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丝路发展研究院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为“一带一路”火车头的高铁硬件平台轨道交通、数字技术、系统科学、通讯信号、物流商贸、金融精算、交通运输、电信工程等丝路五通双一流核心学科的985平台与211工程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台湾交大为其迁出的院校。中国丝路发展研究院为其依托北京交通大学丝路五通硬体双一流学科与语言传播学院、经管学院、建艺学院一带一路软体文化产业、应用经济学、文化自贸、金融精算、物流商贸、自贸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科学、智库管理、旅游管理、建艺设计、应用传播、新媒体传播、语言传播、跨文化传播、人工智能哲学、神经认知科学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的“一带一路”硬、软科学交叉学科协同创新优势,并与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研究基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清华大学国家文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武汉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文华学院、巴黎索邦大学、蒙古农业大学、维也纳国立实用艺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双一流学科与一级博士、硕士点有关多方面协同创新合作,并与中国商业联合会、北京刍菊机构、中国侨联、经济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天津出版集团、联合国世界旅游联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中心等有多方面协同创新的合作。
学科带头人皇甫晓涛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编委、北京民进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科技经济促进会海外投资联合会首席专家,青岛保税港区顾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维也纳大学、巴黎索邦大学、四川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蒙古农业大学等海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及其国家智库机构兼职教授、访问教授、讲席教授、客座教授、博导、院士、智库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艺术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河北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并菏泽市人民政府、伊春市人民政府等顾问。获教育部第七届人文社科奖及与金鸡、百花奖、鲁迅、茅盾文学奖齐名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下文认证的全国生产力第九、十届优秀著作一、三等奖项等国家级人文社科一、三等学术文化奖三项(2016、2018),中华英才奖、博鳌论坛国家生态理论贡献奖、全国首届青年社科优秀成果奖(1993、2000、2005)等其他国家级学术文化奖三项,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与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等省部级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五项(1990三等、1993三等、1994三等、1998二等、1999一等),大连市、青岛市等其他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1991、1992、1995、1997、1999)五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与科技进步奖(1991一项、1994五项、2011一项)七项,高校教学优秀成果奖两项(1995、1997),省部级优秀著作二、三等奖三项(1990、1999、2000)。
研究院本着世界知识领袖、国家创新领军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城市交叉应用学科文化领军人、城市文化与文化产业、文化自贸与自贸管理学科带头人与创新领军人的团队主体建设与发展理念,本着浴血奋战每一分钟,与大国之核共同成长的拼搏奋斗理念与家国情怀,主持完成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住建部、发改委、商务部、人社部、科技部、军科院、社科院跨部委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与规划项目等十一项课题并通过评审验收,并主持完成广东文化大省建设决策咨询省校重点合作项目、深圳2020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发改委修编项目、重庆城乡统筹规划项目、青岛区港联动自贸区规划建设项目、哈尔滨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规划项目等跨区域规划课题十余项。
研究院完成学术著述30余部,发表CSSCI与A类论文五十余篇,他引五十余次。《新华文摘》、《高校文摘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期刊、《美学》、《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文化研究》、《文艺理论》、《中国现代史研究》等刊转载二十余篇。
光明日报民生周刊、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英才》、《中华儿女》、光明日报《博览群书》、《商业文化》、《城市建设》、《学术研究》、《文艺研究》、《多瑙时报》、《欧洲时报》、《维也纳大学校报》等多次有专题报道、书评。学科带头人皇甫晓涛获人民日报《民生周刊》2017年百位杰出文化领袖、百位杰出知识领袖的百杰工程封面人物,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名师学者,2009年城市建设封面人物、2012年当代经济封面人物、2005年中华英才专栏封面人物。
学科带头人代表作《文化资本论》、《城市文化与国家治理》、《文化再造:中国文化产业实操》获教育部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与优秀著作一、三等奖。
中国丝路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为吴敏生教授(吴敏生),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务长、兼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福州大学校长。在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在焊接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测等方面开展教学科研业务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六五"攻关项目以及工业界合作项目多项。1984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自90年代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六五"攻关验收后的推广项目4项,工业界合作研究项目3项。于1990年、2002年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1998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近年发表的学术类文章和教育类文章80多篇。
皇甫晓岚教授为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非遗国际学院院长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中心非遗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曾任德国安斯伯格艺术学院、奥地利格拉斯艺术学院、因斯布鲁克国际艺术学院、瑞士苏黎世艺术学院教授、客座教授、讲席教授、访问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等职。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文华学院等客座、讲席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中心非遗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课题组成员、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基于文化创意理念的中国当代城市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城市文化:都市再造与文明创新—城市文化复兴与文化创新的规划理论与技术模型研究》、《城市文化:文明复兴与文化建构—文化创新的规划理论与技术模型研究》、《城市文化:知识建构与技术模型—城市文化复兴与文化创新的规划理论与技术模型研究》等著作合作作者。曾主持完成文化部、广电总局哈尔滨冰雪动漫艺术节形象设计等课题并在深圳文博会展,主持北京交通大学“一带一路”重大培育项目《“一带一路”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文化学等理论内核变革的文明创新体系研究》艺术学子课题。
董野为中国丝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丝路商学院副院长。
研究院目前正在推进绿知会、大书房、华联储、丝路会客厅、大艺谷等国家重大项目成果的应用创新转化,并中国小城镇文化知识产权网络全书课题及其文化知识产权学镇建设产学研校市、校企与产教融合项目及非遗艺术学院平台建设与非遗艺术学科建设,以及生态农业绿色知识产权品牌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与文化百强县与国家五A级文化景区及乡村文化振兴与乡博会、非博会、宗博会、侨博会与国家文化公园标准建设等国家重大攻关项目成果应用创新转化课题与项目。
❷ 考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研究生怎样复试的
一般分两天。
第一天考英语听力,听力内容是bbc或voa上的采访实录,基本上大家都会得B,少数得A;
第二天面试,10分钟一个人,可能先要用英语做个自我介绍,然后抽一个单子,上面有几个主题,选一个说,看临场发挥了,再然后就是问问题了,大概3个专业方面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位于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是由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9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七所“211工程”、首批九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九校联盟”、Universitas 21、21世纪学术联盟的重要成员。
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6年(光绪22年)由清政府创立、盛宣怀督办的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数个发端之一。南洋公学数易其名,经商部高等实业学堂、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大学堂、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堂多个阶段,于1921年改组为交通大学(Chiao Tung University);而后复遭波折,历交通部南洋大学、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至1949年剔去“国立”二字,径称“交通大学”。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独立为两所学校,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工学、商学、医学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影响力;经过百余年的砥砺,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中国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并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稳步迈进。
截至2014年1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有1个国家实验室(筹),8个国家重点(级)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3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2个文化部文化产业研究基地,8个上海市理论创新基地、智库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工作室,3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❸ 西安交通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大家都知道,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院校之一的西安交通大学,在莘莘学子心中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学校,毕竟西安交通大学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和成就。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在2017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数高校排行榜上高居全国第二,比如在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更是成为了全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总数最多的高等院校。了解过西安交通大学的人应该都知道,西安交通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洋务运动时期,那时候它叫南洋公学,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且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非常知名的人物,比如西安交通大学的知名校友有“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等大人物。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些大人物只能算是西安交通大学前身的毕业生。那真正从西安交通大学走出来的名人都有哪些呢?接下来,笔者就给大家盘点一下,看看西安交通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❹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区和徐汇区的区别
1.就徐汇校区的面积来说不大,闵行校区面积倒是很大,但是位置很远,从市中心过去要换很多条线,下了地铁还得换车,其实没什么特别的特色,闵行校区就在华师大附近,徐汇校区离港汇等很近。
2.徐汇区风景别致,位于徐汇区的上海交通大学老校区别有一番风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幽静,因为大部分的师生都在新校区。徐汇校区位于繁华的市中心,闵行校区则比较偏。
3.但是在闵行校区待惯了的同学都不愿去徐汇校区,因为觉得那边太小、太嘈杂。
4.工商管理专业在徐汇校区。
徐汇区,上海市辖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南部,东北侧与黄浦区毗邻,东临黄浦江,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西与闵行区分界,北与静安区、长宁区接壤。全境面积54.93平方千米。 其中陆地面积50.94平方千米,水域面积3.82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末,徐汇常住人口108.83万人,户籍常住人口81.81万人。
徐汇境内徐家汇是上海市西南部的城市副中心。徐汇是上海较早基本完成旧区改造的中心城区之一。徐汇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区工业电子信息业和生物医药业发展的产业规模。
徐汇境内铁路、航道、立交、高架道路纵横交错,是市中心进出闵行、奉贤、浦东新区、金山、青浦等区和江、浙、闽、赣、皖等诸省的交通要道。 上海地铁1、3、4、7、9、10、11、12、15号线经过区境。
闵行区隶属于上海市,位于上海市中部,形似一把“钥匙”,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靠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宁区、嘉定区毗邻,中心位置地理坐标:北纬31°5′,东经121°25′;总面积372.56平方千米。闵行区地势平坦,地面标高3.3~4.8米;黄浦江贯穿闵行区,吴淞江、淀浦河、大治河等骨干水系与区内200多条河道组成河网;截至2017年底,闵行区下辖9个镇、4个街道,常住人口为253.43万人。
拓展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有专任教师2835名,其中教授89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2名(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4名(含双聘),中组部顶尖“千人计划”1名,中组部“千人计划”105名,“青年千人”14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共140名,另有8名长江青年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3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5名(青年科学家2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据2017年5月官网信息显示):杨槱(专)、周尧和(专)、苏纪兰(双)、刘永坦(双)、李家明(双)、陈竺(双)、雷啸霖(专)、张杰(专)、颜德岳(双)、贺林(双)、邓子新(双)、涂永强(双)、郑平(双)、武向平(双)、梅宏(双)、潘建伟(双)、励建书(双)、景益鹏(专)、陈国强(专)、Anders Lindquist(双)
中国工程院院士(据2017年5月官网信息显示):王振义(专)、阮雪榆(专)、顾健人(专)、曾溢滔(专)、刘永坦(双)、谢友柏(双)、何友声(专)、饶芳权(专)、翁史烈(专)、葛修润(双)、范滇元(双)、陈亚珠(专)、杨胜利(双)、邱蔚六(双)、潘健生(专)、陈赛娟(专)、戴尅戎(双)、项坤三(专)、赵连城(双)、闻雪友(双)、林忠钦(专)、丁文江(专)、宁光(专)、张志愿(专)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陈竺、曹谊林、贺林、盛慧珍、陈国强、陈竺、曹谊林、任秋实、林忠钦、倪明选、程旭、张杰、马紫峰、邓子新、毛军发、贺林、张文军、徐学敏、韩泽广、贾伟平、陈建平、朱向阳、李建国、张荻、冯雁、高峰、来新民、沈南、周朦、马紫峰、张杰、宁光、杨小虎、过敏意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贾伟(敖平)、郭熙志、曾凡一、陈国强、崔大祥、金颖、李保界、高维强、陈赛娟、吴际、刘荧、曾凡一、张军、徐天乐
学科建设
●概况
2018年5月,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 截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博士后流动站35个;有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
ESI发布的2018年3月排名数据显示,上海交通大学已有18个前百分之一学科、6个前千分之一学科、1个前万分之一学科。总排名在世界第143位,较之上期上升1位,国内高校第4位。
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物理学、农业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动植物科学、经济与商学18个学科位居全球前1%。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数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电子电气工程、商业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