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趋势。
这话问得有深度啊……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
由于房价拉高了工资收入(由于房价太回高,工资低了就买不起答房,工作就没人肯做),所以,中国的低端制造业成本飙升,订单都被人工费更便宜的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抢走了。
所以中国必须发展高端制造业,现在,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仅次于美国,就是为了发展高端制造业,生产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
如果这个趋势走向了成功,中国将迎来再一次飞跃。
如果这个趋势失败了,中国将迅速崩溃
B. 国内哪些大学的新闻学专业比较好
新闻学的专业性较强,对学校水平的要求极高,因此选择的范围很小。
下面是我认为新闻学专业比较好的学校。
一、浙江传媒学院
1.学习氛围
以新闻学著名的几大名校无非是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等双一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学校,但是对于大多数准备报考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对未来学校目标和要求未免太高,以上几所是我整理出来对于一般考生较为具有参考价值的学校,也就是说,可以当做阶段性和可实现目标而奋斗和努力的。欢迎大家报考新闻学专业,期待我们的相遇。
C. 国内哪些学校的公共艺术专业比较好
艺术留学生们在申请大学时有很多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开设艺术系的综合类学院(college);也可以选择开设艺术学院的综合类大学(university)比如爱丁堡大学等;或者是选择专门的艺术类院校,比如伦敦艺术学院、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皇家艺术学院等。
艺术院校特点:
专业的艺术类院校最大的优势必然是其在艺术领域上长久的积淀、丰厚氛围、最精英和非常的资源。如果你是学习艺术设计的同学,那么选择最专业和顶尖的艺术院校,必然是没有错的。但是具体到不同的学校,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风格,有些可能比较偏纯艺、有些比较偏设计、有些比较概念偏创意、有些比较实际偏商业,这些都要结合你自己未来想从事的方向和兴趣做考虑。
综合类院校特点:
牛逼的综合类学校自然不会吝啬在硬件和资源上的投资,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所教授技能都不会比专业院校差的。而且有一个比专业院校有优势的地方在于:跨学科教学。你可以享受学校内其他专业的资源,艺术和商科、艺术和政治甚至艺术和医学。不同的学术背景在一起或许对于你的艺术成长有更多的好处哦。排名上,综合类大学在艺术领域的排名可能不如一些专业院校来的高,但是综合类排名中是比较有优势的。
那么,选择艺术类大学比较好,还是综合类大学比较好呢?
综合类高校综合类大学囊括众多专业学科,跨学科学术知识领域的大学,其中就包括艺术类,但其专业性就不如纯艺术类的学校强。艺术类院校专业性强一些,目标是培养具备各专业知识,能从事各专业门类教育和实践的人才、多层次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其注重艺术专业的教学和培养。
D. 审计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审计属于财会行业,审计专门审会计,学科也和会计专业基本相同,只是重专点不一样,就像财务管理属与会计,不同的学科就一两门。
审计分为政府审计,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独立审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以注册会计师(cpa)为项目经理,对企业的年报半年报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我们看到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都是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包括:无保留标准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一般都是标准保留意见。
一个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说明该公司存在很大财务问题而没有在财务报表中披露。
事务所除了审财务报表外,还有验资,税务咨询,财务服务等业务。
只有拥有注册会计师的事务所才能从事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E. 餐饮行业有前途吗
餐饮业行业集中度下滑
随着餐饮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餐饮百强企业也不断壮大。根据中国烹饪协会数据,2018年,餐饮百强企业总营业收入2410.7亿元,同比增长12.2%(为当期标的企业营收同比),增速相比上年提升了1个百分点。进入榜单前三甲企业分别为: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金拱门有限公司以及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由于2018年部分企业出现“掉队”现象,导致2018年百强餐饮企业营收整体规模不如2017年百强餐饮企业营收规模。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2012-2018年,中国餐饮业行业集中度整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营收占行业整体营收规模的5.6%,较2017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餐饮业行业集中度较低。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餐饮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F. 大健康行业有前景吗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健康已成为新世纪人们生活的基本目标。目前,“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健康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大健康产业细分领域
我国依托大健康四大产业层级,形成了囊括医疗产品、服务、健康管理、环境、康体养生、智慧养老、商业配套、产业配套等全产业链的健康产业谱系。
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健康产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中产阶级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推进,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以及政府增加医疗卫生投入等,人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康需求规模将持续增加,健康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和多层次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大健康产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大健康产业尚处于开发初期,发展空间巨大。2017年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达4.4万亿元,预计2018年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5.4万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有望达10万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健康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到2035年,构建起完善的现代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创新能力的健康企业集团、一批特色鲜明品质高端的健康产业聚集区、一批具有全球健康资源和要素配置能力的区域。
1、构建现代健康产业体系
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业态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强大、结构优化、高质高效的集健康管理、医疗卫生、医药、医疗器械、养生、康复、保健食品等为一体的现代健康产业体系。重点构建起完善的现代化学药、中药、生物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体系,构建覆盖城乡集健康管理、医疗、卫生、康复、养生等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
2、培育壮大优势市场主体
做大做强做优医药生产企业。推动医药流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并向医药物流与医药供应链企业转变。促进保健食品企业规模化、品质化、品牌化发展。支持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等成为高质量高效率服务组织;支持专业医疗机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支持社区医疗机构社会化、大众化、普惠化发展;鼓励民营资本、外资投资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健康咨询研究机构、平台型企业发展。
3、造高质高效健康产业链与供应链
鼓励和引导健康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主体良好合作,合理分工,有效集成。支持上下游主体共同构建安全、高质、高效、透明、绿色、共享、有竞争力、创新力的健康供应链,消除健康供应链环节的短板,实现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通畅、高效、安全,构建可持续的大健康产业生态系统。
4、推动健康产业与养老、旅游、文化、餐饮、体育、会展、地产、美容等融合发展
健全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营养机构、康复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之间的转诊与合作。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医养深度融合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健康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医疗健康旅游、养生旅游,建设一批包含健康主题的特色旅游城镇、度假区、主题酒店、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推动健康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健康产业的文化内核,赋予健康产业更多人文关怀特质,促进健康产业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有效融合。推动健康产业与餐饮有机结合,发展有品牌效应的健康餐饮和养生餐饮。推动健康产业与体育相结合,形成以健康引导体育,以体育促进健康的良性互动格局。支持举办代表性强、发展潜力大、符合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展览和会议。推动健康产业与地产融合发展,促进房地产功能升级。推动健康产业与美容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美丽”产业。
5、优化健康产业布
根据国内各地健康资源禀赋、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状况、历史文化、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培育一大批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高、配套完善、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优势明显的健康产业集群。建立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城乡互动、东中西联动、地区协同的健康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各地健康产业集群持续升级。
6、推动健康产业国际化
推动健康产业融入全球健康研发、生产、服务、知识网络,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承接国际健康服务和研发外包,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医疗卫生、医药、医疗器械、生物、研发等优质资源,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全球健康服务能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和世界影响力的健康产业集团。根据各国情况,分类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国家间健康合作战略和政策,推动构建全球健康共同体,促进全球健康水平提升。
7、推动健康产业现代化
大力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精益化、个性化、系统化的健康产品和服务。加强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为支撑的智能健康服务系统研发和应用,推动全社会健康资源与要素的互联互通与协同,逐步构建起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健康档案库与个人健康状况实时监测系统。大力发展面向偏远地区和基层的远程医疗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疗服务,建立区域远程医疗业务平台和云中心,发展远程诊疗、心电监护、影像、病理诊断、检验等支持服务,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县(市、区)。
全面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健康服务新模式新手段,促进智慧医院建设,发展智慧健康医疗和便民惠民服务。积极发展疾病管理、居民健康管理等网络业务应用,推进网上预约、线上支付、在线随访、健康咨询和检查检验结果在线查询等便民服务。加强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医疗器械、营养、康复和基因等领域关键技术的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G.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社会文化的分析是怎样的
民营医疗规模迅速发展,2018年数量已达公立医院的1.65倍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民营医疗快速发展版,其近年来的权普遍增速在10%以上。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民营医疗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正式超过公立医院,数量达到14518个,此后更是拉开距离。截止至2017年我国民营医院的数量增长至18759个,2013-2017年,我国民营医院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48%。进入2018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达到了20977个,而公立医院数量仅有12032个。
据相关数据预测2019年我国民营医院的数量将达2.32万个,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民营医院的数量将增长至3.59万个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53%。
2013-2018年我国民营医院、公立医院数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H. 餐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一、品牌的竞争复,这是一个长期的主制旋律。其中要打造中式快餐的品牌要更多地发扬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在这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品牌化还要注意产品的高稳定性和质量,从而逐步积累出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围绕标准化的竞争。国外产业链的整合比较超前,国内也会面临一个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问题。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成两块:一个岗位操作的标准化,包括设备和制作方法等;还有一个是人才培训的标准化。
三、围绕盈利模式的竞争。盈利模式是中式快餐的短板,品牌和标准化的差异,导致成本的构成不一样,最终也导致了盈利模式的不同。例如,西式快餐是全时段的销售模式,中式快餐目前还没有突破这个瓶颈,中式快餐的销售主要集中在中餐和晚餐,这就导致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的店金收入差异很大,中式快餐的店金收入常常只有西式快餐的一半甚至更少。
I. 电子竞技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是咋样的
现代线上游戏的操作竞争越来越专业化,电子竞技成为了一种新兴运动,在大众眼里的电子竞技等同于网络游戏,平常人对电子竞技的偏见和恶意言论让热爱电子竞技的玩家和行业营销人们道路曲折。但是电子竞技巨大的产业发展前景,优越的经济潜力让它越来越成熟,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就电子竞技的经济前景和大众态度来分析电子竞技的优良潜力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