土投资者开拓市场和原材料供应渠道、帮助改善经营管理,则更是体现了改革务实,实施政府职能转变的精神;五、协助这些本土投资者建起联谊组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也组织他们与政府部门和工商联组织、其他相关民间团体交流,以此体现政府对他们的引导和扶持。 总而言之,吸引本土人才在家乡或回家乡投资创业不仅能圆部分人报效家乡的梦想,还有利于较好地破解富余劳动力就业这个大难题,同时更能创造性发挥本土人才在“产业强县、人才兴靖”中的积极作用。

『柒』 江西省 3+1+X产业人才发展是指什么

景德镇市“3+1+X”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了5年内力争实现“个十百千万”的工作目标:重点引进和培育至少1名(个)开创性产业人才或团队;引进和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名左右;引进和培育省级高层次人才100名左右;引进和培育市级高层次人才1000名左右;引进和培育基础人才1万名以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捌』 IT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一、前景展望
我国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到100万人,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科学、工业、国防和教育事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门人才。
(一)IT人才供不应求是世界范围的现象,许多国家都有20%至30%的缺口。欧洲IT专业人才缺口在3年后将达到170万人;美国至2006年,将缺少67万计算机专业人才。发达国家计算机人才短缺,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地招聘。德国政府已经决定给予2万个非欧盟的计算机专家特别工作许可,以弥补德国这方面人员的短缺。
(二)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应的各类人才需求大量增加。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未来10年至15年将是世界IT发展的重点地区。今后5年,我国将在信息产业方面投资5000亿美元,市场规模将比2000年翻一翻,继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4.5%提高到8%。据有关专家测算,近几年我国每年应培养20万名以上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软件产业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伴随我国软件产业的研发实力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销售额递增速度保持在35%左右。目前我国软件从业人员约40万,其中专门从事软件技术工作的软件人员不到25万人,在未来的3至5年内,我国软件企业将产生40万的人才缺口。
(四)沿海和发达地区人才需求旺盛。北京市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投资跨度15年,投资金额300亿美元。上海市将建设“微电子产业基地”,“十五”计划引进产业投资100亿美元。深圳市更被誉为“新经济公司在全球最理想的5个根据地”之一。沿海和发达地区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为计算机人才提供了广大的市场和机会。毕业生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倾向明显,同时,发达地区计算机人才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我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01/2002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统计(表一)
就业单位专业 高校 研究生 公司 公务员 部队 电信 金融 企业 中学 出国 新闻 未就业 合计
97级 人数 10 4 21 6 2 4 1 1 4 53
百分比 5.3 7.5 39 11.3 3.8 7.5 1.8 1.8 7.5 100
98级 人数 17 37 17 11 5 3 1 2 7 3 19 122
百分比 13.9 30.3 13.1 9.0 4.1 2.5 0.8 1.6 5.7 2.5 15.6 100
00专升本 人数 8 20 10 9 4 4 2 4 2 2 65
百分比 12.3 30.8 16.5 13.8 6.2 6.2 3.1 6.2 3.1 3.1 0 100
(表中统计截止日期是当年9月30日,97级4名未就业学生中的3名同学2002年考取研究生,98级19名未就业学生中有11人准备考研,4人申请出国。)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03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统计(表二)
单位性质 高校 公司 政府机关 部队 金融 企业 中学 其它 合计
单位个数 56 22 6 7 6 30 32 4 163
(统计截止日期是2003年3月20日,仅统计省辖市所在地单位,其中省外单位53家)
四、面临问题
我国加入WTO,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国际经济环境的直接影响。在美国和全球经济下滑及IT业发展受挫的影响下,2002年全国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率比上年下降幅度超过5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明显不如上年。一是IT公司用人需求量减少,尤其是对本科生需求相对减势更猛;二是用人单位选人“挑剔”,优中选优;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难”初见端倪。
(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对本科生需求愈来愈向名牌大学集中,地方院校学生一次就业率将会逐年下降。2001年、2002年高校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分别为6.2万人、9万人,截止2001年底,在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总数为58.6万人。2001年、2002年,全国毕业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分别为2790人、4050人,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供求矛盾突出;社会对本科生需求愈来愈向名牌大学集中,重点大学一次就业率超过90%,地方大学一次性就业率为60%到90%;专科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次就业率低于50%。近年来地方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就业受冲击也最大。以我校计算机专业为例:2001年毕业82人,2002年毕业 239人,2003年毕业312 人,2004年将毕业378人。截至2002年6月底,我校计算机专业一次性就业率为70%。按此就业率推算,到2003年6月我校计算机专业将有近100名同学不能就业,由此可见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二)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来说,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问题在于很多毕业生的期望值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和现实的可能。在一份就业调查中,毕业生首选地点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占被调查学生的72%以上。我国有6000多家软件公司,50人以下的企业占55%,50人至200人的占42%,而毕业生集中首选大企业,目标过于集中。毕业生要求的月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其中选择2000元以上的占到53%。学生不愿到农村就业,计算机专业尤为突出。据统计,我校计算机专业2001、2002年到县城就业的学生仅占2.4%。
(三)就业渠道不畅。我国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难以真正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许多单位急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而许多毕业生在从事录入员等简单工作,造成计算机人才的严重浪费。一份调查显示,60%学生认为就业最大的困难是信息太少。
五、人才培养
计算机专业是科技含量高、知识更新快、交叉学科多、国际化程度高、应用范围广、服务性强的新学科,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着眼于拓宽、加深基础和提高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主的全面素质,具有广泛和多层次的适应性。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一些学生只重视操作层面上的技能学习,一些学生只注重考研课程学习,忽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思维基础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就会削弱发展的后劲和适应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我校计算机专业应培养学术型、外语型、复合型、应用型四类人才。
(一)学术型学生应有较好的数学素养,较高的外语水平,坚实的专业基础,培养他们未来从事科学研究与开发的能力,鼓励他们报考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
(二)培养外语型计算机人才,可以调整课程设置,加强英语教学的力度。英语是学习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语言工具,印度是仅次于美国的软件大国,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其英语人力资源。我国软件产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形成外向出口型产业,必须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外语水平。外语型计算机人才在沿海地区IT人才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
(三)计算机学科综合和交叉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显,计算机专业学生应选修电子、通信、建筑、信管、财经、法律、广告、新闻等专业的相关课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就业渠道,而且也可为我国新型工业输送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四)培养集学科、技术和产业思维于一体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长期以来,我国计算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偏重理论,轻视工程意识培养和工程实践训练。由于经费紧张等众多因素,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上机时数太少,实习基地问题至今仍未很好解决。我们要创造条件与国内外高校、科研单位、企业联合办学,培养人才。我们要借鉴国内外经验,把国际流行的IT软件培训方案直接引进教学过程,或将著名IT企业的资格认证直接融入选修课教学(鼓励学生各种IT认证的考取),培养国际化的行业、企业实用人才。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要在软件设计、数据库、电子商务、网络管理等方向培养实用型的IT人才。

『玖』 如何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结合

参考:http://wenku..com/link?url=IAgrLW5ejLg6ZsPOcc__

『拾』 为进一步适应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是病句吗

是病句,正确的应该是:为进一步适应行业发展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阅读全文

与产业发展人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