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三五”规划为葡萄产业带来哪些利好趋势
趋势一:葡萄酒必将迎来消费大时代
《建议》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达到1.2万美元;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从这方面来讲,消费升级是必然趋势。
葡萄酒虽然是舶来品,但其文化却是生活品味的体现,业已影响着整个世界。随着人们收入、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对健康养生的重视,葡萄酒必将走近千家万户,必将迎来消费大时代。
趋势二:葡萄酒销售渠道将进一步下沉
《建议》提出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等目标要求。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这需要每年城镇化率提高一个多百分点,大概涉及1000多万人。
城镇化的发展,伴随着生活水平的变化,葡萄酒的发展又与经济收入水平息息相关。一线城市的消费量虽然还会增长,但从渠道形态上、竞争程度上,显然不是最大的增长点。因此,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三线、四线城市的运营者开始经营葡萄酒,一线、二线的企业与品牌也会开始争夺三线、四线市场。当然,渠道的下沉不仅仅是上述内容,也包括了消费的下沉,由于互联网的影响,导致渠道形态的多元化,从工厂直接到消费者的餐桌也必将成为重要的趋势,比如微商等等。
趋势三:葡萄酒产业生态链将会加速完善
《建设》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济,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从国家鼓励区域协调发展、品牌农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环保升级来看,葡萄的种植和酿酒产业的发展,都是符合国家各项发展政策的。但现在的葡萄种植到酿造的产业链还不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宁夏、甘肃、新疆等种植葡萄的省区,应抓住这一利好机会加速自我完善。
趋势四:葡萄酒的旅游产业化发展
《建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众所周知,葡萄酒不仅是保健饮品,更是一种生活形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体验经济来讲,葡萄酒产业要快速的走向大众,就要发展旅游产业,而葡萄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酒庄酒体验文化的发展,只有这样,葡萄旅游产业才能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这一点,宁夏走在了前面,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趋势五:葡萄酒的职业教育时代到来
《建议》提出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这说明职业教育将得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法的相关内容也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葡萄酒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葡萄酒从业人员的需要,也是一种生活形态的需要。这不仅反映到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葡萄酒教育课程,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上职业教育办学机构。从这里,便会诞生出葡萄酒专业教育、职业培训和特色教育三个方面。据悉,以省级命名的葡萄酒学院在宁夏已获批,看来也是抢先一步。
趋势六:葡萄酒产业的互联网化
《建议》还首次提出“网络经济空间”。对葡萄酒企业来说,网络空间不仅仅是做个企业网站、拥抱互联网,而必须用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来加速融入与整合,使消费者能更好更便利的体验到别样的服务,进一步推动企业和葡萄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葡萄产业不仅是健康产业,民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葡萄酒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
2. 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主要的葡萄酒产区有哪些
中国葡萄酒十大产区:
一.通化产区 由于天气寒冷,主要种植抗寒性强的山葡萄(V.amurensis),其中有些年份采摘到的长白山野生山葡萄仅有350-450吨.
主要品牌:通化酒厂,长白山酒厂
二.渤海湾产区 受海洋的影响,气候变化稳定,热量丰富,雨量适中,土壤适宜,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优秀的酿酒葡萄产地.主要品种有:霞多丽,贵人香,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梅乐,佳丽酿和白玉霓等.渤海湾产区的葡萄酒占到中国葡萄酒产量的2/3.
主要品牌:华东酒庄,郎格斯酒庄,张裕卡斯特,王朝,华夏长城,长城金色庄园
三.怀涿盆地产区 气温适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偏少,十分适宜龙眼,牛奶葡萄的生长.近十年推广赤霞珠,梅乐等品种已成功.
主要品牌:中法庄园,红叶酒庄,容辰酒庄,德尚酒庄,张裕爱斐堡,沙城长城庄园
四.清徐产地 大都分布在山坡梯田上,海拔多为800-900米,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多砾石,十分适宜葡萄的生长.
主要品牌:怡园酒庄
五.银川产区 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壤含砾石,未开垦,土质原始,适宜葡萄的生长,是目前西北地区较大的葡萄产区,现已新建了王泉营,广夏,民化,御马4家大规模的葡萄酒企业.
六.甘肃武威产区 近年来梅乐,黑皮诺,霞多丽等品种已大面积推广.据说产区的葡萄酒是西北地区的佼佼者.
主要品牌:莫高,祁连,国风,皇台,苏武山
七.新疆吐鲁番产区 这里历来是我国无核白葡萄生产基地.现在这里成功试种了赤霞珠,梅乐,品丽珠,歌海娜,西拉等品种.葡萄糖度较高,酸度相对较低,适于酿制具有西域特色的甜型葡萄酒.
主要品牌:乡都
八.新疆石河子产区 1997年在这里创建的新天葡萄酒公司,葡萄园面积达15万亩.这里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富含矿物质,葡萄品质好,无污染.主要品种有:龙眼,牛奶,赤霞珠,梅乐,霞多丽,黑皮诺等.一些抗病性差的优良白色品种如索味浓,雷司令等及早中熟红色酿酒品种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九.云南弥勒产区 这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新兴的葡萄酒产区,它是我国纬度最低(北纬25度);海拔最高(1500米),气候最多样化,土壤最红,酸度最高,红葡萄颜色最深,欧美杂种酿酒葡萄--玫瑰蜜种植最多的一个特殊产区.主要品种有:玫瑰蜜,赤霞珠,梅乐
主要品牌:云南红,香格里拉
十.黄河故道产区 近年来几家葡萄酒厂新开发的葡萄基地,通过引进赤霞珠等晚熟品种和改良栽培技术,基本控制了病害的流行,提高了葡萄的品质.
3. 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的发展现状
在波尔多,葡萄酒贸易是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并因此推动了许多不同行业的兴起。毫无疑内问最容主要的两种从业者是葡萄种植商和葡萄酒商。在经纪人的协助下,他们都致力于生产质量上乘的葡萄酒并提供给消费者。既对抗也互补的葡萄种植商和葡萄酒商聚集在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的麾下,携手应对面临的相同问题,包括品质的提升,推广和市场活动组织,并努力调整生产和供应以满足客户需求。协会主席每两年轮选一次,由会员公开选举。
如今,在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的努力下,波尔多葡萄酒品牌以及其产品得以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在中国,波尔多葡萄酒被更多的所认同与接纳。事实上,协会对于中国市场十分重视,他们认为这里充满机遇与挑战。
4. 求一份关于蓝莓产业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 求一份关于葡萄产业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 3000
你这个奖金少了,知道的人,少人理你,而且是三千字呀?你写三千字,别人也给100金币,你怎么想?
5. 世界的葡萄产业是怎样发展的
葡萄的栽培面积遍及世界五大洲。以40℃的热带到-40℃的寒带,到处都有栽培葡萄的踪迹,但多数葡萄园分布在北纬20~52之间及南纬30~45之间。大约95%的葡萄集中在北半球。
世界葡萄栽培面积与产量过去一直保持在世界果品生产的首位。近年来,柑橘的面积和产量超过了葡萄,但葡萄仍稳居第二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0年统计,1999年世界葡萄栽培面积为742.6万公顷,占世界水果总面积的15.2%,世界葡萄产量6068万吨,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3.6%。
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栽培区,面积最大的国家有西班牙、前苏联、法国和意大利,各有葡萄面积100万~150万公顷,其面积和产量占世界总面积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此外,欧洲的葡萄牙、罗马尼亚、希腊、保加利亚等国家的葡萄栽培也很发达。
亚洲栽培面积最多的国家是土耳其,其次是伊朗、印度、叙利亚等国家,主要是以鲜食品种和制干品种为主。
北美洲最大的无核葡萄干生产基地是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南美洲的葡萄生产国在阿根廷、智利和巴西;大洋洲的葡萄生产地是澳大利亚。以栽培目的来说,欧洲的法国、意大利、前苏联、西班牙和南美洲的阿根廷等国家,主要是酿造品种,每年用于酿酒的葡萄约3000万吨,上述5国的葡萄酒的产量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70%左右。
近年来世界葡萄平均单产为每公顷6500~7400千克。单产水平较高的国家有美国(15860千克/公顷)、澳大利亚(13950千克/公顷),每公顷产量达10000千克的国家有德国、意大利、南非、法国等。其他国家平均单产都较低,这与气候有关,也与社会经济状况、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
6. 云南应如何根据气候特点发展葡萄产业
气候、土壤、地域条件是葡萄生长的先决条件。
1.云南地处我国南部高原地带,平版均温度在5-24℃左权右,与温带地区气温相仿,温度适宜;
2.云南地处高原地带,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年较差小,有利于延长生长期;
3.云贵高原光照充足,且阴雨天较少,有利于葡萄充分接受日管照射,利于葡萄生长;
4.云南降水充沛,但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足够供应葡萄生长;
5.云南地处南部,温度较高,无霜期较长且少有冰雪,有利于葡萄生长;
6.云南红土肥力不高,粘度较大,有利于葡萄生长(葡萄园的土质对葡萄品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葡萄树并不需要太多的养分,所以贫瘠的土地特别适合葡萄的种植。);
7.云南山地较多,坡地较多,有利于排水与阳光直接照射,利于葡萄省生长(斜坡既有利于阳光集中照射,又拥有更好的排水性能,所以要比土壤过于肥沃的平地更适合种植葡萄树。)。
7. 格鲁吉亚红酒的格鲁吉亚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如今,葡萄酒产业重新成为格鲁吉亚国内支柱产业,成为其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之一版。据统计,2014年格权鲁吉亚向46个国家出口葡萄酒5906.7万瓶,是世界主要葡萄酒出口国之一。当前,中国已经成为格鲁吉亚葡萄酒第5大出口市场,并且是增长最快的市场。随着中格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加深,相信物美价廉的格鲁吉亚葡萄酒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
8. 我国红提产业发展的现状,规模,主要区域。。谁有这方面资料求帮助
红提葡萄产业是近年来我县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
中结合本地自然特点,探索和开发出的一项高投资、高产出、
高效益的特色产业,已经在我县局部地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
势,在促进农业增收、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
业化经营、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市场化运作、实行社会化服
务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已被县上列为重点产业,
纳入农业发展规划。其特点是生长期长(达
240
天)
、糖份含
量高(达
22
%)
、上市季节佳(在元旦、春节期间)
、贮存期长
(
5
个月以上)
,果粒鲜脆爽口
,
深受各地市场欢迎。被消费者
兴誉为是全面唯一春节采摘的红提,海拔最高的红提,生长期
最长的红提,最鲜脆爽口的红提。目前在市场上已形成了明显
的价格优势
,
质量优势
,
季节优势和品牌优势
,
在国内国际市场
发展空间大
,
正值扩大面积
,
占领市场的有利时机。
一、发展现状
(
一
)
种植规模。
红提葡萄保护栽培技术
1997
年由县农广
校引入,在高海拔丘陵山区试栽,并进行扣膜避雨、延时保护
栽培试验,取得成功。通过推广使我县传统农业生产劣势地区
(高海拔、气候冷凉、有效积温低)的农民得到大幅度增收。
2009
年底全县发展基地
14
个(城关镇红沙川、五渠,柳树乡
韩家井、山岑,大同镇汪家坪,中堡镇邢家湾、中堡、鲁家庄,
武胜驿镇火家台、富强堡,中川镇史喇口,秦川镇炮台,上川
镇上古山,七山乡官川)
,建成二代日光温室
3850
栋,共定植
红提葡萄
67
万余株,并配套建成了保鲜贮藏、套袋生产等设
2
施,
2010
年落实新增红提葡萄面积
1200
亩,目前已完成墙体
施工
1180
亩、定植红提葡萄
16
万余株
,
到年底红提葡萄面积
累积可达到
5050
亩。
(
二
)
发展空间。
红提葡萄在我县的适宜地区是海拔在
2000
—
2300
米之间,
≥
10
℃有效积温在
2400
—
2600
℃之间的地区,具体乡镇有秦
川、上川、大同、柳树、城关、中堡武胜驿镇、七山、通远等
乡镇的大部分村社,适宜发展的空间较大,适宜发展的面积在
5
万亩左右,在我县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三
)
市场潜力。
根据近几年的销售来看,全国各地市场元
旦、春节期间基本没有新鲜葡萄,各地对新鲜葡萄产品十分欢
迎,对我县红提葡萄的质量也十分放心,产品呈现出供不应求
的销售趋势,
2006
年好多外地客商前来订货,都因货源紧缺而
不能如愿。因此,可以看出红提葡萄产业的市场潜力大、市场
前景广阔。
(
四
)
产值及效益。
按
50
米规格的日光温室定植红提葡萄的效益分析:当年
定植红提葡萄苗
200
株,第二年产红提葡萄
500-1000
斤,收
益
4000-8000
元,第三年进入盛果期,平均产果
1800
斤,收
益
1.5
万元,第三年可全部收回投资,并少有收益,以后每年
可收入
1.2
—
1.5
万元,是种植小麦的
24
—
30
倍。按此标准计
算,
2007
年红提葡萄产量在
125
万斤以上,
农民收益
1200
万
元,
2008
年产量将达到
300
万斤,农民可得到
2400
万元的收
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9. 谁有 红酒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加上政府促进内需政策的实施,促使国民未来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得到提振,有效刺激我国居民对葡萄酒的消费需求。
同时,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葡萄酒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推动我国葡萄酒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前瞻产业研究院《互联网对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专项咨询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指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葡萄酒产量达到138.16万千升,平均每五年翻一番,近十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6.98%,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5.75%;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从47.68亿元升至438.46亿元,增长了8.19
倍。2013年,由于消费市场的改变以及进口葡萄酒持续冲击的影响,我国葡萄酒行业景气度下滑,产量降至117.8万千升,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降至408.17亿元。2014年,行业发展状况稍有回暖,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420.57亿元,较上年上升3.04%,产量下降了1.44%至116.1万千升。到2014年底,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达到217家。
我国葡萄酒需求快速增长的利好发展势头吸引外国葡萄酒不断进入中国,给国内品牌葡萄酒生产企业带来较大冲击。2008年以来,我国葡萄酒进口量一直保持较快增长,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分别以年均24%和31%的增长率逐年增长至2012年4.26亿升和25.73亿美元的水平。2013年的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为4.06亿升,同比下降4.65%,进口葡萄酒总额为
23.98亿美元,较2012年下降6.83%。2014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数量基本持平,全年进口葡萄酒4.09亿升,同比增长0.87%,进口葡萄酒总额为22.13亿美元,同比下降7.69%,进口葡萄酒对柜内市场仍有一定冲击。
2006年以来,国内葡萄酒行业的利润率总体保持上升态势,主要原因为在葡萄酒市场需求旺盛的态势下,葡萄酒产品销售价稳步上升,基本抵消了包装成本及其他费用上升带来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行业的利润率出现了短期波动,但2011年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2012年,我国葡萄酒行业利润率出现下滑,主要是由于进口葡萄酒的不断增加给国内葡萄酒企业带来较大冲击:至2013年,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出现变化,高档葡萄酒销售下滑较大,加之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市场的持续性冲击,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利润率水平。2014年的行业数据显示,葡萄酒行业在消费结构和进口酒的冲击下利润率进一步下滑。
一、未来三到五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将会出现高速增长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没有哪个时代离开过酒,“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欢”,这虽然更多说的是白酒,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饮酒习惯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这种变化我们身边随处可见,那些还在酒桌上拼杀白酒的几乎都是60、70一代人,40、50一代身体已经不能再允许太多折腾了,而80、90后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的饮酒习惯明显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了: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添一添,那种被动的饮酒方式在他们身上已经不易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生活化、更自由地饮酒了。
未来3到5年,80后一代将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这一代人对葡萄酒的喜爱将远超过白酒,因为80、90年一代的消费习惯变化,未来白酒市场将有一大部分会被葡萄酒所取代。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外葡萄酒企业,还是葡萄酒知识传播培训机构都在积极地推广葡萄酒知识。几年前这些还都是少数精英阶层才可涉及的,葡萄酒也被认为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侈品,可也就是几年时间我们再看,很多葡萄酒培训已经深入到二线城市,而且葡萄酒市场推广更是已经深入到三线城市,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甚至已经到乡镇一级市场。葡萄酒知识的普及度也越来越高,葡萄酒在中国老百姓心中已不再那么神秘和高不可攀,在未来3到5年内相信葡萄酒知识在中国会越来越普及。
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这几年在中国迅猛发展,她们所带来的影响力中国老百姓已经切身体会到,新媒体不但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更推动了传统商业模式的变革。新媒体是新时尚,葡萄酒是时尚品,所以当葡萄酒遇上新媒体,必将掀起行业波澜。也买酒、酒美网等新媒体与葡萄酒的结合,已经彻底终结了葡萄酒行业的暴利时代;微信等的快捷分享让无数菜鸟都变成小半个专家。这些新媒体毫无疑问未来几年仍将会高速发展,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推波助澜。
行业内统计,中国葡萄酒目前仅300亿左右的市场总量,相对于白酒数千亿市场来说目前还只是“小兄弟”,但是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加之葡萄酒知识的普及以及新媒体的推波助澜,我们相信未来3到5年中国葡萄酒必将会高速增长,甚至会出现暴发性增长。
二、国产葡萄酒行业的三大难关
中国葡萄酒市场简单来看可分为国产酒与进口酒,未来到底谁更有机会搭上中国葡萄酒市场高速增长的“动车”呢?
国产葡萄酒目前主要是张裕、长城、王朝这三大品牌,也就是传统定位认为的行业第一阵营,第二阵营目前也就威龙、华东等,第三阵营主要是一此地方性品牌,如云南红、汉森、通天、皇轩、怡园莫高等。实际上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是比较畸形的,国产葡萄酒行业明显的三大现象是:一、第一阵营体制受限;二、第二阵营后劲不足;三、第三阵营难以突破。
深入分析三大现象背后是国产葡萄酒行业存在的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在未来3到5年仍将是制约国产葡萄酒发展的三大难关。
难关一:体制关。国内一线酒企,无论是白酒还是葡萄酒,大多还是国有体制或受国有体制的影响。国产葡萄酒企业最明显的就是王朝,应该来说,王朝真正是中国葡萄酒品牌的代表,但是因为体制受限,这些年来几乎没有发展,南部的改革刚见成效又被体制的框架活活拖死;再说说长城吧,中粮兼并后几经折腾仍然没有走出误区;发展相对好一些应属张裕了,改制给其带来了发展的澎湃动力,但第一阵营如果仅此一家发展仍然不变改变行业的大格局。
难关二:底蕴关。中国白酒文化历经几千年传承,源源不断,底蕴深厚,所以才能支撑其品牌的高附加值。而相对于白酒,现代意义上的葡萄酒在中国真正发展也才30余年,尽管这些年来业界有人在谈中国西部也有几千载的葡萄酒史,但那终归也只是在业界谈谈而已,历史的断档是无法去修复的。相比欧洲几千年葡萄酒发展史,我们的葡萄酒明显存在文化底蕴上的不足,正是因为这一重要原因影响了国产葡萄酒品牌附加值的提升,这一点是中国葡萄酒最难以突破的一关。从当前国产葡萄酒行业现状来看,行业本身还难以形成合力(这部分内容另撰文研讨)来引导国民对于国产葡萄酒价值的进一步认知。实际上业内都知道2011年在北京举办的一场盲品比赛中,来自宁夏产区的葡萄酒击败了法国波尔多名庄酒,再现1976年那场经典的美法葡萄酒大赛之盛况,这足够说明了中国葡萄酒这些年来所取得的发展,可这些信息也仅在行业内流传。笔者从事一线国产葡萄酒营销推广多年,常遇到消费者对于国产葡萄酒的不认同,初遇时十分懊恼,理性分析后也淡定多了。这一难关的突破需要国产酒品牌形成合力,特别是第一、二阵营的合力引导,可现实是只有张裕一家在极力呐喊,王朝、长城都还深陷在自身的泥潭中苦苦挣扎,而威龙却主打“有机”概念自立门户了。所以这一关将是未来3到5年内国产葡萄酒难以跨越的最大障碍。
难关三:价值意识关。国产食品这几年不断被曝光的阴暗面在葡萄酒行业也存在,2011年央视曝光了河北昌黎一带的假酒事件,2012年张裕的药残门事件沸沸扬扬,山东烟台一代至今仍然能大量提供所谓的“超低价原酒”。国内食品行业从业者的行业自律仍然令人担忧,这是从加工业方面来说的。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竞争的无序性也导致渠道商一再压缩采购成本,迫使制造企业一再压低制造成本,乃至以次充好,造成恶性循环。这两方面的问题归结起来都是行业从业者的价值意识和道德意识缺失,这一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所以未来3到5年也将会成为影响国产葡萄酒发展的一大难关。
三、进口酒市场潜力巨大
我们分析了国产葡萄酒因为三大难关不易跨越,未来3到5年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中国葡萄酒市场高速增长已是必然,所以进口酒巿场机会巨大,这种机会也源自于进口酒自身的几大优势:一是中国老百姓还是认为进口品牌文化底蕴相对深厚,特别是旧世界地区的品牌,葡萄酒行内有句话:老外是看酒喝酒,咱中国人更多是看人喝酒,意思说的是中国人特有的“面子”文化,喝进口酒比喝国产酒更有面子;二是相比国产酒,进口酒的品类更丰富,消费者可选择性更强,先不去说葡萄酒新、旧世界共有多少产区,每个产区又有多少种自己的特色产品,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在国产酒中几乎就没有优秀的起泡酒,而起泡酒却深受年轻一代喜爱,那咋办?于是乎世界各地琳琅满目的起泡酒纷纷抢滩登陆;三是相对于国产酒,进口酒市场价格不透明,更有利于保持渠道利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三方面归结到一点来看还是因为国产酒行业自身的发展受限,服装行业就是明显的例子,十到十五年前,中国市场的中高价位服装几乎都是洋品牌,可随着中国服装业的快速发展,现在我们身上几乎都是福建、广东等地产的民族品牌。国产葡萄酒行业如果能摆脱限制,高速发展,那未来巿场格局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