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汕头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汕头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1-01-03 06:14:25

Ⅰ 广东省汕头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怎么样

简介:广东省汕头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成立于1993年04月17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经版营方式进权出口、批发、零售等。
法定代表人:黄树庭
成立时间:1993-04-17
注册资本:53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500000106043
企业类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广东省汕头市迎春路6号

Ⅱ 汕头市恒德医药公司怎么样

简介:汕头市恒德医药公司成立于1990年12月20日,主要经营范围内为药品经营,食品销售,容一类医疗器械经营等。
法定代表人:林镇佳
成立时间:1990-12-20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506000003247
企业类型:内资企业法人
公司地址:汕头市濠江区府前路28号第二层206室

Ⅲ 请问汕头市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您好!

█近年来,汕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走“工业强市”之路,出台了扶持工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推进了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化工塑料、食品医药、机械装备、印刷包装和音像材料等八大支柱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我市工业的主导产业。过去的一年--2006年,全市八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67亿元,占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2.6%。以这些支柱产业为依托的企业所获得的名牌数量在全省位居前列。

其中...

电子信息方面,以广东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汕头超声研究所做为我国超声检测仪器制造行业的两大龙头企业为代表!

纺织服装方面,以凯撒(汕头)有限公司,广东曼妮芬服装有限公司为代表!

工艺玩具方面,以广东(澄海)奥迪玩具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

化工塑料方面,以汕头海洋(集团)公司,广东(汕头)雅倩实业(集团)公司,广东(汕头)拉芳实业(集团)公司为代表!

食品医药方面,以海霸王(汕头)食品有限公司,广东(汕头)皮宝制药有限公司为代表!

机械装备方面,以汕头市天河机械有限公司,广东轻工机械二厂有限公司为代表!

印刷包装方面,以汕头市东风印刷厂有限公司及汕头市粤东印刷厂有限公司为代表!

音像材料方面,以广东粤东磁电有限公司及广东昂特音像有限公司为代表!

选准了方向、目标,明确了思路,就要坚定不移地大踏步前进。结合自身特点、优势、基础,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汕头工业找到了壮大规模、提升水平和层次的快车道。依托港区优势,以工业经济带为载体,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潮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化工塑料、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扶持做强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工业;鼓励企业创品牌、创名牌,把拥有的品牌、名牌产品做大做强,形成产业、形成品牌、形成拳头;发展壮大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催生年产值超50亿元的工业龙头企业。

汕头工业要实现产业高级化、适度重型化,要提升产业竞争力,要做强做大支柱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工业化是一个地区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壮大财力的关键。在实现汕头崛起的过程中,汕头必须唱好提高工业化水平这出“重头戏”。

█至于如何发展汕头市的港口产业?这是每个汕头市民都迫切想知道想了解的!

为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汕头市将构建布局合理、各具优势的海洋经济区。以汕头海岸带为依托,形成南澳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和澄海、潮阳、潮南东西两翼各具特色的海洋开发区。中心城区特别是濠江区要借助港口优势,发展能源和临港工业,规模建设港口物流业,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南澳县则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业、海洋产业,加快发展海洋资源性产品精深加工业,建设生态旅游区和国家级中心渔港,以及外向型水产加工出口创汇基地。全市将利用港口和海岸线资源,大力发展临港工业,逐步建立汕头的海港战略产业。

其中,重点要抓紧潮阳、潮南、澄海、南澳等区县港区规划和汕头港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广澳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的前期论证工作。加快广澳港区2个5万吨级码头建设,争取5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积极发展港口物流业,大力开发腹地货源。

我自己再罗唆几句,汕头与香港,汕头以前也被人称呼为"小香港"的,现在,香港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了,而汕头呢?汕头与香港,汕头的土地面积比香港大...具体数字我不知道,反正是很多很多就对了,而且汕头与香港都是临海,香港能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国际化的大都市,为什么?难道我们的汕头就不可以?我不信,只要汕头市领导抓好政策思路,发展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充分利用天时地利,利用港口优势,对外开扩发展,同时培养好人才,吸引外资驻汕,汕头明天肯定真的会更好...

Ⅳ 汕头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汕头前景可期,但需要多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
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宜居,是否具备潜力和发展力,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教育、医疗、环境、基础设施及住房。
国内近几年城市之争日益激烈,北上广深自不用说,杭州,苏州,南京,武汉,成都、合肥等新一线城市都在各自在高科技、高端产业、人才等方面你争我夺,各自都“抢占”了各自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比如杭州找准互联网+电商产业和汽车制造业;南京抢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华为、中兴、亚信三大通信软件巨头接连进入;武汉手握三大高端产业:通信产业、半导体产业和激光产业;成都布局新兴产业,在芯片和游戏产业上已经经营多年;合肥从家电业起步,到面板,再到芯片,目前在瞄准光伏- 智能电动汽车,已引进蔚来和大众。
这些新一线城市的发展秘诀其实很简单:产业+教育。具体的说: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高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我认为这个才是汕头未来要发展要走的路。下面谈对于汕头未来发展的几个想法:
一、汕头可以学学合肥
汕头最近与深圳建立更深层次合作,汕头的学习团也到了顺德学习城镇发展制造业。然而几个新一线城市的发展轨迹中,我觉得最可以参考的是合肥。合肥在80年代仅仅是个小城市,但是在2019年,已经逼近了万亿。合肥的产业发展轨迹很简单:先是从引进格力、美的、海尔起步,后来神奇吸引到京东方落户合肥,做起了显示面板;接着发展半导体产业。家电、显示面板做起来之后,合肥又瞄准了芯片。家电、电脑、手机,都需要面板、也需要芯片。芯片的产业链,设计、制造(晶圆代工)、封装测试、设备、材料,个个都是硬骨头。芯片产业,代表人类信息制造业的顶尖水平。合肥选了什么做突破口呢?设计,需要大量科技人才,合肥的优势不及深圳、上海、北京,所以,做不了。封测,沿海好些城市都在做,这是芯片产业链里最辛苦的环节。设备、材料都很难,在产业链中的收入占比又不高。合肥于是瞄准了芯片制造 [1] 。2019年,合肥入局新能源,引进了蔚来和大众新能源项目。这个就是合肥腾飞的故事,我认为这是教科书式的故事。
汕头特区要重新出发,就需要学习合肥这样的城市。简单归纳学习合肥的什么呢:
1、引进新兴产业
2、规划一脉相承,代代坚持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如何落户合肥的,合肥是怎样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突破口,引进国家科学中心,带动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发展的;是如何通过这3所高校,吸引华为等高科技公司入驻的。
二、汕头要尽快瞄准并引进高端产业或新兴产业
产业驱动城市,看城市,就看产业,看城市发展,就看产业增量、尤其新兴产业增量[2]。汕头未来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当下实力和潜力能够发展的产业。汕头不论在人才、区域、资源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无论是芯片、半导体、激光等,汕头都极难实现。个人认为生命科学、医药健康、3D打印、装备制造是我们最接近能够引进的。当然如何引进,汕头市委市政府或者可以参考合肥。产业是根本,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作为汕头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个人认为金融已经很难,也很虚,不如利用亚青会发展教育、会展经济、文化和体育产业和大型旅游项目。
三、要发展还要看教育
除掉产业的秘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个新一线城市,都有什么共同特点:高等教育相当强。南京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两所985和双一流,更有南京师大、南京航空航天、南京理工、河海大学等211。合肥腾飞的另一个秘密其实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汕头未来要发展,除掉最重要的引进产业外,就是大力发展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除掉依靠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两所高校外,如果有可能,更要尝试是否能引进中科院级别的“国字号”落户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据说已经基本落地深圳特区,我们是否可能引进?如果没办法,是否可能引进国家级实验室或国家科学中心落户东海岸新城,与汕头大学一起打造高等教育中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涌现高质量、高科技人才,新兴产业及高科技公司才有可能选择汕头,长留汕头。我们不仅仅是要做粤东高等教育中心,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应该打造广东终身教育中心、中学教育中心、学前教育中心。只有教育和人才是我们城市发展的源动力。

Ⅳ 汕头医药业务怎么样

整个广东省,粤东和粤北的业务是最差的。好在汕头在粤东还算是好的。市场串货比较严重,市场也不大,不过做还是可以做的,不然汕头哪来的药用。

Ⅵ 汕头市九康医药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汕头市九康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05月18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批发:中药材(收购)、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原料药、抗生素制剂、生化药品、生物制品(除疫苗)、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14-11-29止)等。
法定代表人:吴秀丽
成立时间:1999-05-18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50000005360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汕头市龙湖区龙盛工业区盛业四街22号之五楼

Ⅶ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
根据统计,2010 年至 2014 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由 7,936亿美元增长到 9,761 亿美元,到 2019 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12,249亿美元,相比于 2014 年增长约 25.50%。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全国卫生总费用已由 2007 年的 11,573.97 亿元、2010 年的19,980.39 亿元增长到 2014 年的 35,312.40 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 18%。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均寿命增加与医疗改革相关措施的出台,未来我国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阶段。过去十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我国七大类医药工业总产值在“十一五”期间复合增长率达到 23.31%,进入“十二五”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4 年达 25,798 亿元,同比增长 15.70%。
目前,我国大概有3000多家制药企业,但是TOP100就贡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剩下的2900多家企业瓜分其余的不足40%份额,由此可见我国医药市场集中度越来越明显,按照现在的趋势以后集中度会愈发明显。http://www.avicui.com/news-85183.html
从企业集团来看,我国医院市场销售额排名前20位的依次为辉瑞、扬子江、阿斯利康、山东齐鲁、四环医药、上海复星、赛诺菲、江苏恒瑞、科伦、正大天晴、拜耳、上药、诺华、罗氏、远大、默沙东、中国医药总公司、石药、步长制药以及诺和诺德。TOP20里本土企业已然占据半壁江山。
从药物品种来看,在我国医院市场排名前20位的畅销产品中,外资的产品可以说屈指可数,只有4种,其他的16种均是国内的品种。但是4种外资企业药品在2016年同比年增长率均有所提升,而本土企业产品增长率则多数呈现下滑趋势,本土企业在药品市场销售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IMS在今年3月份公布了一个预测,预测从2016到2020年五年之间中国医药市场的整体增速在7%左右,预测根据是2018、2019年将有很多新产品上市,但是2019年之后因为很多产品的一致性评价面临过期,可能会对于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都有新的挑战和格局的变化。
2017年下半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十大趋势
1.新版医保目录在下半年将正式实施,部分处方药主流企业销售将严重下滑。
新版医保目录在年初的万众瞩目中落地,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将在下半年正式实施。新版医保目录的实施将决定一部分处方药企业的生死:产品在新医保目录里,尚有生存的余地,医药企业可借此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在提供良好的学术支持和服务支持上狠下功夫;但是如果产品不在新医保目录里的药企,销售下滑将更严重,这些企业要么把销售阵地转移到竞争激烈的院外渠道销售和OTC渠道销售、第三终端渠道销售,要么企业面临被淘汰或被收购的境况。
今年的国家医保目录与前几版的国家医保目录有很大的差异:其中部分医药企业的“大品种”使用范围的限制扩大了,在医疗机构身份、病种和使用人群上有很多的限制;另外就是产品即使进入了医保目录,在有些省份也没有对应的医保支付政策的落实。这些限制部分主流处方药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部分企业的销售将因此下滑较为严重。
2.各省医保目录大增补开始,有优质品种资源的中小型药企将有望弯道超车。
众所周知,产品优势是药企竞争之根本。一个好的主力产品往往决定一个医药企业的命运。很多药企都是靠一两个拳头产品一鸣惊人的。随着各省医保目录的大增补,具有明星产品或黄金单品的特别是有优质中成药的中小型药企可能迎来春天。
部分中小药企由于其产品的优势和独特性,在激烈的竞争中会脱颖而出,成为医保目录增补后的黄金产品。这些入选了医保目录的中小药企会迎来很大的发展机会,在众多的市场竞品中一骑绝尘,这就是优势品种的魅力所在。这些中小药企在“春天里”会一路高歌,有望在“赛车场”上弯道超车。
3.中药饮片企业遭遇血雨腥风,规模1亿以下的企业面临被出局。
中药饮片企业,尤其是部分规模较小的中药饮片企业,由于中药饮片质量问题频频出现,成了飞检的重灾区,导致在上半年的经营已经陷入困境,还有部分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从上半年飞检的情况来看,被收回GMP证书的40多家企业中,中药饮片企业就占了近一半。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是中药饮片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国家和相关部门对中药饮片监管力度的加大,相关的政策和制度的出台,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的难度会不断加大。对于规模在1亿以上、具备相当实力的企业来说,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来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是能够渡过难关的;但对于规模在1亿以下的中小型中药饮片企业来说,缺乏资金实力和竞争力较弱是心头抹不去的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药饮片行业销售收入1922亿元,在医药工业中的占比最低,只有6.5%,但保持较高的13.5%的增速,高于医药经济整体增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7年,因为国家政策的利好,中药饮片市场容量将高达近4000亿。
中药饮片作为 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亟待进一步规范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规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药饮片市场会一枝独秀,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
4.药店+诊所模式日益成熟,并广受消费者青睐。
随着国家医改的深入,处方药企大量转入药店连锁销售渠道,药店里销售的处方药会越来越多。在整个医药大环境的深刻影响下,具备药店+诊所经营资质的零售门店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
分级诊疗快速落地,等级医院医疗技术费用不断提高,使得一部分原有医院患者有病到医院的习惯正在改变,就近到社区门诊或具备诊所资质的药店看病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诊所、药诊店看病后凭借诊所、药诊店专业医生的处方到药店取药,既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又节省了到医院看病挂号费用和排队的时间。
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大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或药店”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药店+诊所模式的日益成熟,诊所医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设备的改进,药店+诊所模式正在大面积推广,相信这种模式在我国会有较大的作为,中国版的“梅奥诊所”将有望出现。
5.有资源力的医药企业快速拓展新的销售模型,处方药、OTC、第三终端、KA、院外、大健康事业部“六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局面将开始出现。
之前药企的销售模型相对比较单一,要么是处方销售、要么是OTC销售、要么是第三终端销售。但随着医药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只凭借几种销售模型已经很难再“玩转”中国的医药市场。
部分有资源力的医药企业和有眼光的医药企业家凭借自身的优势在大力拓展之前未曾尝试的销售模型,在这里我们称之为“新的销售模型”。“新的销售模型”包括第三终端、KA、院外销售、大健康等,在每个销售模型中都有成功的典范。有资源力的医药企业需要认真研究成功案例,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定会在目前严峻的 医药市场独辟蹊径,有一番新的作为。比如国内某知名医药 企业,在原先的控销领域做到了全国的前3甲,其公司老板高瞻远瞩,在国家大力倡导大健康产业的背景下,率先成立了大健康事业部。短短的几年内,其大健康事业部的销量和规模已经远超原有第三终端控销模式的规模,成为企业的又一核心利润增长点。
6.连锁药店上市热潮涌现,大中型连锁药店竞相上市带来连锁药店新一轮的跑马圈地。
已经上市的连锁药店如老百姓、益丰和一心堂等在省外的开店和并购依然在加速。从最新的变化来看,它们在并购方面都有所减缓,逐步转为以自建门店为主。究其原因,收购固然相对于自建门店较快,但收购质量的稳定性和收购之后的不确定性也很多。相对而言,自建门店质量的稳定性和收购之后的不确定性问题会少些。
广东的区域龙头大森林连锁、山东的区域龙头漱玉平民已经进入上市倒计时;其他一些知名医药连锁如众友康连锁、燕喜堂连锁也正在厉兵秣马谋划上市并加快开店和并购的速度,以期在不远的将来能在主板上市。中原某知名医药连锁今年的新开店目标是1000家,平均每天3家的速度在高速扩张。其目标是用3-5年走向资本市场,实行新的跨越式增长。
7.大中型医药企业兼并的对象不再是高大上的医药企业,而是有品牌医保和品牌OTC品种的中小型医药企业。
优势大中型医药企业兼并的速度依然在加快,但眼光变得越来越挑剔。外表高大上的、待被收购医药企业往往表面光鲜,不良资产率较高,被兼并后也会问题重重。而有品牌医保和品牌OTC品种的中小型企业因为其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知名度,在有意被收购时会被优势大中型企业所青睐。产品的品牌度和知名度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要经历过漫长的历程。产品经过了长期的使用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品牌力,品牌力就是竞争力,具有了完备的竞争力就具备了很强的盈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大中企业把目光瞄向这些企业是非常有眼光和具有前瞻性的。
8.行业政策的多变导致大型医药企业的战略目标变得迷茫,大型医药企业高管纷纷离队。
行业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人员的不确定性,也导致部分大型医药企业高管纷纷离队。这是一个以考核结果论英雄的时代。药企高管是药企的灵魂人物,他们的到来或离去,对药企短期战略或长期战略的形成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多时候会是致命性的。新的高管入职又会带来新的战略和新的文化进来,增加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在目前行业大环境不好的今天,对企业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保持相对稳定的高管团队是很多迷茫中的医药企业需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因为高管对一个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他刚熟悉情况又离开企业的危害尤其巨大。只有高层稳定了,战略才能稳定,企业发展才能够具有可持续性,企业才能致力于长期发展。纵观历史,世界500强中凡是做到基业长青的企业,其核心高管都是具备非常人格魅力并长期服务于该公司并与公司一起发展的人。
9.医药企业基层医疗事业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销售管理与服务上来。
国家在大力倡导基层医疗,大病、疑难杂症到 医院,小病到基层医疗机构、 药店。并在基层医疗建设和新农合等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投入。作为专为基层医疗服务的广大医药企业,他们的工作重心不再是仅仅卖产品,而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销售管理和服务上来。
以前这些医药企业通过认真研究消费者和产品,在基层医疗市场确实分得了一杯羹。但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他们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其次,国家大面积叫停输液,基层医疗机构需要新的可替代输液的技能和方法去实现医德、盈利双丰收。最后,他们对医药企业人员素质和销售管理服务等综合能力有了新的要求。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出现的这些新的需求,作为药企基层医疗事业部,必须顺势而为,要充分了解并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水平,更好地为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专业的服务。
10.第三终端绿色疗法越来越火热,品牌企业开始脱颖而出。
第三终端诊所和药店在国家基层医疗改革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大规模禁止输液的同时,第三终端诊所和药店已经找到了可以完全取代输液的绿色疗法。

Ⅷ 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制药企业总体创新能力有限。创新是医药行业的命脉。医药行业的创新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健康不断面临着各种新疾病的威胁,医药行业必须不断拓展自身开发的领域;二是细菌和病毒的变异使传统药物的疗效降低,这就促使人类加快药品升级换代的步伐。医药行业又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由于医药行业一直面临着不断创新的巨大压力,因此医药企业就必须得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发达国家医药业将销售额的10%~20%用于新药研究与开发,其研制成功一种新的化学合成药耗资2-3亿美元以上。而我国2003年的医药产业的总产值是1200亿人民币,不如国际制药巨头默沙东公司一年的产值,而我国整个医药工业的研发投入,几年来都只能在总销售额的1%左右徘徊。
医药产品以普药为主且技术含量低。普药,是指较为普通的药物,具有临床应用普遍、疗效确切、用量较大、价格较低的特点,并且大都为国家基本药物,普药的生产厂家大多为缺乏资金实力、研发力量、营销网络等基础的中小企业,所以,与新药、特药相比,其技术含量低,由此导致附加值也很低。从总体上看,我国制药水平还明显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制剂附加值与原料药的比值是3:1,仅是美国同类比值的十几分之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普药生产企业的经营效益普遍较差。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我国制剂生产落后,以仿制国外新药为主,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由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着的国产药品基本都不是原创新药,生产非专利药(仿制药)一直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支点。事实上,除中药之外,我国目前的药品中几乎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

阅读全文

与汕头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