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第五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

第五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

发布时间:2021-01-01 10:14:16

⑴ 恒昌代表出席全球化智库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了吗

由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简称CCG)和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 (CAFIEC)联合主办、内联合国发展署中国(UNDP)协办的容主题为“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的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办。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优秀创新企业,恒昌代表联席总裁刘冰也受邀出席此次盛会。

恒昌代表联席总裁刘冰受邀出席2018第五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⑵ 有厦大艺术学院的学长学姐吗,厦门大学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专业考研每年录取名额都是固定的吗

的确,每个高校的研究生每年都有固定的招生计划。但在招生计划下,具体招生数量会根据生源情况、招生政策变化等略有浮动。有的年份,可以多出计划2、3名。

厦门大学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专业初试科目有四门课程: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4中外音乐史、818艺术概论。

614中外音乐史的参考书目:

  1. 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
    2.余志刚编著《西方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3.汪毓和著《中国现代音乐史纲》,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4.汪毓和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三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

    此外,往年考试真题、2018年厦门大学音乐系614中外音乐史考研题库等,你可以参考一下。

    厦门大学的818艺术概论推荐的是:《艺术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

⑶ 广州日报的获得荣誉

2008年1月17日,在由传媒杂志社主办的首届中国传媒领军人物年会暨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戴玉庆等荣获“2007年度中国十大创新传媒思想人物”,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入选“2007年度中国十大创新传媒集团”。
2008年1月24日,在2008年中国广州竞争力论坛上,有关单位发布了2007年度中国广州大型企业竞争力研究成果。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连续三年成为广州最具竞争力服务业企业第二强,“广州日报”也入选2007年度中国广州十大最具竞争力服务品牌和十大最具竞争力国有企业。
2008年1月31日,由中国传媒论坛学术委员会、史坦国际STANCHINA主办的第四届最具投资价值媒体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多家报刊、公司获奖。戴玉庆社长当选为“2007年度中国传媒年度人物”,《广州日报》、《第一财经日报》被评为“第四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报纸类媒体,《南风窗》被评为“第四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杂志期刊类媒体,粤传媒被说为“07中国十大传媒投资案例”,《足球报》获“07中国年度十大体育传媒奖”。
2008年2月,经过3个月的严格评审和向社会公示,广州日报社等20家文化企业被认定为第一批“广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本次评选是按照省政府下发的《广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暂行管理办法》,由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文化厅、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省统计局和省文改办等部门共同组织进行的。
由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文化报社、全国工商联文化产业商会、长沙广播电视集团和中国市场出版社联合发布的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品牌”榜中,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位居“中国纸媒文化九大品牌”之一。
在中国报业新媒体新技术论坛暨2008年中国报业协会信息技术工作年会上,“广州日报新版数字报纸”项目获得“2007/2008年度中国报业电子技术项目一等奖”;《广州日报采编业务信息提示系统》作为国内首次利用计算机LED显示技术及自动语音合成技术开发的报业智能效能监控辅助系统,以其创新性亦被评为“2007/2008年度中国报业电子技术项目一等奖”;此外,“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网络升级项目”被评为“2007/2008年度中国报业电子技术项目优秀奖”。
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理人对外发布的2008年(第五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显示,《广州日报》以64.75亿元的品牌价值紧随《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第四次跻身中国平面媒体品牌价值的三鼎甲,且一年内品牌价值升幅达9.45亿元之多。
在“贡献中国—2007-2008中国传媒百强年会”中,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当选“中国传媒百强产业贡献奖”,集团董事长戴玉庆获“中国传媒百强产业贡献奖人物奖”,广州市报刊发行公司总经理赵文华获“2007-2008年度杰出传媒发行人”称号。
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结束,《广州日报》报送的漫画《誓师大会》(作者张滨;编辑:徐峰)列一等奖,是广东媒体中唯一一家;《香港回归10周年高端访谈》(作者:窦丰昌邱瑞贤何涛;编辑:李婉芬黄卓坚刘蕤红)列二等奖。
2008年7月4日,《多媒体数字报纸使用功能测试报告》在京发布,测试组通过测试指标的赋值分配,计算出335份多媒体数字报纸的总分数,并进行排名。排名第一的是《广州日报》,第二名是宁波《播报》,第三名是《莱芜日报》。
《广州日报》在第四届“网络状元媒”中国新闻传媒大奖评选中获得“最具影响力时政类状元媒”、“最具影响力财经类状元媒”和“状元媒知道特别大奖”三项大奖。此次评选以亿万网民的搜索结果为基础,没有短期投票,不设评委团,一切以数据说话,说明《广州日报》已成为网络转载率最高的报纸之一、网民中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⑷ 北京中建政研信息咨询中心的大事记

行业会议建设
2004年6月中建政研信息咨询中心开始发展行业会议建设,结合当前各行业的热点、难点,本着指导性、示范性、研讨性原则,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合同管理建设项目监察审计;房地产相关政策、房屋产权登记、房屋征收补偿、物业管理:市容治理与城市规划、环境整治;新闻发言人与危机应对、交通应急、高速公路管理;投资项目经济评估评价、投资项目管理与投资项目后评价、低碳循环经济发展领域不断进取,并得到中国相关行业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已经成为中国本土行业会议建设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机构。
执(职)业建设教育建设
2004年7月份中建政研根据当前市场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开始发展执(职)业建设教育建设,为国家指定专业培训机构,组织建立了国内相关专家库。
内训板块建设
2005年是中建政研完成自开创以来最为辉煌的一年,开创内训板块在“超越自我,终身学习”成为当今时代的共识,愈来愈多的企事业单位更加注重本单位管理人员及员工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内训板块中快速定位了职业教育、工程建设领域(工程法律法规,现代项目管理、招投标、造价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EPC工程总承包、国际工程等)法律法规体系、城市建设规划、综合管理(财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集团管控、经营管理与技术)、投资领域、房地产领域(房地产最新政策解读分析、房地产融资、房地产项目管理、房屋产权登记、房屋拆迁、住房保障、住房公积金管理、物业管理、物业盈利模式)七大板块。
同年相继承接上千家企事业单位内训定制服务,并且签订了长期需求协议。中煤国际,中国风电集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北方重工、中航国际北京公司连续签约为培训供应商。同年9月份中建政研根据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为企事业单位量身定制相关课程,正式开创了具有针对性强,参加人员广泛,培训时间、地点灵活的新模式。
科技项目申报及咨询建设
2005年10月份中建政研继续建立自己有着良好的政府背景和强大专家团队,秉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群策群力解决路径和务实精神。创建了将高价值的咨询服务、切实可行的实施能力与持续改善三者紧密结合的方案模式。咨询内容尤其擅长战略规划、组织优化、资本运作、人力资源、制度体系、项目管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后评价、项目资金申报等,在各类企事业项目管理能力与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端研修建设
2005年11月份中建政研率先发起改革扛起了高端研修的旗帜。在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企事业管理层带来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严峻的挑战,为在薄云诡谲中乘风破浪、随意驰骋,不仅要有过人的胆略和魄力还要具备极强的洞察力、判断力、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中建政研率先发起改革扛起了高端研修的旗帜。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通力合作,开创了企业总裁研修,高端研究生班、建设领域公共管理硕士(MPA)、建设项目管理硕士、房地产卓越总裁研修、资本运营总裁研修、领导商略高级管理研修等课程。通过国内外最顶尖级教授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授课在通过研修后颁发相应学位或证书。培养了大批的成功人士。受到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高度赞扬。更是率先获得美国PMI项目管理培训机构资格证书。
国际交流建设
针对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建政研在2006年4月份正式开展国际交流业务,广泛开展对外建设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 、韩国、芬兰、巴西、东南亚等国外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先后组织考察培训40多期,团员600余人次,为国内外建筑业交流构建了平台,为增进企业与政府的交流,中外建筑业的合作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桥梁作用。并且获得承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外专局等相关国家政府机关部门委托的其他外事工作。7、软件开发推广建设2006年7月份推出产品开发与推广建设,中建政研在确立了软科学领域的地位后,积极探索高新技术领域,尤其是在软件开发与推广方面,尤为突出,现在中建政研正加大投资力度,对新产品战略组织管理,新产品开发设计程序等多个方面全面研发,取得不俗的成绩。曾经为普乐软件系统搭建了销售平台,堪称中心产品研发的成功里程碑。
论坛组织建设
2008年3月份为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协作,中建政研坚持高端、前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之间搭建了高层次、高效率的交流合作平台,开创了论坛组织建设。2006年同年组织了“海峡两岸FIDIC及国际工程合同管理高级论坛”、“中国文化产业前沿发展论坛”、“融入北京那--大厂发展论坛”、“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高层论坛”等大型高峰论坛。受到政府企业事业单位高度认可与赞赏!

⑸ 国家社会重大事件(今年2010年世博会)—〉文博会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有限公司承办的唯一国家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盛会,每年5月在深圳举行。

首届文博会在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等领域,初步打造了集文化产品博览、文化产业要素交易和文化产业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奠定了我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展会的基础。

第二届文博会展览面积达105000㎡,将于2006年5月18日到21日在深圳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第二届文博会将进一步提高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特别是强化展会交易功能,使之成为资源最丰富、种类最齐全、规模最宏大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交易平台。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深圳报业集团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有限公司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委宣传部等26个委办局协办,北京市贸促会承办的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盛会。以“点亮创意智慧,融入科技力量,焕发文化魅力,创造财富价值”为宗旨。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视觉艺术协会、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世界动漫协会、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比利时、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政府和业界进行广泛交流,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际合作搭建平台。

自2006年12月10日首届文博会以“创意、科技、文化”为主题在京开幕至今,每年一届的文博会全方位展示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丰富资源、发展环境以及市场潜力,多层面传播了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盛会之一。

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

11月25日晚,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北京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出席开幕式。刘淇宣布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文博会组委会主席、文化部部长蔡武致开幕辞,组委会主席、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主持开幕式。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是国家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盛会。第四届文博会紧紧围绕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确定的战略导向和战略重点,以“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为主题,将举办展览会、论坛峰会、推介交易、创意活动、文艺演出五大系列数十场活动,突出展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新时期的新面貌、新商机;搭建文化经贸服务平台,促进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整合、产业合作,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

全国30个省区市派出代表团全面参与文博会活动;来自经合组织、国际知识产权联盟、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视觉艺术协会、世界动漫协会等十个国际组织和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奥地利、波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阿根廷、智利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48个代表团组专程赴会,与中国政府和业界进行广泛交流,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合作。

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是经国家批准的全国性文化产业博览会,是全国最大规模的文化产业博览会之一。文博会坚持以新的文化发展观引领文化产业发展,以“资源展示、项目推介、产品交易、产业发展”为宗旨,以“整合文化优势资源,”为主题,全方位、大规模展示西部优秀文化资源,推介西部文化产业建设成果,扩大西部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促进西部文化产业升级发展。

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是由国家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部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协办国家级文化产业博览会。过去确定的原则是,博览会由西部地区十二个省、自治区、市轮流承办。自2005年以来,已在云南省昆明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先后举办了三届。出于提高文博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扶持培育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会展企业、提高招商招展的质量、打造西部文博会品牌,以及西安拥有诸多优厚便利条件等方面的考虑,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同研究,建议:今后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不再采取轮流举办的方式,可永久落户西安。经过组委会的审议,最终确定,中国西部文博会将永久落户西安,并且将目前的每年举办一届变更为两年举办一届。

2010年第五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致力创建多元、现代、创新、实效的文化产业交流合作机制,积极组建政策信息发布平台、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平台、区域合作交流平台和文化项目投融资平台四大功能平台,形成跨区域文化产业交流对话,推动文化资源、资本与市场创新合作。本届展会共设5个主题馆、12个专业展区、2500个展位,展览总面积10万平方米。

第五届文博会主题:整合文化优势资源、推动区域交流合作
主办单位:国家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西部1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西安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
运营机构:西安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有限公司
展会地点:主会场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分会场 在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宝鸡法门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地设20个分会场

活动规划
会议论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曲江论坛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联席会议、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
贸易洽谈:2010西部图书定货推介及版权交易会

第五届东西部演出交易会
西部古玩书画艺术收藏品拍卖会
融资洽谈:2010西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洽谈会
2010西部文博会优选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推介会
文化演艺:全国知名演出剧目汇演
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创意评奖:第五届西部文博会组织创意评奖

2010年文博会

时 间:2010年5月14-17日
为方便市民参观,5月15日(周六)、16日(周日)加开夜场至晚9点。
地 点:深圳市深南大道6007号会展中心

⑹ 第五届中国十大文化街区是哪年

2015年04月21日,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北京市皇城历史文化街区等30个街区入选。

⑺ 李利安的学术活动

2010年:
1、2010年2月1日—4日,出席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北京),会后接受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接见。
2、2010年3月15至19日随终南山佛教文化代表团赴香港访问,3月18日下午在香港佛教文化院举办的佛教文化论坛上讲演《终南山佛教文化的历史地位》。
3、2010年4月17日,出席由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办,台湾华严学会、扶风县法门寺博物馆协办的“首届中国密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
4、2010年5月11日,出席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西北道教史》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
5、2009年8月5日,出席首届佛教准提菩萨文化研讨会(河北蔚县),并作《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与基本特征》的主题发言。
6、2010年6月20日,参与发起并筹办和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百态观音名相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
7、2010年8月7日,出席由陕西省宗教局、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西安市国土资源局联合主办的“走进大秦岭”宗教文化论坛,在大会上发表《终南山佛教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讲演。
8、2010年9月4日出席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西安市国土资源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以“绿色秦岭、生态华山”为主题的“2010大秦岭生态论坛”(华阴)。提交论文《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五大劣势及秦岭宗教文化的弥补作用》,并做大会发言。
9、2010年9月6日出席陕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明·十六罗汉图学术研讨会”(西安),提交论文《罗汉信仰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及其现代意义》,并做大会发言。
10、2010年10月15日,出席教育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暨第九届华夏儒商国学论坛(北京),在大会上主讲《观音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9、 2010年10月16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中国佛学院、佛教在线联合主办的“佛教护国思想与实践”研讨会,提交论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佛教界的护国思想与实践》,并做大会发言。
11、2010年10月25日出席山东省佛教协会主办的“明哲佛教教育思想”交流座谈会(烟台),并作大会发言《明哲长老佛教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12、2010年11月21日出席由陕西省电视台主办的“2010中华祈福文化高峰论坛”(西安),提交论文《倾听钟声背后的智慧之音》,并在大会上发言。
13、2010年11月26日出席由北京华夏儒商学院在西安主办的首届华夏儒商易学论坛,并在开幕式上作《周易与陕西的渊源及其现代意义》的发言。
14、2010年12月2日至3日出席由《中国宗教》杂志社主办、各全国性宗教团体会刊协办、上海市佛教协会和上海玉佛禅寺承办的“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研讨会”(上海),提交论文《试论当代中国宗教媒体的社会责任》,并作大会发言。
2009年:
1、2009年2月6日,应邀参加了西安市旅游局主办的“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城市申报讨论会”,并就西安文化资源开发和旅游内涵扩展在会上发言。
2、2009年3月21日,出席在国家图书馆召开的《中华大藏经续编》编委会工作会议,会议就中华大藏经续编的体例、进展计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3、2009年3月24-25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台湾佛光大学共同主办“人间佛教的当今态势与未来走向”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扬州)。提交论文《人间佛教面临的核心理论问题》,并做大会发言。
4、2009年3月28-4月1日,出席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教协会主办的世界佛教论坛(无锡)(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作为协办单位之一),在“佛教的心灵环保”分会场作题为《法显精神对现代心灵环保的启示》的发言。
5、2009年4月20日上午,出席陕西省委统战部召开的“文化统战工作专题座谈会”,并被安排为第一位大会发言。
6、2009年4月27日-29日,出席由中国嵩山少林寺、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的“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并在6月14日作“生命的特性与生命的关怀”和“信仰的力量”两场学术报告。
7.2009年5月20日,出席由全球华人华侨联合会、中国六祖寺、韩国龙华寺等联合主办的“佛教六祖祭暨第二届禅文化全球之旅——韩国高峰论坛”。作为中方两位代表之一在大会上发了言。
8.2009年6月27-30日,参加由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陕西省道教协会联合主办的“2009骊山问道”大型文化活动,并在本次会议高潮阶段的“儒释道三教和谐论”对话会中,与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赵馥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仲宇教授等等六位嘉宾分别代表儒释道三教,对和谐问题展开讨论和对话。
9、2009年7月18日,出席山西省五台山普庵寺修复工作会议(深圳)。
10、2009年7月26日上午,筹办并参加由美国木鱼项目和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国际杰出青年研究生佛教参学营”(西安)。主持开营仪式并主讲《印度佛教向中国的传播——以长安为考察中心》。来自美国、印度、澳大利亚、荷兰、德国、加拿大、法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的20位佛教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7名佛教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三位从事佛教研究和教学的教授来到古城西安,与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的教授以及西北大学佛教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一起,就长安佛教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活动。
11、2009年9月19日,出席由陕西电视台主办的《2010盛世钟鸣 祈福四海》文化合作研讨会,就2010年新年鸣钟祈福活动阐述了自己的意见。
12、2009年8月15日至16日出席由榆林市民族宗教局主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协办的2009中国榆林首届关公文化论坛。并在首场大会发言中发表了《关公信仰的基本特征与现代价值》的演讲。
13、2009年9月12日,出席由山东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宗教系主办的“倓虚大师在近现代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座谈会(淄博),在大会上发表《倓公妙解金刚经》。
14、2009年9月14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和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兖州佛教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兖州),并在大会上做题为《佛顶舍利的历史渊源》的发言。
15、2009年10月27-30日,参与筹办并出席首届长安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提交论文《观音名称在长安的历史演变与争论》,在大会学术交流上做总结性评议。
16、2009年11月22-23日,出席“和谐宗教与文明城市”迎世博学者论坛(上海),在大会上做题为《西部地区的宗教结构与社会文明》的发言。
17、2009年11月26日,出席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院、宗教学系联合主办的“21世纪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与议题”学术研讨会(北京),并在大会上做题为《从西部宗教的基本特征看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与议题》的发言。
18、2009年12月31日,出席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陕西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发表了《陕西佛教文化资源的基本特征与开发建议》的论文。
2008年:
1、2008年7月5日,在北京出席《中华大藏经·续编》(汉文部分)编委会工作会议,并就编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会上发了言。
2、2008年12月29日参加由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持的《陕西省志民族宗教志》评审会议。《陕西省宗教志》是省宗教局主持、李利安教授负责编写完成的。
3、2008年3月21至23日,出席第二届楚山绍绮禅师、能海上师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举行,提交论文《千手千眼观音信仰考》,并主持第一场大会。
4、2008年4月16日,出席“山西晋东南地区观音文化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并作大会发言。
5、2008年4月28日上午,出席佛舍利五重宝塔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提出《佛舍利五重宝塔的四个特点及“句宗受为守”释义》。
6、2008年5月11日—14日,出席应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协办的“释迦塔与中国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并做大会发言。
7、2008年5月24-25日,出席“首届中国近现代佛教学术研讨会”(江苏南京),提交论文《中国佛教界在抗日战争中的十大积极作用》,并作大会发言和点评。
8、2008年10月23—25日,出席由陕西省政协主办的“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地位》。
2007年:
1、2007年11月4日上午,出席《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编辑委员会会议。会议标志着《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续编》作为国家重大出版工程正式启动。
2、2007年12月9日,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奉化溪口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位学者及佛学院师生参加了开幕式,主持第二场大会。
3、2007年10月11日上午,由山西省临汾市佛协主办、临汾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协办的法显学术座谈会开幕式在临汾市金海湾大酒店召开,做第一场大会发言。
4、2007年10月14日至15日,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佛教与现代化”——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研讨会,并作为第一场大会的点评人,提交论文《佛教人间性与超人间性及当代人间佛教的困境与出路》
5、 2007年12月8日至10日出席由奉化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奉化雪窦资圣禅寺主办,《中国民族报·宗教周报》协办的“潮音永辉——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奉化),提交论文《太虚大师与康寄遥居士》。
6、2007年9月13-14,出席由闽南佛学院、香港文汇报、厦门大学联合主办,南普陀寺承办的“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2007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厦门)。提交论文《当代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7、2007年7月16日至18日出席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西安),提交论文《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存在的几个薄弱环节》。
2006年:
广州:2006年12月,“禅宗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论禅佛教内在形态诸严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北京:2006年12月18-19日,中国宗教学会第六次全国会议及科学发展观与宗教研究学术研讨会。
武汉:2006年12月15-17日,首届中国湖北禅宗文化论坛,提交论文《明末清初禅宗的圆融之路》。
上海:“佛教伦理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8-29,提交论文《论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成都:第三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0-23日,提交论文《玄奘对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考察》。
太原:“佛教本土化与晋阳佛教文化嬗变学术研讨会”,2006年8月19-23日,提交论文《浅析晋阳佛教文化的内涵、特色与开发利用》。
广州:菩提达摩与中国禅宗学术研讨会,2006年5月28-30日,提交论文《〈菩提达摩来华时间考〉质疑》。
2006年4月,在西安参加“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
2006年3月20-24日,在云南参加“普贤信仰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普贤十大行愿信仰的基本结构》、《普贤十大行愿的现代意义》;
2006年3月4-6日,在台北参加“第五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观音菩萨与现代社会”,提交论文《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起源》;
2006年1月15-16,在泰国曼谷参加“大乘佛教:在构建和谐与世界和平中的作用”,提交论文《大乘佛教的社会力量构成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006年1月9-11日,在山东大学参加教育部重大课题“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工作会议”。
2005年:
2005年12月24—28日,提交 “华岩论坛”论文《参与西安申办世界佛教论坛的经历与体会》(重庆);
2005年12月,提交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宗教力量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甘肃,兰州);
2005年12月1—3日,在上海参加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和《试析真禅法师佛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2005年11月4-6日,在上海参加“中国宗教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提交论文《如何理解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005年10月在成都参加纪念楚山禅师诞辰60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楚山禅师念佛禅思想的基本特征》;
2005年9月在河北承德参加海峡两岸人间佛教的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佛教的人间性、超人间性及其与人间佛教的关系》;
2005年8月在四川什邡参加马祖与中国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什邡马祖禅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基本原则和几点建议》;
2005年5月在西安参加什邡马祖禅文化资源开发座谈会,大会发言题目为《佛教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
2005年5月在西安参加“陕西省汉传佛教祖庭调研规划论证会”,大会发言题目为《陕西境内汉传佛教祖庭研究基本规划》;
2004年:
2004年11月6-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参加“第一届中日佛学会议”;
2004年10月17日,在西安参加“第十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
2004年9月,在北京参加“西部人文资源论坛”学术研讨会,以《历史文化产业的价值判定与开发原则》为题作大会发言;
2004年8月29日,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都市文化与韩国日本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空海在长安求法期间在语言文学方面的追求与成就》;
2004年8月14—18日在五台山参加“中国五台山佛教文化论坛”,大会发言题目为《观音与文殊:悲智双运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意义》;
2004年8月5—8日在山西太原参加“中国第二届净土宗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古代印度观音救难信仰与净土信仰的融合》;
2004年6月11日—14日在无锡参加“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
2003年:
2003年12月20—21日在广州参加“华林寺与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华林寺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开发建议》;
2003年12月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佛教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3年11月21—24日在西安参加“佛教与基督教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3年11月5—8日在西安参加“玄奘大师与紫阁寺学术论证会”;
2003年9月26—28日在杭州参加“首届吴越佛教文化与社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儒教文化的对话》;
2003年8月17日在西安参加中日“文化地理学视野中唐代长安的宗教与文学”学术研讨会;
2002年:
2002年11月15—22日在马来西亚沙劳越参加“马中中华文化艺术交流会”;
2002年10月在北京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文化对话:可能性与界限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道教文化的对话》;
2002年5月在西安参加首届终南山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关于印度佛教观音信仰中国化问题的一些思考》;
2001年:
2001年11月在五台山参加五台山研究会年会,做《深挖区域文化内涵,加强实际应用研究》的主题发言;
2001年3月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参加美国宗教学会西部分会2001年年会;
2001年3月22—25日在美国芝加哥参加“美国亚洲学会(AAS)第53届年会”,并被安排为第143号研讨会“宗教正在中国消亡吗?”的论文评议人(共222个分类学术研讨会,参加人数超过2千人);
2000年以前:
2000年10月在美国香槟城参加“台湾海峡两岸关系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9年8月在西安参加“中国西北大学与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在西天的产生及其向中土的传播》;
1999年3月在铜川参加“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
1997年9月在天台参加“第二届天台山与东亚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法华经〉与南亚和东亚的观音信仰》;
1997年8月在咸阳参加中韩“儒释道三教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儒道思想对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的影响》;
1996年9月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佛教与日本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并作大会主题发言;
1995年9月在登封参加“纪念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六种汉语译本之比较》;
1994年4月,在西安参加“第一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玄奘译本浅析》;
1992年10月在峨眉山参加“峨眉山与巴蜀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
1988年10月在常熟参加“印度宗教与中国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关于金刚经的几个问题》;
1987年7月在北京参加“中国南亚学会第4届年会”,提交论文“关于金刚经产生时间问题的再考证”。
1986年在西安参加“全国隋唐佛教学术研讨会”。

⑻ 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的同期活动

研讨会/论坛 开幕盛典:西部文博会开幕式
研讨会/论坛 主题论坛:中国文化产业高峰专论坛
研讨会属/论坛 产业会议:“4+100”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联席会议
研讨会/论坛 项目招商:西部12省市文化产业项目系列推介会
研讨会/论坛 西部盛宴:西部文博会欢迎宴会
研讨会/论坛 经典视听:首届中国西北音乐周(节)—长安音乐会 研讨会/论坛 精彩演艺:和谐广场专题演出
研讨会/论坛 产业共赢:西部12省市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集中签约大会
研讨会/论坛 炫动西博:创意评奖、闭幕式及颁奖大会
研讨会/论坛 曲江未来:西安曲江新区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
研讨会/论坛 世界交流:“汉长安?古罗马” 丝路古城对话
研讨会/论坛 资源推介: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生产成果推介会
研讨会/论坛 影视论坛:西部影视创作与制作发展论坛
研讨会/论坛 视觉享受: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及颁奖晚会
研讨会/论坛 现场交易:西部重点图书定货推介及版权交易会
研讨会/论坛 民间精粹:西部歌谣——陕甘宁回响
研讨会/论坛 剧目汇演:西部省市知名剧目汇演

⑼ 文化产业的专业设置

推出《2013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总评榜》
TOP 1: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 TOP 2: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TOP 3: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文化产业与管理系) TOP 4: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TOP 5: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系)
TOP 6: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系) TOP 7: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 TOP 8: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TOP 9: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 TOP 10:闽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文化企业管理能力;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为文化企事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教育培训部门培养能够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企业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和传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国内部分设立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或方向的院校: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咸阳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江汉大学、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长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现代艺术研修学院、浙江工商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广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上海大学、深圳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南昌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湘潭大学、青海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仰恩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石家庄学院、四川文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管理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兰州文理学院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是研究和实践东方文化的非实体学术研究机构,成立于l997年4月。
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日本文化、韩国文化,越南文化等。中心主要工作内容有:编辑出版东方文化研究丛书,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会,举办专题讲习班、研修班,提供有关的咨询与建议,开展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心聘请院内外、国内外有关著名学者为特约研究员,黄心川为名誉主任,徐远和、李甦平曾任中心主任,现任主任为孙晶,副主任卞崇道,秘书长王青。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为四川大学所属从事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管理决策理论研究的跨学科、跨院所的综合性研究机构。2011年获批成为首批全国版权示范基地,中心主任是蔡尚伟。
中心的宗旨是发挥四川大学新闻传播、文学艺术、工商管理、历史文化、软件工程、外国语言等学科的综合优势,主要运用现代化的以实证调查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手段,深入研究世界文化产业特别是亚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走向,为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与方案,提供有关决策咨询服务,培养和培训有关专门人才,集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和人才培养为一体,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是中国人民大学直属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机构,研究所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整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相关科研院所及产业链相关的优秀资源,开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标准制定、战略规划、决策咨询、园区建设、人才培训、品牌推广、投资促进等系列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被誉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之父,是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小组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政府、深圳市政府等8省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为多个国家部委,省市级城市和数十家文化产业园区提供过咨询服务,是国内文化创意领域成功实践案例最多的文化创意研究机构 。
清华大学
国家为加强文化产业领域的学术研究,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中央领导有关指示精神,2004年5月,经清华大学校务会议批准,学校以新闻与传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学院、信息学院等7个与文化产业研究相关的实体学院为依托,建立了校级跨院系的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心有一支多学科权威学者和高层行业管理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在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非物质经济等相关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国际学术声誉,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是熊澄宇。
中心将以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精神为指导,以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以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面向市场,面向国际,面向未来,努力建设一个设备先进、机制灵活、人才荟萃、成果丰富、研 学产管一体化的国家基地,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是上海社会科学院设立和领导的专业研究机构,以建设国际一流的文化智库为目标,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规划应用为重点,以决策服务为特色,长期从事文化产业、创意经济、城市战略、企业文化、体育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研究和规划设计。中心主任为花建。 1. 陈少峰,1964年出生于福建省漳浦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专家,教育部评审专家,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召集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伦理学史、正义的公平、新中道的管理哲学和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等。
2. 向勇,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英国剑桥大学Judge商学院访问学者,英国伦敦Metropolitan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兼任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创意产业协会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韩国文化院顾问委员会文化产业组委员。
3. 金元浦,男,汉族,1951年1月生,浙江浦江人。1987年于陕西师大获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钱中文先生学习,199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9-2000赴韩国讲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点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4. 崔俊超,知名自媒体人,动漫产业国际联盟副秘书长,“文化旅游产业”微信公众平台创办人,多家大型媒体特邀专栏作者,供职山水盛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从事旅游演艺、主题公园、农业生态、文化传媒等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创办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微峰会任秘书长、河南媒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曾参与有中国著名爆笑舞台剧《开心麻花》河南巡演、世界著名音乐剧《猫》、中岳嵩山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中国首席禅文化主题酒店《禅宗少林·照见山居》、大型实景神话音乐剧《嫦娥》等市场营销与品牌宣传工作。
5. 范周,男,首席研究员、教授、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全球文化产业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文化产业》杂志社总编辑。历任山东省曲阜市文化顾问、中国金牌形象大使等大型活动总策划,参与了许多著名企业的整体经营策划和营销活动。在北京市朝阳区、河北省承德市挂职期间,主抓文化产业工作并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分运用到科研教学中。
6. 叶朗,浙江衢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兼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主任。同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高校美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

⑽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

——了解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佳读本

十年风雨兼程,中国文化产业逐步从萌芽走向成熟,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一书【1】的作者【2】盘点了从1999年到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从政府、企业、学界三个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十年间的点点滴滴,全方位诠释和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使读者不仅能够把握中国文化产业的成长历程,更能对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有深刻认识。

鉴于文化产业的独特性,使得多数人对它都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本书在前言中首先对文化产业的某些学理基础做了一些深入的考察,特别是对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概念和提法做出了解释,使读者能很好地把握文化及文化产业的本质特性。

全书主要内容分为十个章节,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脉络,例如,在“十年征程”一章,作者主要从四个阶段介绍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在“政策导向”和“体制改革”两章,作者主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国家层面来分析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内的政策及体制改革相关情况;

人力资源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起到决定作用,因此“学科建设”一章着重介绍了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为首的教育学术机构十年来的努力及其成果;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是改革实践领域最重要的阵地和平台,作者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总结了四种发展模式,鉴于篇幅,在“区域发展”一章中,只针对每一发展模式选取一个典型城市或省,着重加以说明;

“产业集群”一章中的产业园区和基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作者根据园区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若干分类,其发展程度也代表了当今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落脚点,在“企业风云”一章中,作者着重分析了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并开创性的、第一次对中国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分类和梳理,总结出了25个文化企业商业模式,以飨读者;

文化软实力的提出对中国文化对外竞争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外竞争”一章,分析了十年来中国文化出口及文化软实力的成长过程及值得借鉴的方法;

十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速度,以陈少峰教授为代表的众多学者的思想结晶,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但这些思想多散见于著述、报告、文章、调研、会议中,作者把它们总结出来,呈现给读者,是“思想指引”一章的初衷。

本书印刷出版之时,正逢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较之目前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产业格局、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十年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把握未来趋势与商机便显得尤为重要,“走向未来”一章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最后,作者总结了十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事记,不仅方便读者检索、查阅,更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记录着历史。

纵观本书,其资料丰富,内容详实,实为了解中国文化产业第一书。本书不是文化产业的历史教科书,而更是一种总结和特点分析的专论,或者说,它是作者眼中呈现的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热点、经验和智慧的梳理。因此,不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在正在实践着的文化产业人士,阅读本书,都会对中国文化产业有全方位认识,有助于本职工作,希望此书能作为从事文化产业研究和实际工作者参考或可资借鉴的读本。

【1】金城出版社2010年1月

【2】陈少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30人论坛召集人。1964年出生于福建省漳浦县。1980年起先后在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大学学习。1991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1至1993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3年起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2000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伦理学、管理哲学和文化产业。著述包括《中国伦理学史》、《伦理学的意蕴》、《宋明理学与道家哲学》、《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企业家的管理哲学》、《学而优则商》、《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文化产业读本》、《正义的公平》等专著。

朱嘉,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助理。

阅读全文

与第五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