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发展规模化产业

发展规模化产业

发布时间:2021-01-03 00:34:40

❶ 文旅产业如何做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强、带动性强而成为内当今容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关联度高、附加值高、牵动面广的朝阳产业,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增收,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在一些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对当地文化挖掘得不够深入,创意不够,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流于形式,主题不够亮,不够特色,甚至张冠李戴,搞得不伦不类。二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者过于跟风,有些投资根本就没考虑市场,一些文化旅游项目通过搞低价销售或者依靠旅行社加点来带动,注重盈利,项目品质跟不上,最终被市场淘汰。三是一些文化旅游产业投入高,政府也不够重视,尤其是一些以自然风景知名的旅游胜地,认为发展不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无所谓,反正怎么搞都有游客来,没有可持续发展思路。
文旅产业规划不能盲目,要多挖掘,多思考,多创意,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上,要突出特色,挖掘个性,要有精品意识,搞一个项目,就要让他充分地亮起来。

经济学中的市场化、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分别是什么意思

市场化就是没有政府管控,由资本去自由开发市场;现代化就是指在社会的进程经过机回械化答后达到更高效率的生产活动;规模化是指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更大利润;产业化是指一种产品从分散式的,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发展到大规模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并形成相应的产业.

❸ 哪三大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将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

❹ 1914至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数量增加了一百万,这一数据与近代中国城镇化规模不断发展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 这是 国民党的十年建设

❺ 有没有人帮我想一下如何写关于《我国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文献综述

内容提要:政策取向是一种前瞻性的研究,是从战略上去认识政策实施可能带来的结果。农业产业化将极大地拓展农业生产的发展空间,使"重视农业生产,突出农业基础地位"的夙愿得以实现;"口头农业"、"文件农业"将被"订单农业、"效益农业"所代替。由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初始阶段,所以,正确地选择农业发展道路将有可能使之获得比发展工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本文拟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解,指出政府应审时度势制订相关政策,顺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要求,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分包,投包,农业政策。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农业体制的创新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是在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把小生产变为大生产,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扶持、引导扩大农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走农业产化之路,是当前农村工作重中之重。

一、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主导产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原则,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在实现形式上表现为生产的专业化,布局的区域化,服务的社会化,管理的企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特征是:以市场机制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使三者之间由原来的单纯买卖关系变为以利益为纽带,以契约的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实现利益一体化。

从制订战略性政策的角度来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推进农业运行的全过程,其中除农业产品市场化外,特别重要的是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土地和技术的市场化;二是推进农业运行的高度化。一方面是将传统的低级产业一一粮食种植业降低比重,通过发展其它种植业,用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式, 促进农业高度化发展; 另一方面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使农业向第二产业延伸提高其附加值, 再则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水平, 使大工业技术和"实验室"技术能普遍而有效地运用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三是实现农业运行的有序化, 不但使农业生产各部门要有组织性地进行局部的分工与协作, 而且还要实现全社会范围内农业资源的有序和有效配置。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农业从传统的产品生产演进到商品生产,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经营明显区别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产品农业。基于这一认识上的转变,将为政府制定和实施农业政策注入新的内容。如何实现农业增产只是问题的一方面, 实现农民增收才是我们工作的中心。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农产品市场已经实现了"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农产品短缺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过去一提到农业往往意味着农业生产以产出为首要目标, 现在所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首先必须认识"经营"农业的真实含义,即搞农业生产要与赚钱挂钩;农业不再是过去的"从田头到地头"只求产出不求收益的统购统销的模式,而是要使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一直延伸到"餐桌",让农业经营者利用市场机制获得和投资其它产业-样的平均利润。农业不仅包括传统的种植业,也涵盖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的向产前和产后的延伸。在产业化经营农业的观念下,过去单个的某一种农产品都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或产业体系,整个农业将呈现为众多的各具特色的"链条型经济"格局。积极探索种、养、加相结合,农、工、商综合经营,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竟争力,实现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是制订和实施农业产业政策基本点。

"经营"农业还体现人们对农业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在对农业产品的质量和多样化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要求农业功能的多元化,出现了"生态环保农业","旅游观光和休闲农业"等新的内容,这就要求农业生产者要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要懂得农业生产的"田间管理"而且还要懂得农业的经营管理,要树立竞争意识和品牌经营意识,讲究市场营销策略,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要借用工商企业管理的理念,用工商企业的经营之道去经营农业生产,推进农业的企业化建设。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另一种含义是对农业再生产过程的整合,它包括相关各经济利益主体的明确分工和利益的合理分享,这是"利益共同体"的内在要求,最终能使各相关的利益主体都得到保障的同时实现降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成本。目前,农业产业经营实现形式是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实行基地化,集约化生产,这种模式是由具体的农产品生产引发和拓展而成的。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上属于这个层次,虽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仍属于起步阶段。"公司十农户","订单农业"多受制于市场开发不力,流通渠道不畅及信用关系脆弱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时有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靠"田头摆卖",小商小贩式地"惨淡经营"。因此,寻找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流转和配置及在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合作,将各经济主体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化市场风险,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应成为我国政府农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呼唤政府职能的转变,因而对政府指导和管理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条件下主要是通过相关政府和法律为各参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制订政策的角度来把握,一是要发挥农民主体精神和首创精神,遵重农民意志,不搞硬性搭配,不搞一刀切,实行自愿、自觉的原则,以典型示范引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农民调整生产要素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二是要加大各级政府农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定位的改革力度,从创造"产业化"农业和"经营"农业的良好环境出发,切实转变工作思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驾护航。三是要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人才培养。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农业生产产品化的观念使农业商业化经营未能获得全社会认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因此,要十分注重发现、培养农业经营人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引导具有市场开拓能力人才投身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关于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没有土地规模经营,就没有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朴素而宝贵的经验。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市场取向改革的继续和延伸,必然要求引入新的市场关系。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市场建设尤其为首,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农村土地市场,实现农地流转的市场化。目前我国土地经营大都停留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分包"这一层次上,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地块零散,调整频繁,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没有形成,极大地阻滞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另外,个体农民无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进行农业技术改造,集体组织的弱化难于将分散的劳动集中起来,削弱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后劲。这种分散经营的结果还会引致土地低效率利用,同时也无法满足"大农业"所要求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条件。笔者认为:制订相关并实施有关政策,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实现分散的土地使用权再次集中,把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农业土地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势龙头企业转移是当务之急,是我国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性工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提下,平均分包形成的土地使用格局已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稀缺性进一步提高,土地经营格局的相对凝固化使想多耕地的人不能多耕,不想耕地的人又不能不耕;耕地的人不愿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不想耕地的人又不愿放弃所承包的土地。这样就不利于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集中,不利于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也不利于农业劳动力进一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平均分包土地只能解决农民基本生活条件问题,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来说存在明显缺陷:(一)、农业粗放经营,规模过小。(二)、出现农户兼业或弃耕现象,土地丢荒,降低土地效率。(三)、国家集体因发展和建设需要征用农村土地十分困难,不利于农村城市化规划与发展,妨碍农村小城镇建设。(四)、土地开发和流转过程中经济利益分配不公。(五)、因征地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生活难以保障。为此,把解决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承包权问题作为突破口,改"均田制"为"投包制",实现土地经营从"公平"到"效率"的飞跃,是新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结点"。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基本设想是:在不改变原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折价入股,农户土地经营权转换为土地收益权,土地经营从实物形态转换为价值形态,使土地收益和分配股份化,从而保证了农民承包土地的收益。,通过股份合作社(村、镇集体经济实体、农业公司)土地所有权的入股,把所有权同处分权分离开来,集体的土地所有权不变,土地处分权在股份合作社里,收益权在农户手中,实现土地"三权"分离,这样使土地可以在股份合作社或更大的范围内集中、流动和合理规划使用,实现更大规模,更高起点上配置土地资源。农业也就能够由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由小生产转向大市场。

❻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

首先,来认识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其次,来认识农业产业化的特点,这样,你就要对照这个特点,来判断这个产业的产业化程度高低了。
1、市场化: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2、区域化:即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
3、专业化: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特别是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的农副产品生产,要求把小而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农户外部规模,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适度规模之间的矛盾。
4、规模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5、一体化:即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处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所在。
6、集约化: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7、社会化:即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和运行。
8、企业化:即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而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目前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问题(当然不只是这些):
一是农民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生产多了砍、少了赶、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大贵大贱、大起大落的情况多次反复出现;农民生产规模小,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履约率低,很难进入大市场、大流通。
二是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不协调,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其他产业利益分配不合理的矛盾更加尖锐。农民务农积极性不高,投入严重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农业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三是农业领域市场法规不配套、不完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趋明显。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农产品加工经营者或者抢收抢购,或者拒收拒购,农民或者待价而沽,或者有货难售,各方之间缺少利益连接机制,经济行为随意性很大,影响了农业稳定发展。

❼ 什么是关系生物能源产业规模化、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土地与水
土地与水是关系生物能源产业规模化、
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❽ 建材行业过去发展历史及现状,影响该产业之重要内外部因素,该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建材行业之订制衣柜-蝶变2010:中国衣柜行业年度趋势盘点

来源:贵仁相助营销机构
经历完2010的风风雨雨,中国衣柜行业走完了波澜壮阔的十年发展历程;经历完2010年的轰轰烈烈,中国衣柜行业迎来了全新的2011。回顾走过的日子和发生在2010的行业大事,我们欣喜地看一个新兴的行业正在高速发展,此时的行业,犹如蛹正在破茧,化作斑斓的碟。

在这个岁末年初,回顾刚刚逝去的2010,中国衣柜行业有哪些值得记忆的变化?又有哪些新趋势的萌芽?搜狐家居衣柜频道特别推出中国衣柜行业2010年度盘点——蝶变2010。

一、新进入者改变衣柜行业格局

核心词:跨界

橱柜企业进军衣柜行业已经旧闻了。占了同属定制产业的“近水楼台”之便,携了先发行业的积累优势,橱柜企业早在三年之前就开始陆续进入衣柜行业了,到如今,已然形成了一股势力。而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另一波“跨界大潮”开始涌向衣柜行业:美的集团、箭牌卫浴、大自然地板、皇朝家私……泛家居行业甚至家电行业也开始试水衣柜了!

中国衣柜行业十年历程,至今进入高速发展期,从行业角度来看,产业格局、产品都未完全定型;从企业角度,衣柜企业积累时间短,规模普遍偏小;从市场角度,消费者对整体衣柜认知虽然迅速提高,但尚未形成普遍的消费习惯。对于泛家居行业企业的进入,传统衣柜企业大多表示欢迎,认为品牌企业的进入会推动行业发展,“催熟”衣柜行业。

对于2010年泛家居企业广泛进入衣柜行业,除了从行业规模及市场普及上对整体衣柜行业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外,异业者的进入,还将对衣柜行业的未来走向带来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受定制产品特性的制约,整体衣柜企业生产端始终顶着巨大压力,除了让企业疲于应付之外,也限制了企业的成长速度。如何将定制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不但是企业的难题,更是行业的难题。在新进入者当中,橱柜行业已经在规模化生产取得长足进步,而地板、卫浴、家电等行业更是规模化的样本,他们的进入,必将为解决整体衣柜规模化生产带来更多的思路。

从产品来看,新进入者对衣柜产品的理解与传统衣柜企业也有区别。以柯拉尼家居为例:柯拉尼在产品计价方式上采取了有别于传统衣柜企业常用的按投影面积或展开面积计价的方式,而采用按柜体、抽屉、五金等模块分别计价,再汇总成产品总价的方式。虽然有传统衣柜企业并不认同,但同为横跨橱柜衣柜领域的韩丽宅配董事长胡文权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整体衣柜并无定规,消费者也并无成型的概念,一切在于对市场的培育。由此看来,在行业本身不够成熟的时期,橱柜企业或者其他行业的新进入者,极有可能改变衣柜行业原有的外貌和发展方向。如果这一切在未来的到验证,那么2010年,就正是埋下伏笔的一年。

二、明星代言热潮预示行业营销空白

核心词:明星代言

明星代言在泛家居领域早就泛滥,但是在衣柜行业却仍显得新鲜,不过在经历2010年之后也将不再新鲜。传统衣柜企业,明星代言肇始于适而居签约郭可盈,之后有潘粤明、董洁夫妇牵手伊百丽,陈建斌、蒋勤勤夫妇代言卡喏亚,加上橱柜企业进军衣柜的明星代言品牌,衣柜行业也算是星光熠熠了。而在2010年3月,索菲亚衣柜签约舒淇,并在年底借助舒淇主演的贺岁电影《非诚勿扰2》,一举将衣柜行业明星代言引向高潮。

综合行业明星代言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部分企业对代言明星的利用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搜狐家居曾多次组织家居品牌企业探讨明星代言话题,探讨的结论是:企业花钱签约明星后,必须要再花数倍的钱进行各种市场推广,方能发挥明星效应,否者明星代言就真成了门面功夫。这就要求企业在做营销计划的时候,有长远的眼光,制定系统的计划,签约代言人和后期推广,一个都不能少。

当明星代言在泛家居领域早已泛滥成灾的时候,2010年,中国衣柜行业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次明星代言热。做这样的横向对比时,我们绝不应该忘了这样一个事实:从无到有,这个年轻的行业才刚刚走过十年而已。2010年,衣柜企业在明星代言领域内的风生水起,让企业看到在营销领域更多的可能性:2011乃至以后,大有可为!

三、规模化探索决定行业未来

核心词:规模化

2010年7月,在工商联衣柜专委会成立大会举行的中国衣柜行业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讨论指出,未来三到五年内,衣柜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300亿左右。行业扩大的基础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企业要破解规模迷局,就必须解决规模化生产问题。在行业高速发展,消费市场不断扩大的时期,产能成为紧扼在企业脖子上的绳索,规模化则成为企业乃至行业发展不得不跨越的一道障碍。

在中国衣柜行业过去的一年中,一方面部分企业不断发出声音,一方面更多的企业默默苦干。他们或者埋头于研发产品,或者埋头引进生产线、新建生产基地,而目的只有一个:扩大产能,促进规模化生产。据不完全统计,2010在进行生产改造或新工厂建设的企业有:好莱客、联办高登、诗尼曼、顶固、劳卡……。在过去这一年,有一点几乎成为广大衣柜企业的共识:最近两三年是衣柜企业发展关键时期,错过了,时机一去不复返。

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目标,一方面需要企业增大产能,通过生产线、厂房等建设实现规模化;另一方面,则需要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从产品体系的规划、产品的设计阶段入手,应用和深化ERP等先进手段,达到规模化效应(从国内知名衣柜品牌-索菲亚从2006年开始至到2010年通过广州易脉科技进行先后规划与整合物流供应链、MES生产执行与跟踪、管理资源规划 ERP等,为发展过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2010开始的衣柜企业集体“练内功”,我们相信,这正是行业化蝶前的挣扎,一个更加成熟的行业即将在未来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人力资源瓶颈限制企业未来发展

核心词:人才

2010年,多起企业“挖人”的传闻在行业内扩散,衣柜企业面临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一方面因为整体衣柜是新兴行业,人才本来就稀缺,产品的定制特性让人才培养周期加长;另一方面,大量新进入行业的品牌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人才,让行业人力资源现状更是捉襟见肘。流入的少,需要的多,衣柜行业已经面临人力资源瓶颈。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是困扰着众多衣柜企业发展的一个头疼的难题。长期以来,除传统衣柜企业本身培养的人才外,行业人才大多来自橱柜等泛家居行业。然而衣柜行业作为流程复杂的定制行业,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院校及对口的专业来培养这类行业人才,跨行业进入的人才也需要较长时间熟悉行业特性。

同时,随着其他跨界品牌越来越多地进入衣柜行业,人才更是成为企业之间一个最直接的竞争。2010年,这种竞争已经粗现端倪,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年,随着行业继续的高速发展,以及更多品牌的诞生,人力资源问题必将成为企业发展中必须面临的头等难题。如何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如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合适的人力资源规划?这些,都衣柜企业现在必须考虑的问题。

❾ 未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一家一户的农业机械哪里去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进步和变化才能达到,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农业机械越来越多。

当农业达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统一整地,统一种地,统一收获,原来一家一户的农业机械去哪里了呢?这个问题需要分时间和区域去看。

看未来:

几十年之后的农业发展,比如全自动或者智能化农业,这里不做憧憬。因为当达到了全自动或者智能化的农业以后,现有的全部农业机械都将被全面淘汰。

不过看一下10年后的农业,应该还是人工操作为主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农业,如上所说的统一整地,统一种地,统一收获。

那么达到这种统一作业以后,也就是我们的土地流转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一家一户的农机都去哪里了?我觉得主要有3中去处:

1、报废:在大面积的土地耕作面积整合以后,比如中原或东北地区,将会需要更大型的农业机械,比如500以上马力的拖拉机。当500马力的拖拉机用起来以后,原来的100-200马力的拖拉机或者农机具,基本都是报废处理了,也就是卖了废铁,回炉重造。这部分估计可以占到80%。

2、留用:比如农田耕种都使用大马力拖拉机了,但是也有一些农活需要小马力拖拉机。比如拉东西,或者作浇水的动力,这时候就会有部分小型拖拉机继续使用。估计在10%左右。

3、流转:山区坡地由于地形限制,大型农机无法进行耕作,导致农业机械的更新速度达不到平原地区,还是只能使用原有的农业机械。比如一些淘汰下来的100马力拖拉机,就流转到山区,部分估计可以占到10%。

不足之处,欢迎补充!

❿ 什么是关系生物能源产业规模化、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土地与水
土地与水是关系生物能源产业规模化、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阅读全文

与发展规模化产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