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好困难户工作
首先,要激发贫困户锐意进取的斗志。在帮扶工作中我们发现,扶贫帮困,首要任务是要唤起贫困经营户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们要积极地与贫困户进行沟通,为其规划人生蓝图,制定一系列帮扶措施。针对贫困户的生活和思想现状,不抛弃、不放弃,派专人对其进行教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加大党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烟草行业对扶贫帮困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贫困户产生强烈的社会归属感,荣辱感,幸福感。二是要经常性地与贫困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探讨人生价值和生命真谛,寻找贫困户自身的优势,助其摒弃悲观厌世的消极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使贫困户清楚意识到外在的帮扶只是一时的,只有坚定信心,自身强大,拥有一技之长,奋发有为,才可以彻底摆脱贫困,迈向终生的富裕。只有贫困户自身拥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克服困难的信心,帮扶工作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其次,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是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的重要手段,是化解群众疾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举措,党员干部在这项工作当中具有义不容辞的带头表率作用。一是要建立完善党员帮扶制度,形成工作长效机制。确定贫困户帮扶的范围及标准,采取组织安排或党员干部个人选择的方法结成对子,可以一对一,可以多对一,也可以一对多。二是对不同的贫困户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生活困难的给予物质上帮助,染病抱恙的给予生活上照顾,学习工作上有困难的给予帮助指导。三是做好帮扶情况反馈工作。党组织要经常通过发放意见反馈卡或调查访问等途径向贫困户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党员干部提醒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实行动态管理考核。
再次,要切实提高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国家局卷烟上水平号角早已响亮吹响,结合当下推进的“235”教育实践活动,乃至株洲烟草提出的建设“四个株烟”的宏伟蓝图,以及株洲烟草宣贯的企业“容”文化理念,都应该与贫困经营户结对帮扶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理论源自于实践,与实际工作没有挂钩的口号都是空洞的,是经不起检验的。因此,在帮扶工作当中,我们一是要提升贫困户的卷烟经营能力。及时传递卷烟货源供应资讯,加强贫困户的卷烟经营指导并提高其品牌培育意识。对其中成长较快的贫困户要树为典型,发挥其功能辐射作用,以其成功经验带动其他贫困户共同进步。二是定期与贫困户举行面对面交流座谈会,就破解贫困户经营能力提升的瓶颈等课题进行探讨,制定解决的相关办法,明确往后的帮扶工作思路。同时,贫困户也可以为烟草的发展建言献策,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实现客我双赢。三是为贫困户建立帮扶档案。详实记录贫困户的自然情况,以及卷烟经营能力现状等基本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户每一时期的进步状况进行客观仔细描述,作为帮扶措施实施的重要依据,为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提供有力保证。
总之,贫困经营户帮扶工作不止是单单地响应一次号召,践行一次活动,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想取得实际成效,离不开贫困户自身的积极进取心、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以及贫困户卷烟经营能力的提升。只有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才能使“扶贫帮困”的帆船在正确的航道上平稳地航行,到达成功的彼岸。
2. 我们合作社已经十几年了,带动的贫困户每年都十几家,现在我们这个企业面临很多困难,国家有扶持吗
合作社已经复发展十几年制了,应该已经享受到不少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吧
既然是企业经营困难,光靠国家输血只是扬汤止沸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不如认真思考到底怎么经营企业,怎么解决企业自身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办法,建议换人或者换其他营生。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带动贫困户不是这个合作社必须存在下去的理由,因为还可以有其他企业和其他方式去解决贫困问题。
3. 乡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问题
建立健全扶贫成效考核、贫困县约束、监督巡查、贫困退出等工作机制,组织实施对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
困难问题:贫困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等、望、靠的思判举想严重,主动发展产业、民房建设的愿望不强烈,等待观望、依赖思想严重存在埋冲裤;扶贫工作队伍的思想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不够完善,农村低保覆盖面小,部分特殊困难群体缺乏稳定的救济保障。
(3)贫困户产业发展困境扩展阅读:
乡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
营造出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组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大张旗鼓,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宣讲,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八有一超一受益”、精准扶贫补助和贷款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知晓率。
加强督查通报。加强对扶贫工弯简作队员的督查,严格考勤制度,工作责任明确到人,解决工作队员不固定,出人不出力,甚至人员长期无法到位的问题。充分发挥各级扶贫工作队的作用。
4. 问2020年农村还有贫困户吗。有些家庭却实困难,还能吃困难户的有那些人
党中央对全国扶贫来工作非常重自视,坚决不让一个人掉队,是党对怎么做出的庄严承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要实现全国整体脱贫的总目标。但是,党早就做出指示,还要对真正贫困人口扶上马,帮一把,送一程,即使扶贫工作完成了,对于贫困人口还要继续跟踪,继续帮扶。
5. 请问一下,为什么我们着困难怎么不是贫困户了
你好,确实很困难,不是贫困户,这个是需要申请的,要去当地的民政部门。
6. 贫困户证明怎么写越困难越好
证明不需要你写,而需要你所在的村委会或居委会等能够证明你家庭贫困的人或单位出具内。你所要写的容是贫困户补助申请,把你家人的工作情况,收入情况,支出情况,家人身体情况,负债情况写清,如没有补助将会导致什么样的不好结果等写进就可以了。
7. 扶贫驻村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1、全县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2、从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1、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
2、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如贫困村扶贫资金补助每年只有50万元,只有15%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解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成效不显著;产业开发补助每户平均1500-2000元,可谓杯水车薪。
3、是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
1、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
2、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
1、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
2、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8. “干部在干,贫困户在看”的困境怎么破
(原标题:“干部在干,贫困户在看”的困境怎么破)
最近,有位“第一书记”向笔者吐槽:扶贫化肥运进村,有的贫困户却不愿动手,指挥他把化肥搬到家里。理由是,“你和上头签订了脱贫军令状,到期完不成目标,上面拿你开刀”。帮贫困户干点活本没什么,但他深为这种“等靠要”的思想感到着急。(8月27日《人民日报》)
部分贫困群众进取意识不强、内生脱贫动力不足已成为脱贫攻坚战的最大障碍。“你和上头签订了脱贫军令状,到期完不成目标,上面拿你开刀”,听到这样的话笔者不禁倒吸一口气,这种“倚穷卖穷”的姿态真让人担忧,而且这种“等靠要”的思想在贫困群众中还并非个案。有的村民得知上级派工作组到村里搞“精准扶贫”,都争先恐后申报自己家是“贫困户”,相互争穷、竞相比穷;有的贫困户论身体,不比别人差,可就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论智力,能说会道,整天却没有正事儿干,不是喝点小酒就是玩麻将,却没有一丁点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有的贫困户,上级给他建了大棚,他还等着政府买种子买化肥,甚至连买草帘子都指望着政府。他们不是把党和国家的关怀化作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动力,反而不思进取,指望政府的救济,整天躺在“贫困户”的名头上睡大觉。
贫困群众之所以会出现“等靠要”思想,一方面是客观上过去政府“输血”式的扶贫方式让部分贫困群众产生了思想依赖,习惯了等着政府来送钱送物送温暖。另一方面则是贫困群众主观上,或是由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消磨掉了信心,选择了消极应对;或是因为受教育程度不足,综合素质较低,不知道如何脱贫;还有少部分人是因为自身好吃懒做,不愿劳动。精神贫困是扶贫攻坚的最大敌人,“等靠要”思想不破除,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就不可能如期实现。
外力必须通过内力才能起作用,要破解“干部在干,贫困户在看”的困境,需要激发贫困群众穷则思变的斗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帮扶与被帮扶变成“双人舞”,而不是“独角戏”。
要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一是要调整扶贫帮扶政策。变“输血”为“造血”,进行项目扶持,真干真支持,大干大支持,少干少支持,不干不支持,客观上不给其实现“等靠要”的条件,以此鞭策贫困群众主动学技术,多方跑市场,设法兴产业;二是要更要强化舆论引导,做好思想工作,加强典型宣传,引导农民树立自力更生、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思想和勇气;三是抓好党建促扶贫。“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要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要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且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四是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重在扶智、扶文化,一方面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整体偏低、精神生活比较匮乏等现实问题,注重信息、知识和技术等方面的输入,激发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要紧抓儿童教育,从根本上阻断精神贫困的代际传递
精准扶贫要一手抓物质扶贫,一手抓精神扶贫,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扶贫攻坚既要帮助贫困群众改变生活环境,更要努力改变他们的心理环境,让他们从根本上告别贫困。
(资料来源:网易网)
9. 现在很多地方是有钱人为贫困户,经济困难的却享受不到贫困户待遇,请问贫困户的定义是什么
都是顺风草,没有正义
10. 扶贫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全县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如贫困村扶贫资金补助每年只有50万元,只有15%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解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成效不显著;产业开发补助每户平均1500-2000元,可谓杯水车薪。
二是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统筹协调能力弱。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存在不平衡状况。因病因教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相互交织,因重度残疾、重大疾病、年老体弱致贫占40%以上,如燕子河镇金冲村高血压患者多,且因中风、偏瘫使家庭贫困。“因教返贫”的现象仍是常态,中高等教育费用在农村家庭经济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贫困人口脱贫抗风险能力弱。同时,自然灾害、市场风险致贫等也占很大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病残、精神障碍和无劳动力户,基本难以脱贫。
为此,建议:
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促进产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创新资金运管机制,建立逐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扶贫开发互助资金管理制度,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各类资源,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道路不畅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电力质量不高、信息化落后等突出问题。要加快发展八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蚕桑等见效快、持续增收的产业化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将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结合起来,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联合共建、分步实施,解决少数发展养猪等功利产业项目、产业项目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探索建立贫困户参股、入股或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项目,解决贫困户技术资金不足、产业发展单打一的问题。
二、要分类指导,坚持精准扶贫。
1、做好项目精准。集中项目资金,投入到适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有发展前景的地区,实行连片集中帮扶。要善于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方法,加大贫困户产业项目扶持力度,集中投入,有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倡贫困户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捆绑经营收入,促进产业到户做大做强。
2、强化精准到户。认真开展贫困人口界定和统计工作,摸清现有贫困人口规模、分布、构成和特点等基本情况,因户制宜,分类指导,逐村逐户地制定帮扶措施,切实把“精准”落到实处。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建立健全运作激励机制。集中力量优先扶持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提高扶持标准,引导和鼓励发展见效快、能持续增收的好项目。因残疾、疾病致贫或无劳动能力、劳动能力低的贫困户纳入社会保障,并与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就学资助和应急救助等结合起来,确保住有所居、病有所救、学有所教。加强教育和引导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致贫的贫困户,激发、激活他们过上好生活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其生产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增收致富。
3、加强精准培训。要以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为需求,与厂企联合、与就业从业相结合,点到点指导,增强实用性,解决培训大呼隆、学习大众化的问题。
4、是精准配置资源。充分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建立社会扶贫信息供求对接平台,探索建立能人大户、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的优惠制度,引导扶贫资源准确投向,促进社会资源精准化配置。
三、要进一步完善扶贫机制,促进扶贫措施落到实处。
1、完善机制。要进一步履行领导职责,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发挥整村推进、结对帮扶的引领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主动性,多元培育社会扶贫主体,引导资金、技术和管理向扶贫村倾斜,形成帮扶与协作、输血与造血、制度建设与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充实、稳定扶贫力量,增强扶贫工作统筹协调能力。
2、加大争取力度。要紧紧抓住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加快争取生态补偿力度,让发展的成果实现共享。加大向上级争取扶贫各项资金争取力度,明确投入重点,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资金的整体作用,给予贫困地区更加优惠、灵活的政策,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
3、强化结对帮扶。建立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帮助制订具体的帮扶规划,加强资金、项目和政策的谋划支持和对接。帮扶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协作,统筹各项产业政策,集中力量,形成帮扶合力,真正让好的政策发挥出好的效益。
4、提高宣传广度深度。要积极宣传推广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让扶贫事业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